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指导学生学会看目录提要 如今,社会上各种各样的图书层出不穷,看得人眼花缭乱.这么多的书,谁也没有办法全部读完.因此,我经常告诉学生,当我们拿到一本新书,首先要看它的目录和内容摘要,了解一下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作者写这本书的目的是什么?读者对象主要是谁?这些问题都可以在书的目录或内容提要中找到答案.看了目录提要,然后再决定买不买、读不读.  相似文献   

2.
说话能力是认知能力和观察、思维想像力等多项能力的综合体现。对低年级学生来说,这既是语言训练的重点,又是难点。那么如何加强低年级语言训练呢?我认为,最佳途径是激发兴趣,教给方法。一、看说结合训练中,针对低年级学生对生动形象的画面特别感兴趣的特点,我经常从课本和课外书中找一些形象性、趣味性强的图画,一边引导观察图画,一边指导说话。如《上课》这幅图的说话训练,我先以谈话的形式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上有谁?他们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做什么?从而让学生感知观察要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要有重点、要有层次性。然后指…  相似文献   

3.
章超 《考试周刊》2014,(28):38-38
学生阅读课外书时"懂我所懂"是必然结果。教师指导学生"懂我所懂"式的阅读,既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又能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是对学生智力发展规律的一种尊重,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内化知识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在我的心目中,一个班级每天中午学生到校以后,应该安安静静地坐在教室里读课外书,而不是像我班这样,一个个学生趴在地面上砸纸牌,到处追打胡闹,铃声响了,有的学生还不知道进教室。看着这群天真的孩子,我在思索,怎样才能让这些学生爱读书如爱砸牌那样呢?怎样才能实现我心中的书香班级梦呢?带着这个问题我对自己所带班级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只有9名学生每天都能坚持看课外书,还有40名学生有时看有时不看,剩下的少部分几乎就不看。通过这次调查,我感到这个班级的学生阅读兴趣不浓,阅读量较少,阅读速度较慢,这样直接影响到学生文学素养的养成,对班级的语文成绩也不利,离我心中的书香班级相差甚远。  相似文献   

5.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是一本让人读后感觉荡气回肠的书,这是一首英雄的颂歌。这本书,我不知道看了多少遍。它是我最喜欢的课外书。  相似文献   

6.
郭跃辉 《语文学习》2023,(11):81-85
<正>拿到一本书,我一般会“三看”:一看作者,二看目录,三看前言和后记,通过三方面的信息判断本书是否值得一读。对于《“1+X”文言文专题阅读》这套书,也不例外。我首先关注到了四位编者的信息,尤炜老师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的副主任,我在各大期刊都拜读过尤老师的论文;陈恒舒、高笑可、张珊三位都是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单凭这几个名头,就可以判断本书的质量应该是很高的。通过目录和前言,我认为这套书值得一读。阅读了这套书后,我最终得出了一个结论:这是一套有用、好用、可用的书!  相似文献   

7.
一、读什么书——培养学生自主择书的能力 1.授其自主择书法.检视阅读也叫略读或预读,这种类型的阅读,是在一定的时间内了解这本书的内容,抓住这本书的重点,并判断其阅读的价值.很多同学在阅读新书时,往往从正文第一个章节开始,却忽视书中很多有意义的信息,如作者介绍、目录、内容简介、序等.事实上,这些信息都是能快速了解这本书内...  相似文献   

8.
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光靠课内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然而,对于大多数小学生来说,他们不知道要读什么课外书,哪里有好的课外书,怎样去读课外书.因此,他们通常碰上什么就读什么,喜欢什么就读什么.由于年龄尚小,分辨能力不强,阅读有着较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这就需要教师和家长,尤其是教师的正确鼓励和引导.对此,《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学生的身边有许多教育资源,因此,广大语文教师应当巧借"外力",为学生提供阅读资源,指明阅读方向,提高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录是按一定次序开列出来以供查考的事物名目,书刊上列出的篇章名目,多放在正文前,足以证明其作用的重要。但它的作用却常被学生忽略,有的读书根本不看目录,有的看目录只是为了取舍书中的某些章节。这样做,目录的作用远远没有被利用起来。目录有哪些作用,简单地打几个比方来讲,如果书是一座房子,目录就是它的窗口,透过窗口,读者不用进门就能大致看清屋里的陈设,物品摆放的位置。指导学生用好目录,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效果。读书要先读目录。通过阅读目录,大体上了解一本书的主要内容、知识含量、各部分所占比重,有的还能够确定出重点、难…  相似文献   

10.
“陆老师,您送给我的那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昨天晚上被我爸爸没收了。他说都上六年级了,升学压力那么大,还读什么课外书?要不是因为这本书是您送给我的,他还打算将之彻底销毁……我很苦恼。到底要不要读课外书,我该听谁的?……”  相似文献   

11.
许兰 《现代语文》2008,(10):25-26
最近,笔者接到一个家长的电话,说在孩子的书包里搜出一本《平凡的世界》,且告诉我说上个月还发现孩子看《牧马人》,真不知道为什么孩子高三了还这么贪恋课外书:看这么多课外书对考大学有用吗?高一时孩子看了那么多课外读物,也没见他的语文成绩提高多少。家长说完他的困惑后问我:“看课外书学剑的知识有时候是会碰巧考到一点点,但那毕竟是一点点,何必为了这一点点而花大量的时间去看什么课外读物呢?”  相似文献   

12.
课外阅读是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它可以巩固课内所学过的读写知识,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它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陶冶情操,培养自学能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但是,目前我们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缺乏指导,课外阅读,并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多看课外书,多做摘记,重要的是看什么,怎么看,如何反馈检查,这些问题还需我们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3.
阅读是一个人搜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小学生的阅读包括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课内阅读即语文阅读教学,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途径。但是单单重视课堂阅读教学是远远不够的,一个人语文知识的积累、语文能力的提高,更多有赖于丰富的课外。一提到课外阅读,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的是课余、家中学生个别的阅读。阅读课外书是否完全是学生的个人行为?课外书是否只能在课外阅读,课内就不能涉及或不需涉及?现实情况是:小学生阅读能力有限,如果只是一味地给他买大量的课外书,却不给相应的引导,  相似文献   

14.
课外阅读是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它可以巩固课内所学过的读写知识,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它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陶冶情操,培养自学能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但是,目前我们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缺乏指导,课外阅读,并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多看课外书,多做摘记,重要的是看什么,怎么看,如何反馈检查,这些问题还需我们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5.
罗阳佳 《上海教育》2013,(30):18-22
我的孩子在学校午餐吃了什么,选择了哪些兴趣课,参加了什么校园活动? 我的学生最近常去图书馆否,喜欢看哪些课外书,是否经常参加公益活动? 我们学校的肥胖儿有多少,运动会有多少学生参加,学生是否人人都有小岗位?  相似文献   

16.
初中语文有这样一道练习题:"大衣哥"朱之文演唱的《滚滚长江东逝水》轰动了全国,请问,它是我国哪一部名著的开篇词?学生的答案真是五花八门。同学们对朱之文很熟悉,但是对《三国演义》就不太熟悉了,这也反映了当今我们语文教学的一个现状:中学生课外阅读量少、阅读面狭窄。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一现象呢?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1.有些家长并不赞成他们的孩子涉及课外书。  相似文献   

17.
作为有效推进儿童阅读的一种新兴组织形式,班级读书会开始进入语文课堂,并得到广大教师与学生的认可。教师们开始利用课堂时间来指导学生整本课外书的阅读。班级读书会作为一种有组织的集体阅读活动.其特定的优势是在语文教学和自由阅读之间取一个支点——既体现教师对阅读的指导,又体现学生阅读的自主性。较之课内阅读,班级读书会在具体操作上有什么策略?  相似文献   

18.
一、鼓励和引导学生多阅读感兴趣的读物当学生阅读感兴趣的书籍时,我们的老师总是加以训斥:“教材上的内容你都还没有学懂,怎么还有精力去看这些闲书?”这些话粗听起来似乎也有些道理,但仔细一想,这是典型的应试教育思想。其结果是:课外书籍没读成,教材内容他也没去看,对语文学习越来越不感兴趣。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既然教材只是个例子,为什么非得为那个并不能说明什么的分数而死扣教材,让学生愁眉苦脸,最终失去学习的兴趣呢?为什么就不能用学生感兴趣的别的文章作例子呢?二、改换教学方法,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9.
一、别有"怨"情兴趣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经历,看了一半的书总想把它看完。电视连续剧之所以能抓住观众的心原因也在于此,就是引发了观众的期待感。阅读也是如此,如果人为地中断学生的阅读便能引发学生的期待。这比强迫学生读课外书的效果会更好。于是,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引发期待的方案。前一天下午,我布置学生从家里,  相似文献   

20.
西西信箱     
我很喜欢看课外书 ,比如《时事》、《初中生辅导》等等 ,可是我看了之后一场空 ,什么都记不住 ,我很失望 ,我该怎么办 ?花儿 ,看课外书可以帮助我们开阔眼界、拓宽思路 ,这不失为增长知识的手段。但是孔子有一句话 :学而不思则罔。阅读也是如此 ,只走马观花地看而不思考肯定不会有太多收获。我们在阅读时 ,可以有意识地将一些优美的语句、文章摘抄下来 ,多读几遍 ,这样既学习了语法词汇 ,又锻炼了口才。另外在阅读课外辅导书时 ,对于数理化类的习题 ,光看可不行 ,最好是能自己再演算一遍 ,这样能更牢固地掌握。花儿 ,知识的积累不能急功近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