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该研究从社会学,教育学以及文化学角度回顾了身份认同理论的发展历程。多个实证研究发现在多元文化环境下,双语者的语言态度,语言选择本质上反映了他们内化的文化身份认同。最后,语言与身份认同研究对宏观层面国家语言政策以及微观层面个人语言选择与身份认同有着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学界对留学生身份认同的关注度逐渐提高,以往的身份认同研究侧重于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和跨文化适应等方面,在第二语言写作领域的身份认同研究较少。基于第二语言习得领域中的社会文化理论,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以一名具有汉语高级水平的韩语母语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访谈并纵向记录其在一年时间中完成汉语高级写作课任务的情况,研究其在此过程中在身份认同方面发生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该学习者的身份认同变化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从“一名韩国交换生”,到“不懂汉语的外国人”,再到“掌握汉语书面语使用技巧的韩国人”,其中第二个阶段是其身份转变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3.
警察院校教学娱乐化现象之所以较为普遍,主要是因为警务化的严明有序使学生对教学的快乐充满渴望,专业与就业去向的狭隘单一抑制了学生对深度与意义的追问,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师考评体系强化了教师的投机心理,而学生的功利实际与网络的广泛影响更易使其受当代文化思潮的渗透。因此,只有回归教育本质,强化学生作为大学生的身份;改变评教方式,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严格质量监控,真正做到优胜劣汰,才能真正使教育发挥更大的效用。  相似文献   

4.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基于跨文化交际的“第三空间”理论,结合人类文化学、语言学、传播学的相关思想,对中国武术跨文化交际问题展开研究。研究目的在于借鉴“第三空间”理论相关思想,应对中国武术跨文化交际的现实困境,提高武术跨文化交际能力,加速中国武术的国际化传播。研究认为:文化休克、民族中心主义、语言障碍等是影响中国武术跨文化交际的现实困境。本着平等、对话、和谐、开放的文化精神,通过文化身份转换,从“第三种视角”审视中国武术的跨文化交际与传播,有助于克服民族中心主义,从而为两种文化间的顺利交流搭建桥梁;选择兼通中外两种文化的人才,构建传播者的“复合文化身份”,才能顺利进行中国武术的跨文化交际;利用身姿语、方位语、生态语、文化图景等实践策略,探寻吸收中国武术的“文化接口”,搭建中国武术跨文化交际的“第三空间”。“第三空间”理论为中国武术的跨文化交际和国际化传播提供了新的研究视野和方法论,对于推动中国武术的国际化进程具有较大的启示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加强盲童口语交际训练对启迪盲童思维,开发盲童智能,培养盲童个性,促使其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指出了加强盲童口语交际训练的几点原则及方法。  相似文献   

6.
培训获得感是检验培训是否有效助力乡村体育教师“留得住、教得好”的重要依据。为解决当前乡村体育教师培训难以满足教师实际需求的问题,采用文献研究法、逻辑分析法等,运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分析乡村体育教师需求与培训获得感的内在逻辑。基于乡村体育教师需求的培训获得感提升困境:安全感提升的困境表现为培训资源配置与培训机会的不均衡较难实现保障性需求,聚焦教师专业基础与角色要求的专业化培训的欠缺较难实现发展性需求;归属感提升的困境表现为陌生人与局外人身份的痼疾较难实现融入性需求;成就感提升的困境表现为自我认同与社会认同的消解较难实现认同性需求;物质支持与精神动力的缺失较难实现价值性需求。提升乡村体育教师培训获得感的路径:以提升安全感为基础,保障乡村体育教师培训资源并强化其综合能力;以提升归属感为关键,助推乡村体育教师置身于乡村场域并生成文化共识;以提升成就感为旨归,驱动乡村体育教师生成身份认同并实现自我价值。  相似文献   

7.
基于文化自信的视角,对体育文化全球化进程中武术的文化身份认同进行了研究.分析认为:用“自我”、“他者”的观点来审视当今武术的文化身份认同现实,是文化自信视角下武术文化身份认同的题中之意;以“他者为镜”才能审视“自我”,进而认同并建构“自我”;武术的民族性文化身份认同必须秉承中西会通的精神.研究旨在为武术在后殖民主义语境中的世界体育文化坐标系中形成文化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话剧《雷雨》为分析语料,运用Spencer—Oatey的人际和谐管理理论来分析戏剧中通过对交际者面子及社交权的威胁来构成的人际冲突,以及交际过程中交际者身份的构建。  相似文献   

9.
阿迪契耶有"尼日利亚的托尔斯泰"之称,是一位值得深度挖掘的作家。她对阿契贝思想的传承以及宏大的移民书写使学者可以从身份认同角度对其作品展开分析。本文从身份认同角度对《美国佬》中不同人物进行梳理并得出结论:由于全球化和原乡记忆以及西方文化价值的入侵和传统文化的割裂,小说中人物大都处于非此非彼的跨界身份状态。  相似文献   

10.
文化间性翻译理念是对翻译的一种理论指导,对完成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跨文化翻译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文化内涵以及表达方式上的转义,能够促使文化交际活动的顺利完成,不断丰富相应的文化内涵和基础。跨文化交际影响了世界格局,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需求,通过文化间性翻译的作用,跨文化交际具有了更好的效果,达成对文化内涵的不断扩充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体育用品广告词具有突出的个性语言风格,并蕴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重视语言的影响力,挖掘其内在的审美价值、教育价值、和谐发展价值、世界桥梁价值,将有利于提升体育用品广告词的社会文化价值,使之成为一种有效的传播体育精神,宣扬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的语言载体,实现其价值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2.
大学英语教学应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掌握良好的语言学习方法,提高文化素养,以适应信息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听力是接收和理解口头信息的交流能力,正确的外语教学途径应该首先重点培养听力理解能力,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训练,大有益处。  相似文献   

13.
摘要:在道德社会学理论视角下,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针对运动教育模式开展体育活动的过程中,所体现出具体的德育实践形式与价值进行分析和阐释,为我国运用运动教育模式来开展德育实践活动提供参考,为开发青少年学生喜闻乐见的德育载体提供启示。研究结果如下:1)运动教育模式下围绕某项体育比赛组织开展一系列实践活动,形成模拟的集体社会生活世界,这是一个渗透德育理念的道德实践场域,参与者在该场域中作为担负不同角色职能的道德实践个体,被不同的道德实践单元接纳;2)道德实践个体在活动中,通过道德实践单元内的言行交往,生产出“角色职能、团队认同、分享成败”道德事实,而在所处道德实践单元与其他道德实践单元之间的言行交往,生产出“公平竞争、分享成败、行业认同”道德事实;3)生产出道德事实的言行交往,不仅实现了其“社会群体归属感”和“纪律精神”的属性,更是将社群属性的纪律精神内化为“自律”属性。  相似文献   

14.
关于语言交际意义的生成,决不能把它看成是词汇意义的直接再现,并且在多数情况下都不是直接再现。由于语言从一开始就是与人的思维(或者说认知)相关的,加之语言交际过程总是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使得语言的交际意义总是与词汇意义格格不入,如果用词汇意义来理解说话者的意义,无疑会使交际陷入僵局。结合相关性、激活、文化模型和认知模型,试图对语言交际意义的形成进行整体的认知分析,并主张把交际意义的形成看成是一个动态的认知过程。  相似文献   

15.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没有语言,人们就不能进行交际,社会也就不会发展。每一种语言都包含了一种独特的世界观,直接反映了复杂的社会内容,因此语言的交际模式也不是单一、简单的,人们不可能在任何场合、任何时候只用同一种语言交际模式。本文从地域变体,社会变体和功能变体三个方面来探讨英语的语言变体的某些现象及其对英语学习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是当今我国英语教师所面临的问题。本力图从正确处理几对概念之间的关系入手,探讨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可能性,并提出整体语言教学法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7.
集体合同制度作为沟通、协调劳动关系的重要机制,在我国尚面临很多问题,故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文章从集体合同制度的效力和价值入手,分析出理论定位偏差是集体合同制度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提出集体合同中劳动者的身份为集体之人,进而针对我国集体合同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诸如扩大工会权利、加强职工之间的社会连带关系、增强劳动者集体的力量和为个体劳动者设定义务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实证研究表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社会认同可以操作化为指导思想认同、目标取向认同、精神动力认同和行为规范认同;西南地区青少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社会认同表现出相当积极的认同倾向,其影响因素主要有性别、文化程度、政治面貌、家庭收入等,但各自的影响力度不大;性别、政治面貌、家庭收入对青少年社会认同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程度差异,文化程度对目标取向认同、精神动力认同、行为规范认同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中介语石化现象是二语习得中的一个普遍现象。本文从该现象的成因出发,分析了现阶段口语教学中的一些不足,提出了在口语教学中把focus onform的形式教学模式与交际教学相结合的策略能有效促进学习者中介语系统的发展,确保习得效果。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体院学生的交际障碍,提出教师开发设计的口语活动应尽可能符合真正的生活情景(real situations)、真正的交际目的(real purposes)和真正的角色(realroles),从而激发学生们参与交际活动的兴趣和动力。将培养学生的策略能力和课堂教学活动相结合,提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多元化角色,特别鼓励学生作为观察(observer)和评价(evaluator)的作用,共同实现运用目标语进行有效的信息交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