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国内对天地会的研究,始于二十世纪初。辛亥革命前陶成章所著《教会源流考》一文,是国人最早较系统探求白莲教、洪门史的著作,为后人研究教门、会党奠定了初基。此后学术界开始注意于搜集、整理天地会文献资料,并就源流、宗旨、性质、分布及活动等问题间有探讨。情况虽不热烈,但颇有歧论。其中关于起源与性质问题,分歧尤大。  相似文献   

2.
在太平天国史的研究中,青莲教与天地会的关系往往是模糊不清的,本文从弄清青莲教的源流出发,系统地考察了它与天地会的历史关系。作者认为:青莲教是近代南方教会源流的重要渊薮之一。在其发展、流传过程中,与天地会发生了多方面的融合关系,对天地会的组织、思想风貌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太平天国前后,湖南、广东、广西发生的不少会党起义都与青莲教有着密切关系。太平天国时期秘密会社的活跃、哥老会的兴起,青莲教与会党的融合是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辛亥革命时期湖南会党的性质与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亥革命时期会党的性质、作用及其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关系等问题,史学界看法极不相同。本文试图就辛亥革命时期湖南会党的性质、作用以及资产阶级革命派与会党的关系略加探讨,以就教于史学界。一辛亥革命时期的会党主要是长江流域的哥老会和闽粤一带的三合会。两者都是天地会的支脉。而湖南的哥老会又是长江流域哥老会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哥老会的性质是什么?要明确这个问题,就要搞清楚它的基本成份和结社宗旨。  相似文献   

4.
会党起义是太平天国革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大量的近代史著作和论文中,几乎都把清朝官私文书中记载的“会匪”视为天地会,这就抹煞了近代秘密结社的复杂性、多样性,抹煞了非天地会系统的其他会党的存在及其历史作用。本文仅就管见所及,对这一时期会党运动发展的若干问题作一探讨,恳请海内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5.
1993年10月18日,上海师范大学地域研究所发起召开了《发展与问题:战后东亚现代化历程》学术讨论会,来自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上海国际关系学会、上海师范大学相关系所以及日本、澳大利亚的有关专家学者近40人参加了这次会议。讨论会上,上海师大校长兼地域研究所所长王邦佐教授、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主任王沪宁教授、上海师大历史系萧功秦副教授、上海师大地域研究所桑玉成副教授、日本东京女子大学铃  相似文献   

6.
光绪年间,天地会在广东各地逐渐复苏并日渐活跃,从而为清末广东天地会自主性反清起事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此时广东会党的自主性反清起事,除了具有地域广泛、力量分散、缺乏统一指挥等突出特点外,还具有如下明显特点:第一,不少起事规模较大,参与人数超过了千人。第二,有些起事以城市为进攻目标,直接威胁了清政府的区域性统治中心。第三,各地会党起事后与清廷冲突的强度不一。第四,不少会党组织在起事时,出现了抢劫等反社会行为。从功能上看,广东会党自发自主性反清起事,有力促进了会党与革命党的联合。  相似文献   

7.
中国会党历史悠久,根深叶茂,是封建社会末期突出的社会现象,亦是中外瞩目的旧中国的严重社会问题。随着历史研究的深入,这一课题也日益引起重视。一中国会党,从严格意义上说,指的是以歃血结盟、兄弟结义方式联合起来的秘密结社,其中以天地会影响最大、最为典型。但对于天地会研究首先并不是作为学术问题而是作为社会政治  相似文献   

8.
上海小刀会原系天地会的一个支派,他们曾经改变天地会一些传统的信仰主张,基本上接受了太平天国的宗教伦理思想,与同时期的其他天地会系统的起义军迥然相异。这是他们的一个特点,值得探讨。1853年夏,在太平天国运动和闽南小刀会起义的推动下,上海原有的各个秘密会党帮派,如天地会,小刀会、塘桥帮、庙帮与百龙党、罗汉党等等,组成一个统一的秘密团体上  相似文献   

9.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国历史博物馆、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安徽师范大学历史系联合主办的中国明史学术讨论会于十月十二日至十八日在黄山举行,与会代表近百人。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七名学者应邀参加了会议并提交六篇论文.大家比较集中地讨论了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文山学院学报》2016,(5):50-55
19世纪新加坡的秘密会党在华人社会中获得快速发展,人员不断增多,学界对此现象关注已久,对其原因作出了各种解释。传入当地的会党,在人员构成上与中国天地会有所不同,前者的人员构成呈现两极分化的现象:上层富裕首领与底层贫穷民众,这种内部结构与当地华人社会内部人员分层状况具有高度一致性。在社会心理学的视角下加以分析,可以发现,华人普通民众对社会归属感的追求,华人上层人士为满足自我价值实现等发展性需要,是推动会党不断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鸦片战争前后,中国会党再次活跃,特别是南方天地会势力飞速发展,几乎“无地无之”且“无时不匪拜会”。因此,认真研究这一时期会党运动的特征作用,并探讨其原因,这对研究中国近代会党史、鸦片战争史乃至整个中国近代史都有一定意义。本文拟就这方面情况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2.
关于上海小刀会起义的既有研究,在讨论其源流演变时多注意到土/客、闽/粤、上海/周边、农民/游民、会党/农民武装等多种复杂关系,但在叙事时为突出革命阶级"联合斗争"的意义,往往又过分强调其组织、性质的统一性,认为各股起义力量之间存在着统一布置、彼此约定、相互支援的同盟关系,其领导人无例外地都属于天地会成员。文章考订"嘉定之变"及其领导人周立春的相关史实,对前说予以修正,并试图追问——历史上是否实际存在过一个囊括各股力量、形成整体布局的"统一的上海小刀会"?  相似文献   

13.
1999年4月23日-27日,中国世界现代史研究会西南分会第七次学术研讨会在重庆教育学院举行。会议由重庆教育学院历史系主办,四川师院历史系、重庆师院历史系、西南师大历史系协办。来自北京、辽宁、云南、贵州、四川、重庆等地十多所高校的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并提交论文。会议开幕式由重庆教育学院历史系党支部书记、系主任李家发副教授主持,西南分会负责人伍宗华教授致开幕词;重庆教育学院党委和行政领导出席了开幕式,党委书记、院长王乃武同志代表院领导讲话,对参加会议的专家、学者表示欢迎,并祝贺会议顺利召开。中国世界现代史研究会副…  相似文献   

14.
会党是自清代开始存在的一种民间秘密社会团体,以天地会为主体(取“指天为父,指地为母”之意为名)。它之所以成为资产阶级革命派拉拢、联络的对象,其原因有三:一是会党的反清思想与革命派殊途同归。天地会产生于满汉民族矛盾之中,由明朝遗老在康熙、雍正年问初创,以“反清复明”为宗旨,至乾隆时势力大盛。随着历史的发展,“复明”观念逐渐淡薄,“反清”成为辛亥革命前会党的主要思想。  相似文献   

15.
天地会的创立宗旨问题,是涉及天地会起源与性质的关键。一个流行的说法认为天地会的创立宗旨是“反清复明”。六十年代初,曾有学者对此提出怀疑,惜未详加论述。近年来在有关天地会起源与性质问题的讨论中,天地会的创立宗旨已成为争论的焦点。赫治清、胡珠生两同志在文章中皆论述了天地会以“反清复明”为宗旨而创立的观点。本文主要依据最近发现的一批天地会档案史料,从天地会产生的时代与背景两个方面,提出对天地会创  相似文献   

16.
会党与辛亥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党的最早组织是天地会.天地会成立于清初(一般认为是康熙十三年,即1674年),其宗旨是“反清复明”.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曾对会党的产生作过描述.他说:“在康熙以前的反清斗争宣告失败之后,二三遗老.见大势已去,无可挽回,乃欲以民族主义之根苗传后代,故以反清复明之宗旨,结为团体,以待后起者可借为资助也.”在清朝封建政权稳定之后,反清也就具有了反对现存封建政权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苏元春早年参加过天地会张高友部,这段经历使他在以后的宦海生涯中比一般的文武官员更了解会党以及与之有密切联系的游勇,在实施剿抚兼施的策略时也往往更加有效。苏元春对陆荣廷等会党游勇剿抚兼施的处置策略是广西各种政治军事势力互相斗争、互相平衡以至互相妥协的结果,有着客观的合理性。它为边防建设提供了现成的兵员和劳力,减轻了边防的压力,有利于维持清政府在广西的统治。苏元春治军不严与他管辖的地方部队有关,他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勉为其难,得过且过,部队时有失控,在所难免。说他"纵兵殃民"是言过其实。广西会党游勇泛滥成灾自有其外界的和自身的多种因素,其中中法战争的战后遗留问题,资产阶级各派在境外对本地会党的联络争取是广西特有的省情,苏元春一些做法不是也不可能是广西会党游勇问题的勃发的惟一因素。  相似文献   

18.
俄国十月革命是20世纪的一件大事。在十月革命80周年的今天,有必要对它进行理性的、客观的思考。由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中国史学会东方历史研究中心、上海市世界史学会共同组织了一次“俄国十月革命与20世纪”学术研讨会。会议于1997年11月13日—16日在浙江省旅游名胜天台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共中央编译局、复旦大学、华东师大、吉林大学、华中师大、陕西师大、武汉大学、青岛大学、北京外交学院、曲阜师大、上海市社联、上海师大等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的33位专家、学者,以及9位在学的博士、硕士研究生。  相似文献   

19.
刘昊 《河池学院学报》2010,30(3):106-111
会党问题是近代中国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在清朝十八省中尤以广西为最。《警钟日报》从第五期起,追踪报道了广西的会党问题,既报道了会党问题对广西社会、政府的巨大影响,又报道了清朝当局以“剿”、“抚”兼用的手段解决会党问题的情况,还分析了会党问题的成因,也报道了会党的转变、被剿灭等情况。  相似文献   

20.
从孙中山于1895年准备发动广州起义起,到1911年武昌起义止,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过十几次旨在推翻清政府反动统治的武装起义。革命党人前赴后继,不怕牺牲的精神十分令人敬佩,但这些武装起义最后都以失败而告终。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没有广泛地发动人民群众参加革命,主要是依靠会党和部分新军。那么革命党人为何在起义中总是依靠具有浓厚封建色彩的会党力量呢?一、会党长期坚持反清斗争,有一定的思想和组织基础,易于组织发动。会党是指天地会、哥老会等民间秘密组织。这些组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末清初。满洲入关后,国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