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旅游业的兴旺发展越来越成为关注的焦点,而独特的民间宗教文化与旅游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认识民间宗教文化的含义的前提下,研究二者的关系有利于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发扬和传承民间宗教多样的文化,给地方旅游业发展开辟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2.
闽南民间音乐生动形象地展示了闽南地区的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对闽南地区文化、民俗、美学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闽南民间音乐具有极强的鲜明特色,是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瑰宝。闽南民间音乐不仅仅是音乐曲调,音乐的背后是对音乐创作者的记忆,是对本土传统文化的传承,民间音乐记载了闽南群众的辛勤劳动与智慧成果。闽南民间音乐传播在闽南群众的日常生活中,不断记载着人们的喜怒哀乐,成为地区历史时代发展的见证者。  相似文献   

3.
人类在社会生活、生存与斗争中产生了原始崇拜、原始宗教和原始艺术。原始艺术与祭祀行为渐渐衍化为民俗。民间美术不仅是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为宗教文化服务,并借助宗教的世袭领地取得自身的发展。宗教艺术与民间美术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吴文化的生成与变迁,受地理环境、经济条件、政治形势、移民结构的规定和影响。吴文化有着独特的区域特征.对江南民间宗教信仰产生深刻的影响。吴地区先秦以来传承不息的迷信鬼神文化传统奠定了江南民间宗教信仰的社会心理底蕴:吴文化的开放性与包容性促使佛教、道教鬼神观念向民间鬼神信仰渗透,丰富了江南民间宗教信仰的内容;吴文化的多元性特征促使多种民间宗教相互融合、相互渗透。  相似文献   

5.
《莆田学院学报》2014,(4):104-108
为死者超度亡灵的宗教祭祀舞蹈"九莲灯"舞,流行于福建莆仙地区,是集宗教、礼仪、艺术为一体的民间祭祀舞蹈。舞蹈的产生、演变和发展与"三一教"的祭祀风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形成舞蹈独特的舞蹈形态特征和古朴典雅的艺术风格,是民间宗教文化艺术的体现。研究"九莲灯"将对其传承与保护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晚明以来佛教在社会救济事业远不如唐宋以前,除了政府政策的立意、乡绅势力的积极涉人与新兴民间宗教的相继参与,及频仍的战乱局限了佛教的社会救济能力外,如闽南地区某些寺僧受雇于宗族家庙(寺),担任提供宗教服务的神职人员,代为执掌祭拜家族先人的祭祀工作,流为家族之附庸。而这层雇用与依附的关系,似乎也隐藏着明清时期寺僧难以独立承担社会救济的另一个值得探讨的要素。透过闽南地区的几部家谱资料,就寺僧与家族在社会救济方面的推动与互动关系,进行更具体的观察。  相似文献   

7.
民间宗教产生于特定的历史环境和地域中,个性化特点鲜明,在汉译英中找不到相对应的文化词语。“陌生化”理论将对泉州民间宗教文化内涵在汉译英中的转换起指导作用,翻译时多采用直接植入方式,以保留和突出异域文化色彩。  相似文献   

8.
宗教因子及相关问题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什么是宗教?构成宗教的条件是什么?凭什么来判断某种文化就是宗教?根据相关学科理论和中国宗教历史传统和现实表现看,构成宗教的有七个基本因子,以此对传统宗教、民间宗教、新兴宗教、民间信仰、会道门、迷信、邪教等问题进行比较分析,通过对概念的厘清、特征的概括及宗教相关现象进行界定,可为宗教学理论研究提出一点参考,为宗教政策提供咨询。  相似文献   

9.
浅谈闽南语歌曲的保护传承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闽南语歌曲本质上属于中国民歌、民间音乐,属于大众化流行歌曲的音乐范畴。它是闽南地区和台湾及东南亚的一种地域文化,如何保护传承这一重要的地域文化,是目前我们面临的一个十分紧迫的课题。文章在对闽南语歌曲的生存现状调查的基础上,提出通过地方高校音乐课堂教学与民间传承相结合的方式,使这一宝贵的地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和保护,显示出更强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0.
“剑狮”是闽台民间艺人通过主观感受创造的装饰艺术,其造型稚拙纯朴,构图饱满,形象夸张,种类繁多,形式各异,色彩浓郁艳丽,艺术手法充满想象,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它集中体现了闽台民间艺人率真质朴的情感因素,是闽南地区浓厚的宗教文化、民族文化、民俗文化等多元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有着独特的乡土艺术特色和重要的欣赏与研究价值。将“剑狮”艺术融入当今美术创作和人们的现实生活中,使之进一步艺术化、生活化及标志化,是永葆其艺术活力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11.
燕杰 《文教资料》2008,(24):59-60
山西民间面塑文化的源远流长以及它的作用已经让它成为一种艺术.山西作为面食的故乡,很久以来在全国乃至世界倍受赞誉.有句话说得好,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在山西.面塑特点鲜明,功能多样,并且有着很多丰富的内涵,如信仰、宗教、人们的祝福,等等.本文通过对山西民间面塑艺术进行分析,归纳了山西民间面塑艺术的特点和内涵.  相似文献   

12.
中世纪,西亚和欧洲长期陷入宗教冲突与战争。然而,在东亚的闽南泉州,多种宗教却长期和平相处。究其原因,在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儒家思想的博大精深、宽容、兼容与并蓄。泉州的多元宗教文化,特别是宗教与民间信仰借“佛”立足和发展,又通过“佛生日”的民俗祭祀仪式,使泉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保存至今。如何合理保护民间信仰原生态的土壤,是当今保护闽南文化生态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3.
浙江民间宗教在中国民间宗教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表现在浙江是中国民间宗教发展兴盛的省份之一;浙江对中国民间宗教发展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浙江是江南民间宗教发展的重要基地;浙江民间宗教发挥的宗教和社会保障功能,平和的活动方式展示了民间宗教发展的另外一种风貌。  相似文献   

14.
民间信仰是闽南社会历史文化的重要构成.无论山地丘陵,还是沿海、岛屿,闽南各地分布着数以万计的民间宫庙,且大多数宫庙都是巫鬼、佛道神灵济济一堂.其中,百越的巫鬼崇拜是闽南民间信仰文化的主体,汉式佛道宗教是其上层文化与表征.史上闽越、楚汉民族文化的阶段性根植与动态融合是闽南民间从巫鬼崇拜到佛道宗教历史变迁的文化轨迹,也是闽南民间信仰文化分层存在的本因.  相似文献   

15.
<正>楚雄及周边乡镇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楚雄的民间建筑融合了民间、民俗、工艺制作、宗教艺术于一体,以其鲜明的地方特色而称著于世。我们在现行的乡土美术教材的基础上,从当地民间建筑中,进行乡土美术教学探索。一、在民间建筑中窥探乡土美术文化楚雄彝族十月太阳历文化园中的图腾柱及周边雕塑群,不论其整体还是局部都是一件建筑艺术雕塑品,应当说十月太阳历文化园是雕塑的建筑;除此之  相似文献   

16.
阮玲燕 《教师》2020,(11):95-96
闽南童玩是闽南地区流行的民间游戏,包括跳皮筋、打陀螺、编花篮、滚铁环等,但随着传统文化的逐渐遗失,闽南童玩在儿童的日常生活中也逐渐消失,甚至在闽南地区许多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也不再设置这些项目。因此,在开展幼儿游戏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当地游戏活动的特点,从而为幼儿带去更多的乐趣,使他们健康、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17.
摘要: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习语与文化有着密切相联的关系,因此,能充分反映出宗教对语言的影响。宗教文化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英语习语的内涵,并使其更加生动活泼、妙趣横生。宗教文化对英语习语的产生和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苏丽云 《学苑教育》2019,(14):81-81,83
小学美术学科教学中民间工艺教学比重日益加大,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应紧紧抓住学校这块教育主阵地,结合闽南地区丰富的美术文化资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走出校门,主动参与具有闽南特色的美术活动。剪瓷雕是闽南地区传统建筑中一种独特的建筑屋顶装饰形式,在我国传统民间艺术中非常独特和罕见。在长期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中,剪瓷雕装饰凝集了闽南地区多种民间工艺美术的风格特点,形成了其独具个性的风格特征。在具有闽南特色的剪瓷雕工艺实践中逐渐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兴趣,学习并运用剪瓷雕工艺美术的基本造型要素和丰富的表达形式,树立创新意识,开拓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19.
论儒教是否为宗教及中国古代小说与宗教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国历史上,尤其是在政治层面上,一般地说宗教的地位和作用不象世界上某些国家那么重要,但在文化生活和民间社会却有着广泛的影响。中国过去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是儒家思想,而孔子是“不语怪力乱神”的。  相似文献   

20.
陇南民间美术文化的差异性十分明显,其文化内蕴与艺术风格更是有着各自鲜明的特色。从秦汉文化、氐羌文化、川蜀文化以及中原文化等方面分析陇南民间美术的文化背景,可以明确陇南民间美术的生存现状及其创作和传承方式,对挖掘、整理、保护陇南民间美术文化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