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赵祯永  佟贵春 《精武》2006,(11):18-19
崩拳原为形意拳五行拳法之一。崩拳名称的确定,取其动作有挽弓放箭或飞崩弹丸之意,故作崩拳时,应特别注意需有弹性。大成拳崩拳与形意拳崩拳在练法上稍有区别,形意崩拳为走趟子练习,大成拳则先作定步练习,然后再作活步练习,步法之配合多取三角步加崩拳,此即所谓崩拳单操手。崩拳的动作形态看上去为直线进击,实际上在练用时应略有弧度。如欲更好地掌握崩拳技法与发力,在练单操手之前还应回练浮云桩及崩拳试力。有了桩功与试力的基础锻炼,做单操手时便会十分得劲儿。崩拳是大成拳重要技击拳法之一。当年,形意门大师郭云深就精通崩拳,素有“半步崩拳打遍天下”之美称。据老一辈人讲,大成拳宗师王芗斋老先生亦擅用崩拳,其崩拳作法与郭老稍有不同,但有异曲同工之妙。崩拳之作法,位置较低,与拳击中之刺拳有些相似。此种作法易于蓄力,且有利于形成争力,故为众多拳家所采用。在实战中,崩拳既可以用于一次打击(即直接打击)亦可以用于二次打击(即间接打击);既可以单独使用,亦可以与其它拳法配合使用。只要用法得当,便可收到奇效。  相似文献   

2.
栽拳是大成拳重要打法之一,其形态气势如飓风卷树抛于空中而后倒栽于地,故名之。在大成拳实战(包括实战训练)中,栽拳并不像劈拳崩拳那样为人所重且运用广泛,但它决不是可有可无。事实上,大成拳的任何一种攻击方式皆有其存在的合理性,运用得当,皆有很强的威力。比如,劈拳是运用上下的力量,崩拳是运用前后  相似文献   

3.
炮拳是大成拳重要打法之一,在大成拳五行拳(劈、崩、钻、炮、横)当中,属稳健而沉实的一种攻击类型。恩师王选杰先生在实战中,对炮拳的运用相对于劈、崩二拳来说较少,但这并不意味对炮拳的轻视。相反,选杰先生非常看重对炮拳的训练,他认为,长于直线发力的练者,应该加强炮拳的训练,以形成自己独特的攻击风格。  相似文献   

4.
王忠海 《武当》2006,(5):20-21
崩拳是大成拳散手中重要技法,其发力如“开弓放箭”般迅猛,出击速度极快,具有打外透内的“穿透力”。崩拳用于街头打斗, 威力十分强大。如果能准确击中对方要害部位,一击便可结束战斗。崩拳的发力特点是出拳不蓄势,直接攻击。这样就可以缩短攻击时间,减少准备动作。用于突袭,可令对方难以防御,容易击中目标。一、敌我双方对峙(图 1)。我左脚快速向前迈进半步,右脚迅速跟进半步,以身带手发力,催动右拳直接击打对方胸口(图 2)。紧接着左手崩拳发力, 猛击对方腹部(图3)。应用要点:1、右手崩  相似文献   

5.
张志强 《武当》2013,(5):44-45
在武者的技击中,双方徒手状况下所使用的武器,是自身的手、臂、肘、肩、头、膝、腿、脚等部位。由于这些器官的结构特点和先天所形成功能的不同,其打击的效果亦有所不同。以手作为攻击武器的形式通常是拳、掌或勾手。其中,拳在技击中的运用最多,主导作用最显著,几乎在所有的武功中均少不了拳的技法。正因为如此,武术中才有了名目繁多的各种拳类,诸如少林拳、太极拳、心意拳、南拳等等。在西洋搏击中,有专门以拳法为攻防手段的技法——拳击。从击打的形式而言,散手或拳击中常用的拳法有直拳、摆拳、勾拳等多种;在传统武术中则有炮拳、钻拳、横拳、崩拳、栽拳和劈拳等等。  相似文献   

6.
哈达 《中华武术》2006,(10):29-29
我认为谈大成拳的技击实战方法,就应该围绕大成拳(意拳)的功法,也就是站桩、试力、走步等功法展开,而不能够脱离他们而独立练习。这样有可能背离我们练习大成拳的初衷。  相似文献   

7.
形意五行拳是指劈、钻、崩、炮、横五种拳术发力技法。按五行学说冠以劈拳为金,钻拳为水,崩拳为木,炮拳为火,横拳为土。五行拳是形意拳的核心。五种拳术既是招术技法,也是发力方法。下面介绍五行拳在对敌实战时的连环用法。  相似文献   

8.
王选杰 《武当》2003,(12):28-30
推手,又称揉手、搭手、打手。是中国武术所独有的一种训练方法,八卦掌、太极拳、大成拳、鹤拳等诸多拳法均有推手练习。大成拳推手是大成拳“七妙法门”之一,可以这么说,“力由站桩而得,由试而知,由推手而懂”。这里所说的力不是简单的力的概念,而是特指大成拳之劲力。换句话说,不经过推手训练,在实作中就不  相似文献   

9.
王忠海 《武当》2011,(10):19-20
形意五行拳是指劈、钻、崩、炮、横五种拳术发力技法。按五行学说冠以劈拳为金,钻拳为水,崩拳为木,炮拳为火,横拳为土。五行拳是形意拳的核心。五种拳术既是招术技法,也是发力方法。下面介绍五行拳在对敌实战时的连环用法。一、甲乙双方对峙(图1)。乙  相似文献   

10.
张树新 《精武》2003,(3):16-16
大成拳是宗师王芗斋先生(1885-1963年)经数十年实践和理论研究,于20世纪20年代创立的一种极具搏击意义的实战拳学。该深遂的武学哲理、丰富的养生内涵、简捷的修炼方式以及突出的搏击效果,在海内外产生着强烈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意拳散手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竞技散手,它属于不附加任何条件的徒手搏击。意拳散手和推手是紧密结合的,推手是散手的基础,可以弥补散手技术上的不足,在意拳的实战技法中,往往把这种搏击形式称为推断结合。推断结合是意拳高级实战技法,是真正意义上的不附加任何条件的贴身肉搏战。关于  相似文献   

12.
《精武》2009,(4)
张树新简介张树新现任国际意拳(大成拳)研究会副主席。1978年开始学习意拳(大成拳)并遍访意拳(大成拳)名家。自1996年起追随王玉芳先生习练意拳(大成拳)。2002年11月16日,被王玉芳大师收为义子并赐名"承芳",意为"承我拳学,继往开来",并立为衣钵传人。  相似文献   

13.
王选杰先生,是大成拳创始人王芗斋先生的高徒,中国当代著名搏击家。曾受聘干中国佛学院任武术教师、北京爱士搏击馆任总教练,现为中国王芗斋大成拳研究会会长。王选杰,现年55岁,北京人士,出生于书香世家。他自幼体弱多病,为祛病健身而走上了习武之路,曾随著名拳师何德泉先生学练弹腿,随跤坛名宿熊德山先生学练摔跤,还曾在北京华严寺,随月朗禅师学过禅学、气功和点穴疗法。月朗禅师不但是中国佛界名僧,也是武林高手。经过数年锻炼,王选杰不仅体质变强,在拳学方面,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后来,王选杰得以接触大成拳,遂转而从大成门高手李永宗、杨德茂二先生学艺。大成拳,是中华武苑中的一枝奇葩,为著名拳术  相似文献   

14.
李康  李健 《武当》2003,(12):53-54
《大成拳和意拳的区别》一文,是先师20世纪八十年代所作,一直收藏未发。试观此文,详细论述了大成拳和意拳的异同,解答了困扰大成拳学子的一大疑问,并对大成拳和意拳拳学本质做了颇为深入的讲解,可以此文作为分辨大成拳与意拳的标准。  相似文献   

15.
车星辰 《精武》2009,(5):72-73
“拳成兵器就,莫专习刀枪”这句话,是大成拳(意拳)创始人王芗斋(王宇僧)先生所提出来的。近二十余年来,随着大成拳(意拳)铺天盖地的媒体宣传,王芗斋的好多拳学观点及拳论文字,被广大大成拳(意拳)爱好者背得滚瓜烂熟,朗朗上口。这句“拳成兵器就,莫专习刀枪”,便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6.
"寻门而入,破门而出"。练大成拳最终成就了自己的拳艺面目与神韵,这是林学伟先生拳学艺术上的一大特点。他在"大成拳教父"王选杰先生的拳法基础上,苦苦研习,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终于形成了个人的拳艺风格。据其师信阳大成拳家李照山先生介绍:林学伟的大成拳,元气淋漓有叱咤风云之势,拳意恣纵具空洞清虚之妙。他行拳走势时动静分明,巧拙互用,富有强烈的技击节奏感和浓厚的返婴寻天籁的意境。众所周知,李照山先生是王选杰先生的爱徒之一,多年来一直为弘扬大成拳而不遗余力。此番竭诚向本刊推荐其高徒,足见李先生的过人之处。这种甘为人梯的精神与一些整日在网络武林里扬已毁人,甚至连老师都敢踩在脚下的"武术家"们相比,真是让人感慨万千!正如一位读者来信所说的一样,《精武》杂志是大成拳名扬海内外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很多读者就是通过《精武》当年的大力报道,才结识了王选杰,走上了大成之路……《精武》创刊二十五年来,大成拳拳家在本刊是"高朋满座"。许多优秀的文章、上乘的技法都是通过《精武》的传递,给了莘莘学子。借采访林学伟的机会,本刊再次表示感谢大成拳界的热心朋友给予本刊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本刊衷心祝愿大成拳能够重振雄风,发生大变化,并愿在适当时机提供版面给大成传人搞一次"王选杰诞辰71周年庆典征文活动"协助大成拳的骄子们共同完成王选杰先生的心声与未尽的夙愿。  相似文献   

17.
崩拳新解     
丁宁 《精武》2004,(10):14-15
崩拳是形意拳的看家拳,发力迅猛刚实,尤其是在"硬打硬进无遮拦"方面更具特色,因此颇受形意拳爱好者的喜爱。形意拳先辈在崩拳上造诣最深的是郭云深先生,号称"半步崩拳打遍天下"。其崩拳练得出神入化,无人能敌。后来郭云深前辈将其绝技传给尚云祥先生,经过尚云祥先生的深研苦练,又将崩拳绝技推进一步。崩拳往事真令人羡慕不已,今虽亦有不少刻苦磨砺者,但始终未能达到前辈的水平。原因有四:1.没有得到明师的指点;2.练拳不得要领;3.没有用"心"去练拳;4.没有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我眼随尚派形意拳名师张世杰先生学了几年形意拳。虽是初入门,但我喜欢边练拳边思考,渐渐觉得形意拳不仅入门很快,而且博大精深,所以撰写此文引导初学者,使其早日踏入形意之门,少走弯路。  相似文献   

18.
意拳集形意、太极、八卦、鹤拳所长,是内家拳的典型代表,思想体系充满了哲学内涵。意拳二十世纪40年代迎来第一个发展高潮,被外界誉为大成拳,大成者是古人专对孔子的赞誉,出自《孟子》:孔子之谓集大成,赞扬孔子思想集古圣贤之大成,后世君主为孔子上尊号为大成至圣先师,可见意拳在中华武学中的地  相似文献   

19.
吴宪民 《精武》2008,(5):14-16
“寻门而入.破门而出”。练大成拳最终成就了自己的拳艺面目与神韵,这是林学伟先生拳学艺术上的一大特点。他在“大成拳教父”王选杰先生的拳法基础上.苦苦研习,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终于形成了个人的拳艺风格。据其师信阳大成拳家李照山先生介绍:  相似文献   

20.
一、大成拳(意拳)的创立和传人大成拳(意拳)由王芗斋创立。意拳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创立于上海,四十年代大成拳创立于北京。主要流传于中国的北京、山西、天津、上海、河南、香港等地和法国、英国、美国、日本、意大利等国家。1918年,王芗斋正值33岁,为探讨中国武术去河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