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浅谈流行唱法的艺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海兰 《科教文汇》2010,(13):143-144
当今社会流行音乐作为人们音乐文化生活的一个部分,其影响力之大是有目共睹的。荧屏、网络各种音乐舞台上都有流行歌手的身影。流行唱法以其大众性、时尚性、个性化的特点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和广泛青睐。但是,我国的流行唱法发展水平与欧美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我们的音乐人必须更深地了解研究流行唱法的艺术特征,才能使得我国流行演唱更快、更好地发展,逐步与国际接轨。本文从流行唱法的定义出发,阐述了流行唱法具备大众性的传播、个性化的演唱、多元化的音乐元素融合、独特的风格韵味这几个有别于其他唱法的独有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2.
在当今歌唱艺术的殿堂里,存在着三种唱法,既人们通常所说的"美声唱法"、"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而在音乐的表现中离不开音乐表演,更好地了解音乐表演在传统唱法与当今流行唱法中的区别与联系,是使每个声乐教育者和爱好者能更好的拓展音乐的又一个腾飞的平台。  相似文献   

3.
在美声唱法中,高男高音是其中的一个声部,但是这种说法至今仍然是音乐界所讨论的热点。由于高男高音是近几年才传入我国,还有很多对这种唱法还不太了解。因此,本文详细的介绍了高男高音的发展历史、现状、艺术风格、演唱特点,并且根据实际中高男高音的实践,分析了其艺术感染力,同时还提出了高难高音在我国进一步发展的策略,以期促进我国音乐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吴碧霞是我国著名的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她被称为是"中西合璧的夜莺"。她之所以能够游刃有余地在民族与美声两种唱法之间自由转换,原因在于她能够清楚的认知两种唱法的发声技巧和音乐表现等方面的特点,并能将二者巧妙的融合在一起,才能将不同风格类型的声乐作品演唱的如此传神。  相似文献   

5.
中国民族唱法越来越多的受到国人乃至世界的关注。然而,现在越来越多的音乐专家、学者都提出了一个很严肃的问题——"千人一声",就是"民族唱法缺乏个性",认为都是模式化的演唱。针对在声乐教学和演唱实践中,通过对民族风格歌曲与声音形象的塑造来分析,提出了要根据歌曲的风格来确定声音的个性。  相似文献   

6.
论民歌演唱艺术的色彩及再创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歌演唱艺术是属于我国民族声乐艺术中的一种,民族声乐艺术从广义上来讲,它还包括戏曲、曲艺说唱、民间民俗演唱等等,形式繁多,十分丰富。民歌演唱也就是现时我们通常称之为的民族唱法,它是一门独立的声乐艺术形式,与传统的民族声乐艺术形式——戏曲、曲艺说唱、民间民俗歌舞演唱等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相互之间既有联系,又各有特点,而一切传统的民族声乐艺术,最初都是起源于人民生。  相似文献   

7.
尹兵 《科教文汇》2008,(11):204-204
音乐是善于表达年轻的艺术。声乐则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是唯一支持运用语言和表示相结合来表达思想感情,塑造艺术形象的艺术形式,是一月与情感表达最完美的方式之一无论哪种唱法,在表达情感方面也都是如此。本文通过对美声、民族、通俗三种唱法的发声特点的描述,来概括这三种唱法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并总结出应冲出三种唱法的禁锢,掌握科学发声原理,借鉴西方音乐的经验,建构一个新型的声乐艺术。  相似文献   

8.
尹兵 《科教文汇》2008,(31):204-204
音乐是善于表达年轻的艺术。声乐则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是唯一支持运用语言和表示相结合来表达思想感情,塑造艺术形象的艺术形式,是一月与情感表达最完美的方式之一无论哪种唱法,在表达情感方面也都是如此。本文通过对美声、民族、通俗三种唱法的发声特点的描述,来概括这三种唱法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并总结出应冲出三种唱法的禁锢,掌握科学发声原理,借鉴西方音乐的经验,建构一个新型的声乐艺术。  相似文献   

9.
韩瑜 《科技风》2013,(20):212
民族声乐与美声唱法是两种不同的歌曲表达和演唱形式,两种唱法在文化定位、演唱技巧及情感表达等诸多方面既有共同点,又表现为明显差异性,由此,我们一定要准确把握两者之间的共性与个性特征,做到两者兼顾,实现共同提高,以更好地推进我国声乐演唱事业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0.
谢晶莹 《科教文汇》2008,(30):264-264
中国民族声乐,主要包括传统的戏曲、曲艺说唱和民间的民歌和带有这类风格的创作歌曲,如新民歌、新歌剧的演唱和西洋唱法民族化的演唱等。其形式繁多,内容丰富,风格迥异。中国民族声乐最早可追溯到远古时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文化艺术事业蒸蒸日上,欣欣向荣,为中国民族声乐艺术迎来了一个万紫千红、百家争鸣的新气象。  相似文献   

11.
声乐演唱是一种集情感传达和声音展现的艺术形式.听众对其感受,不仅来源于演唱技术对曲目的精准演绎,而且还来源于情感层面对声乐美学艺术的赏析.因此在声乐演唱的过程中,如何能够让演唱人员提升其对自身情感和表演曲目所蕴含内涵的体会,以及演唱技术在情感中的合理运用,已经成为当前衡量很多声乐演唱人员演唱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同时也是声乐演唱发展的重要趋势.而在全球化发展的大背景之下,西方的音乐开始在我国广泛传播,并且对我国的声乐艺术给予了大大的充实,因此在声乐艺术高度丰富和发展的今天,声乐艺术的美学价值也有了大大的提升.在这种发展背景下,声乐演唱中单一的技术叠加和展现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人们当前较高的审美水平.  相似文献   

12.
吴会旭 《科教文汇》2010,(31):141-142
人类最初的音乐艺术是一种集诗歌、音乐、舞蹈三种艺术形式为一体的综合型表演艺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历史的变迁和社会形态的变化,综合型的音乐艺术在形式上逐渐分化,走上了诗歌、音乐、舞蹈各自独立发展的道路。一方面,音乐完全脱离诗歌和舞蹈的辅助以纯器乐化的形式发展;另一方面,音乐和语言继续结合以声乐艺术的形式得以延续。有趣的现象是,声乐艺术在长期的发展演变中呈现出由"根"到"根"的发展轨迹并不断优化最终成为更高级别的综合艺术。以演唱为中心的戏曲艺术是诠释这种发展现象的完美例证。介于此,本文立足于戏曲艺术的演唱进行探讨,分别从雅俗结合的戏曲唱词、兼收并蓄的戏曲声腔、以"和"为贵的戏曲伴奏、精益求精的戏曲演唱等层面进行分析,以期加深声乐文化工作人员的理论素养和提高人民大众音乐审美力。  相似文献   

13.
歌星与包装     
流行歌曲的歌迷们大约不会忘记,港台歌星在中国大陆的歌坛曾经创造出过怎样的辉煌。相形之下,大陆歌星则只落得个黯然神伤。难道大陆歌星真的不如港台歌星吗?一位台湾歌星对此发表过这样的看法:“大陆歌曲的音乐艺术性很强,有很深的传统功力,而台湾的则显得生活化、个性化一些。”的确,客观地评价,大陆歌手无论在音乐素质和演唱技巧方面  相似文献   

14.
王芳 《科教文汇》2008,(28):266-266
在第13届青歌赛中,原生态唱法备受关注。在这次比赛中,全国各个省市自治区14个民族,以其朴实自然,技巧高超的演唱,征服了全国观众,让人们领略了我国各个民族地区悠久深远的音乐传统,分享了各族人民乐观向上的精神,展示了多元文化,体现了各族人民的融合团结。  相似文献   

15.
张艳 《科教文汇》2015,(4):156-157
吴碧霞被誉为“中西合璧”的夜莺,无论在美声唱法还是民族唱法领域都有一定的造诣,演唱的歌曲都有丰富的表现力与感染力。纳塔利·德赛同样也被誉为20世纪末的“声音奇迹”,两个来自不同国度的歌唱家在演绎这首《声乐协奏曲》时,也有着不同的演唱风格与音响效果。通过对吴碧霞与德赛演唱的这首《声乐协奏曲》的比较分析,让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我国声乐发展的前景,并对两种风格的演唱进行文化的理解与思考。  相似文献   

16.
吴碧霞被誉为“中西合璧”的夜莺,无论在美声唱法还是民族唱法领域都有一定的造诣,演唱的歌曲都有丰富的表现力与感染力。纳塔利·德赛同样也被誉为20世纪末的“声音奇迹”,两个来自不同国度的歌唱家在演绎这首《声乐协奏曲》时,也有着不同的演唱风格与音响效果。通过对吴碧霞与德赛演唱的这首《声乐协奏曲》的比较分析,让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我国声乐发展的前景,并对两种风格的演唱进行文化的理解与思考。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美声唱法”、“通俗唱法”、“民族唱法”三种歌曲演唱方法的特色及其局限性,提出三种唱法融合的几种可能。  相似文献   

18.
马愔 《科教文汇》2008,(27):178-178
认识原生态音乐是源于第十二届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在大奖赛上破天荒地增加了一个原生态唱法,这在音乐界引起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震动,有的人表示困惑,有的人表示反对,更多的人则表示支持。有的声乐教育家或是歌唱家在大赛开始之前就表示了一些看法,这些看法归结到一点,就是原生态的音乐是不是能比赛?因为他们的发声方法和音乐表现形式各自是不同的,结果呢,原生态唱法这株新型的野花成为了一门艺术领域的新星,从此走进了千家万户。  相似文献   

19.
面罩唱法是当今最流行和最科学的歌唱发声方法。掌握了面罩唱法,歌唱时就能获得明亮、集中和具有穿透力的声音,而且演唱经久不衰。文章从树立正确的面罩共鸣声音概念、打开喉咙、打开鼻咽腔、运用气息、保持脸部兴奋和找出容易得到面罩的母音来练唱等方面进行论述。期望每一位歌唱者都能获得良好的面罩发声方法。  相似文献   

20.
《科技风》2021,(27)
电子音乐是音乐和电子科技相结合应运而生的产物,伴随着文化交流和电子音乐技术传入我国,我国的电子音乐在改革开放之后得到了迅速的普及和发扬。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对于文化娱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电子音乐与传统音乐以及古典音乐等音乐类别的交流和融合,促进了我国音乐的进一步发展,电子音乐极大地促进了我国音乐发展的多样化和多元化。本文全面回顾了电子音乐在我国的发展历程,指出我国电子音乐的发展经历了萌芽期、发展期和成熟期三个阶段。分析了我国电子音乐的特征,指出我国电子音乐的创作特点上电子音乐与民乐结合倾向明显,在艺术表现上,更为深邃、包容、积极向上。最后讨论了电子音乐在我国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