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学毕业生能否接受职业培训?职业教育毕业生能否读博士?近期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提出"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课程衔接体系",欲解决以上问题.  相似文献   

2.
<正>语文是最具争议的一门学科,也是受到批评、指责最多的一门学科。原因之一是谁都认为能听得懂,谁都能说上两句;原因之二是不知为什么教师教来教去,学生学来学去却话不会说了,字不会写了,写文章就更不用提了;原因之三是教师教不教考试的结果基本差不多。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呢?我们做出了许多努力,也运用了许多新的教学方法,如"愉快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诗意语文""绿色作文"等,为什么还会出现"少、慢、差、费"等诸多的批评指责呢?  相似文献   

3.
何为君子     
北宋嘉佑八年(1003年),周敦颐47岁,这年的他写了<爱莲说>.作品说莲是"花之君子",以物喻人.那么作者说的"君子"具体含义是什么呢?我以为主要有五个要素,即"五不".  相似文献   

4.
潘青松 《考试周刊》2016,(11):46-47
<正>生活是个聚宝盆,喜怒哀乐都在此。生活是作文的"根",只有抓住生活之"源",才能畅写作之"流"。但如何把握好两者的关系,处理好两者关系?这就要关注两点:写什么和怎样写。一、写什么写什么?这就必须谈到写作素材,也自然想到写作的"源"。不错,生活是百宝箱,什么素材都有,但并不是什么人都能看得见、拿得到、用得上。那怎么办呢?笔者经过多年教学实践,发现以下素材类别。1.观察类。苏霍姆林斯基说:"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5.
<正>不少教师习惯于对孩子说"应该这样""不能这样""必须这样",而很少说"可以这样""你能这样""你想怎样",让学生在有方向的自为中自生、自能和自长。虽然,我们积极主张孩子的自主发展,做中发展,但家长和教师却常常"自己出手"。"给我这样""我说这样"已经成为孩子教育管理的常态。"胆小""被动""手拙""懒动""怕苦""乏趣""能弱"等,已经  相似文献   

6.
三纲八目     
《同学少年》2015,(2):54
<正>"三纲八目"语出《大学》。《大学》开头写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被后世称为"三纲"。所谓"明明德",就是发扬光大人所固有的天赋的光明道德。所谓"亲民",是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这里的"亲"同"新",是革新、弃旧图新之意。所谓"止于至善",就是要求达到儒家封建伦理道德的至善境界。《大学》还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  相似文献   

7.
<正>近十余年,"文化"在教育界也成了个摩登的词儿,"校园文化""教研文化""学校文化""教学文化""班级文化""育人文化",不一而足,想起个词儿,要做个事儿,似乎不挂上"文化"二字就显得没文化。"文"者,文理、花纹也。《易经·系辞下》:"物相杂,故曰文。"《礼记·乐记》:"五色成文而不乱。"后引申为文字、文辞,在儒家眼里,"文"是一脉相传的礼乐、典章制度及伦理、价值观。"化",是指变化、教化,《周礼》中说"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是用一整套的礼乐典章制度和价值观去教化人、改变人,从而达到社会治理之目的。"文化"说到底是用一些精神规范去教化人、规范人、改造人。  相似文献   

8.
<正>每每读到《马说》"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目光总是来回审视,逡巡不前:"祇""骈""称"之读音,句子的正解,究竟若何?文章开头一段写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即"伯乐不常有",而写得有声有色的却是千里马被埋没的终身遭遇:"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那么,作为两个状语后置句前面的谓语动词"祇辱"和"骈死"二者是什么关系?是因为"祇辱"所以才导致"骈死"?还是先"祇辱",后"骈死"?看似并列的句式,  相似文献   

9.
<正>关注学生的"学",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关注学生写作状况,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在写作心理上主要表现为"不爱写",在实际写作中表现出"不会写",作品最终呈现的是"写不好"。如何改变学生在作文中表现出"怕写""不会写""写不好"状况,提高作文教学有效性,是值得语文教师关注和重视的问题。本文试从教学策略的角度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0.
春节刚过,各大招聘市场出现火爆场面,前来应聘者人头攒动,其中有不少是大学应届毕业生.他们把四年大学所得浓缩在一张薄薄的简历上,或者几张获奖证书上,拿着这些"敲门砖",徘徊在招聘单位前.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2011年又有600多万人学毕业生加入到劳动力大军中.2009年下半年经济开始回暖,大学生就业形势虽有所起色,但起薪并不高,一般也只是1500-1800元.有政府部门调查显示,本、专科大学毕业生的平均入职薪酬是2000元左右.  相似文献   

11.
<正>作文指导课上,到教师要求学生写草稿时,总不忘还要说重复了不知多少遍的一句话:"同学们,作文一定要选有意义的事情写!"教师布置学生写日记或周记,最后也总不忘记这样的"叮咛":"同学们,记的事情一定要有意义啊!""有意义""有意义"……教师的话对学生而言就是"圣旨",因而学生只要一提起笔,满脑子都是"有意义"。于是乎,学生为了把作文或是日记或是周记写得"有意义",就只能细细"盘算"起来:写"吃"有意义吗没意义;写"喝"有意义吗?没意义;写"玩"有意义吗没意义;写"乐"有意义吗?没意义。于是乎为了"有意  相似文献   

12.
<正>曾有一百位教授出面证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错了,爱因斯坦知道后,仅仅耸耸肩道:"100位?干吗要这么些人?只要能证明我真的错了,哪怕是一个人出面也足够了。"由此笔者想到了有些学生的议论文写作,他们擅长举"例"而不善于说"理",动辄搬出"一百位教授"来壮大声势。证明自己的观点时,总是列举"赵是这样的""钱是这样的""孙、李也是这样的"。殊不  相似文献   

13.
王栋生老师写过一篇<把"人的教育"写在我们的旗帜上>的文章,有读者讥之为"乌托邦",认为"人的教育"是"明天的空气",在现今中国不可能实行.王栋生老师回应说:"把人的教育说成是'明天的空气',这种极端消极的言论是对教育的亵渎,因为即使在应试教育猖獗之际,依旧有无数的教师坚守理想,努力实践着'人的教育',否则我们将面临更糟糕的环境!也正因为教育界还有这样的'三户',所以我们对教育改革应当充满希望." 这里有两点意思很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14.
余秋雨的<道士塔>写莫高窟敦煌文书所遭受的历史厄运以及作者对此的感悟沉思.但文章涉及的一些问题却引起了我的疑问和思考. 作品首先写王道士,说他是敦煌石窟的罪人.尽管作者也意识到"让他这具无知的躯体全然肩起这笔文化重债,连我们也会觉得无聊",并且也提到了一些官员的无知和腐败,但还是把相当多的愤怒的洪水向他倾泻了.什么"太卑微,太渺小,太愚昧",什么"小丑""肮脏"等等,作品详细描述了王道士发现敦煌文书并将其卖给斯坦因等人的过程.文章名为<道士塔>就很说明问题,而且应该说,全文是紧扣"道士塔"这个题目的.这就给人一个印象,似乎真如作者所说:"不幸由王道士当了莫高窟的家,把持着中国古代最灿烂的文化."而如果换另一个有文化的人来当家,似乎悲剧就不会发生了.  相似文献   

15.
<正>有些话,说得顺理成章,理直气壮:"我没有时间。""我赶不及。""不,我真的挤不出空当。""我找过你的,找不到。"世上没有"挤不出"的时间,也没有"找不到"的人。"没空当",是相比之下有更重要的事情。"没时间",是你不肯赶、不肯忙,甚至不肯少睡一阵子。如果愿意,再辛苦,也能飞到千里之外,见对方一面。说"找不到",更是荒谬而悲凉。真的要找,天涯海角,岁月沧桑,也能找到。你尽力了吗?抑或,你只是为自己找了一个比较顺  相似文献   

16.
<正>"没啥写""写不好"是中学生言及写作时常有的叹息语。"没啥写"说的是素材枯竭,无米为炊;"写不好"则是说手法老套,言而无味。走出写作封闭式的"围城",建立并优化开放性作文系统,是中学生走出上述困境的必然选择,而"开掘""开拓""开发"则是达成目标的主要途径。一、博中求"专",开掘名人名著的深层内涵许多中学生接触名人名著,为的是应付考试,或是出于盲目追捧,所以答问时能"侃"上几句的名人名著甚多,但"多"而不"精",  相似文献   

17.
<正>何为任务写作?就是写作时要有明确的写作对象和写作目的。"写是为了有效地交流""要为不同的目的和读者写作",这几乎是美、英、澳、德、日等国写作课程的共同理念。当前,我们的写作教学,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还是为了完成教师的要求、教材的要求、考试的要求而写,写出来的作文也大多是给教师看的。这导致学生写作热情不高,写作材料虚假,写作过程困难,写作效果欠佳。教师如何在作文  相似文献   

18.
伍振 《教学随笔》2015,(5):15-16,29
<正>①韩国将"暖炕""申遗",不禁让人联想到韩国成功将"端午祭"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带给中国人的遗憾:我们的文化保护意识为什么总是比别人慢一拍?我们国人又为什么只有在别人"捷足先登"的时候才意识到传统文化的珍贵呢?②当下,遇到危机的,又何止是传统文化。当大批国内年轻人迷恋于《来自星星的你》《江南style》《大长今》里的韩国美食、音乐、服饰与韩  相似文献   

19.
<正>"听、说、读、写"一直以来都是学习语文的重要途径。在当今社会,"阅读"之声如涨潮之水此起彼伏。"纸质阅读""电子阅读""全民阅读""亲子阅读"等等,可谓是"读"有千秋、"读"具特色。然而对于高中语文教师来说,应该如何指导学生做深度阅读呢?又要达到怎样的效果呢?下面就此谈谈几点个人意见。一、"读"行书海,与诗为伴教育是对生命发展的一种达成,而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就应该尊重学生个体,尊重生命的成长。语文不是赚钱升官的手段,也不是考试和谋生的工具。它不是  相似文献   

20.
<正>作文教学,尤其是小学作文教学是最让小学语文老师感到头痛的一件事。如何让小学生感到写作文一点儿也不难,步入由厌写到乐写的坦途?教师要做好引导,从让学生"明确什么是作文""作文该写些什么""作文该怎么写""怎样写好作文"等几个方面加以引导。一、让学生明确何为作文语文学什么?学表达!表达有两种形式:一是口头表达,一是书面表达。书面表达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作文。"作文就是把你心里想说的话,围绕着一个主题书写在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