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佟娟 《语文天地》2015,(7):61-62
"诗词的欣赏活动更是一种确切意义上的再创造。再创造的主要方式是想象活动。想象不仅对于诗人创作是一种必要,对于读者欣赏也是一种必要。可以认为,诗人通过想象创造出了诗的形象,读者通过想象正确把握住诗人的艺术构思,并且丰富地再现诗人创造的形象。"(谢冕《论诗》)诗歌词曲的寥寥数语,简约而不简单,语言的不连贯性、跳跃性,给读者更多想象的思维空间,能产生"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艺术效果。正是想象思维  相似文献   

2.
正一、激活文字,创设形象语文教材出现在学生眼前的仅仅是一行行文字。如果不展开想象,不懂得进行再创造,那么出现在头脑中的可能只是词语所代表的抽象概念,而无表象组成的生动画面。这样,就不可能进入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之中,不仅无欣赏乐趣可言,而且难以理解作品的意蕴。科林伍德在《艺术原理》中指出:"真正艺术的作品不是看见的,也不是听到的,而是想象中的某种东西"。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驰聘想象,透过文字看到图画,透过语言看到生活,置身于作品之中,获得人生感悟和美的享受。如阅读郁达夫的《故都的秋》第四段"北国的槐树,也是一  相似文献   

3.
高伟 《学语文》2009,(4):20-20
谢冕先生在《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一文中开篇指出了诗歌鉴赏的立足点:“从根本上说,文学的欣赏活动,凭借语言这种无所不在的符号来进行.从符号再返回丰富的世界中来,这是一种再创造。诗歌的欣赏活动更是一种确切意义上的再创造。”只有充分借助语言这种符号才能真正读出效果,读出能力。我们在阅读鉴赏中还必须要认识到:阅读者既是语言信息的领悟者。又是语言信息的加工者。  相似文献   

4.
想象是一种极其可贵的思维品质.阅读教学中,笔者尝试从3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激活文字,创设形象 语文教材出现在学生眼前的仅仅是一行行文字.如果不展开想象,不懂得进行再创造,那么出现在头脑中的可能只是词语所代表的抽象概念,而无表象组成的生动画面.这样,就不可能进入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之中,不仅无欣赏乐趣可言,而且难以理解作品的意蕴.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驰骋想象,透过文字看到图画,透过语言看到生活,置身于作品之中,获得人生感悟和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5.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想像力。一、运用想象,激活形象科林伍德在《艺术原理》中指出:"真正艺术的作品不是看见的,也不是听到的,而是想像中的某种东西"。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驰骋想像,透过文字看到图画,透过语言看到  相似文献   

6.
文学欣赏课中多媒体教学的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知道,文学艺术是一门语言的艺术,文学欣赏的对象是文学作品,是作者用语言创造的具有审美潜能的文学作品本身。文学欣赏是读者对文学作品意趣的自我体验和阐释。这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而非被动地接受,消极地服从。它是透过语言的层面,通过联想、想象,融入读者自身的思想认识、人生经历和情感体验的思维过程,是欣赏者对作品的再创造。所以常言道:一千个读者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引导学生欣赏文学作品,其目的不仅在于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情感熏陶,更在于培养学生通过联想、想象,发掘和把握作品情志的创造思维能力,以…  相似文献   

7.
文学欣赏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精神活动。在欣赏过程中,欣赏主体对欣赏对象不是被动地接受,也不是机械地再现,而是能动地“再创造”。读者阅读作品时,总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包括审美经验),知识积累,并借助于联想和想象,对作品的艺术形象积极地感受、体验和思索,同时又加以补充、丰富和发展。因此,欣赏活动是欣赏者调动各种心理功能对欣赏对象的再度“加工”和“改造”。凡艺术欣赏都有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没有“再创造”就谈不上真正的艺术欣赏。可  相似文献   

8.
唐诗写意     
诗歌欣赏的实质是再创造,再创造的方式是想象。用散文化的语言再造诗歌的意境,何尝不是一种创造性审美式阅读?古诗改写,是读写结合的一种很好的形式,你可以用把诗歌改写成散文的方式来欣赏诗歌。  相似文献   

9.
文学鉴赏是人们通过审美思维所实现的对于文学作品的感受、体验、欣赏、鉴别。在文学鉴赏中,想象的再创造活动是鉴赏者由表及里感受审美意象的主要方式。鉴赏者借助想象的再创造,在自己头脑中再现审美意象。随后,继续通过想象和联想,去深入体会审美意象的内在含义。离开想象的再创造,鉴赏者就无法深入鉴赏作品中的审美意象。这种想象的再创造活动主要有以下两个特征:第一,它是逐步深入,贯穿始终的。鉴赏者从“形”到”神”再到“意”,逐步深入地感受审美意象,都要通过想象的再创造。读者鉴赏一部文学作品时,首先接触到的是艺术形…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材出现在学生眼前的仅仅是一行行文字。如果不展开想象.不懂得进行再创造.那么出现在头脑中的可能只是词语所代表的抽象概念.而不表象组成的生动画面。这样.就不可能进入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之中.不仅无欣赏乐趣可言.而且难以理解作品的意蕴.科林伍德在《艺术原理》中指出:"真正艺术的作品不是看见的.也不是听到的.而是想象中的某种东西"。  相似文献   

11.
幽默诗文     
想象是通过原有表象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活动。想象不仅对于创作是一种必要,对于读者的欣赏也是一种必要,它是进行鉴赏性阅读的必要途径。叶圣陶先生说:“我们鉴赏文艺,最大的目的无非是接受美的经验得到人生的享用,必须驱遭我们的想象,才能通过文字达到这个目的。”  相似文献   

12.
欣赏歌唱艺术是人们对声乐这种特殊语言艺术美的心理感受。歌唱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是传播文化和情感表达的一种形式。在每个字符和音符中都寄寓着创作者的情感,折射出现实生活的信息。歌唱艺术是通过演唱者对作品的艺术再创造,为人们提供精神食粮。成功地对作品的艺术再创造要求演唱者要全面地审视作品,加上运用各种技巧,通过自己的真情实感传递声乐作品的美。  相似文献   

13.
"空白"是美学中关于艺术作品审美欣赏的一个概念,它指的是作品已书写描绘的部分向读者所提示或暗示的东西,也就是作品给读者留下的联想和再创造的空间。读者可以透过感觉到的部分去想象去思考,从而获得对作品更深的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14.
“接受美学”认为,读者在文学欣赏过程中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对作品中提供的形象进行再创造。空白手法的使用恰恰给读者提供了广阔的想象和联想的空间。本文结合文学创作中空白手法的具体使用,论述了如何导引读者参与对作品中形象的再创造,以丰富作品的内含,使作品保持长久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5.
学鉴赏是人们通过审美思维所实现的对于学作品的欣赏和鉴别,它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是读运用化积累重建作品意象,并补充、丰富作品的意象。学鉴赏是对审美意象的再创造,是一种审美思维过程。  相似文献   

16.
新课改的语文教材出现在学生眼前不再仅仅是一行行文字.如果不进行拓展展开想象,不懂得进行再创造,那么出现在头脑中的可能只是词语所代表的抽象概念,而无表象组成的生动画面.这样,就不可能走进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之中,不仅无欣赏乐趣可言,而且难以理解作品的意蕴.英国哲学家科林伍德在<艺术原理>中指出:"真正艺术的作品不是看见的,也不是听到的,而是想象中的某种东西.  相似文献   

17.
文学是用语言表情达意的,诗人在艺术意境的创造中,要描绘出包含着主观感情色彩的客观生活画面,所藉以思维的工具是语言。因而一般读者要读懂作品,首先必须通过语言,即使是专门从事评论的鉴赏家要分析研究作品,也同样必须首先透过语言,才能作出审美判断。在文学家眼里,“语言是艺术的媒介”,在符号学者看来,“语言是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在这个符号系统中,最基本的表义性符号是词。它对于诗人来说,不仅是构筑诗的琼阁的物质材料也是诗人赖以诗思维的工具。因而,要进入作  相似文献   

18.
严利红 《考试周刊》2011,(16):218-218
人类要想创造美,首先要学会欣赏美。美术欣赏是人对创造出来的作品体现出的艺术美的全面审视,是一种情感与认识、感受与理解相统一的精神活动。美术欣赏其实还是一种再创造,让学生从欣赏中发掘出作品独立特有的最突出、最本质、最感人的美点,扩大学生的视野,增长知识,进而陶冶情操,提高爱美、传播美的思想和人文精神,以及审美能力。美术欣赏能更好地激发学生追求美、创造美的欲望,发挥学生的创造与想象,是美术教学的核心。  相似文献   

19.
对于语文课程的学习,阅读与欣赏是必不可少的。阅读是一种从书面语言和其他书面符号中获取意义的行为,是读者在感知文章语言符号的基础上,凭借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思维,掌握文章思想内容的精神活动。欣赏足在阅读认知的基础上,以审美享受为根本标志,在欣赏过程中,往往活跃着丰富的想象与联想,以及深刻的情感体验。托尔斯泰曾指出:“艺术足这样的一项人类活动,一个人用某种外在的标志有意识地把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别人,而别人为这些情感所感染,也体验到这些感情。”没有丰富的情感内涵,文学作品同然难以成为文学作品;没有深刻的情感体验,欣赏主体也难以走进作品的艺术境界。所以别林斯基批评那些仅凭理性去理解作品的人说:“没有心灵的参与,而这,几乎比用脚趾头去理解作品更坏。”因此,中小学的语文阅读欣赏课,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让学生读懂几篇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20.
空白艺术是指作品已书写描绘部分向读者提示或暗示的东西,也就是作品给读者留下联想和再创造的空间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读者可以透过感觉到的部分去想象去思考,从而获得对作品更深的理解和把握。空白艺术运用得好,可使艺术作品虚实相映,形神兼备,创造出一种“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境界.给人以美的享受。语文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