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司马迁在秉笔直书历史人物时,偶尔也针对当时的世态人情,来一点小幽默。如《史记·苏秦列传》记载苏秦早年游说诸候大困而归时,其兄弟嫂妹妻妾皆肆意讥笑怠慢,但到苏秦后来合纵成功,身佩六国相印衣锦还乡时:“苏秦之昆弟妻嫂侧目不敢仰视,俯伏侍取食。苏秦笑谓其嫂曰:‘何前踞而后恭也?’嫂委蛇匍匐,以面掩地而谢曰:‘见季子位高金多也。’苏秦喟然叹曰:“‘此一人之身,富贵则亲戚畏惧之,贫贱则轻易之。况众人乎!且使我有洛阳负郭田二顷,吾岂能身佩六国相乎!’于是散千  相似文献   

2.
孟子被尊为亚圣,后人没有不知晓的。而与孟子同时代的大学问家邹衍就鲜为人知了。还有苏秦,幸好他有勾连六国、合纵拒秦的事迹才让后人记起。可今人哪里知道,当时吃得开的偏偏是邹衍、苏秦之辈,孟子却是备受冷落。  相似文献   

3.
纪思宇 《学语文》2004,(9):17-18
中国人是会说话的,自古以来的纵横说客那可真是天才中的天才。春秋时的毛遂自荐使楚,口若悬河,迫使楚王歃血为盟;战国时的苏秦游说诸侯。身挂六国帅印,促使合纵抗秦联盟;三国时期诸葛亮出使东吴,舌战群儒,说服吴主孙权联刘抗曹,而获赤壁大捷。可见,说话的能力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重视。  相似文献   

4.
武都道初建地略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都道初建地略考曾礼战国时期,秦处西土,国势不张。商鞅变法后,秦国一跃而居七国之首。秦用魏人张仪“连横”之计,破周人苏秦“合纵”之策,“到战国后期,秦国由于长期蚕食六国国土已经扩展到黄河中下游和长江中游一带,并西略义渠,南取巴蜀,幅员之大,人口之众,...  相似文献   

5.
苏秦敝齐功成身死,因而成为"箭垛式的人物"。稷下诸子及齐人对其深恶痛绝,"共笑之、讳学其术",而天下之策士却以其为榜样,不断地对其事迹进行演绎、附会。在秦灭亡六国及其后的诸侯灭秦过程中,苏秦的形象被一再夸饰。西汉初,司马迁在"诛暴秦"成为社会思想主流的情况下,整齐史料,将苏秦塑造为合纵摈秦的英雄,而其敝齐事业则被忽略。  相似文献   

6.
苏秦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他曾掌管六国(齐、楚、燕、韩、赵、魏)相印,统率六国军队,是个运筹天下、炙手可热的人物。当谈到他的成功时,我们不能不说他得益于其父母的激将法。苏秦是战国时期洛阳人。他和张仪、孙膑、庞涓同为鬼谷子的学生。苏秦向鬼谷子学得了一身本领后,来到东周想见周天子,以显其能。遗憾的是当时无人推荐,正所谓“空有许多雄气力,无人提挈枉徒劳”。于是他又来到秦国。他给  相似文献   

7.
苏秦锥刺股     
战国时期,有一个名叫苏秦的人,由于学问不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被重用。当他回到家里,他的妻子连织布机都不下,继续织布,嫂嫂不为他生火做饭,父母也不和他说话。家人的冷淡对他刺激很大,他下定决心,闭门不出,发奋读书。他找出来几十箱书,反复诵读,细心揣摩,经常一读就读到深夜。有时候,苏秦读着读着就犯困了,想趴在书桌上睡觉。为了不让自己打瞌睡,他就想出了一个办法:用锥子扎自己的大腿。经过一年的努力,苏秦终于得到了诸候的重用,身挂六国相印,开始了辉煌的政治生涯。  相似文献   

8.
前倨后恭     
此语出自《战国策·秦策一》。春秋战国时代,有位著名的纵横家叫苏秦。他曾和张仪一起拜鬼谷子为师,学习"纵横之术"。当苏秦尚未成名之时,他外出游说,一事无成。每次他穷困潦倒地回到家中,都受到众人的  相似文献   

9.
尉缭,战国时期的魏国人。在魏国日益衰败的情况下,他在魏国却得不到重用,因此他来到秦国。他以“离间计”献策秦王嬴政,从而破坏了六国合纵,使秦免遭亡国之危;同时“离间计”作为军事手段的补充,使秦兼并六国得以顺利进行;而且尉缭入秦后,他的军事思想贯穿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战争过程中,为秦始皇统一六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悠悠江面驶着的永远是那两只船——一只曰名,一只曰利。它们有时并驾齐驱,有时你前我后,但未曾从江面消失;这两只船把江面变得拥挤不堪人们总爱鄙夷那些追名逐利的家伙,以为他们动机如何的不纯,天性如何的肮脏。诸如苏秦。这个六国敬仰、叱咤风云的纵横家,没有因其纵横之术的奥妙赢得流芳百世的荣幸,却引来千百年来无数人的讥讽谩骂——他们斥责苏秦爱慕名利,鄙夷他贪图荣华,看不起他那为一己私利不顾手段的种种做法。而我以为,不能因此浑然忽视其"约纵散横"的聪慧,忘却其"头悬梁锥刺股"的坚忍。的确,苏秦的身上掺杂  相似文献   

11.
相传,战国时期的苏秦主张合纵抗秦,遍游六国。到了齐国都城临淄,他对齐宣王进行游说,齐宣王慨叹齐国的兵力不足,苏秦说:"都城临淄有七万户,我计算了一下,每户按三个男子服役,这就是三七二十一万雄兵,抗秦的兵源仅临淄一城就足够了,若再加上别处兵源,力量就更加强大。"苏秦的这种算法显然是如意算盘,因为临淄城不可能做到每户出三个男子当兵,这里有各种情况,有的是鳏寡孤独,有的有女无男,有的只是老弱病残,所谓临淄21万雄兵仅仅是纸上谈兵  相似文献   

12.
苏秦刺股     
<正>苏秦乃洛阳人,学纵横之术,游说秦王,书十上而不为用,资用匮乏,潦倒而归。至家,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以为子。苏秦喟然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后卒合齐、楚、燕、赵、魏、韩抗秦,佩六国相印。(据《战国策·秦策》改写)  相似文献   

13.
“二百五”成为人们的口头俗语,用来称那些智力低下的人,形容让人又气又恨还有点怪的人.其实,这里边源于一个历史故事. 战国时期,身挂六国相印的苏秦被人暗杀了.齐王很恼怒,要给苏秦报仇,可一时缉拿不到凶手.于是,他就想了一条计策,让人贴出一道榜文说:“苏秦是个内奸,杀了他乃为齐国除了一大害,当赏黄金千两,望来领赏.”榜文一贴出,就有四个人前来声称自己杀了苏秦.  相似文献   

14.
《毛遂自荐》节选自《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文中记叙毛遂随平原君使楚定合纵之约的经过。平原君是战国的四公子之一,名赵胜,赵惠文王之弟,任赵相,门下有食客数千人,毛遂就是他门下的食客。所谓合纵,是山东六国联合抗秦,这里指赵楚定合纵之约,联合抗秦。就战国时代的整个形势看,秦国和齐、楚、燕、赵、韩、魏六国,都用自己的力量进行战争,而基本上是秦国分别向东方几国进攻。秦国打败楚国之后,于赵孝成王六年(公元前260年)使白起为将攻赵,大破赵军于长平(现在山西省高平县西北),射杀赵将赵括,传说坑杀赵卒40万人。后二年,即赵孝成王八年(公元前258年,又一说,据《史记·六国年表》记载,“围邯郸”在赵孝成王九年,即公元前257年),秦进兵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国危急,使平原君去楚国求救,毛遂自荐同往,取得了“合从  相似文献   

15.
三、公孙衍、田文、李兑、苏泰合纵的年代“合纵”“连横”(“连横”也或称为“合横”“连衡”)是战国时代兼并战争进行中牵动全局的大事。在战国时代先後策动合纵攻秦的有魏的公孙衍(即犀首),齐的田文(薜公、孟尝君),赵的李兑(奉阳君),齐的苏秦,魏的魏无忌(信陵君),赵的庞煖等。其中除了魏无忌、庞煖的合纵,史记上有明确的记载外,其馀是不清楚的。  相似文献   

16.
现实生活中,人们经常把一些傻瓜叫“二百五”,其来历为战国时期,身挂六国相印的苏秦被人暗杀,齐国国王很恼怒,决心给苏秦报仇,他亲自抓破案,可一时拿不到凶手,就想了一条计策,让人把苏秦的头割下来挂在京城的大门上,旁边贴着榜文说:“苏秦里通吴国,是个内奸,谁杀了他便为齐国立了功,自报者当赏黄金千两,并加升官职。”看榜的人中走出四条汉子,揭下傍文,同进京城向齐王说苏秦是他们杀  相似文献   

17.
"二百五"成为人们的口头俗语,用来称那些智力低下的人,形容让人叉气又恨还有点怪的人。其实,这里边源于一个历史故事。战国时期,身挂六国相印的苏秦被人暗杀了。齐王很恼怒,要给苏秦报仇,可一时缉拿不到凶手。于是,他就想了一条计策,让人贴出一道榜文说:"苏秦是个内奸,杀了他乃为齐国除了一大害,当赏黄金千两,望来领赏。"榜文一贴出,就有四个人前来声称自己杀了苏秦。齐王说:"这可不能冒充呀!"四个  相似文献   

18.
致。对抗秦国。嗯·人家苏秦一张嘴就说动六国~皇来对付我’你们呢? 什么六国兮纵,害得我:敢出兵’苏秦真是太可恶了是啊,苏秦真是太可恨了 大王.我张仪也可凭一张嘴.让六国 背弃台纵之约-亲王不但愿颟'一一贵国永远和好.还愿溶献六百里国-r只要大王丽、消与其他五国的—氲丛盐! :王,秦’国之所以与我国和好,正是因为我们签下台纵之约,团结了算柚圉 家。威胁} 国啊!’…’一1一’,一’●■。'r合纵连横(画说五千年·先秦篇)$中华文化传播集团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19.
言行,通俗地讲,就是说话办事。纵览古今中外。有多少善于辞令的名士,演绎了多少动人的故事。孔子周游列国;苏秦游说六国;诸葛亮舌战群儒;鲁子敬力排众议;周恩来有“钢嘴铁舌”之美誉;林肯以杰出的演讲才能登上总统的宝座……可见,一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将对他的一生产生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甘肃教育》2009,(24):33-33
战国时,苏秦提出共抗强秦的“合纵”主张,获得各国支持,派出代表聚集赵国,由苏秦担任主席,商讨如何攻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