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蓝翀 《中国科技信息》2005,(18A):195-195,203
新闻报道的客观公正原则是西方新闻自由主义理论的重要体现,但美英等国在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期间实行新闻管制,对信源操控,形成舆论霸权以及西方媒体高度“自律”配合政府军方,形成新闻舆论“一边倒”的事实表明,西方所谓的不受限制的、绝对的、全民“普遍权利”的新闻自由一旦与阶级利益发生冲突就会出现名存实亡的矛盾景况。本文试图通过对美国战时新闻管控和运作进行剖析,揭示其实质,初步探寻其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
王戈  张祖成 《情报杂志》2023,(8):116-122+128
[研究目的]探究“蹭流量”下网络公共舆论形成机制,可以弥补现有研究对网络公共舆论中媒体与公众聚合关系分析的不足,对促进网络公共舆论有序形成提供思路。[研究方法]基于40个网络热点舆情案例的QCA分析,从注意力引导和信息误导的视角出发,研究“蹭流量”下媒体属性、事件属性、流量行为和公众行为如何相互作用并影响网络公共舆论的形成。[研究结论]网络公共舆论形成受多因素共同作用:流量行为起决定性作用;公众行为发挥调节作用;媒体属性、事件属性发挥媒介作用。从源头出发扼制“蹭流量”行为,维护网络公共舆论的有序形成,政府需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赋能,建立常态化流量跟踪和回应机制,加强公众情绪引导和网络舆论环境监督。  相似文献   

3.
【信息快递】新闻是报纸、电台、电视台等媒体报道国内外消息的一种叙事文体。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图片、现场采访等多种形式,狭义的新闻与消息同义。中考命题采用的新闻多指狭义的新闻,即消息,一般篇幅短小,又称“短新闻”。“短新闻”除了具备新闻的一般特点而外,最突  相似文献   

4.
高红波 《科教文汇》2007,(7X):171-172
“黄色新闻”起源于19世纪末美国报业大亨普利策《世界报》与赫斯特《新闻报》之间的竞争,随后在西方新闻界蔓延,至今仍是西方新闻界的不治之症。然而,“黄色新闻”作为一种文化表现,它的产生却是历史的必然。不同的视角有不同的分析,而同一个视角中的不同标准和依据也有不同的认识。“黄色新闻”的文化功能亦然。本文通过对“黄色新闻”的产生背景及其文化功能的实证分析,试图探讨现实“黄色新闻”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渗透影响,指出网络虚拟社会已然形成,网络舆论事件频发要求提高网络虚拟社会管理水平,健全网络引导机制;指出与传统舆论相比,网络舆论具有突发性、互动性、燃点低、触点多、传播快、影响大等新特点,网络媒体的兴起有利于推动社会进步的一面,但在政府缺位网络公共舆论引导与管理的背景下则易演变为“公共舆论危机”;最后提出了加强政府和社会组织、官员网络舆论应急管理能力的六项措施,即消除网络“恐惧”,保障政务“透明”,强化政府“责任”,倾听“意见领袖”,预警事件“苗头”,加强网络“法治”。  相似文献   

6.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使用,一定程度上代表民意的网络舆论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通过分析网络舆论形成过程中参与主体在形成、传播、反馈等方面的行为,试图揭露“被民意”的网络舆论面纱下利益主体间权利与权力的博弈,并对达到制约与平衡后的网络舆论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我国网络信息传播的舆论化趋势及所带来的问题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谢新洲  肖雯 《情报理论与实践》2006,29(6):645-649,669
我国网络信息传播舆论化趋势越来越明显,逐渐演化成了拥有强大社会影响力和舆论动员力的重要新闻传播工具。文章分析了网络信息传播舆论化的表现形式、形成原因和引发出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8.
范臧辉 《中国科技纵横》2010,(1):204-204,239
在传播科技的发展史上,一般地说,每出现一种新的更为先进的传播媒介都会扩大人们传播新闻和发表意见的自由度。随着网络时代的不断深化,对网络舆论的研究业已成为学术界的热点。本文通过对舆论的形成与规律研究和网络舆论及传统媒介的特征对比,进而阐述网络舆论的两面性。  相似文献   

9.
"五位一体"的网络舆论监控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舆论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加强对网络舆论监控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对净化网络环境、促进社会进步、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文化环境等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在对网络舆论监控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综合研究的基础上,首先提出了"五位一体"的网络舆论监控体系的框架模型,然后对模型中五大子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策略进行了相应的论述;随后从网络舆论的形成与处置流程出发,以案例的形式对模型的互动协作式运作机制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最后总结提出了文章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胡雨婷 《科教文汇》2008,(5):148-148
本文通过阐释当今新闻舆论承担引导大众和社会这一重要责任的必然性,重点讨论新闻媒介和工作者如何影响舆论,使新闻舆论的积极影响得到充分发挥,使当今新闻舆论加强社会责任感,对大众进行正面的人文向导。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阐释当今新闻舆论承担引导大众和社会这一重要责任的必然性,重点讨论新闻媒介和工作者如何影响舆论,使新闻舆论的积极影响得到充分发挥,使当今新闻舆论加强社会责任感,对大众进行正面的人文向导。  相似文献   

12.
在令人羡慕的成功企业家中,为数不少的人都曾得益于读报文化,发“新闻财”,在他们的“生意眼”里,新闻里蕴藏着很多商机,读报刊也能产生效益。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新闻监督工作在各级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得到长足进步,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政府干预过度等问题,新闻监督“晴雨表”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彰显,严重影响到新闻舆论对公众的导向性作用。因此,文章认为,进一步探讨新闻监督在发展政府与公众关系的现实状况、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对于促进良好公关关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黄色新闻"起源于19世纪末美国报业大亨普利策《世界报》与赫斯特《新闻报》之间的竞争,随后在西方新闻界蔓延,至今仍是西方新闻界的不治之症.然而,"黄色新闻"作为一种文化表现,它的产生却是历史的必然.不同的视角有不同的分析,而同一个视角中的不同标准和依据也有不同的认识."黄色新闻"的文化功能亦然.本文通过对"黄色新闻"的产生背景及其文化功能的实证分析,试图探讨现实"黄色新闻"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5.
市场经济冲击下新闻传播事业的几个问题段京肃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四十多年中,新闻传播事业一直是极为敏感的领域。不论是在哪一次的政治动荡或社会变化中,新闻事业都扮演着特殊的角色,它以“喉舌”、“工具”、“代言人”的名义传达了无数的指令性信息,全国舆论唯其马...  相似文献   

16.
"新闻自由是危险的"。这个危险不是来自外界对新闻媒介自由的干预,而是来自新闻媒介对新闻自由的滥用。在现代西方社会中,新闻舆论被当作除了行政、立法、司法三大权力之外的"第四种权力",新闻记者也被冠以"无冕之王"的称号。  相似文献   

17.
“舆论在先,动乱在后”,已成为普遍共识的认知。研究舆论的形成机理及其演化规律,进而调控社会舆论传播的导向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从社会物理学角度分析了舆论的形成机理,认为其类似于一般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包含潜伏期、活跃期和衰减期。并用MAS仿真技术定义了舆论演化的规则、模拟了舆论演化的过程和总结了舆论演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新闻舆论活动的逐步深入,新闻舆论效果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其影响因素很多,其中受众利益是其关键要素,从某种程度上决定着新闻舆论效果的成败,所以弄清楚两者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新闻舆论活动的顺利开展,有利于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新时代国际关系背景下的中西方舆论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分析对美舆论战的语境构成及新时代舆论场的重构趋向,对认清舆论战本质、争夺舆论场话语主导权、提高国际传播能力具有重大意义。[研究方法]结合语言学与传播学的相关理论,定义舆论战及其特质属性,从语场、语式、语旨三个语境维度解构舆论战的话语深层结构,并基于此分析新时代舆论战语境在三个维度的重构趋向,进而提出有效开展舆论战的攻防策略。[研究结论]对舆论斗争话语的深层结构分析有助于认清舆论战的本质,做到“知理”“会战”,进而制定相应的防御、进攻及进攻式防御策略,确保国家在国际舆论博弈中取得话语先导主导优势。  相似文献   

20.
现场报道又称“镜前报道”,是最富有电视特点的一种报道形式。但是,在每天的新闻报道中,真正的现场报道上至中央台、下到县级台都寥若晨星。为什么?主要是因为现场报道对出现场的记者(包括摄像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突出的要求是要记者将采、编、播、评集于一身。如何做好“现场报道”,这是各级新闻单位正积极探索的课题。本文提出现场报道的“八项注意”,给广大新闻从业人员特别是电视记者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