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题如图1,已知锐角AGEF的外心为P,Q是边EF上一点(不是边EF的中点),B是线段GQ延长线上一点,直线朋与GE交于点C,直线EB与GF交于点D.求证:若PQ⊥CD,则G、E、B、F四点共圆.  相似文献   

2.
直角三角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性质,这就是: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在解题中它起着传递线段之间关系的作用。如果在已知图形中出现直角三角形时,则可以作出该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从而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例1 已知:△ABC中,BE⊥AC于E,CF⊥AB于F,M是BC的中点,N是EF的中点,连结MN。求证:MN⊥EF。NFEMCBA分析:如图,由已知条件可得△BFC与△BEC都是直角三角形,BC为其公共斜边。若连结MF,ME,可证FM=EM。证明略。  例2 如图,已知:在ABCD中,自钝角顶点A作AF⊥BC于F,BD交AF于点E,又知DE=2AB。求…  相似文献   

3.
<正>1 原题再现(1)试题(2018山西省预赛第10题)如图1,圆内接四边形ABCD中,自AD的中点M作MN⊥BC,ME⊥AB,MF⊥CD,N、E、F为垂足.证明:MN过线段EF的中点.(2)参考解答如图2,在线段AB、CD上分别取点G、H,使AE=GE,DF=HF,则A、G、H、D四点共圆(以M为圆心),所以∠BGH=∠ADC=180°-∠ABC,于是GH//BC,则MN⊥GH,设垂足为X,于是X为GH的中点.  相似文献   

4.
题目 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M⊥BC,AN⊥CD,M、N为垂足,若AB=13,BM=5,MC=9,则MN的长度为——.[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分析:要说明BE=BF,若连接CB,利用条件“BE⊥MN,CF⊥AB”,只要证∠BCE=∠BCF即可.根据“AB是⊙O的直径”,则连接CA得Rt△ABC(如图2),易证∠BCE-∠BCF=∠CAF,由此利用角平分线性质说明BE=BF.  相似文献   

6.
在△ ABC中 ,∠ C=90°,CD⊥ AB于 D,AM是∠ BAC的平分线 ,交 CD于 E,交 BC于 M,过E作 EF∥ AB交 BC于 F。求证 :CM=BF。证法一 :(运用三角形知识 )证明 :过 M作 MN⊥ AB于点 N。∵∠ 1=∠ 2 ,易证△ ACM≌△ ANM,∴CM=MN。  ( 1)又 CD⊥ ABMN⊥ AB CD∥ MN, ∠ 3=∠ 5∠ 4 =∠ 5 ∠ 3=∠ 4 CE=CM。  ( 2 )由 ( 1)、( 2 )得 CE=MN。在 Rt△ EFC和 Rt△ NBM中 ,EF∥ AB ∠ B=∠ CFE,∠ CEF=∠ MNB,CE=MN Rt△ EFC≌ Rt△ NBM,∴ CF=BM,∴ CM=BF。  证法二 :(运用四边形知识 )证明 :过 M…  相似文献   

7.
一、(本题满分40分)如图1,锐角△ABC的外心为O,K是边BC上一点(不是边BC的中点),D是线段AK延长线上一点,直线BD与AC交于点N,直线CD与AB交于点M,求证:若OK⊥MN,则A、B、D、C四点共圆.  相似文献   

8.
(17)解:(1)取G为DD_1的中点,连结GF,EF,易证GEF∥ABCD, 则DD_1⊥CFE,CC_1⊥GFE,即EF⊥CC_1, 易证等腰三角形ED_1B,EF为底边上的中线,则EF⊥BD_1,故EF为BD_1与CC_1的公垂线; (2)点到面的距离化为线到面的距离,再化为特殊的点到面的距离,直作高。化为上底面中心O_1到面BDE的距离,经过O_1的面MCC_1O_1⊥BDE,  相似文献   

9.
直角三角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性质,这就是: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在解题中它起到传递线段之间关系的作用.如果在已知图形中出现直角三角形时,则可作出该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从而有利于问题的解决.例1已知:如图亚,rtABC中,BE上AC于E,CF上AB于广,M是BC的中点,N是EF的中点,连结A&V.求证:MN-I-EF.分析由已知条件可得凸BFC与凸BEC都是直角三角形,肥为其公共边.若连结MF、ME,可证FM二EM,因此结论易证.证明连结FM、E3I.的中线垂直于底边,…MN上EF.例2已知:如图人在OABCD中…  相似文献   

10.
1.定理 设P、Q、M、N是空向任意四点,则PM2-PN2=QM2-QN2(?)PQ⊥MN. 证明 如图1,设 (PM|→)=a,(PN|→)=b,(PQ|→)=c,由PM2-PN2=QM2-QN2,得 a2-b2=(a-c)2-(b-c)2,即 a·c-b·c=0, (a-b)·c=0,所以 PQ⊥MN. 反之,若PQ⊥MN,则可逆推过去得出 PM2-PN2=QM2-QN2.于是定理得证.这个定理给出了异面直线垂直的一个充要  相似文献   

11.
笔者最近研究发现了椭圆中的几个性质,现介绍给大家. 性质1若MN、AB分别为过椭圆(或双曲线)焦点和中心的弦,若MN∥AB,则|AB|^2:|MN|为常数.  相似文献   

12.
271.△ABC的内切圆⊙O切BC、CA、AB于A′、B′、C′,过O点分别作△A′B′C′各边的平行线,它们在BC、CA、AB上截得的线段分别为EF、MN、PQ,试证: EF/BC+MN/CA+PQ/AB=1。证:如图1,连OC、QE、MF。由EN∥A′B′和OC⊥A′B′得OC⊥EN。但OC平分∠ECN,故ON=OE。同理,OM=OQ,所以,△OMN≌OQE,EQ(?)MN。同理得到FM(?)PQ。于是有△QBE∽△ABC∽△MFC。于是 MN/CA=QE/CA=BE/BC,  相似文献   

13.
1992年沈阳市“育才环”初中数学邀请赛有这样一道试题:在四边形ABCD中,着∠B=∠=90°,∠=120°,则这是一道四边形问题,解此题的指导思想是:通过作适当的辅助线,把四边形问题转化为三角形问题,辅助线的作法有如下10种:1.作DE⊥AB于E,CF⊥DE于F(如图1),则FEBC为矩形,∠ADE=30°,∠DCF=30°.若没AE=a,HF=b,则AH=2a,DE=,CD=2b,所以AB=2.作CE∥BA交AD于E,EF⊥AB于F(如图2),则EFBC为矩形,∠AEF=30°,∠DCE=30°.若设AF=a,DE=b,则AE=2a,CE=BF=2b,CD=所以AB=…  相似文献   

14.
一次练习课上.老师出示了以下一道证明题:如图1.已知M是正方形ABCD中边BC的中点.MN⊥AM,交∠BCD外角的平分线于N。求证:MN=AM.  相似文献   

15.
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典型习题引导学生进行开放性探究,对学生思维的深化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例题 已知:如图1,AB⊥BD,CD⊥BD,垂足分别为B、D,AD和BC相交于点E,EF⊥BD,垂足为F.求证:1AB 1CD=1EF.证明 因为AB⊥BD,CD⊥BD,EF⊥BD.所以AB∥EF∥CD.所以EFAB=DFBD,EFCD=EFBD.所以EFAB EFCD=DF BFBD=BDBD=1.所以1AB 1CD=1EF.图1        图21 发散思维 探究结论探究1 已知:如图2,AB⊥BD,CD⊥BD,垂足分别为B、D,AD和BC相交于点E,若AB=a,CD=b,⊙E与BD相切于F,求⊙E…  相似文献   

16.
一、证明两条线段相等例1如图1,AD∥BC,若以梯形ABCD的边AB和对角线AC为边作ABEC,连结DE交BC于F.求证:DF=EF.略证:过点D作DG∥AB交BC于G,连结GE,则四边形ABGD为,∴ABDG.∵四边形ABEC是,∴ABCE,∴DGCE,∴四边形DGEC为,∴DF=EF.二、证不等量关系例2如图2,AD∥BC,BE=CF,AB=DC.求证:EF>BC.略证:过点B、F分别作CF和BC的平行线交于G,连结GE交BC于H,则BE=CF=BG,∠1=∠2=∠3.∴△BEG为等腰三角形,∴BH⊥GE,∴GF⊥EG,故在Rt△GEF中,EF>GF,即EF>B…  相似文献   

17.
有这么一道题目: 如图1,P是矩形ABCD内的一点,若PA=3,PB=4, PC=5,则PD=__. 解:过P作AB的平行线分别交DA、BC于E、F,过P 作BC平行线分别交AB、CD于G、H(如图2).于是,EF⊥AD、EF⊥BC,GH⊥AB,GH⊥CD,设AG=DH=a,BG =CH=b,AE=BF=c,DE=CF=d,则由勾股定理,得a2 c2=32……①b2 c2=42……②b2 d2=52……③  相似文献   

18.
<正>1背景介绍近日,笔者发现圆中有以下结论:如图1,AB是⊙O的直径,C、D是圆上异于A、B的两点,设直线AC、BD相交于点M,直线AD、BC相交于点N,则MN⊥AB.证明因为AB是⊙O的直径,所以AD⊥BM,BC⊥AM,于是点N是△ABM的垂心,从而有MN⊥AB.  相似文献   

19.
初213 如图1,在△ABC中,AB=AC,AD⊥BC,垂足为D,E为AD的中点,DF⊥BE,垂足为F,CF交AD于点G.求证:EG〈EF.  相似文献   

20.
定理 1:若△DEF是△ABC的垂足三角形,则△DEF的三边长分别为acosA、bcosB、CcosC.(如图1) 证明:因为BE⊥AC,CF⊥AB,所以∠BEC=∠CFB=90°,所以B、C、E、F四点共圆.所以∠AEF=∠ABC,又因为∠EAF=∠BAC.所以B△AEF∽△ABC,所以EF/BC=AE/AB,在Rt△ABE中,cosA=AE/AB,所以EF/BC=cosA,所以,EF=acosA,同理可得DF=bcosB,DE=ccos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