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圣陶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教材只是学科知识的一个载体,而知识是实践者的心血和汗水凝成的,是实践者思维的火花留下的永恒的闪光.  相似文献   

2.
新的课程理念倡导教材不再是“学校教学事实上的唯一依据”,它只是一种主要材料,是“学生和老师进行教学的材料”。教材只是一个“例子”,是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认识世界的一个例子。既然是材料、例子,教师就可以进行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变化:顺序可变、时间可调、事例可换、内容可选。学生的认识水平、心理特点和学习能力存在着差异,教师的教学风格、认知水平也明显存在着差异,所以对教材的灵活处理便显得尤为重要。如何灵活地使用教材,我认为科学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相似文献   

3.
顾燕 《语文天地》2011,(17):31-32
叶圣陶有句几乎人人皆知的名言:"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句话在新的教学环境下,有三层含义:一是教材只是例子,要走出"教材崇拜心理",更要走出教参束缚,根据师生自身特点,进行灵活创新教学;二是要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学会灵活使用教材,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三是既然是例子,就  相似文献   

4.
灵活使用教材落实训练目的——我教《我的战友邱少云》廊坊管道四小特级教师张月英教材是凭借,借以训练学生的读书能力,所以教无定法,要从训练的需要出发,灵活使用好这个“例子”。《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我是这样进行教学设计的。一、理解人物所处的险境。1.看图,...  相似文献   

5.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材是学生学习的材料,是传承文化的一种载体,是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若干媒介之一。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既遵循于教材,又不囿于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不等同于更换内容,主要表现为对教材和课程资源的灵活、  相似文献   

6.
正教材只是课程内容的载体,只是实施教学活动或行为的工具。"用教材"意味着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意识,研究教材,发现教材,然后对教材内容采取增补、删减、置换、重组等方法,灵活地、创造性地、有效地使用教材,而不是照本宣科、按部就班、依葫芦画瓢地"教教材",教师不能成为教材的附庸。一、灵活性使用教材,由易到难新课程特别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英语教学也是如此。由于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风格、学习策略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
任华明 《学语文》2011,(5):21-22
多年以来,教材在我们教师和学生心目中一直居于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学生只是热衷于“学教材”.教师则大多停留于“教教材”的阶段。新课程改革则要求我们应该视教材为蓝本,我们只是“用教材”——灵活的使用教材.并且敢于挑战教材,超越教材。当然,教材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教师与学生开展各项学习活动的载体。所以教师与学生有必要对教材进行科学有效的处理.以互动生成的先进理念向教材挑战,发挥教材的“特殊功能”。  相似文献   

8.
《科学课》2007,(10)
新的课程理念倡导教材不再是"学校教学事实上的唯一依据",它只是一种主要材料,是"学生和老师进行教学的材料"。教材只是一个"例子",是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认识世界的一个例子。  相似文献   

9.
刘安荣 《快乐阅读》2011,(18):35-35
新《课程标准》编写的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例子与以前的教材例子相比,有许多新的特点,教学例子多以情境图出现,灵活度更高,给学生和教师发挥的空间大。教学时使用例子的方法应当有所突破,才能适应农村学生的学习。教师要对新教材深知熟虑,现将如何进行边远山区小学数学新教材教法浅谈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课程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只是被动地按教材的内容进行教学,教师的工作是一个创造性的工作,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和教材只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教材的开放性、选择性、适应性的特点,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带着自身的文化积淀,去分析、理解和把握教材。  相似文献   

11.
<正>许多数学教师认为教材无非就是提供例子,但是即便只是例子,也属于较为重要的例子。事实上教材是学习知识之根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走进教材、读懂教材,才能够在课堂上淋漓尽致地展现数学知识,让学生真正懂得数学。如何突破认识瓶颈走进教材,是每一个小学数学教师思考的问题。笔者依据多年教学经验,采用五读法,真正走进小学数学教材。一、一读教材说明通过教材说明思考教材中教什么,重建数学知识的结  相似文献   

12.
潘修銮 《辽宁教育》2008,(10):40-42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一观念.随着课改的深入.越来越得到充分的体现,实践中也不乏成功的灵活使用教材的做法。但有些教师在没有完全领会教材编排意图的情况下就进行盲目处理,很容易使灵活使用教材走向形式化的道路。笔者认为.教师在灵活使用教材的过程中,需具备三种“眼光”,方能高瞻远瞩,真正将教材用好、用活、用新。  相似文献   

13.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教材仅仅是个例子,教师要用好教材,超出教材。有的教师认为既然教材是个例子,不需要认真钻研教材了,主要是转变教学方式,所以上课时师生忙于互动和表演,而对教材的理解和掌握很肤浅。其实,不管课程改革怎样改,钻研教材和把握教材是教师永远的基本功。一个教师只有把教材吃透了,才能灵活变通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4.
教材是落实课程标准,完成教学计划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素材和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为此,数学教师必须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结合教学和学生的实际需要,从整体上准确地把握教材的本质,科学地对教材进行更换、更新、调整和延伸,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教材充满活力。所以作为一个数学教师不应只是被动的执行现有数学教材,而应努力驾驭于课堂之外,对数学教材进行灵活巧妙而又创造性使用,每位教师必须摒弃单纯“教教材”和以“教材为本”的观念,确立“用教材教”和“以人为本”的新理念,通过创造性地灵活巧妙地使用教材,促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5.
根据认识过程的普遍规律和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学生掌握知识一般是从对教材的感知开始的。教材是学生获得系统化、规范化知识体系的主要依据,是教师传授知识和学生自学、复习、作业的主要凭据。但是教材不简单地等同于知识,教师也不应只是课程的执行者,而应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决策者。所以,要求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求教师在充分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学科特点、教学目标、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以教材为载体,灵活有效地组织教学,拓展课堂教学空间。那么,如何创造性地活用教材,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呢?  相似文献   

16.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在教学中我也深深体会到了教材的使用确实大有蹊径。课本无非只是那么薄薄的一本,所包涵的内容只是沧海一粟。而新的理念下的语文却是要求教师把语文  相似文献   

17.
叶军 《数学教学》2011,(11):22-24,28
在教学比例线段与相似形这一内容时,黄金分割这一颗瑰丽的明珠,不能视而不见.可由于种种原因,教材在这一内容的组织上不过是浮光掠影,点到即止,甚至删去了黄金分割点的作图,在阅读材料中也只是一笔带过;在黄金分割应用的介绍方面,多为美术作品里的黄金分割、人体和生物中的黄金分割等等,这或许是为了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应用价僧’的认识,但这些介绍多为数学外部的例子,容易让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有些简单而有趣的数学内部的例子在教材中则不多见,本文拟介绍一些几何图形中的黄金分割的例子,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8.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的确,课本无非只是那么薄薄的一本,由几十页的纸张粘贴而成,而新的理念下的语文教学却是要求教师要把语文这一门课同大干世界的方方面面联系起来,把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摄入语文课堂,进而再把学生拉到大干世界中去学习、理解并且真正地运用语文.而这样的理念就要求教师要有全新的视野,创造性地使用课文这个例子,用好例子,用足例子.……  相似文献   

19.
一、调查目的 针对学校教师、学生使用教材的现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我校教师(实践者)、学生(受益者)对本套教材的使用情况。主要从教材的利教(教师)的角度来了解教师对教材的认可状况;从教材的利学(学生)的角度来了解学生对教材的认识程度。[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教材只是传达学习信息的一个载体和范本,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认识实际灵活使用教材——教师可以进行课程的再选择、设计,在组织教学活动时,要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开展学习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下面是我在教学“认识人民币”这一课时带领学生“玩”出的一些做法和实践感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