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黄荆 《新闻前哨》2005,(8):39-40
文化新闻报道的范围十分广泛,包括教育、出版、考古、演出、影视、休闲、旅游等。文化新闻作为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受读者喜爱的内容。随着中央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日益重视,大众传媒中文化新闻的分量也在进一步加重。如何搞好文化报道,使文化报道对受众产生更广泛的影响,发挥更积极的作用,这是一个很值得研究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孙锋 《新闻传播》2006,(9):24-24
新闻漫画是一种新闻性和艺术性相结合的“纪实漫画”。它通过漫画语言去报道、评论新近发生事实。媒体的存在,使得新闻漫画有了更迅速、更广泛的传播途径。那么,在新闻报道过程中,新闻漫画究竟有什么功能呢?了解这个问题,对创作和编辑新闻漫画,发挥新闻漫画在新闻报道中的优势,是大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3.
李铭  王秋馥 《新闻传播》2004,(11):30-31
新闻不是设计出来的,但是好的新闻报道是需要匠心独运、精心设计的,这样才能使我们制作新闻报道的思路更具创意、更让受众喜闻乐见。同样的新闻,报道的手法有高有低,新闻报道的优化设计能够增强作品的感染力,最大限度地激活新闻事件内在的信息元,更深刻地揭示事件的内涵。更充分地展现事实的魅力。  相似文献   

4.
映衬,即映照、衬托。通过外地新闻,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新闻事件的异同点进行对比,使本土特征更为明显。新闻报道反映的大量事件,凝结着深厚的文化。在各种事件中,人的文化追求和水准推动着事件的发展,无形中又在指引受众人格的形成。在新闻事件中,特定的(地区性群  相似文献   

5.
新闻策划与创新是党报的永恒主题,按照“三贴近”的要求,认真探索新闻报道策划与创新的实现途径,增强党报宣传的影响力、亲和力是当前一项重要的任务。新闻报道的策划,就是在不违背新闻事实真实性的前提下,对报道的内容、形式进行有意识的谋划、设计和包装,它是对新闻价值再次认识的过程。策划的功能主要表现为能使新闻报道的主题更明确、内容更集中,形式和角度更新颖,更能吸引读者。新闻报道的策划与创新是相辅相成的。一般而言,  相似文献   

6.
文化新闻报道是报纸的重要内容,它是以报道社会文化生活、文化现象和文化人物为主要内容的新闻报道。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加强"十二五"时期文化建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的重要时期,在文化新闻越来越多地以"娱乐新闻"的面目出现的时候,党报的文化报道  相似文献   

7.
新闻报道策划是随着传媒市场的竞争加剧,媒体为提高报道质量,吸引更广泛受众,而对新闻报道时机、报道手段、报道艺术等方面的创新规划设计。在学术界,对新闻策划活动至今仍褒贬不一,但它却已越来越受到媒体的重视并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广泛运用。当今许多媒体把新闻策划作为新闻竞争的“制胜法宝”,甚至把新闻策划作为新闻竞争的核心和灵魂。对新闻报道策划质疑者认为,经过策划的新闻报道背离了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而推崇新闻策划者认为,经过策划,新闻将会更具有影响力和生命力。很多媒体凭借成功的策划产生了  相似文献   

8.
邱沛笪 《新闻界》2000,(3):35-36
文化新闻报道 ,是报纸版面的重要内容 ,它是以报道社会文化生活、文化现象和文化人物为主要内容的新闻报道。改革开放以来 ,报纸上文化新闻报道大量增加 ,像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四川日报、华西都市报、成都晚报等都刊登了许多优秀的文化新闻 ,对反映和报道群众文化生活、推动文化事业发展、促进两个文明建设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是 ,当前少数报纸在文化新闻报道上 ,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值得引起注意。这些问题主要是 :一、对党和政府的文化方针、文化政策、文化措施报道得不够、不突出、不力。没有能充分反映出当今时代文化生活的主旋律 ,对…  相似文献   

9.
即景手法是记者对眼前正在发生的有价值的人物、事物、景物场面进行细致的拍摄、现场采访、描绘和刻画的一个片段或几个片段组合成篇的一种新闻报道手法,称即景新闻。初步划分为特写式即景新闻、速写式即景新闻和谈话式即景新闻。运用这些手法,能使新闻报道更生动、更活泼、更有感染力。  相似文献   

10.
《采.写.编》2013,(2):44-45
新闻报道的策划,就是在不违背新闻真实性的前提下,对报道的内容、形式进行有意识的谋划、设计和包装,也是对新闻价值再次认识的过程。策划的功能主要表现为能使新闻报道的主题更明确、内容更集中,形式和角度更新颖,更能吸引读者。一个好的策划,一个具有创新意识的策划,则会成就一个好的作品,使之不但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又能够真正的发挥其新闻效力。那么,怎么样的策划才能成就一个好的作品呢?  相似文献   

11.
典型报道是中国独有的一种新闻报道样式,在中国深入民心,成为一种主流的新闻报道样式。有学者指出典型报道是中西方新闻差异的重要分水岭,反映着中西方不同的新闻理念和价值标准。这种差异,除却政治体制、新闻制度方面的原因之外,社会心理、文化传统方面的影响也值得考察。  相似文献   

12.
新闻报道是叙述新闻事实的文本,评论是对新闻事实进行论证的文本。新闻评论相较于新闻报道更直接表达立场、价值与意识形态,为新闻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文本资源,对新闻论证的研究也存在较广阔的理论创新空间。本文以图尔敏模型为基础,形成一套测量新闻评论的量表,同时使用人工编码的方式处理多篇中央主流新闻媒体的新闻评论文本,形成6109个编码单元。使用机器学习算法(基于Bert模型),以监督学习的方式使机器探索并掌握人工编码的规则。机器学习共有4个独立任务,使用4个学习模型,最终调和准确率(f1 score)分别为95.758%、63.901%、83.794%和84.766%,学习效果整体较优。本文为进一步探索新闻论证提供了工具,以实现对新闻评论更广泛与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潘雪  果磊  段艳文 《青年记者》2023,(24):56-58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新闻报道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同时新闻伦理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本文从人工智能技术对新闻伦理的挑战入手,分析人工智能技术及其对新闻报道的影响,提出人工智能技术挑战下新闻伦理问题的应对策略,认为应辩证看待人工智能技术。同时为人工智能更好地应用在新闻领域、生产高质量的新闻作品和提高媒体公信力提供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14.
新闻报道是一种文化活动,无论从文本的生成、传播,还是受众对新闻文本的解读,都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本文立足于舟曲泥石流灾难事件的报道,力图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切入新闻报道,探讨新闻报道之得失。  相似文献   

15.
缪毅容 《新闻记者》2006,(11):22-25
“话题新闻”近来在媒体上频频出现。作为一种新兴的新闻表现形式.“话题新闻”增强了新闻报道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实现了“大”(党和国家的大局)与“小”(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之间的良好沟通。标志着媒体对新闻事件、新闻现象的关注,从传统、单一典型宣传.开始转向更宽广领域,使社会深处涌现出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成为广泛报道的对象。一年一度的全国人代会、政协全会(以下简称“两会”),审议、讨论和制定的方针、政策、法律,以及所关注的社会热点,决定着国家一个时期经济、社会、文化发展走向,影响着广大人民群众未来的生活。来自各地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会上的建言献策,大量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心声和社会关注热点。同样。上海市的“两会”在地方上发挥着类似全国“两会”的重大作用。因此,“两会”新闻报道,作为时政报道的一个重要内容,具有极大关注度。而“两会”中的热点话题,又为话题新闻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内容。研究“两会”话题新闻报道。不断提高“两会”新闻报道质量,创新时政新闻报道手段和表现形式,能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阅读心理,提高党报等主流媒体影响力和辐射力,也能使党报等主流媒体在激烈的新闻竞争中,更具生命力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16.
新闻报道是一种文化活动,无论从文本的生成、传播,还是受众对新闻文本的解读,都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本文立足于舟曲泥石流灾难事件的报道,力图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切入新闻报道,探讨新闻报道之得失。  相似文献   

17.
新闻报道的策划,就是在不违背新闻真实性的前提下,对报道的内容、形式进行有意识的谋划、设计和包装,它是对新闻价值再次认识的过程。策划的功能主要表现为能使新闻报道的主题更明确,内容更集中,形式和角度更新颖,更能吸引读者,报道更具影响力和亲和力。新闻报道的策划与创新是相辅相承的。一般而言,创新是前提,策划是手段,增强新闻报道的可读性和影响力是目的。从这个意义讲,没有策划就没有创新,没有创新,就不可能策划出新闻精品。在创新中策划,在策划中不断创新,应成为党报采编人员的不懈追求。  相似文献   

18.
汪洋 《记者摇篮》2004,(5):14-14,18
新世纪的新经济异彩纷呈,经济新闻是报纸的主打产品之一。如何使经济新闻走近读者。如何让经济新闻报道理性而鲜活起来,从而使普通读者对经济新闻产生阅读兴趣,是媒体面临的一个紧迫课题。  相似文献   

19.
乐升 《传媒》2001,(2):34-34
当下,晚报多,晨报多,都市类报多,文化生活类报多,社会新闻也随之多起来。社会新闻多不是什么坏事,能使读者扩展视野,更广泛地了解社会生活。其中的问题是,有些社会新闻报道虚假的东西不少,读后很难让人相信。就在不久前,一篇  相似文献   

20.
刘云鹏 《东南传播》2013,(9):132-133
文化新闻报道日渐成为各家媒体追逐的宠儿,它如何避开碎片化的传播,呈现更丰富更耐读的"面目"?本文拟从题材选择、谋篇布局以及写作手法出发,以福州市场上的三份都市报为例,管窥文化新闻的创新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