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中庸》选自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四单元"修齐治平"经典原文。在选修教材讲解上,应该结合学生情况,自主整合教材进行讲解。教师先围绕"中庸"二字,通过对比、分析经典语段等方式,引领学生品读"中庸"内涵,即自然平和、不偏不倚、义之与比,而在为人处世上尽量做到执两用中、和而不流、中立不倚等;再结合现实,通过讨论、探究的方式,谈谈"中庸"思想在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庸考辨     
“中庸”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很久以来,人们错误地将它与折中、调和相等同。究其实,“中庸”的含意即“执中道而用之”。中通就是正道。守正持直,坚持真理,不偏不倚,无过不及,这是一种很高的道德境界和价值追求。继承和发扬中庸道统,对于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和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3.
中庸是儒家思想的集中体现。在课堂教学中,追寻道教合一的自然美、情理合一的和谐美、内外合一的清澈美,可以使课堂充分彰显不偏不倚、中和中道的中庸美。  相似文献   

4.
文章探讨了王夫之的中庸解析,通过与朱子解析的比较,研究了王夫之解析的特征.王夫之首先探讨了中庸是什么.朱子在<中庸章句>中说:"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庸,平常也.",王夫之认同朱子对中的解释,但对朱子"不偏不倚"是未发之体,"无过不及"是已发的作用的说法表示反对.王夫之在未发或已发时,中都是本体.另外朱子说中和之中是本体,时中之中是作用;王夫之则认为中和之中、时中之中都是本体.总之,王夫之主张中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都是本体.王夫之对朱子"庸是平常"的说法进行了反驳.他说在朱子之前没有"庸是平常"这一说法,而且古文献的庸字都是指作用,所以王夫之认为庸是作用的意思,在其理解上,中庸是中的作用.此外,对于<中庸>首章首三句的解析,王夫之的主张如下:1.命不是命令,是法度.2.性和道是人性与人道,不包含物性与物道.1)物性是以人为中心规定的物性.2)物道是以人为中心规定的物道.3)尽物性是尽人所赋予的物性.4)尽人物之性是在"志可动气、气可动志"限度之内的.3.教是中庸的核心,教的具体内容是礼.  相似文献   

5.
“中庸”这个词在《论语》中只出现过一次,就是《雍也》中的:“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夫!民鲜久矣!”因为孔子把中庸看作道德的至高境界,后人据此写了《中庸》。司马迁、郑玄称是孔子之孙子思所作。《史记》载:“孔子生鲤,伯鱼生倔,字子思,年六十二,子思作《中庸》。”“中庸”的“中”,意思就像“0.618黄金分割点”,不偏不倚,无过不及,  相似文献   

6.
孔子第一个明确提出“中庸”概念,并把“中庸”看作为“至德”。中庸,就是恪守中正之道、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与中和之意。“中和”,是中庸的精髓。从伦理学层面看,中庸,在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方面,追求“和而不同”的中和境界;在道德行为上,坚持“过犹不及”的理性精神;在道德选择上,发挥“随时而中”的权变智慧;在道德规范上,坚持“兼德而至”的辨证思维原则。  相似文献   

7.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未发"是自发状态中的"性","中节"之"和"是自觉中的"道",以礼节性达于道,是谓"中庸之德".道不远人,就在人伦日用之中."极高明而道中庸",以超越的精神,做日常平凡的事情,也具有不平常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传统文化中的修身思想是现代人完善自身修养时不可忽略的资源。追求完美的生活、健全的人格,这是古今中外的共同理想。这种理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随处可见,传统文化的主流是儒家文化,而儒家文化的核心是中庸之道。中庸之道追求一种不偏不倚、恰到好处的处世原则和思维方法。孔于的中恕之道和《中庸》的学、问、思、辨、行的修养方法,以及“诚”的思想,不仅为目前的公民道德建设提供具体的素材,更为个人进行道德修养、培养健全人格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儒家之"礼",包括个体修身、社会教化、治国养民、礼乐兵刑、典章制度等内容,大体可以归纳为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个体修身之  相似文献   

10.
《中庸》是我国的经典著作,是中国文化的精髓部分。《中庸》的核心思想是修"道"。《中庸》所崇尚的"道"是"中和之道",《中庸》体现了儒家以培养"君子"为目标的思想,《中庸》里所论述的"修道"修的是"君子之道",同时提出要想修"道"必须先具有良好的德尚,而培养良好的道德需要通过教化。  相似文献   

11.
中庸与异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先秦儒家中庸思想作为优秀伦理资源具有丰富朴素的本真蕴涵和致思理路。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却遭到了异化(误解或曲解)。这主要表现在不讲原则的中间主义或折中主义以及国民庸碌无为、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等不良性格的积淀和内化上。其原因首先在于“中庸”自身内涵玄远而模棱两可;其次在于后儒诠释失当;再者与国民文化素质低有关;最后还与民族特征及其地理位置不无联系。  相似文献   

12.
晚明文学思潮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当时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主要表现在:沉暮开新的动荡时局是晚明文学思潮的催化剂;丰盈灿烂的传统文化是晚明文学思潮的沃土;庙堂文化一统及复古流弊是晚明文学思潮的动因.  相似文献   

13.
秦王朝的统治思想是一种杂家思想,它利用宗教神学思想来神化统治。宗教神学思想在秦王朝的政治经济生活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它在维护和巩固秦王朝统治的同时,也推动了秦王朝的灭亡。  相似文献   

14.
儒家伦理思想是北宋廉政思想的源泉,是北宋廉政思想得以确立和发展基础。其中仁的思想、礼的观念、义利之辨等儒家伦理思想奠定了北宋廉政思想理论基础。北宋廉政思想中仁义爱民、德治礼教、重义轻利思想皆由儒家伦理思想发展而来。  相似文献   

15.
社会思潮是有一定社会影响的思想潮流,一般产生于社会历史的大转折时期,晚明社会思潮的形成及发展有其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晚明的文人思想家们,对晚明文学思潮的产生有着直接重要的影响。晚明社会思潮在《金瓶梅》中有着鲜明的体现。  相似文献   

16.
论宋代楚辞观的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楚辞研究呈双线并进的发展新趋势。一方面.宋代楚辞学在文学研究上进一步深入,逐步涉及到对楚辞的艺术手法、楚辞的文体特征以及楚辞的审美标准等诸多内容的探讨;另一方面,宋代楚辞学又呈现出强烈的理学化发展特征,对楚辞比兴手法的内涵、楚辞批评以及编选的审美标准等注入了浓郁的理学价值规范。文学与理学思想在宋代楚辞研究中有机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宋代楚辞批评的新风格。这种楚辞批评新风格是宋代文学观与理学思潮的巨大发展,也是时代政治需求的产物。  相似文献   

17.
李贽是晚明一位进步的思想家,伴随着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的萌芽,李贽的思想在许多方面都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其中市民思想就是一个亮点。  相似文献   

18.
因高校行使处分权引发大学生起诉母校的案件层出不穷,对不同案件所折射出的现实问题进行理性的思考,有助于提升高校的管理水平。在假定高校处分合法性的前提下,探讨处分的适度性问题,通过不同主体对适度性判定的特点和价值的分析,提出高校应树立正确的处理理念、保证处分实体规则和程序规则的适度、提倡处分结果的透明、测评处分效果和完备处分救济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论陆机天道思想的变化及对诗歌创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道思想是陆机思想的重要内涵,从陆机的整个思想来看,其天道思想有明显的发展变化。以入洛为界陆机的天道思想可以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入洛前,受东吴阴阳变异的神学思想的影响,具有神学的性质,对诗歌的写作起消极的阻碍作用;入洛之后,在玄学思潮的影响和改造下,陆机的天道思想实现了玄学化的转变,对其诗歌创作及诗风的形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朱次琦作为晚清南海鸿儒,其学术思想博大精深。在晚清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其治学思想主要表现出尊宋斥汉、崇朱黜王、申实复孔、尊经重史的特点,这些特点均是围绕"经世致用"、"资治明道"这条主线而展开的,在当时的条件下,具有历史的进步性,但也有值得辨正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