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今年8月开始到明年底,国家版权局部署了“打击盗版教材、教辅读物”、“打击软件盗版”、“打击 印刷、复制环节侵权盗版”、“打击贩卖盗版光盘”等4个专项执法行动。 在这几项行动中,国家版权局将联合公安、工商、教育、国务院纠风办等多个部门,对出版、印制、销  相似文献   

2.
半月掇闻     
集中开展打击网络侵权盗版专项行动中央宣传部、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办公室、新闻出版总署、国家版权局、公安部等八部门近日发出通知,要求在全国范围集中开展一次打击网络侵权盗版行为的专项行动。这次专项治理是继中央宣传部等八部委组织“严厉打击盗版音像制品夏季行动”之后,又一次打击侵权盗版的重要举措,显示了中国政府采取有力措施保护知识产权的决心。这次行动也是迄今为止我国对网络侵权盗版行为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一次专项治理。这次行动的重点是打击各种形式的网络侵权盗版行为,特别是依法查处“三无网站”和情节严重、影…  相似文献   

3.
新媒体     
《视听界》2011,(1):8-8
视频网站免费美剧“一夜消失” 国家广电总局2010年11月12日下发《广播影视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意见》,《意见》明确规定,严厉打击互联网侵权盗版.重点打击影视剧作品侵权盗版行为,再次强化了对盗版美剧、日韩剧的打击力度。业内人士分析.《意见》的出台,成为免费美剧“断粮”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2007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第三次打击网络侵权盗版专项冶理行动共办理网络侵权盗版案件1001件,是2005年、2006年两年办理案件总和的1.6倍,取得明显成效,达到了预期目标,净化了网络版权保护环境,有力地打击了网络违法分子的嚣张气焰,显示了政府打击网络侵权盗版活动、保护知识产权的坚定信心和决心。”  相似文献   

5.
8月13日至16日,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桂晓风在广东就打击走私盗版光盘活动进行调研,他先后考察了汕头、惠州、广州等地的“扫黄”“打非”情况,并重点考察了各地的打击盗版走私光盘、查办大案要案以及“扫黄”“打非”队伍、机制建设等重点问题。桂晓风在考察中指出,打击光盘走私必须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各地“扫黄”“打非”、海关、公安、新闻出版、版权、文化、工商等部门密切合作,加大刑事处罚力度,严打海上走私,继续深挖非法光盘生产线,形成有效的打击走私盗版光盘的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的反盗版任务依然较为艰巨,各地版权管理部门采取“运动式”的工作方式,使打击盗版工作出现时紧时松的状况。内陆和沿海地区一直是盗版制品泛滥的地区,电子、音像出版物盗版逐年成为目前的主流。  相似文献   

7.
盗版——已成为危害国家、社会、并扰乱正常经济秩序的重大问题 盗版已经严重干扰了社会的正常发展,就像一条蛀虫侵蚀着我国的电子出版物、书籍出版等相关产业。在国家三令五申“打击盗版,支持正版”的环境下,盗版制品仍屡禁不止。 盗版究竟有什么样的“魅力”,能吸引大学生的眼睛,并使之成为主要消费群体?针对目前大  相似文献   

8.
出版单位被盗版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目前盗版活动已严重侵害了著作权人和出版单位的利益,扰乱了出版物市场的正常秩序,对出版业的繁荣健康发展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将打击盗版,盗印活动列为2000年第二阶段的专项任务之一,并开展了:打盗版-中国2000大行动,为了配合打击盗版专项斗争的顺利实施,对出版单位被盗版的情况进行模底,全国扫黄,拓非办于2000年8月14日向全国出版单位(包括图书,音像和电子)发放了调查表,了解全国出版单位1999-2000年被盗版的情况,鉴于篇幅和时间的限制,调查不可能非常全面和深入,难免会有遗漏。但我们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目前的盗版情况。  相似文献   

9.
《传媒》2009,(3):16-16
2008年1月 全国“扫黄打非”行动行动主要包括:集中打击各种侵权盗版活动,维护国家形象;全面开展网上“扫黄打非”,集中打击网络淫秽色情活动和严肃查处各类非法报刊、维护文化市场良好秩序。  相似文献   

10.
据《三湘都市报》报道,文化艺术出版社日前推出“评点本”《金庸全集》,孰料未等全集烘热书市,金庸先生却声明文化艺术出版社是以评点形式盗版全集,并准备联合三联书店同“盗版者”“打官司”,令一片追查打击盗版声的图书出版领域“热闹”几分。 三联的负责人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表示。目前还没  相似文献   

11.
出版物市场的扫除淫秽色情出版物,打击非法出版活动(简称“扫黄”“打非”)的工作,自1989年开展以来,已有11年时间。11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经过各地各部门的共同努力,“扫黄”“打非”工作成绩显著。仅以过去的2000年为例,“扫黄”“打非”工作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取得了明显成效,据不完全统计,各地收缴各类非法出版物1.1亿余件,是历年收缴非法出版物最多的一年,破获案件6 051起,一批作恶多年的非法出版和盗版团伙落入法网并受到严惩。首次开展的以打击盗版盗印为主题的专项斗争“打盗版——中国2000大行动”实现了预…  相似文献   

12.
3月下旬在宁举行的全国版权工作会议透出重要信息:为切实加强版权保护、打击侵权盗版活动,国家版权局正着手组建全国性的反盗版联盟。国家版权局局长于友先在会议主报告中称“加强管理、依法行政,全力推动反盗版联盟工作,加快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版权保护制度”,是今后一个时期版权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会议在充分肯定近年来打击盗版活动取得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13.
出版要闻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6月21日上午在北京国际饭店举行“扫黄”、“打非”专题中外记者招待会。新闻出版署署长于友先向中外记者通报了近年来中国政府在“扫黄”、“打非”工作中重点打击侵权盗版活动的情况。他指出 ,中国政府从保护中华民族精神创造力和承担国际义务的角度出发 ,高度重视保护知识产权。中国政府将打击盗版纳入“扫黄”、“打非”总体工作进行部署。中国“扫黄”、“打非”斗争从1989年起 ,已历时10年 ,成果辉煌 ,沉重打击了各种侵权盗版行为。于友先署长和新闻出版署副署长、全国“扫黄”办主任桂晓风还就我国开展的“…  相似文献   

14.
盗版作为侵犯著作权的行为,受到了世界各国的一致打击。中国政府也采取了多种手段,加大打击盗版制品的力度,但盗版依然未能绝迹。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盗版已经从早期的印刷型发展到音像、电子出版领域。随着网络出版的发展,网络上的盗版行为将成为新的打击重点。  相似文献   

15.
谁是软件盗版业的终结者?不是政府,也不是软件的使用者,只能是软件厂商  相似文献   

16.
美国如何打击盗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加强打击盗版的国际合作,进一步宣传我国打击盗版的成果,考察美国打击盗版的情况,受美国电影协会 (MPA)的邀请,前不久,全国“扫黄”“打非”办组团一行 6人到美国进行了为期 10天的考察交流。交流团先后到了纽约、波士顿、华盛顿、洛杉矶、旧金山等城市,访问了纽约警署、联邦调查局纽约分局、恩姆逊学院影视传媒系、美国电影协会华盛顿行政总部和洛杉矶业务总部、迪斯尼公司等。参观考察了美国书刊音像店等文化设施。其间,美国电影协会在华盛顿总部与考察交流团进行工作会谈。   这次考察交流时间很短,可谓来去匆匆,走马观…  相似文献   

17.
当前图书盗版的新特点与防伪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盗版问题成为困扰出版行业的一大顽疾。图书凡畅销者必有盗版,几乎已成定式。近年来,尽管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法规,包括颁布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出版管理条例》、《印刷业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加强对出版活动的管理,各地出版管理部门也破获一大批盗版案件,有力地打击盗版分子的嚣张气焰,取得很大成效,但是在丰厚的利益驱使下,仍有很多盗版者铤而走险,而且涉及范围也越来越广。特别是随着新技术和先进设备的使用,非法出版活动更为隐蔽,手段也更“高明”,给打击工作造成很大的难度。有关人士称,图书盗版现已形成…  相似文献   

18.
“扫黄打非”重点将向网络转移 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案件督办处处长杨梦东日前在京介绍说:“近年来,我国打击侵权盗版、保护知识产权的力度前所未有。”从市场环节发现线索,进而追根溯源,挂牌督办全国性大要案,通过多年的实践,“扫黄打非”工作已经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经验。“但是我们的对手也在变化。”杨梦东说,现在的侵权盗版行为...  相似文献   

19.
全国“扫黄打非”办:私设报刊社、记者站等将被惩处 “扫黄打非”办公室日前在北京召开2013年第一次全国各省(区、市)“扫黄打非”办公室主任会议,明确2013年打击非法出版物、清理网络淫秽色情和打击侵权盗版三项重点任务,部署了“清源”、“净网”和“秋风”三个专项行动。  相似文献   

20.
苑春  郑小强 《出版科学》2013,21(3):57-60
图书盗版是制约我国出版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对图书盗版的治理迫在眉睫。盗版者、出版社和著作人三个利益主体在图书市场上互动,形成典型的三方博弈。本文分析博弈中不同纳什均衡的实现条件及其演化均衡性。研究表明:在打击盗版和奖励举报人力度上的差异会造成不同的均衡,加大对盗版的打击和对举报者的奖励会改善均衡结果。政府打击盗版力度的强弱、"追究盗版"的收益与成本之间的关系、盗版空间的存在状况会影响盗版的均衡。最后,总结全文并梳理相应的反盗版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