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付慧清 《江西教育》2004,(18):32-32
说起“没问题”,我便想起了老师们下课前常对学生说的两句话:“你们懂了吗?还有什么问题吗?”说实话.我真希望学生懂了,但又害怕学生说“没问题”,因为“没问题”往往会掩盖许多问题。不信.去问问学生.你一定会发现他们的问题多多,难怪很多老师课后大呼“没想到、没想到”。  相似文献   

2.
1.这种提问与回答妥当吗?某教师讲《数的整除》时,先出示“1.2÷0.2=6、0÷4=0”,然后问:“1.2能被0.2整除吗?”“0能被4整除吗?”要求学生作否定的回答。这种提问与回答妥当吗?  相似文献   

3.
另外的鸡     
语文课上,老师在讲解了名词的定义后提问一个学生:“你能告诉我一个名词吗?”“鸡。”学生想了想说。“很好!”老师露出了笑容:“那么,你能告诉我另外的名词吗?”“另外的鸡。”学生脱口而出。另外的鸡@刘林  相似文献   

4.
1.要引发趣味。课堂提问应对学生进行诱发和激励,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如小学语文第九册《钓鱼》一文,教师先问:“你们喜欢鱼吗?会钓鱼吗?我今天请来一位钓鱼能手教大家钓鱼好吗?”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气氛也就会顿时活跃起来。 2.要难易适度。课堂提问过于容易简单,把问题  相似文献   

5.
美国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寒寒 《班主任》2003,(11):20-20
1.提问。提问的第一个技巧不是问“为什么”,而是问“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易导致学生们消极的应付,而“是什么”的问题则会鼓励学生细致地观察,并进行讨论。第二个提问技巧是把课堂上的注意力集中在学生回答的异同点上。如:“还有人(不)是这样认为的吗?”之类的问  相似文献   

6.
让我们先来看这样一个课堂教学案例: 一天,当我和学生一起分析《愚公移山》最后一段的时候,突然,一个学生举手提问. 学生:“老师,《愚公移山》的结尾,这样安排,可信吗?” 老师:“为什么提出这样的问题?” 学生:“因为根据地理学的理论,我认为愚公要想移走这两座山,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为什么作者最后却用这样一个神话般的结尾来收缩全文呢?” 师:“很好!这个问题大家思考过吗?”  相似文献   

7.
课堂提问既是一门学问,又是一种教学艺术。好的提问,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选出数例课堂提问,并加以简评。例一:《记念刘和珍君》第三部分写了这样的话:“刘和珍君是我的学生”,“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一位教师针对这两句话,提问:又是“我的学生”,又“不是我的学生”,这样肯定又否定,不是矛盾吗?学生各抒己见,终于弄清了鲁迅先生正是在“是”  相似文献   

8.
每月一题     
《教师博览》2006,(9):28-28
男孩的回答历史老师就“美洲印第安土著人初次见到登陆的西班牙探险者时会是什么心情”向学生提问:“譬如说当一个陌生人出现在你家门口,说话你听不懂,样子怪怪的,这时你一点儿也不害怕吗?”一个学生十分肯定地答道:“不害怕,我会以为他是我姐姐最新处的外国男朋友。”单数和复数数学老师问杰克:“你现在理解了什么是单数什么是复数了吗?”“理解了。”杰克回答。“那你说说你穿的裤子是单数还是复数?”“既是单数也是复数——裤腰部分是单数,裤腿部分是复数。”爱情与婚姻大学生伦理课上,教授语重心长地宣讲爱情、婚姻、家庭。一学生提问:…  相似文献   

9.
有人说:“现在的学生越来越‘没问题’了!”也有老师说“我们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不断改进,同学们的听课效率越来越高了,所以没有问题可问了”……真的是这样吗?  相似文献   

10.
提问:“什么是心灵的窗户?”“这还用说吗?当然是眼晴了!”的确,每个人都知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但是否每个人都好好地保护着这扇窗户呢?放眼望去,学生中近视患者的比例正越来越高。你想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吗?你想改变朦朦胧胧看世界的状况吗?奥秘精灵教你——  相似文献   

11.
一堂活动课     
一堂活动课上,我对孩子们说:“这节课,老师想请大家帮个忙,好吗?”“帮忙?没问题。”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老师,有什么难事就说吧!”孩子们显得非常兴奋。  相似文献   

12.
读到一则普通教师的案例,她在每堂语文课上都安排了“自由提问”的时间,学生不用举手就可以自由提问,自由解答。于是,这位教师经常会听到一些另类的声音。上《小熊住山洞》的时候,有学生问:“老师,小熊是要冬眠的,怎么冬天还会上山砍树呢?”是啊,熊要冬眠是科学常识,怎么作者就不知道呢?上《蚕姑娘》的时候,课文里有这样一句话:“春天天气暖洋洋,蚕卵里钻出了蚕姑娘。”有个女生问:“蚕卵里钻出来的都是蚕姑娘吗?”是啊,难道就没有蚕小伙吗?上《小蝌蚪找妈妈》的时候,学生又问:“老师,青蛙妈妈怎么那么狠心啊,生下小蝌蚪就不管他们了?”是啊…  相似文献   

13.
王飞 《广东教育》2006,(5):57-58
一、探究性学习的操作步骤1!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学习内容古人曰:“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教学的灵魂,有了问题,学习才有动力和创造性。如我提问:“你能用自制的乐器模仿雨声、风声、雷电声、流水声、鸟叫声吗?”引导学生对自然界的音响进行探究,收到了较为满意的效果。(1)教师提问教师提问的策略有两种,一是直接提出问题,如在进行节奏学习时,我直接提出:“你能从学过的歌曲中归纳出节奏类型吗?你能归纳出几种节奏类型?”二是通过创设一种情景诱发学生兴趣后引出问题,如在第一册《音的高低》教学中,我先让一位同学吹肥皂泡,让学生说…  相似文献   

14.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课堂提问是教学语言中最重要的部分。固然,提问是启发学生思维的主要方式,但教学过程中什么问题什么时候提?问谁?教师希望的答案是什么?学生可能答什么?答错了或离题了如何往回引导?却大有学问,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深思熟虑。 一、明确提问的目的性 目的性亦即针对性,问题提出后要取得什么样的反馈效果,教师应成竹在胸。 1.激励性提问。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形成学习的动力。如,在比例尺教学之前,先提出“给你一张地图,你能算出我们省会(或首府)到北京的距离有多远吗?”教学最小公倍数之前,提问学生:“谁会找到一个最小的数,它能同时被12、18整除?”再如,教学比例应用题,先提出“怎样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诱导性提问。目的是通过一系列提问,诱导学生发现知识的结论。如,讲授“乘法的分配律”时可出示一组等式,要求学生观察讨论:  相似文献   

15.
杨荣平 《师道》2005,(10):13-13
老师们下课前常会对学生说两句话:你们懂了吗?还有什么问题吗?说实话,我真希望学生懂了,但又害怕学生说“没问题”.因为“没问题”往往会掩盖许多问题。不信,去问问学生,你一定会发现他们的问题多多.难怪很多老师课后大呼“没想到、没想到”。  相似文献   

16.
快乐的多多     
真的吗?妈妈:“多多,你们老师怎么样?”多多:“不怎么样?他们好像什么都不懂。”妈妈:“怎么会呢?”多多:“真的,要不上课的时候,他们干嘛总提问我!”  相似文献   

17.
前不久,我听了一位老师教“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课。授完新课后,老师提问:“你们能举出轴对称图形的例子,说出它们有几条对称轴吗?”一生举手回答:“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只有一条对称轴。”面对学生这一片面回答,老师不是轻易地肯定或否定,而是积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答问中的问题。老师启发说:“请同学们想一想,等腰三角形只有一条对称轴的说法准确吗?”“已经学过的三角形可分为哪几类?各有什么特点呢?”经这  相似文献   

18.
一、创设有趣情境 ,激发学生主动提问的欲望在教学《浪花》这一课时 ,我先在黑板上板书出课题 ,然后问学生 :“看到‘浪花’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有的说大海 ,有的说波浪 ,还有的说沙滩贝壳之类的 ,课堂气氛一下就活跃起来了。这时我告诉学生 :“老师今天带你们到海边去看浪花 ,去和浪花交朋友 ,好吗 ?”接着播放有关大海的录像片 ,边看边提问 :我们到哪了 ?谁在沙滩上呀 ?她在沙滩上干什么 ?等一系列问题 ,学生们兴奋地举起手要求回答。这时我告诉学生今天所学的课文就是说浪花和小女孩在玩什么。通过引导性的提问 ,激发了学生主动求…  相似文献   

19.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草船借箭》,同学们还有什么问题要提吗? 生,“借”可以改为“骗”吗? 师,你的设想提问真有意思.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20.
导入上个星期天,小明一家去游玩和购物。出门之前,爸爸对小明说:“小明,你已经是三年级的学生了,今天爸爸妈妈都不当家,你当家,行吗?”小明拍拍胸膛说:“没问题,今天,就由我当家。”说着,他们高高兴兴地出了家门。(多媒体画面和声音)师:小朋友,你们愿意去看看小明是怎样“当家”吗?好,我们也和他们一块儿上路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