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孙金伟 《红领巾》2005,(3):114-116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的外交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站在中国革命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全局的高度,为中国共产党制定了正确的对外政策,成功地开展了同美苏两国的政党外交和民间外交活动,形成了充满辩证法、具有中国特色、富有时代气息的外交战略思想.其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相结合、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结合、独立自主与争取外援相结合、求同存异与区别对待相结合、开展合作与坚持斗争相结合.  相似文献   

2.
外交思想是毛泽东思想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外交思想的形成,发展变化,走向成熟伴随了他革命的一生。毛泽东的外交思想是灵活的、务实的,具有十分鲜明的时代特征。它长期作为我党我国的基本方针政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指导意义。今天,当历史已迈进崭新的21世纪时,毛泽东外交思想的指导意义并未因时代的发展变化而丧失。相反,发掘其中的精髓对于当今我们制定更加合理、更加适宜的外交政策是极其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同志在抗战时期的多党合作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抗战时期的多党合作中我党坚持如下原则:第一,合作中必须坚持各党派的独立性;第二,在各党派合作中必须采取互敬互商、互助互让的态度;第三,多党合作的长期性;第四,多党合作应该采取一定的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4.
《宜宾学院学报》2015,(7):64-70
巴勒斯坦问题是中东问题的核心,自产生以来就受到国际社会普遍关注与重视。以毛泽东和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在基于巴勒斯坦问题的客观事实上,坚决支持巴勒斯坦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正义事业。但由于二者身处不同的国际国内环境,他们的外交战略思想在不同客观形式下体现出不同的特点和个人风格:毛泽东更侧重于"安全",认为巴勒斯坦问题和中国社会主义事业有着唇亡齿寒、兴衰与共的关系,故主要采取物质援助和政治支持的外交策略给予巴勒斯坦正义事业以支持;邓小平则更重于谋"发展",他在继承应用毛泽东的国际战略思想、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与民族理论的基础上,将其发展为与时代主题和中国国情相符的国家利益外交思想,该思想在巴勒斯坦问题的解决上突显出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兰池 《唐山学院学报》2017,30(1):32-37,87
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毛泽东总结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经验,逐渐形成了成熟的和平外交思想,并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毛泽东和平外交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同中国实际、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具有深厚的理论渊源。毛泽东和平外交思想有一个产生和形成的过程,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理论准备阶段,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日臻完善。其中,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共处,"以和平促建设,以建设求和平","中间地带"理论、"三个世界"划分理论等,都是毛泽东和平外交思想科学内涵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作为伟大的国际战略家,他的国际战略思想不仅推动了中国,而且改变了世界。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的主要内容是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决依靠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坚决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加强中国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合作,建立广泛的国际统一战线。在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指导下,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不断提升,突破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战略封锁与包围,从根本上改变了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敌视新中国的政策;同时,加强和发展了与亚非拉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为中国外交开拓了广阔的国际空间,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和赢得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7.
在1935年至1937年全面抗战从酝酿到爆发期间,一批外国记者首次深入陕北苏区对中国共产党进行实地采访,毛泽东高度重视他们的到访并与他们展开深入交谈。双方的谈话内容反映出这一时期毛泽东对外交往思想中对内动员与对外宣传相结合、争取外援与独立自主相并重、争取欧美与联合苏联相同步、倡议国际联合与抵制个别孤立相统一等基本特征。通过外国记者对这些特征的报道不仅有力宣传了中国抗战,而且对争取国际社会对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同情与支持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在毛泽东思想中,斗争哲学占据着一定的位置。毛泽东外交思想中的斗争哲学,曾经指引着中国以前所未有的崭新姿态活跃于国际政治舞台。本文教重阐述什么是斗争哲学,以及斗争哲学在现代中国外交上的成功运用与积极意义,即从内涵、表现和特色三个方面,论述毛泽东外交思想中的斗争哲学这一命题。  相似文献   

9.
孙君健 《红领巾》2005,(5):52-54,58
国内外学术界研究毛泽东国际政治理论的成果散见于一部分国际政治学理论教材和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或外交战略思想、毛泽东外交思想、中国外交、毛泽东政治学说等专题性研究成果以及其他一些相关的著述中,至今还没有从国际政治角度全面系统地研究毛泽东国际政治理论的著作.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在革命战争时期的外交思想是毛泽东外交思想的初创,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表现为:在处理中共与共产国际关系时坚持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在对日作战中主张建立国际抗日统一战线的原则;在二战结束后的国际关系中提出“中间地带”理论;注重同美国的关系并为新中国制定了对外开放的对外关系原则。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谋求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战略思想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美关系正常化是毛泽东不断努力的结果,其间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其对美的外交战具有丰富的内涵,也蕴含了深刻的哲学思想,既有宏大的世界观又有灵活的方法论。通过对毛泽东谋求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整体战略思想研究,有助于加深理解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共领导人在险恶的国际环境中重视和谋划图谋中华民族的生存、拓展外交空间、提升中国国际地位的战略决策。同时也表明中国对美国外交战略的实施应具有哲学思维,应有自己的外交哲学。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国外交工作极为困难,复杂的外交关系如果处理不当,便会产生负面影响。中国第一代国家领导人为打开新中国的外交大门,特制定了不分国大国小,互不干涉别国内政,不侵略别国,在和平共处的基础上发展友好外交政策。中国政府睦邻友好的外交政策,展现了新中国作为世界政治大国的气度、能力和风采,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与中国建交的国家越来越多。该文重点阐释中国老一辈国家领导人对越南、老挝、缅甸的外交政策,同时也反映了邻国哈尼族边民对中国第一代国家领导人的怀念之情。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邓小平两代领导人对于在外交上如何走中国自己的发展道路,都做过可贵的探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由于当时国际形势不同,他们走中国自己的发展道路思想,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他们的共同方面至今对指导我们现代化建设、应付复杂的国际形势具有启迪和借鉴作用。学习毛泽东、邓小平外交思想,对我们维护世界和平、推动现代化进程有着更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的对外开放思想是毛泽东外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的对外开放思想思路是开阔的,思想是很开放的。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的对外开放思想的合理内核。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地缘外交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从旧外交向新外交转型时期的指导思想,并以其科学内涵开创了中国外交工作的新局面。毛泽东针对建国后复杂多变的地缘局势,运用矛盾分析方法,从地缘的角度对中国外交作出战略性思考,制定了"一边倒"地缘外交战略、"中间地带"地缘外交战略和"一条线"地缘外交战略,在特定条件下实现了国家利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将统一战线思想运用到新中国外交中,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国际统一战线思想。这一思想运用到新中国的外交战略中,为建立巩固中国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发展中国家及处于"中间地带"的西方国家之间广泛的国际统一战线起了显著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地总结了我们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鲜经验,以新的思想、观点、论断,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相似文献   

18.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始于毛泽东,后经挫折,成于邓小平。1956年4月毛泽东同志著述的《论十大关系》是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问题的代表作,是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始。八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取得初步的成果。党在"八大"及其前后提出的正确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为形成我国自己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奠定了初步基础。后来由于缺乏经验等原因,我们逐渐违背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背离了"八大"制定的正确路线和方针,我们党在指导思想上发生了"左"的失误,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遭受了严重挫折。直到邓小平理论逐步形成,我们才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才开创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