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功能主义冲突论对社会冲突的根源、类型和正功能,特别是安全阀机制的阐释,为理性看待中国社会转型期的道德冷漠提供辩证性指导。物质性资源分配不均及非物质性因素分歧诱发的社会冲突,成为道德冷漠滋生的社会基础。大学生的道德冲突是导致道德冷漠的社会冲突之一,也成为高校防范道德冷漠的重要突破口。高校可以从大学生个体道德冲突干预、冲突"正"功能发挥和冲突"根源"减少等方面着手,将防范道德冷漠的机制渗透到对大学生的日常教育管理和服务中。  相似文献   

2.
道德冷漠是一种道德麻木,是道德主体利益冲突的产物。我国目前正处于转型时期,面临着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和思想观念的转变,在这样的一个变革时期,道德领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道德冷漠就是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之一。如果任由这种现象发展下去必将对整个道德领域产生严重的危害。不仅会导致人们道德敏感的丧失,还会导致道德情感的弱化、道德责任的丧失、道德调控的弱化等等。道德冷漠分为旁观者的冷漠和受助者的冷漠,究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道德主体间的利益冲突、转型时期社会环境影响与教育的冷漠。要扭转道德冷漠的问题不但要建立健全道德奖惩制度、加强社会舆论建设,还要加强公民的社会公德建设和继续开展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3.
"道德冷漠是主体在涉及道德问题时对客体表现出的冷漠、不关心状态。近年,道德冷漠在现代中国社会频现的原因主要是传统文化中"熟人社会"观念、社会公德的缺失、道德失范现象的现实误导等。从而对道德冷漠的内涵及本质进行探讨,针对产生的主要原因探寻其改善途径,以抵御道德冷漠的蔓延,营造良好社会道德氛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4.
袁和静 《中国德育》2013,(14):14-19
当前“道德冷漠”行为严重刺激社会神经与公众眼球,本文从道德教育层面讨论如何抵制道德冷漠。道德教育能够营造道德氛围;道德教育能够克服无意识道德冷漠流弊;道德教育能够打造道德自我反思思维;道德教育能够重构道德行动动力。  相似文献   

5.
袁和静 《中国德育》2013,(14):16-19
当前"道德冷漠"行为严重刺激社会神经与公众眼球,本文从道德教育层面讨论如何抵制道德冷漠。道德教育能够营造道德氛围;道德教育能够克服无意识道德冷漠流弊;道德教育能够打造道德自我反思思维;道德教育能够重构道德行动动力。  相似文献   

6.
教师道德冷漠不同于一般的感情淡薄,而是教师与学生之间道德意识沟通的缺乏、道德情感的丧失以及道德行为的不关心,实际上它是一种逃避道德责任的表现。本文通过例举当前高校教师道德冷漠的种种表现,并从客观与主观两方面对高校教师道德冷漠原因进行剖析,并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矫治。  相似文献   

7.
道德冷漠是个体在具备道德认识的前提下而于特殊的情境中选择“不作为”的一种道德现象,鉴于道德冷漠的日益普遍化趋势,本文试通过解析道德冷漠的行为选择及心理自调节机制,力求全面深刻地揭示道德冷漠的个体心理成因,从而重构个体的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8.
宋晔  魏亚平 《中国德育》2013,(14):20-23
校园道德冷漠是校园领域中的非健康状态,校园道德冷漠对学生在校园中的成长极为不利。除社会根源外,道德教育的定位错误和个体心理问题也是造成道德冷漠的原因。同情能够帮助个体理解他人的情绪体验,能够帮助培养道德判断能力,同时也能促成道德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道德冷漠现象”是现在人们常常讨论的一个话题,不少人把它与通讯技术现代化联系起来。笔者试对通讯现代化与道德冷漠现象的联系、作用和道德冷漠现象的内在本质发表一点浅见。  相似文献   

10.
道德冷漠现象在当今社会中越来越常见,学者们对于道德冷漠的探讨也比较多。本文从经济学的成本角度对道德冷漠现象进行分析。分析道德冷漠现象中的机会成本,寻找到道德冷漠现象产生的原因,并试图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学说和当代社会中有关的法律条文以及社会中的案例,寻找到降低做好事的机会成本方法,进而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减少道德冷漠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