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教育与职业》2006,(19):102
近期,全国硕士毕业生开始准备毕业论文答辨,这些硕士的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北京市今年毕业研究生4万多人,来自教育部的统计表明,2006年全国硕士生招生报考人数达到127.5万,投入“汹涌”的考研大潮,是否能对将来就业有帮助?通过媒体调查发现,  相似文献   

2.
我国高校研究生连续数年大幅度扩招,致使近几年一直处于扩招后的就业高峰。近年毕业生数量明显增多,社会对毕业生的实际需求量与毕业生人数之间的矛盾突出,求职竞争日益加剧,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研究生群体有着不同于本科生的特点,就业期望高,自身定位不准确,因此,广大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者应该首先从思想上重视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提高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地位。在政府部门努力扩展就业渠道的同时,高校创新硕士研究生就业机制,以科学发展为理念,促进研究生就业工作协调发展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3.
2011年第一大考——2011年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已经结束。考研热持续升温,2011年考研报名人数达151.2万.比去年的140万增长了11.2万人,创历史新高。据分析,毕业生报考研究生,主要原因之一是就业形势严峻,通过考研延后就业时间,缓解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4.
文章首先阐述了农业硕士研究生基层就业的困境,然后提出了农业硕士研究生基层就业的优化路径,包括完善招生机制,激励有志于基层就业的学生报考农业硕士研究生;面向基层,强化农业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助力基层,健全农业硕士研究生就业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5.
硕士研究生教育作为我国教育层次的较高阶段,近年来从形式和规模上都得到了大幅度的发展和壮大。但随着硕士研究生的扩招,高校硕士毕业研究生人数也在不断增加,随之而来的硕士研究生就业难也成为当今社会的一大热点问题。这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发展与稳定、社会文化的进步以及研究生个人前途与未来发展。硕士研究生就业难,就业方向单一,就业形式愈发严峻也影响着当今硕士研究生就业观念的树立。所以引导硕士研究生从入学之日起便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并着手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已成为当今硕士研究生教育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徐敏 《成才之路》2009,(33):I0005-I0005
2010年研究生报考已拉开大幕。明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为465万人,与今年基本持平;而明年全国应届高校毕业生预计达到611万人,比今年增加52万。教育界人士预测,面对就业压力,考研仍是大量毕业生的选择,明年考研竞争将更为激烈。  相似文献   

7.
目前,随着高校扩招规模的不断扩大,普通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加,本科毕业生就业竞争日趋激烈。为规避就业紧张形势,考取硕士研究生继续学习的本科毕业生越来越多,这样导致研究生招生规模也水涨船高。硕士研究生毕业生总数不断突破历史新高,导致研究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为做好研究生就业工作,首先需要对往年就业现状进行详细分析,然后针对存在问题制定相应解决对策。正是基于此,以北京语言大学为例分析其外语类硕士研究生近三年就业现状,并从思想政治教育角度提出若干就业对策。  相似文献   

8.
《河北自学考试》2006,(6):36-36
自考毕业生报考硕士研究生有两种情况,即本科毕业生和专科毕业生。根据国家招收研究生的政策,报考硕士研究生资格要求为: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及往届本科毕业生学历,国家承认学历的专科毕业生报考硕士研究生,须毕业两年(从专科毕业到录取为硕士研究生当年9月10日)或两年以上,并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历。但是,招生单位有权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对考生的学历提出高于大专毕业的要求。所以,专科毕业生在选择报考院校和科研单位前,应向当地招收研究生的部门咨询,确认招生单位是否允许大专毕业生报考,对报考者有什么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9.
硕士研究生就业不仅关系到硕士研究生的自身未来事业发展,而且影响到国家充分利用人才资源的长远规划。在新的形势下,高校原有的培养模式,学生的择业观念,以及人事制度与硕士毕业生就业制度的部分不相适应,给硕士研究生就业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笔者认为,当前,硕士毕业生自身综合素质是影响我国硕士研究生就业的主要因素,用人单位和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以及国家的相关政策等等也是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近五年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考研总体情况的文献整理、数据统计及趋势分析发现,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报考研究生的人数在逐年增高,考取人数也相对增加;选择报考和考取综合类院校的人数逐年增加,选择报考和考取体育类院校的人数逐年减少;不管是报考率还是考取率,历届女生都远远高于男生.针对近五年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考研趋势与特点,作为高校和教师应该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成才观;鼓励和支持体育专业毕业生考研;加强体育专业大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以及更新学生就业观念,促进学生多元化就业.  相似文献   

11.
李力 《当代教育论坛》2005,(11):104-105
近几年,随着高校的全面扩招,大学毕业生人数激增,就业的供需矛盾日渐上升,使得许多高校毕业生加入到考研队伍中来,全国2004年研究生报考人数达到94.6万人,比去年同期报考人数增加11万人,同比增长23%,是近几年来报考人数增幅最大的一年。而且,在高校教师队伍中,绝大多数教师充分  相似文献   

12.
一、大学生就业危机之表现 自从2000年我国实行引导高校毕业生进入人才市场政策以来,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大学生供需矛盾加剧,就业形势严峻,已成为社会面临的一大难题。据调查显示,2004年普通高校毕业生总数280万,其中不能及时就业的大学毕业生达80万。2005年全国将有338万普通高校学生毕业,比去年增加58万,增幅达20.71%。2005年春季2月25、26日在北京国际展览中心举行的一次大型招聘会上,9万多应聘者需在1万多个职位前展开激烈竞争。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更多的人选择了考研、继续深造,以避开这一就业高峰,或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2005年研究生报考人数达117万余人,比去年增加12.7万,创考研人数历史新高。  相似文献   

13.
《考试》2005,(2)
自考毕业生报考研究生分两种情况:本科毕业和专科毕业。自考本科毕业生无论是否已取得学位都能报考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自考专科毕业生必须工作两年后才有资格报考研究生,有的学校还在此条件的基础上加上必须通过自考本科主干课程的规定,还有的学校规定  相似文献   

14.
200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于月18日至19日举行。据教育部有关部门介绍,今年全国报考攻读硕士学位研究,主人数约79.7万人,比2002年的62.4万人增长27.7%,其中应届本科毕业生报考人数38.4万人,比去年净增11.1万人,占报考总  相似文献   

15.
硕士研究生就业形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的不断发展为硕士毕业生提供了良好的就业氛围,但是随着研究生就业群体的扩大和供求形势的变化,研究生的就业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分析了当前硕士毕业生就业的有利形势和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就此提出了改善这种局面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6.
收2005年硕士研究生报名工作日前已圆满结束。我省共有54016人报考硕士研究生,比2004年增长29.2%。其中,参加全国统考报名53282人,应届本科毕业生推荐免试报名647人,单独考试报名87人。在报名总人数中,男性占26244人,女性占27772人;报考年龄在25岁以下的考生39853人,26岁至35岁的考生13594人,35岁以上569人;报名人数中,中共党员9127人,共青团员36488人;应届本科毕业生30392人,占报名总数的56.3%,在职及其他人员23624人,占43.7%;具有大学本科学历以上的考生50774人,占报名人数的94%,同等学力考生3242人。我省报考2005年硕士研究生与2004年相…  相似文献   

17.
随着2003年1月22-23日“云南省2003年大中专毕业生、毕业研究生就业双向选择洽谈会”的召开,2002年全省毕业生就业的大局已基本敲定。同时,2003届毕业生就业的大幕已拉开。送走师哥师姐们,当自己站在前台时,是直接就业、报考研究生、还是出国留学,又将如何抉择呢?当大中专学生已不再是天之骄子时,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毕业生就业市场,站在希望的蓝天下,明天将是怎样的天呢?  相似文献   

18.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积极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是党和政府执政为民、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举措.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就业形势严峻,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加大,尤其是硕士研究生就业率出现下滑局面,就业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提升硕士研究生自身的就业能力成为实现职业理想的重要一环.如何摆脱这种困境,需要我们认真思考.主要通过硕士研究生自我认知、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综合素质这几个方面来提高硕士研究生的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9.
每年的10月份是报考学历硕士研究生网上填报志愿的日子。近年来,报考研究生的人数急剧上升,2006年全国学历硕士研究生的报考人数已经达到了127万人,比2005年增长了8.6%,如何填报志愿以提高考生被录取的几率就变得很重要。  相似文献   

20.
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的调整和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硕士研究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而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比其他专业硕士研究生就业情况更为严峻。就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就业的现状进行了阐述,并对其就业难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并根据这些影响因素分别提出了有效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