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物理概念和规律是构成物理知识体系的基本元素,物理概念和规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处在核心地位,建立概念和形成规雒是一个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的十分复杂的认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认识能力将得到充分发展,所以。探索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方法是物理教学的永恒话题。  相似文献   

2.
正初中物理不同于其他自然学科,物理学科的知识来源于生活,它反映了人类在探索自然,认识自然,利用自然过程中的知识积累。初中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最终目的是利用自然,改变生活,造福人类。笔者作为一名初中物理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除思考如何挖掘教材外,还关注课外丰富的生活资源,研究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经历,开展物理小实验,通过感性、生动、丰富的生活物理小实验去感染学生、满足学生在理智、情感等方面的发展需要,激发学生积极  相似文献   

3.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知识的形成来源于自然,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社会。然而初中学生已具有的生活经验还不够丰富,在与自然和社会接触中不可避免的形成一些模糊的或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认识。物理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  相似文献   

4.
物理教学过程是一个有其自身特点的认识过程,它是以物理教学活动这种实践形式为基础的。本文先从认识对象入手,由浅入深探索问题的实质,获取感性的材料,推动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欲望。  相似文献   

5.
物理学科的认识角度与学科知识密切相关并相互匹配,学科的核心知识是学科观念形成的基础,提供核心的认识角度.本文尝试用中学物理学习中一些典型问题的解决过程或核心知识的建构过程作为案例,通过分析认识角度的类型及其之间的相互转换,说明在物理学科认识发展过程中如何选择认识角度,深入挖掘知识中隐含的思想方法,并给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物理教师要不断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如对物理规律的理解能力;对物理过程的认识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获益.  相似文献   

7.
物理概念是客观事物的物理本质属性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对物理事物的抽象.如何使学生形成、理解、掌握物理概念进而掌握规律,并使其认识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发展,是初中物理教学的核心问题.因物理概念是初中物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物理学的重要基础,故使学生掌握好物理概念是物理教学的关键.可见,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开展概念教学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物理学认识路径是物理学家们认识世界的思维工具,也是物理教学中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载体.本文以高中物理“电磁学”为主题,举例分析其蕴含的认识路径,探索将物理知识与科学思维相融合,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李晓义 《考试周刊》2011,(25):183-184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而且应重视技能的训练,注重让学生经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认识过程。学生通过从自然、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能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  相似文献   

10.
认识的主体性来源是认识论的一个古老而重要的问题 ,康德的独特贡献在于揭示了认识的主体性来源 :认识的主体性是基于先天具有的认识形式。黑格尔批判地继承和超越了康德的思想 ,第一次明确地阐述了主客体的双向运动 ,认识的主体性来源于实践 ,但他所理解的实践乃是绝对理念“实现善的冲力”,而不是客观存在的物质活动。恩格斯扬弃和发展了黑格尔关于应在认识过程中即在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中考察认识能力的重要思想 ,指出认识的主体性来源于实践  相似文献   

11.
从认识论的角度看。学生对事物的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的认识过程的起点。由于一些抽象的理论,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无法理解。而导致对学习物理的不自信,从而让他们对物理失去了一定的兴趣。但通过多媒体技术,一些物理现象和规律就可以很直观地被解释和演示,从而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习的效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2.
认识论认为,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从实践到认识,即在实践基础上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是认识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它是人们通过感官获得的关于事物的现象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表象三种形式,它具有直接性、形象性的特点.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它是人们通过抽象思维获得的关于事物的本质的认识,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从认识论出发,我们不难分析学生感到物理难学的原因有为:对物理知识的掌握往往是片面的、表层的、非本质的,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  相似文献   

13.
邓官朝  聂振飞 《物理教师》2007,28(11):24-25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这既是初中物理教学的基本理念,也是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切入点.为了实现“从生活走向物理”,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物理的目的,我们经过理论探索与实践研究,提出了“作业后记”这一教学策略.现介绍一下我们的做法.1通过“作业后记”,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在过去的教学中,我们常是通过为学生提供生活中抽象出的物理原型,帮助学生从物理学的角度认识自然界及周围世界的物理现象.以这样的方式实施教学,学生往往处于被动地位,而且也浪费了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的…  相似文献   

14.
“活动”和“构造”是《皮亚杰的理论》阐述的两个中心观念。皮亚杰认为,认识来源于动作,活动是认识发展的源泉;认识就是构造,即认识的过程就是主客体相互作用建构知识结构的过程。是同化和顺应不断递进平衡的过程。这对物理的教学有很大的启示:作为学的主体的学生,只有积极参与物理知识的建构活动,才能不断发展、更新和丰富原有的物理图式;作为教的主体的教师,在备教材、备教法的同时,更要备学生,恰到好处点拨学生的思维,为学生创设适宜开展活动的物理情景,才能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它是人们通过感官获得的关于事物现象的认识。知识是来源于“五官”对客观事物的信息感知而后提高的。信息中来源于视觉的(看事物的现象、文字、图片等)约占总信息量的70%,来源于听觉的仅为视觉的1/3……可见,视觉几乎是获得和理解信息的前提和基础。所以,在物理教学中,尤其是在初中阶段,学生刚刚接触物理学科,这时如果脱离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的实验,  相似文献   

16.
学生学习物理必须有认识规律的环境,认识物理概念和规律必须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这种感性认识可能来自学生的生活环境,也可能来源于学生物理实验。物理实验教学的成败取决于教学目的能否在学生身上落实,不认真地研究、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规律是难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7.
科学素养是指人们在认识自然和应用科学知识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内禀特质。前者指人们对知识的识记、了解、理解和掌握;后者指人们应用科学知识的能力,以及发现新的自然规律的能力。因此,科学素养是人们能够认识自然和应用自然规律的特质。那么如何在物理教学中提高学生对科学素养的认识呢?因物理  相似文献   

18.
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新课程中强调学生学到获取知识的方法,增强探究未知世界的兴趣和能力,以及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的本质和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如何让学生形成、理解和掌握运用物理概念,进而掌握物理规律,并使他们的认识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发展,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9.
生活是知识的泉源,数学知识同样来源于生活。在小学数学中如何将人类认识知识的过程简约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亲自感悟到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是学生牢固掌握知识的前提条件。学生在感悟数学知识的同时进行着积极的探索与思考,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1精心设计  相似文献   

20.
王卫东 《考试周刊》2012,(41):136-136
观察是有计划、有目的的知觉过程,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开始。也是中学生获取物理知识的开端。观察是学习物理的重要方法之一。在教学中,通过观察,学生能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易于理解、掌握物理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