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审题时的“厚““薄”观
  读一篇文章,一般都会先读文章的题目,有的题目就很好地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一读题目对文章的内容也就知道个八九不离十了。比如《司马迁发愤写〈史记〉》《小稻秧脱险记》……对这样的题目,我们就要把它读“薄”。这里的读“薄”,一般指的是能找到“题眼”。“题眼”是文章中心所在,不会找“题眼”,就不能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只有抓住“题眼”,才能确定文章的中心,才能让读者围绕“题眼”,进一步深入地研读文本,不断去反问,去思考,去探究,这其实已经把课题转为读“厚”了。《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题眼”应该是‘发愤’,围绕“发愤”,学生自然会追问:“为什么要‘发愤’?”“他是如何‘发愤’”的?“结果有没有写成《史记》?”这样,既引发了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也提出了阅读文本时的关注点。  相似文献   

2.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眼睛可以洞察一个人的内心世界.那么,透过“题眼“,就可以找出题目中各物理量间的关系.所谓“题眼”,就是一道题中的关键词句(条件);只有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句(条件),  相似文献   

3.
在中学物理习题课的教学中,有的题目往往由于综合性强、涉及的知识点多或已知条件被隐含等原因,造成学生读不懂题,不知从何处下手;有的题目看似简单,却易受表面假象的迷惑,仍得不到正确结果,此题常常被称之为难题,而在这些题目当中往往又潜伏着一些关键的词语,如:“缓慢”、“即将”、“至少”、“恰能”、“最大”等等,若能抓住这些关键的词语,分析其所提供的信息,顺滕摸瓜,就能迎刃而解.这些词语就被称之为“题眼”.下面就几个常见例子,说明如何审题,抓住“题眼”,寻找突破口.一、“题眼”对解题思路的突破学生常常会…  相似文献   

4.
韩爱丽 《考试》2011,(12):42-43,46
题眼就是题目中能揭示中心问题的关键词。考生往往因为找不到“题眼”而无从下笔,或一时难以理解“题眼”的内涵,产生畏难情绪。针对历史选择题和材料题,只要仔细分析题目的有效信息,找准“题眼”,挖掘其内涵,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5.
文章的题目是文章的旗帜、眼睛,它与文章的内容关系十分密切,有的直接点明主题,有的揭示内容的范围,有的表现主题的线索。因此,我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利用课文题目的特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探索课文中心思想。(一)利用题眼,一点突破《精彩的马戏》是九义教材小学第三册的课文。在教学中,我利用题目中的“精彩”这个题眼,设计了几个问题,调动学生认真读课文的积极性必从题目看,主要写什么?②马戏表演得怎样P③什么叫“精彩”?划出描写“精彩”的词语、句子。④这些节目为什么会这样精彩?让学生根据这几个问…  相似文献   

6.
人有人眼,风有风眼,题目、诗句及文章也都有自己的“眼睛”。人眼是心灵的窗户,风眼是狂飙的中心,由此可见,题眼、诗眼、文眼的地位和作用当然是举足轻重、不可等闲视之的。先说题眼。题眼是题目中最重要、最关键的词,  相似文献   

7.
一、抓住题眼,区别文章的体裁 首先要从大方面把内容划开,即“写什么”,然后考虑“怎么写”。 区别抓住字眼,明白什么题目是写事,什么题目是写人。例如《这件事教育了我》与《我尊敬的一个人》,前面的题目是写事,从题目上,题上“事”教育了我;后一个题目写是写人,从题目上,题眼写“一个人”,要求互相区别,审题时分清写人和叙事,了解文题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题目中的重点词语是文题的眼睛,也称“题眼”。教学时,引导学生从文题入手,抓住题眼推断课文要写的主要内容,再扣题分析课文,捕捉中心,是中高年级常用的释题方法之一。此法是有规律可循的。下面仅以常见的课题类型试谈几点看法。一、题目是主谓结构的,题眼多是谓语或谓语部分。《晏子使楚》题眼是谓语部分“使楚”,课文着重写晏子为什么出使到楚国,并通过晏子“使楚”的经过和结果来突出晏子的智慧和勇敢。《将相  相似文献   

9.
文章的题目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题”与“文”之间存在着某种必然的联系,好的文章都是“文题统一”的典范。在语文教学中,重视解题,巧妙解题,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其创造性。下面,是笔者关于解题的一些浅见。 一、解题应避免形式主义 不问青红皂白,对每篇课文题目都煞费苦心地去求解,必将走向形式主义的寞日。要不要解题,应从是否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提高听说读写能力出发,像《松鼠》《蚊子和狮子》等比较浅显易懂的题目,则不必劳神费力,多花功夫。 二、解题要抓住“题眼” 文章有“文眼”,题目也有“题眼”,抓题…  相似文献   

10.
题目是文章的灵魂,题眼又是题目的灵魂。命题作文在审题过程中最关键的一步是抓题眼,把握住了题眼,也就把握住了文章重点。抓题眼是有规律可循的,如主谓短语就应重点关注一下谓语,是偏正短语就该紧抓定语或状语。如“我真行”这个命题就该写“真行”的题材,而一个“真”又限定你必须写自己干得很棒的内容,是样样都棒而不是偶然间出色一回。半命题作文审题也有一些规律:先用抓关键字眼法读懂给出来的半个命题,再运用语法分析法圈定题目里要填的是什么成分或什么性质的短语。如审读“我,我快乐”这个题目,给出来的半个命题是“我快乐”,快乐”…  相似文献   

11.
业内人士常用“题眼”这个术语,有人认为这个词是由围棋中的“棋眼”衍生而来,《汉语大词典》中对“棋眼”的解释是“围棋一方子所留的空格,为对方不能下子处”,而“题眼”的概念却大都含有“试题主要落点”或“解题”的关键处之意.棋有棋眼,文有文眼,题有题眼.如何在高考数学题中找到题眼,理解题眼。破解题眼,则有事半功倍,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无机化学推断题是高考中每年必考的题型之一,该题型具有知识覆盖面广,综合性强等特点,从试题形式来看有叙述型、转化型、图表型等.既能检验考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又能考查考生灵活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此类题型的关键是寻找“题眼”,顺藤摸瓜,各个击破.如何尽快寻找此类题的“题眼”呢?中学阶段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相似文献   

13.
抓住 “题眼”文章的题目,不是揭示了文章的主旨,就是概括了全文的内容。“题眼”还可以反映文章体裁,交代写作背景,点明表现手法,突出主要人物或事件。因此,抓住“题眼”而领会全文是阅读的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14.
写好命题作文,审题是关键。审题就是看准题目,认真思索,分析题目,弄清题目的含义、要求、重点,明确题目与材料对体裁、内容、选材范围的基本要求,要仔细理解文题中每个词语。找准题眼法首先要仔细分析题目的语言结构,找出其中的关键词语。关键词语,亦称“题眼”。只有抓住了题眼,才能把握中心,恰当选材,突出重点。  相似文献   

15.
在解数学问题时,我们不仅要解决问题,还要联想与之类似的题目,看看有没有共同的规律?从中总结出解一类数学题的策略,从而达到“就题论法”的高度,这就是“多题一解”或“多题归一”.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6.
朱碧玉 《现代语文》2005,(12):31-32
审题篇“文章随世运,无日不趋新”,只有新的文章才能令人赏心悦目,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创新是作文的生命。作文创新应从审题开始:一、命题作文审题的创新命题作文的题目已给定,那么审题的第一步是弄清题目的意思。如《凡人小事》,题目中凡人就是指普通人;小事就是指看似不值一提,实则令人怦然心动的事。其次,应扣住题眼。如《人间真情》这道题的题眼是“真情”,写作时就应扣住“真情”这一题眼来写,写出人间的真挚感情。第三,创造性地思考题目含义。如《我的一家》这个题目,若仅从以上两个方面审题,就只能想到实实在在的家庭;若能创造性地…  相似文献   

17.
审题是解答物理题的第一步,这一步走错了,就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因此,对题目的分析要细思明辨,抓住要旨,切不可马虎从事,掉以轻心.抠住“题眼”是审题的重要环节和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朱细英 《江西教育》2004,(15):69-69
抓“题眼”进行突破..“题眼”。是指题目中具有丰富内涵的字眼引导学生抓住这些字眼进行质疑,必然会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探究心理。如教学人教版(以下同)第十一册《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时,可抓住“壮”字切入:看到这个“壮”字.你有什么疑问?霎时.教室里沸腾了。将其理顺后,按难易可概括为五个问题:(1)“壮”是什么意思?(2)什么样的人可称作“壮士”?(3)文  相似文献   

19.
第一、审题,摸清题目限定词语的含义。在审题中,一个作文题目往往可以分割成中心词、核心词和修饰限制词等等。半命题作文题目出现的往往是修饰限制性的词语和指示文题中心思想的中心词。文题中的中心词,也就是文题中的关键词语。例如,《我喜欢……》这个文题中的修饰限制词语是“我”,文章只能写自己,而不是写别人。“喜欢”则是揭示题目主旨和文章表意的重点,是“题眼”。学生只有真正明确和掌握文题限定的词语,特别是找出“题眼”,理解含义,才能为下一步的填题做好准备工作。第二、填题,选择补充揭示题材范围的核心词。半命题作文的填题,…  相似文献   

20.
忽视转化导致无法运算 对于有些题目.有时直接进行处理往往会造成“劳民伤财”的不良后果。既花了时间又无法得分.若能对题面情况进行仔细分析,挖出“题眼”,从而将问题的情境转化为易处理的情境,则可变被动为主动,避繁就简,获得解题的良好开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