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幼儿唱歌可以陶冶情操,活泼身心,抒发感情,发展语言,发展想像力和创造力,是提高幼儿音乐素质的重要手段。但是,歌唱活动要开展得好并非易事,有些孩子唱歌音不准,或是缺乏感染力,教师发现了问题却不知如何纠正。下面谈谈自己在实践中总结的一些方法和体会,希望能与同行们共同分享与探讨,互相促进。  相似文献   

2.
唱歌是人们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当我们高兴时,就会情不自禁地唱起歌来,然而,一些教师常常忽视了幼儿的感受,一些孩子们在唱歌时表现得很被动,为改变歌唱教学的不理想状态,应该开展积极有效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我们发现,一些幼儿园的孩子在唱歌时,脖子青筋暴起。满面通红,特别是有客人参观听课时,教师要以“声音洪亮”鼓励几句,孩子们就更来劲,变唱歌为喊歌了,不仅歌不合调,毫无表情,时间一长,声音也变沙哑了。这样教孩子唱歌是十分有害的。因为幼儿的声带正在发育时期,非常娇嫩、脆  相似文献   

4.
要搞好幼儿园的唱歌教学,首先必须选择符合幼儿年龄特点与理解水平的歌曲教材,同时还需教师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教幼儿唱歌。如果教师不注意引导幼儿感受和理解歌曲内容,教学方法单一,一定发挥不了唱歌教学的优势。几年的幼儿园唱歌教学,使我积累了一些经验,整理出来,供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5.
美国塔夫茨大学幼儿专家埃尔金德博士说,现在有些家长试图加快幼儿的学习过程,对幼儿的要求太多太急,结果可能会害了孩子。有些家长在孩子还只有三岁时,就急忙强迫他们读书写字,学习使用计算机。他们还过早让幼儿参与家政,驾着车送幼儿去参  相似文献   

6.
庄丹 《学周刊C版》2019,(18):171-171
很多教师在教授幼儿唱歌的过程中,常常会发现有些幼儿不会用自然的声音歌唱,如:有的唱歌时会用喊叫声;有的唱歌时会憋着嗓子;有的唱歌时会发出刺耳的怪声,这些现象都是不正确的,那么如何让幼儿用自然的声音歌唱呢?文章做一浅探。  相似文献   

7.
人们常说,孩子是逗大的。是的,小孩子天真纯洁,而且是天然的“幽默大师”。逗孩子,不仅能给大人带来愉快,也有益于孩子的身心健康。然而笔者看到的一些成年人以至于教师,这样逗孩子却是令人忧虑的。例如,有些人常常喜欢逗一些长得比较胖,或者反映比较迟钝,说话结结巴巴的幼儿,故意叫他们唱歌、跳舞、讲故事,或做一些可笑的动作。殊不知这些孩子本来对自身的缺陷已很敏感,在你的笑声中,他们又加重了自卑感,这样将严重伤害他们幼小的心灵。  相似文献   

8.
刘学芹 《考试周刊》2014,(21):189-189
教幼儿学唱歌时,要选择幼儿感兴趣的、健康的、能使幼儿产生愉快情绪的歌曲,激发幼儿学唱的好奇心;要通过老师的优美动作引导幼儿进行新歌教学活动;要在唱歌教学中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寓教于乐,让孩子轻松地学唱歌曲;引导幼儿创造性地唱歌,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给孩子展示创造力的机会;要注意教与学的相互协调,重视孩子的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9.
在北美的幼儿美术教育理念中,教师要提供机会与途径让孩子通过艺术自由地表达,同时在过程中提供鼓励和建议。教师在活动中只做一些向导工作,而让孩子在过程中有自己的理解。他们认为适合幼儿年龄的活动,是不让孩子有挫败感和尴尬的活动。在活动中他们通常设置一个技能的水平,有些活动看似简单,但实际上会涉及到一些孩子尚未掌握的技能。如果孩子对这个活动很感兴趣,教师就作适当的调整去适合孩子的水平。当孩子有问题询问时,教师会去帮助,但决  相似文献   

10.
在幼儿园里我们不难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幼儿对一些音乐活动不太感兴趣,有的则完全不感兴趣。为此,老师也曾和家长们作过交流,他们发现这些幼儿的家长往往不太关心幼儿在园的音乐活动,他们没有耐心,也没有兴趣听孩子唱歌、看孩子跳舞。用他们自己的话说:“我连‘哆、(口来)、咪’都认不全、唱不准,还能教孩子唱歌、跳舞?”认不全“哆、(口来)、  相似文献   

11.
大班的唱歌教学要求孩子能有表情地唱歌。有的幼儿能根据歌曲内容唱出不同的情绪来,而有的孩子不管唱什么歌曲,脸上总是一个表情:木然。在教学实践中我采用了以下方法,培养孩子有表情地唱歌。1.反复地、有表情地范唱。幼儿的模仿性特强,他们的情绪跟老师的情绪有相当大的关系,唱歌时,老师的情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所以,在教一首新歌之前,我总是利用自由活动和带幼儿散步等时机,反复地、有表情地把新歌唱给他们听。这样,老师唱歌时的表情,自然而然地留在他们的印象中。2.让幼儿处理歌曲。一般教唱一首新歌,总是老师处理好歌曲,然后告诉幼儿哪一句应该唱得轻,哪  相似文献   

12.
李平 《教育导刊》2007,(7):55-56
家园合作应该成为促进幼儿健康发展、更好地推进幼儿教育的最值得重视的问题之一。然而在具体开展家长工作时,教师和家长在合作上仍存在着一些误区。一、家园合作存在的误区(一)家长、教师各行其道有些家长将孩子送进幼儿园是怕孩子纠缠吵闹,图自己省事省心,因而他们不关心孩子在幼儿园的教育;而有些父  相似文献   

13.
徐玲芳 《幼儿教育》2012,(16):24-25
当前幼儿园的歌唱教学情况不容乐观。有些幼儿不愿意参与唱歌活动,有些幼儿唱歌音不准、歌声不动听、缺乏感染力,等等。原因也许有很多,然而仔细分析却不难发现,问题主要还是出在我们教师身上,如教学目标单一、教学方法枯燥、歌唱形式陈旧、技能方法缺失等。  相似文献   

14.
三、四岁的幼儿,几乎都有一副银铃般的小嗓子,清脆悦耳,逗人喜爱。可是,往往由于保护不当,相当一部分孩子的嗓音,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失去原有的光彩,有的甚至终生嗓音不佳。因此,保护幼儿的嗓音,应引起教师和家长的充分关注。保护幼儿的嗓音,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首先,要加强幼儿的体育锻炼,保证他们有充足的睡眠,使幼儿的体质增强,以保障其发声器官正常发育。还应让幼儿有足够的户外活动时间,以提高其肌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其次,应经常教育幼儿,不要大声哭闹、喊叫,身体不适时不要唱歌,以避免声带因负担过重而损伤。最后,教师必须用正确的方法教幼儿唱歌,这  相似文献   

15.
一、孩子唱歌时的音准问题我们常常发现有些孩子唱歌时音调不准,年龄越小,这种情况越多。其实,这是一种正常现象,正如小孩子在开始学说话时,不能马上掌握成人的语音、语调一样。孩子唱歌音不准,与他们的听觉器官和发音器官的发育状况有关,有的孩子不能听到准确的声音,有的孩子能听到准确的声音,但由于发音器官之间不协调,不能重复发出准确的音。这些现象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发音器官不断完善,以及对他们进行有计划的教育,是可以消除的,作为教师或家  相似文献   

16.
教幼儿正确地唱一首歌,一般不太困难,但要培养幼儿有感情地唱歌,就不那么容易了。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有感情地唱歌。有人以为幼儿唱歌时脸上微笑,点头,晃动身体就是有感情地唱歌。这种认识是不够全面的。重要的是使孩子有发自内心的真实的感情,用唱歌的声音表达出来,脸部微笑和身体动作应是歌曲感情的自然流露。如唱“摇篮曲”,幼儿要有哄小娃娃睡觉  相似文献   

17.
在一些幼儿园,不注意保护幼儿声带的现象十分严重。 教唱歌时,教师听任幼儿扯开嗓子吼叫;逢到现摩公开课的场合,为了造成热烈的气氛,无论是喊口令、回答问题或唱歌,一概要求孩子们用最大音量。这种做法是对肺活量小、音域窄的幼儿声带的摧残。 怎样才能保护好幼儿的声带呢?我认为要做好这几点: 首先,要指导幼儿掌握正确的唱歌姿势。好听的歌声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而正确的歌唱姿势是一种美的形象,并体现着唱歌者健康  相似文献   

18.
游戏结束时的分享活动是幼儿互相交流、互相启发的社会学习过程。在这一环节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形:有些孩子在窃窃私语,有些孩子还沉浸在刚才的游戏中,有些孩子则东张西望,心不  相似文献   

19.
音乐老师     
女儿唱歌跑调,音乐老师却说孩子唱歌不跑调,偶尔跑调,那是因为歌唱得不熟练。因为音乐老师的话,孩子敢唱,而且一天天进步。由此想到,作为教师在传授知识时,还应该教给孩子自信,敢想、敢做才会有用又有为。  相似文献   

20.
对教师爱幼儿的心理学思考刘丽虽然我们一再强调要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强调教而要爱幼儿,要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幼儿,但具体实践中,有些教师仍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时下,偏爱某些幼儿而厌恶另一些幼儿的现象仍屡有发生。究其根本原因,是有些教师还没有从思想上弄清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