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邯郸战国赵王陵2号墓曾出土三匹青铜马,虽体量不大,但其高超的圆雕艺术技法和生动传神的个体形象,令人惊叹。本文从艺术审美的角度,对青铜马的形象和雕塑技法作了具体的描述分析,肯定其重要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同时还阐释了战国写实艺术产生的历史原因。另外,还就随葬青铜马的意义和马的属种问题作了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建筑艺术发展到明、清时期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其内容之广,风格之多,技艺之奇,令人眩目惊心;它展示了我国文化的渊深宏放、辉煌灿烂。下面叙述的清泰陵即是其中之一。泰陵是雍正皇帝的陵墓。(?)葬着他的敬宪皇后纳喇氏和敦肃皇贵妃年氏。在河北省易县西三十里、北京西南二百四十里的“清西陵”陵区内,是清西陵的首陵。“雍正名胤禛,是康熙皇帝的第四子,为孝恭仁皇后乌雅氏所生,康熙四十八年(1709  相似文献   

3.
对赵王陵出土玉片进行分类考察,总结其形制特点,将之与汉代玉衣片和战国燕下都铁胄、秦陵石铠甲以及汉代铁铠甲甲片形制进行对比分析,论证了赵王陵玉片是与汉代玉衣片不同的玉铠甲片,初步解决了赵王陵玉片的性质问题。并从赵国历史上分析以玉铠甲作为殓服的社会原因。同时简要分析了战国玉铠甲和汉代玉衣的发展关系。  相似文献   

4.
《河西学院学报》2019,(3):107-114
魏晋南北朝时期銙带作为一种艺术品,其纹样包涵重要的历史信息,也是当时社会思想的局部反映。龙纹是汉民族传统的神兽形象,有辟邪祈福的作用。晋式銙带雕刻有许多龙纹,即是传统汉文化的产物。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中,诸多高级贵族墓葬出土了带有龙纹的銙带,应该是受到汉文化的濡染。禽鸟纹也是銙带装饰中屡见不鲜的纹样,出土銙带中禽鸟纹的出现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与兽纹或龙纹组合出现,两者相对望;二是居于兽纹或龙纹的背上,作飞翔状;三是两只禽鸟纹相对出现,这种图案造型较少,见于三燕时期的銙带中。此外,芝草纹也是銙带中常见的题材。一般情况下透雕芝草纹于垂饰上,造型简单。还有浮雕莲花纹、葡萄纹等纹饰的,并不多见。  相似文献   

5.
燧人氏陵     
燧人氏,是我国远古传说中的人物,他发明的“钻燧取火”,反映了人工取火这一方法在我国早期智人时,就已被熟练地掌握和运用。据传说,燧人氏死后,葬于商丘阏伯台西北200米处,墓丘保存基本完好。商丘县人民政府为纪念这位杰出的传说中人物,进一步推动商丘旅游事业的发展,拨专款对陵墓整修一新,并新建燧皇陵公园。1992年4月16日,中华“黄河之旅”首游式点火仪式在此举行,遂使燧人氏陵声名远播,成为豫东地区旅游热点之一。燧人氏陵@乃远  相似文献   

6.
崧泽玉器作为一个独立的玉文化,主要有饰玉和葬玉,它上承河姆渡、马家浜文化玉器,下接良渚文化玉器,形成了一个层累的系列。崧泽先民在玉料的选择上注重饰玉的典雅色泽和纯洁质地,注重葬玉的神秘表象;在玉器造型的设计中深受现实生活中的朴素原型和冶玉技艺之道的影响,考虑所造玉器的使用功能和佩带部位等因素。在此基础上,崧泽玉器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主要表现为生命意识、柔美风格和整体意识。  相似文献   

7.
咸阳博物院藏有一件螭虎绕凤玉剑首,顶面饰螭虎绕凤图案,背面饰谷纹和变形凤鸟纹图案,征集于汉元帝渭陵附近的新庄村。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及考古资料,通过对其工艺、造型、纹饰等特点的分析,认为这件螭虎绕凤玉剑首的制作时代应为战国晚期至西汉早期,为改制玉器,是王侯贵族的陪葬品,具有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8.
西汉十一个皇帝,其中有九个埋葬于咸阳北塬。西汉元帝以前,每筑一皇帝陵墓,即在陵侧置一县,令县民供奉园陵,称为陵县。其中高帝长陵、惠帝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合称五陵,咸阳北塬也因此称做五陵塬。顺陵是唐武则天之母杨氏之墓,亦葬于咸阳北塬,与西汉帝陵处于同一地带,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墓周围有石人、石兽等石刻,其最为突出的是墓前青石雕刻的石狮和独角兽,表现了盛唐造型艺术的雄伟风格。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咸阳市对五陵塬区的开发十分重视,五陵塬旅游名胜风景区已初显端倪。资料来源:《辞…  相似文献   

9.
西周铜鼎、铜簋 我区考古工作者1981年在固原县中河乡孔家庄林场发掘了一座西周早期墓葬及车马坑,出土骨、玉、铜、陶等各类器物20余件,贝195枚,蚌500余枚。铜器中有车辖、车軎、銮钤、当卢、车轴饰、马镳、马衔等,其中铜鼎、铜簋尤为珍贵。铜鼎,沿外折,上腹饰带状饕餮纹一周,下腹微鼓,三柱足,柱足上部均饰饕餮纹。通高26、口径21.4、腹深11.6厘米。铜簋,敛口,鼓腹,腹部两侧附半环形兽首耳。折沿,颈部以云雷纹带为底纹,上饰带状兽纹一周,并铸有两个对称的兽头。圈足,耳下部与足间有一凹槽,约2厘米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17,(54):79-80
我国目前对于考古方面的关注度逐渐提高,尤其是青铜器具,而殷墟妇好墓所出土的青铜器对青铜器研究有巨大价值。本文在考古发掘资料的基础上,挑选殷墟妇好墓中较为典型的青铜器,对青铜器上的龙纹进行详细系统地分析和论述,从殷墟妇好墓出土的青铜器龙纹入手,分析商代晚期青铜器龙纹的型特征及演变过程,探究龙纹所含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1.
黄河流域“三皇”之一的炎帝、“五帝”之一的帝舜,何以崩葬于湖南的炎陵县和宁远县?本文根据考古材料和古文献资料,认为湖南炎陵县的帝陵应为炎帝神农氏第八代榆罔氏属于龙山文化时期的帝陵;帝舜陵是我国国家形成阶段的第一个帝陵,反映新石器时代大批中原先进的炎黄族、东夷族南迁的史实,也说明了湖南是炎黄族的江南又一故乡。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的邯郸考古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促进了邯郸故城考古与历史的全面结合研究。21世纪以来有了一个新的发展,考古工作的主要区域在“大北城”所在的城区,重要成果包括大北城内两座城址的发现与认定:赵王城南郊防御壕沟系统的发展;赵王陵2号陵附葬车马坑的发现等,使邯郸故城的研究也进入新阶段。  相似文献   

13.
铺首衔环是中国古代一些器物上的附件,主要附在青铜器、陶器、漆木器、画像石、墓门、墓葬棺椁以及建筑大门上.根据铺首衔环的出土环境、相关遗存的变化和各个时期铺首衔环的自身特征.笔者将其分为五个大的时期,并分别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17,(76):174-176
商周时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商周文化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的发展也起到了奠基的作用。中国青铜文化的发展繁荣,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在青铜时代,龙纹成为青铜装饰艺术的一大主题,反映出了当时的宗教信仰。甚至龙纹青铜器与政治统治有了联系。另外,龙纹的形态演变也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社会审美意识转变。  相似文献   

15.
今年4月至5月间,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丹江。市博物馆考古队,联合在武刍山下的均县镇水库的落医古象院进行的考古友掘中,发现了一座距今2500多年的春秋战国时期的、也是湖北考古友掘中这个最大的车马坑。这座车马坑呈长方形,长周来,宽十米。坑内有马。十匹。前西服(辕马)正卧,西接(梢马)创卧,其余有的四肢略屈,有的四肢恻伸。按照出土时的排列,坑内有年十辆,分别是驷马车、三马车、。马车三种类型。从马的残骸凌连看,它们身上都有络头、笼嘴、鞍具等戒备马具和饰物。此外,迈出土青铜马车具车轴、车公铺首、环、梢等多件,…  相似文献   

16.
最近,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专业人员,对位于西夏陵3号陵陵区之内的西碑亭进行了考古发掘.此次共发掘出3尊人像石雕碑,其中一尊上部略有损伤,两尊完好无损.3尊雕像中,有两尊完全相同.雕像与以往在陵区出土的造型大体相近,但形体略大,面目也有不同,面部有彩绘的墨迹.有所不同的是,西夏陵出土的碑座都雕成人像,人像非人非兽,双手托天.突出的双角,肥硕的乳房,整个造形表现的是勇猛、顽强、坚毅,象征自立自强、忍辱负重的精神.另外,这次出土的还有西夏碑石残片约有五六百块之多,其文字多少不等.其中两块最大的残碑上面有龙和花草的浮雕,背面为描金字,为首次发现.此次考古的重要发现,对今后研究西夏碑亭形制和构造、探索陵墓分布原貌提供了十分宝贵的资料,据此可以找到确定陵主人的证据,有望解开一些历史之谜.  相似文献   

17.
隋炀帝陵墓从618年肖后初葬、陈棱改葬到622年李渊迁葬,直至648年李世民诏令与肖后合葬,30年间经历了4次变化,唐初统治者对炀帝陵的修建和高规格的礼葬,探讨其原因和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周伟  杨弋 《文教资料》2008,(5):72-73
2000年,国家文物局批复了西夏三号陵园的考古清理与保护规划,经过一年多对该陵园地面建筑遗址全方位、大面积的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的建筑装饰构件,如迦陵嫔伽、套兽、鸱吻、塔刹、瓦当、滴水等[1],其中,仅瓦当就数以千计.这些瓦当多为泥质灰陶,也有少量的红陶和绿釉质地.圆形当面正中模印兽面纹或花卉纹.当面外缘均饰联珠纹.笔者认为,西夏三号陵园出土的这批瓦当,虽是历代极为普通的建筑材料.但对文献资料匮乏的西夏历史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9.
巍峨壮观的西汉陵群 西汉王朝,自高祖至平帝共历十一个皇帝,时经214年。他们君临天下的岁月,居处豪奢。死后人间威福虽已丧尽,但仍眷恋地上的富贵,于是修建了富丽堂皇的地宫。 西汉帝陵,就其布局而言,大体分为两大陵区。一为渭河北岸咸阳原帝陵区;一为京师东南白鹿原、杜东原帝陵区。葬于咸阳原区的帝陵有九座,西自兴平南位乡向东至高陵马家湾乡,绵延达百里之遥,一线排开,最西为武帝茂陵(今兴平豆马西北)、次昭帝平陵(今咸阳市南刘村东北)、成帝延陵(今咸阳市秦都区)、平帝康陵(今咸阳市大寨东村)、元帝渭陵(今咸阳…  相似文献   

20.
<正>1孔子的狗死了,托弟子去掩埋,特意嘱咐:"路马死则葬之以帷,狗则葬之以盖……今吾贫无盖,于其封也,与之席,无使其首陷于土也。"大意是:马去世,要用布裹尸,狗下葬,要以车盖罩护,如今我一贫如洗,但请你务必铺一面竹席,以免它的脸被土弄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