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刊词—……·,·,…··,…………创刊号·阎纯德题词—…………………………·创刊号·柳斌任继愈张岱年季羡林萧乾杨庆华卷首,冬之絮语…………………冬之卷·阎纯德中国文化论坛中国文化优秀传统的生命力—…··’……………………·创刊号·张岱年1ZI世纪与中华文化……………创刊号·张岂之4中国未来文化建设的途径—…·创刊号·杨国章8完成从选择文化学向认知文化学的过渡”“’”’”’””’”‘”““””’”“””’””·‘·’……冬之卷·王富仁2中华人文精神与当代人类社会一”“’”””””’”””’””’“’”“…  相似文献   

2.
《中国文化研究》1996年总目录(总第11~14期)卷首:文化的清醒选择阎纯德(11/1.96)1……………………………………………………………………中国文化专论跋太炎先生《遗嘱》——为纪念太炎先生逝世六十周年而作汤炳正(11/1.96)2……………...  相似文献   

3.
1994年3月9日,本刊在北京举行出版座谈会,主编阎纯德教授主持会议,国家汉办主任、北京语言学院院长杨庆华致辞,我国文化泰斗及其他专家教授钟敬文、任继愈、季羡林、张岱年、张清常、汤一介、乐黛云、傅璇琮、冯天瑜、彭庆生和国家汉办常务副主任程棠等20多人与会,大家就弘扬民族文化、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以及如何办好杂志发表了意见。  相似文献   

4.
北京的春天果真很短,花一开,草一绿,树叶一鼓掌,夏天就到了。但夏是春的继续,我的絮语连着春天的话题。 1994年3月9日,《中国文化研究》举行出版座谈会。本刊顾问任继愈、季羡林、张岱年、杨庆华(萧乾临时因事未到)及著名学者教授钟敬文、张清常、傅璇琮、汤一介、乐黛云、冯天瑜等以及新闻界人士韩小蕙、任晓东共30来人与会。我国文化界的泰斗们能够欣然与会,自然是出于对中国文化的巨大关怀,当然也是对这本杂志寄予的热诚厚望。  相似文献   

5.
卷首语:世纪末,文化人的心语 阎纯德(23/1.99)1……………………………中国文化论坛周敦颐宇宙图式论哲学形成的 文化背景余 愚(23/1.99)53…………………论《春秋》三讳彭学绍(23/1.99)61………………中国文化专论论戊戌时期的“孔教复原”…张锡勤(24/2.99)17二程、朱熹对中国儒学的发展 蔡方鹿(24/2.99)24……………………………说“”魏德胜(24/2.99)31………………………禅·禅定·禅悟方立天(25/3.99)1……………合和:中华文化精神之元刘明武(25/3.99)4……中国社会形态演变——从三权鼎立走向专制 何兹全(26/4.99)1………………  相似文献   

6.
卷首语春的寄语曲德林 ( 2 7/1.2 0 0 0 )……………………………卷首语 :“文化至上”和文化责任…阎纯德 ( 2 7/1.2 0 0 0 ) 1新千年文化笔谈我看二十一世纪中国学术发展前景 张岱年 ( 2 7/1.2 0 0 0 ) 2…………………………………科教兴国 千年大计任继愈 ( 2 7/1.2 0 0  相似文献   

7.
卷首语 :2 1世纪 ,中国文化的信心与身份阎纯德 (3 1 /2 0 0 1 .1 ) 1…………………………………告别 ,为了文化的生长阎纯德 (3 4 /2 0 0 1 .4) 1……中国文化与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和中国“三级两跳”中的文化思考费孝通 (3 1 /2 0 0 1 .1 ) 2………………………………多元文化发展中的问题及文学可能作出的贡献乐黛云 (3 1 /2 0 0 1 .1 ) 9…………………………全球化的二重性吴易风 (3 1 /2 0 0 1 .1 ) 1 5…………中国文化专论关于中国文化走向的思考张岂之 (3 1 /2 0 0 1 .1 ) 1 9…………………………………………………易学与秦汉…  相似文献   

8.
正值《中国文化研究》创刊五周年、汉学研究所成立三周年之际,1999年4月在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召开了“中国文化与汉学研究”学术研讨会。会议由《中国文化研究》主编、汉学研究所所长阎纯德教授主持,参加会议的有傅璇综、钱中文、谢冕、郭志刚、崔永华、王富仁、葛荣...  相似文献   

9.
北京语言大学作为首都的一所国际性大学,不同文化背景的世界各国的留学生慕名来到这里学习中国的语言文化,学校创办<中国文化研究>,举起中国文化的大旗,令人不能不佩服创办者当初的远见卓识.于今这本期刊走过了十五个年头,十五年风风雨雨,十五年辛勤耕耘,十五年硕果累累.编辑者没有刻板地注明第1期、第2期等等,而是在封面上标注"春之卷"、"夏之卷"、"秋之卷"、"冬之卷",使人眼睛一亮,觉得很雅致,一种书卷气扑面而来,真不愧是一本张扬中国文化的刊物,文化味道很浓,文化品位很高,也体现了编辑的创意.这使我想起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林语堂在上海办<人世间>杂志,他在<发刊词>中开宗明义提出"开卷有益,掩卷有味"的办刊宗旨.<中国文化研究>一年四卷宏文,沉甸甸的学术份量,开卷能启迪思想,读罢的确能让人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新文学史上,女性文学表现出的文化现象令人深思。这是一个值得辛勤开垦和耕耘的人文研究领域。对一个曾被封建礼教困扰几千年、至今“女性意识”亟待弘扬的国家来说,对女性文学进行系统的资料搜集、整理、积累、研究,这于社会于文学于中国于世界于现在于未来都有深远的意义。 由冰心为顾问、阎纯德教授主编的《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文库》是中国新文学史第一套全面展示中国女作家80年来创作实绩的大型文库,是其多年心血的结晶。文库分小说散文报告文学卷《女性的地平线》、《红杜鹃》、《长长的流水百合花》、《美丽的天空》、《迷人的风景》、《世纪绝唱》、《寻找停泊地》七卷,诗歌《繁星春水红纱巾》一卷,女作家评传《20世纪中国著名女作家》上、下二卷(收录冰心、庐隐、丁玲、苏雪林、白薇、谢冰莹、张爱玲、杨沫、林海音、宗璞、谌容、张洁、张抗抗、三毛、聂华苓、赵淑侠、铁凝、方方等约50人),计十巨册,400余万字。文库具有很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要闻月报     
"文化中国·四海同春"艺术团在四大洲演出今年春节期间,由中国国务院侨办、中国海外交流协会主办的"文化中国·四海同春"2009年春节文化活动在四大洲全面展开。"文化中国·四海同春"赴美国艺术团在纽约、波士顿等地演出多场。美国《侨报》刊发题为《文化搭建桥梁四海同庆新春》的社论指出,搭建文化桥梁,不仅有利于推动海外华侨华人与所在国各族裔的交流,提升自身的地位和影响,也有利于促进所在国与中国的友好关系,化解各种  相似文献   

12.
关于中国当代文论建设中的古今关系问题 ,已经做了许多文章。本人也曾发表过《中华古代文论研究的现代视野》一文 (见《东方丛刊》0 2年 1期 ) ,正面阐述了我的见解。尽管仍有不同意见 (很正常 ) ,但经过讨论 ,中国文论中古今关系问题已经取得了比较一致的答案 ,那就是在古今对话的基础上 ,进行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化” ,或进行现代阐释 ,从而凸显中国现代文论的民族个性。基于这一思想的研究实践正在展开 ,也有很高学术水平的成果不断涌现出来。就是在这种情况下 ,我们读到了今年《中国文化研究》“春之卷”胡明先生和郭英德先生的文章 ,对 …  相似文献   

13.
1.《中国古代雕塑》——外文出版社;2.《江边对话——一位无神论老和一位基督徒的友好交流》——新世界出版社;3.《坐着火车去西藏》——新星出版社;4.《北京—指行》(多文种)——外文出版社;5.《中国学者看世界》丛书(1-8卷)——香港和平图书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14.
一、中国古代文学火焰考古:中国女性文学传统源起与疑难章若雯《中国文化》第15、16期略论古典诗歌中的女性形象王岱英《中国文化研究》3期女性诗歌:一条渐宽的河流——中国女性诗歌概观王珂《名作欣赏》5期试论古代女子诗词作品中的苦闷情结吴秀华《河北学刊》5期略论《诗经》中的女诗人方正己等《吉林师范学院学报》6期蔡文姬《悲愤诗》的创作郑平《语文学刊》3期爱的困扰与半娼式恋情——《全唐诗》女冠恋歌透视黄世中《东方丛刊》4期试论唐代女诗人薛涛王玉梅《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期鱼玄机考略梁超然《西北大学学报》3期论鱼玄机诗夏春…  相似文献   

15.
一九九四年三月九日《中国文化研究》举行出版座谈会。出席的部分学者有(左起):扬庆华、钟敬文、季羡林、张岱年、张清常、乐黛云。  相似文献   

16.
李觏思想研究的一部力作——评《李觏评传》肖冬松由姜国柱教授所著中国思想家评传系列丛书之七十五卷《李觏评传》已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纵览全书,深感是一本阐扬传统文化的高质量、高品位的上乘之作。此书内容和形式具有其独特之处,举其大要,约有以下几点。一、拓...  相似文献   

17.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之一的《德清扫蚕花地》新近出版. 德清蚕桑史起源可追溯至距今五千年前马家浜文化晚期新石器时代.扫蚕花地是集众多桑蚕民俗之大成的民间歌舞,至少也有上百年历史.2009年,德清扫蚕花地习俗被列入浙江省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还入选《中华舞蹈志》《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浙江卷》等书籍,享誉大江南北.  相似文献   

18.
阎纯德教授: 您好! 您寄来的《中国文化研究》1993年秋、冬两卷及信早收到了。本来早想写信表示谢意,并致贺忱。因为去年应约写两篇文章,拖了很久,刚刚脱手,至今才写这封信,实在是很抱歉的。 两期刊物,我都大体拜读一过,觉得编得很不错,选题好,面也较宽,文章有水平。可以想见您是用了很多心思的,很是钦佩。盼能继续前进,使刊物质量不断提高,在文化的百花园中做出更多贡献。 现在很多人都在谈论弘扬传统优秀文化,我也常这样说,有时则说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因为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当然不能离开中国既有的民族文化或民族优秀文化。这是我们建设新文化的基点和出发点。然而这个“既有”,是既包括古代的传统文化,也包括近现代文化在内的。中国近现代文化自然走过曲折复杂的道路,有不少经验教训值得总结,但毕竟较古代传统文化有了性质不同的巨大变化和发展,而且其内容范围要广泛得多,成为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民主自由和科学精神尤为重要。我总觉得,绕开近现代文化,而去从古代“寻根、找土壤”,那也不一定是进步,事实上恐怕是难于做到的。  相似文献   

19.
何和平 《文化学刊》2023,(10):202-205
笔者以敦煌《论语》的经文为研究对象,以张涌泉《敦煌经部文献合集·四·群经类论语之属》为底本,以李方《敦煌〈论语集解〉校证》为校本,以王素《唐写本论语郑氏注及其研究》为参校,并以传世的版刻《论语》及诸家校记为佐证,发现:1.敦煌《论语》未有定本,写卷异文较多,包括异体字、假借字、古今字、同义字、避讳字、讹字、羡字、夺字、乙字九种,可据此管窥当时当地的语言面貌。2.敦煌《论语》的校记已出,但以敦煌写卷《论语》为基础,以传世版刻《论语》为辅助,既可互证张氏校记之已言,亦可补注张氏校记之未言,尤其是乙字与同义虚字(词)方面。  相似文献   

20.
孔子讲“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以雍也》)这里,孔子把“中庸”作为最高的道德,也作为观察社会现象,处理社会问题的总的方法或原则。孔子在《中庸》中说;“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就是讲执政要去掉两种极端,而采用“中”的原则进行统治。他认为有道德的人“惠而不费,劳而不怨,《中国文化研究》1995年春之卷目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