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育是运用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生活美来培养受教育者正确的审美观念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它在提高人类素质方面有着其他教育不能替代的功用。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呢?下面就散文教学谈谈对学生审美能力、审美情趣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美育呢?蔡元培先生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情感为目的者也。"美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美育就是艺术教育;广义的美育则是指利用一切审美价值(这些审美价值包括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美以及德育、智育、体育中的审美因素等)对人进行的教育。概括而言,美育是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那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美育呢?下面笔者结合教  相似文献   

3.
美育是运用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生活美来培养受教育者正确的审美观念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它在提高人类素质方面有着其他教育不能替代的功用。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呢?下面就散文教学谈谈对学生审美能力、审美情趣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美育是语文教育的重要基础,教师要充分发挥利用其中蕴含的语言音乐美、汉字象意美、文章美等美育素材,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中学语文课文中描绘大量的自然山水、风土人情,表现祖国锦绣山河的如诗如画,蕴含着丰富的自然美。教师要充分利用这笔宝贵财富,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欣赏自然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美育是以美的规律和原则去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灵魂的教育。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而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是语文综合素质中不可缺少的方面。在新课程语文教学中,应如何进行审美教育呢?下面,笔者就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一、挖掘美的因素,引导学生感受美1.领略心旷神怡的自然美。如,《春》中草的鲜嫩闪光、花的香艳、风的温柔亲切、缠绵多情都令人赞不绝口,它是散文、是诗、也是画。这些赏心悦目的自然美,具有丰富生活、陶冶性情、磨砺品性、启示哲理的审美教育意义,教师应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去寻觅、采撷这一颗颗闪光的珍珠,在得到自然美享受的同时,引导学生去发现、欣赏、感受自然美。  相似文献   

6.
陈栋梁 《学语文》2005,(5):9-49
美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美育是以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为基本内容。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马克思曾经指出:“人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创造”。也就是说,人类在社会实践中依循着美的规律。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提高健康的审美情趣,追求高尚的审美理想,是美育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是运用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培养受教育者正确的审美观点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术课程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通过美术教学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美术课作为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手  相似文献   

8.
自然美育与社会美育、艺术美育相比,自有其独特性。否则,自然美育也就失去了独立存在的依据。人在自然审美过程中,受益于自然美。人从自然美中,获得种种滋养,这种种滋养被人的心灵吸收,融化于人的心灵,成为构成人的心灵的一种新基质,人的精神结构图式也因此而得到了具有积极意义的改造。总之,自然美是影响人、促使人的精神世界健康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也就是说,自然审美可以以其独特的方式发挥它的育人功能。现在要讨论的是:在自然美育的进行过程中,自然审美所发挥出来的育人功能是否都在同一种水准线上?我们认为自然审美的功能大  相似文献   

9.
在散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中学散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其任务就是在向学生普及美学基础知识的同时,指导学生正确地欣赏评价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培养中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和高尚健康的审美情趣,不断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美育的渗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散文学习兴趣,丰富散文学习内涵,增强散文教学效果。在散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审美教育呢?首先引导学生发现美,其次,启发学生欣赏美;最后,带领学生创造美。  相似文献   

10.
在散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中学散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其任务就是在向学生普及美学基础知识的同时,指导学生正确地欣赏评价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培养中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和高尚健康的审美情趣,不断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美育的渗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散文学习兴趣,丰富散文学习内涵,增强散文教学效果.在散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审美教育呢?首先引导学生发现美,其次,启发学生欣赏美;最后,带领学生创造美.  相似文献   

11.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是运用艺术美、自然美和生活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让他们具有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学校要造就合格人才,美育是不可缺的,各学科教育教学都应认真实施美育。在体育教学中实施美育,是通过具体的行为示范、言语交谈、知识传授使学生对形体美、运动美、精神美等方面进行直接的观察、认识和理解,让身心受到美的教育。  相似文献   

12.
美育就是美感教育、审美教育,语文教学中处处有美育的内容,美育与语文教学是水乳交融地结合在一起的。语文课的教学是对学生进行自然美、社会生活美、人类心灵美、艺术美等审美教育的主要途径,我们语文教师应承担起美育的任务,把美的内容溶于到语文教学中,把学生引进美的境界中去,让他们张开理想之帆,驰骋在美的海洋之中,向美的世界奋进!  相似文献   

13.
文章提出了在作文教学中渗透美育的观点,提倡以审美方式教学,构建感受美、积累美、抒写美、鉴赏美的审美作文体系,让学生在美育熏陶下既写好作文,又学会做人。  相似文献   

14.
李其秀 《陕西教育》2007,(11):11-11
美育,也称审美教育,美感教育。它通过对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美的审美活动和理性的美学教育,使人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提高对美的欣赏力与创造力。而地理美育是指从美学的角度进行地理知识教学的教育方法,它蕴涵着丰富的内容,是地理教学在优美艺术气氛中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周围世界的美感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涉及大干世界的地理学科蕴涵着大量的自然美、人文美的因素,有利于学生审美素质的形成。地理教学内容涉及广远的时空,其中有许多时空节律美、和谐美。  相似文献   

15.
当前的语文教学正承受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压力。如何冲出瓶颈 ,恢复语文教学的尊严与声望 ,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笔者认为 ,美育是语文教育突出重围 ,重塑自身形象的有效途径。美育 ,即审美教育 ,也叫美感教育 ,是一种形象教育、情感教育和美感教育。它借助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等美好事物陶冶感情 ,健全人的审美心理结构 ,培养人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由于美育具有具体、生动的形象性和感染、传导的动情性等特点 ,对学生施加的影响也就最真实、最直接、最容易被接受。美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既能陶冶学生的…  相似文献   

16.
美育,又叫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它是通过文学艺术美、社会生活美和大自然美的教育,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体现美和创造美的过程。其实,在所有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都离不开美育。以下谈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在语音教学中,是以发音准确、拼读合理作为美的标准。教师要激情引路,分清哪个是正确的、美的;哪个是错误的,丑的。从而使学生掌握美的发音标准,去练习、体会,整个教学过程本身就是美育手段。  相似文献   

17.
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美育教育是培养人才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它对培养中学生美好的道德情操、崇高的思想感情,对提高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中学语文课美育教育的内容是很丰富的。包括目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几个方面。 先说自然美。我们通常把山光水色等大自然中存在的美,称之为自然美。作家在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自然景物,不仅再现了客观存在的自然美,而且也表达了作家的审美  相似文献   

18.
语文美育的主要内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席勒在《审美教育书简》中写道:“从美的事物中找到美,这就是审美教育的任务。”中学语文教材大部分都选用了文质兼美的文章,文章所蕴含的美各有千秋。各种体裁的文章都蕴藏着或表现出不同的精神美、自然美、艺术美、理性美或其它美。这些内在美都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挖掘出来,并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这对提高学生审美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美是人生灵魂天长地久的伴侣。精神美育语文教学中精神美育蕴含在古今中外和各种体裁的文章里。精神美育对培养学生高尚情操、提高学生审美智能的发展都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美育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形象、情感去熏陶感染学生,净化、丰富学生的情感。语文课中那些古今中外的文学名篇,熔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结构美和语言美于一炉。因此,语文教学的课堂是对青少年进行审美教育的阵地。我们将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联系起来,在阅读教学中欣赏作品的社会美、自然美、形式美和艺术美。  相似文献   

20.
小学图书馆实施美育的途径□李阿环学校图书馆收藏着丰富的人类文化遗产,同时蕴含着社会美、文艺美以及自然美的图书,是学校对学生进行美育不可缺少的文献。学校图书馆不象课堂审美教育那样,是一种施教者与受教者的直接性的审美教育活动,它主要是通过文献的传递和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