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4 毫秒
1.
沈祖春 《重庆师专学报》2001,20(1):56-57,65
词语的联想色彩有明显的民族特点,各民族由于文化及心理的差异会赋予词语以不同的联想色彩,从而,各语言的国俗 语义也各不相同,汉语中的萤火虫,其国俗语义有这样几种:一、姜冷、荒凉的象征;二、喻苦读;三、尽绵薄之力服务于人的萤火虫精神;四迷人的美。  相似文献   

2.
英汉颜色词的国俗语义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俗语义是语义民族性的一种表现。英汉两种语言中颜色词语的国俗语义 ,有着很少的相似性。而差异性却明显地存在着。表现在一些基本颜色词语的象征意义、民俗沿袭、宗教信仰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本文将举例并对比分析英汉词语国俗语义差异的几种类型,即国俗语义并行;国俗语义冲突;国俗语义偶合。本文目的在于充分了解英汉两种语言在这些方面的异同,为更好地进行外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翻译、跨文化交际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4.
国俗词语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色彩,汉语国俗词语语义内涵丰富,汉英翻译颇具难度。针对相应词语在汉英两种语言中国俗语义的异同,可以采用直译、音译、释义、借代、意译五种有效的翻译方法,以达到文化信息的有效传递。  相似文献   

5.
语言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写照。英汉两种语言中有很多动物词语都具有丰富的国俗语义,都包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以动物词"鱼"为例,对其在英汉语中的国俗语义进行对比,有助于人们更恰当地把握不同语言深层次的文化内涵,从而促进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6.
从认知角度探讨植物词语的国俗语义中蕴含的这种特殊的看待世界的方法和角度,即国俗语义产生的认知基础.指出植物词语国俗语义的形成、发展过程实际上是古人所创作的诗歌隐喻逐渐向日常生活中的常规性隐喻演变的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国俗语义被不断地丰富加深,植物词语本身的内涵也得到升华.  相似文献   

7.
国俗语义是词语反复运用而附着在词语概念意义上的附加义,是历史文化的积淀。同一词语在不同的文化中可能具有不同的国俗语义。对外汉语教学中应重视词语国俗语义的教学,教学方法有对比法、来源讲解法、分层次教学法、归类法等。  相似文献   

8.
国俗语义是语义民族性的一种表现,国俗词语体现着浓厚的文化色彩。本文通过对英汉互译中出现的国俗语义的类型和表现,及其可译性问题的探讨,提出了对待国俗问题的翻译应当归化与异化并举,针对不同情况采取多种翻译方法,以达到文化信息的有效传递。  相似文献   

9.
根据国俗词语的语义、语用和文化特点,从大量例子中分析归纳出国俗词语在英汉互译中的基本方法,试图寻找出国俗词语在英汉互译中的规律.  相似文献   

10.
语言是化的栽体,而词汇是语中最活跃的成分。章以汉化为视角,以授课教材为基础,探讨预科汉语教学中的汉语词语的国俗语义问题。  相似文献   

11.
从香港语言教学经验看英语跨文化教学缺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我国跨文化英语教学存在的缺陷:仅仅重视英语教学中的西方文化导入而忽略本民族文化的英语表达。通过香港过去的语言教学证明,不能保持自我文化身份,不重视本土文化会给语言学习者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信息简单地从外到内的单向输入,而是通过新信息与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双向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故而在英语跨文化学习中,只有懂得本民族文化,才能更好地掌握异域文化;只有洞察异域文化.才能对本民族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文章认为应把本国文化的英语表达与外国语言的引进输入摆在同等重要的地位,既要增加教学中的异质文化含量,又要在教学中系统地引入和加强中国文化的教育。  相似文献   

12.
Translating methods are undoubtedly the core problems we are confronted with in translation. Because of the difference of geography, history, religious belief, life custom, the phrase of English and Chinese have different national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cultural information, they are connected with the cultural tradition closely ,and inalienable. Therefore, in the phrase translation, the translator must understand culture manifests of the different national society in the language, correctly understand the cultural semantics in the phrase, use the suitable translation method. If the original translation language element is consistent with the culture in the translation, we may use the coordinated literal translation, an image usage, similar method and so on.  相似文献   

13.
在少数民族地区构建课堂多元文化共生格局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和文化共生共荣的习惯性心态,从而提高他们的跨文化适应能力;而学习者族群文化与国家文化的合理布局与引渡则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国家意识,提高其国家认同水平. 相比汉语文等科目,作为第三方语言的英语课更容易营造相对"中立"的文化共生氛围. 尽管如此,在教师的语言立场和民、汉、英三种文化的权重设计等方面仍然要注意避免"说教"、"教化"乃至将他们"汉化"的嫌疑,以免激发民族学生潜在的抵触情绪.  相似文献   

14.
英语习作中汉式思维的负迁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母语的影响是任何二语学习过程中无法回避的现实,当二语学习进进入一定的语言运用阶段,母语思维方式带来的负面影响可能会因素而加剧,本对中国学生英语习作中出现的错误,分词,句,篇三个层面加以分析,并从语义,化,逻辑,修辞等方面探讨汉语参与思维的过程,得出中国学生英语写作时必须注意的几点事项。  相似文献   

15.
语言与文化相辅相成,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同时又受到文化的巨大影响。英汉文化知识融入、渗透到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加强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同时又能提高学生的民族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16.
词义空缺与文化的不可译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化的差异导致了词义的空缺,而词义的空缺又导致不同化间的某些不可译现象,给不同语言之间的互译带来了巨大困难。本从社会符号学翻译法观点出发,以英语和汉语为主要对比对象,从符号意义的角度系统地探讨了化的不可译性。  相似文献   

17.
从语言学角度,按照英语语法规则造出来的,表达汉语中特有概念的说法应称作"中国英语"。它有4个特点。与英语教学的关系是:1.它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内容;2.它在英语教学中,通过生动的比较,能使学生对英美文化有更深刻的认识;3.它能够充分反映中国民族文化特色在语言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8.
国俗语义是指词在概念意义的基础上附加有民族的历史文化色彩,是民族性的体现。空间方位概念是在人类与外界互动中的最直接的身体体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空间方位词表达了最基本的空间概念。但英汉空间方位词在长期的使用中都被赋予了浓厚的民族文化内涵,拥有了自身的国俗语义。空间方位词的国俗语义的产生既与该民族的文化有关,又受到人的认知模式的影响。在对空间方位词国俗语义的理解过程中隐喻及概念整合机制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英语中的语言性别歧视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语言现象,同时又是对社会传统和文化的反映。本文运用语言学中的标记理论从词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分析了性别歧视现象在英语语言中的体现。对于性别歧视现象的分析有利于外语学习者深入了解英语语言的文化内涵并正确地运用语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