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许多练习册上,我们常见到“水结冰时,体积增加1/11,那么,冰融成水时,体积将减少几分之?几?”这是一道流行很广的题目。按照数学知识进行解答,可得结果为1/12。但在物理学中,水的密度为  相似文献   

2.
针对学生的疑难,有意识地组织“题组”练习,可收事半功倍之效.如一位教师为了帮助学生搞清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和它的发展类型的分数应用题的解法,精心设计了以下“题组”:(1)11方水结成冰时,冰的体积比水增加了1方.冰的体积比水的体积增加了几分之几?增加到几分之几?  相似文献   

3.
一、省编小学数学第九册,有一道冰水互变习题:“水结成冰时,冰的体积比水增加了1/11,当冰化成水时,水的体积比冰减少了几分之几?”求解这道习题时,有的同学往往会这样认为:“水结成冰,体积增加了1/11,冰化成水时,冰的体积当然也应当减少1/11。”乍看起来,似乎很有道理。其实,这正说明他们在解答分数应用题时,不会正确辨认标准数。我们认为这是分数应用题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此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1.图示法:如图一所示,当水结成冰时,把水的体积作为标准数,设它  相似文献   

4.
数学课上,高老师给大家出了一道填空题:水结冰时,冰的体积比水增加了111;当冰化成水时,水的体积比冰减少了()()。我一看题目,这太简单了,就不假思索地填上了111。不料,老师说我做错了,经过课堂上大家的讨论,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水结冰→冰化水”的过程中,单位“1”的量不一样,  相似文献   

5.
在小学高年级数学练习题中,常常出现一些比较复杂的分数、百分数类型的填空题,如果采用一般的方法解答,不仅繁琐,而且费时,但只要我们细心观察研究,就能找出其中的规律,巧妙而快速地解答出来。一、己知甲数比乙数多几分之几,求乙数比甲数少几分之几例1:甲数比乙数多.那么乙数比甲数少几分之几?解:设已数是10,那么甲数是11,则乙数比甲数少例2:甲数比乙数多,那么乙数比甲数少几分之几?解:设乙数是15,那么甲数是19,则乙数比甲数少例3:水结成冰,要增加体积的,如果由冰融解成水,体积要缩小几分之几?解:设水的体积是11…  相似文献   

6.
功课跳跳豆     
想一想,算一算1.有一缸水,当水结成冰时,它的体积增加了1/11,当冰化成水时,体积减少了几分之几? (叶佳苗) 2.平行四边形ABCD(见图1)的周长是100厘米,它的  相似文献   

7.
<正> 一天,高老师给我们做这样一道填空题:水结成冰时,冰的体积比水增加了1/11,当冰化成水时,水的体积比冰减少了( )/( )。我一看题目,太简单了,就不假思索地认为:水结成冰体积增加了1/11,冰化成水体积自然减少1/11,很自然地在括号中填上了1/11,不料老师说我上当了。  相似文献   

8.
有一道算术趣题,说有一缸水,当它由水结成冰时,它的体积增加了1/11,问当冰化成水时,体积减少了多少?答案是,当冰化成水的时候,体积要减少1/12。 类似的算术题如:已知甲、乙为同一种量,若 (1)甲比乙多1/7,问乙比甲少几分之几? (2)甲比乙少1/6,问乙比甲多  相似文献   

9.
相对来说,抽象思维能力差的学生在解题时往往要依据具体形象的事物做为思维支柱。因此,教师在辅导学生时要考虑到这一思维特点,注意帮助学生把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的数学知识沟通起来,打开思路,从而找到解题的正确途径。设辅助已知数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下面举2例予以说明。 例1:水结成冰时,冰的体积比水增加十一分之分一,当这些冰化成水时,水的体积比冰的体积减少了几之之几7 解:这题题意比较难懂,数量关系比较抽象,差生往往感到茫然,无从入手,就是老师告诉他们用下  相似文献   

10.
一道简单分数应用题的启示姜道永,曹云美在中师现行《算术》课本习题十三中,有这样一道分数应用题。当水结成冰时体积增加n,当冰化成水时体积要减少几分之几?这是一道“已知甲比己多几分之几,求已比甲少几分之几”的问题,为了寻找出简单的解题方法,我们先看下面的...  相似文献   

11.
在五年级的分数题目中常有形如“已知甲比乙多(或少)几分之几,求乙比甲少(或多)几分之几”的题目出现,这类题目大多是填空题和选择题,如果按照分数题目的一般解法,其中的单位“1”学生易混淆,其解题过程学生也不易掌握。  相似文献   

12.
同学们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时候,会遇上数量关系比较隐蔽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有时候我们运用假设法,就能快速解决问题。我们结合下面几个例子,来说明假设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例1.水结成冰时,体积增加了1/10,当冰融化成水后,体积减少了几分之几?【分析】水结成冰时,体积增加  相似文献   

13.
倪华东 《辽宁教育》2008,(11):49-50
这是我在给三年级的孩子上《水结冰了》这一课发生的故事。课的内容是探究水结冰时的温度。在实验中,我要求学生用两支温度计分别测量水结冰时的温度和冰、水、食盐混合物的温度,了解水结冰的原因。第一节课是在三(4)班上的。水结冰时的温度很快被学生们测量了出来。“老师,水结冰的温度是0℃。”……  相似文献   

14.
一个等边三角形的边长增加1/3,它的面积增加了几分之几?如果边长增加1/4,面积增加了几分之几?我是这样解的。题目中没有告诉三角形的底和高,所以无法根据计算公式求出它的面积,解决问题。怎么才能知道它的面积增加了几分之几呢?我是借助图形来思考的。  相似文献   

15.
巧拆分数     
分数加、减法中有这样的题目:请在括号里填上不同的数,(11)/(21)=1/( )+1/( )+1/( ),4/(15)= 1/( )+1/( )+1/( )。人们称这类题目为"把一个真分数拆分成几个单位分数之和的形式。"这类题目的内涵丰富,包括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分数加、减法计算法则等知识,而且往往有多种答案。下面就告诉同学们三种拆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甲数比乙数多它的a/b,乙数比甲数少它的几分之几?”对这样一类比较抽象的分数文字题,开始时我是让学生套用公式“甲数比乙数多b/a,乙数就比甲数少b/(a b)”;“甲数比乙数少b/a,乙数就比甲数多6/(a-b)”进行列式的。学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有时张冠李戴,错误百出,计算此类分数文字题时,正确率小于40%。为此,我改变了教法。 这类题目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变形,由于学生受“甲数比乙数多1/2千克,乙数就比甲数少1/2千克”负迁移的影响,对理解题意增加了困难。  相似文献   

17.
读了2004年贵刊第3期的《为学生架起学习的天桥——单位“1”教学浅谈》一文,笔者认为潘老师的出发点是正确的,分数应用题教学的最关键环节就是要找准单位“1”,但是潘老师总结的还不够全面。例如,对于冰化成水体积减少112、一件商品降价25%等情况,如果用潘老师总结的三种方法去找单位“1”,学生会觉得很困难。所以,笔者在潘老师总结的经验基础上增加了一种找单位“1”的方法:在“谁”的基础上变化,“谁”一般就是单位“1”。有了这种方法,我们在解决前面的问题时就容易多了。例如,冰化成水体积减少112,由于是在冰的基础上变化的,所以我们把…  相似文献   

18.
在初中物理中,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些题:有一个容器中盛有水,水中漂浮着一块冰,问:冰溶化之后,水面是升还是降?许多学生都感到束手无策,其实,只要你弄清下面几种情况,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一、情况分析1.纯冰熔化。设冰块重为G_冰,未熔化前冰块排开水的体积为V_排.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及漂浮条件F_浮=C_冰展开有ρ_水gV_排=ρ_水gV_冰即V_排=ρ_冰V_冰/ρ_水且冰溶化成水后,质量不变。即m_冰=m_水展开有ρ_冰V_冰=ρ_水V_排即V_水=ρ_水V_冰/ρ_水可见,V排=V_水。所以,纯冰溶化后,液面不升不降。  相似文献   

19.
于秋梅 《物理教师》2006,27(3):38-38
例1.同质量0℃的水和0℃的冰哪个内能大?这是很多中学教学参考资料中都有的题目,从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观点来看,应该是0℃水的内能大于0℃的冰的内能,因为水结冰时要放热,冰熔化时要吸热,1kg0℃的冰熔化为0℃的水时,需吸收3.35×105J的热量,所以可以认为1kg0℃的水比1kg0℃的冰的  相似文献   

20.
分数复合应用题是分数应用题教学中的难点,究其原因是学生不易把握此类题目的解题规律。怎样突破这个难点呢?笔者以为如果能在教学中注意以下两点,问题是可望得到解决的。一、在“共性”中寻求基本思路分数复合应用题尽管千变万化,但它总不会离开“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和“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这两个知识“点”。较繁杂的分数复合应用题中,学生认为难度大“的是题目条件中没有直接给出表示单位“1”的数量的题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