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网球》2008,(1):53-53
在世界网坛,国际网球职业巡回赛是球员向大满贯赛事进军的必由之路和重要阶梯。国际网坛的众多网球好手,如国际网球巨星辛吉斯、中国国家女队雅典奥运会女双金牌球员李婷和孙甜甜,当年都是通过参加这项赛事获得宝贵的积分,进入奥运会和大满贯赛事,从而问鼎世界冠军宝座的。鸿星尔克国际女子网球系列赛由中国网球协会主办,是国际网联女子职业网球巡回赛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培育和挖掘中国未来网球明星的摇篮,是培养网坛杀手的磨练之地。  相似文献   

2.
《网球》2007,(12)
在世界网坛,国际网球职业巡回赛是球员向大满贯赛事进军的必由之路和重要阶梯。国际网坛的众多网球好手,如国际网球巨星辛吉斯、中国国家女队雅典奥运会女双金牌球员李婷和孙甜甜,当  相似文献   

3.
深泽 《网球天地》2009,(11):78-81
几乎每一位知名选手都会在网球的历史长河中留下足迹,但我们通常只记得某个时代的顶级球员,如从1920-1926年统治男子网坛的蒂尔顿和1953年首次实现女子全满贯的康诺利。一直到今天,我们几乎可以认定,在众多的顶级球员中,其中的4人对当代网球产生了难以磨灭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由中国网球迷投票参与的中国网球风云榜4月在京揭晓,去年为中国网球实现奥运金牌零的突破的女双选手李婷/孙甜甜获得"2004年度最佳中国网球球员奖"。此外,中国网球风云榜还揭晓了其他众多奖项:去年网坛的两大当红球员温网女单冠军莎拉波娃和握有3个大满贯冠军的费德勒分别获得"最佳WTA球员奖"和"最佳ATP球员奖";中国公开赛获得"最佳中国赛事奖";成功申办了大师杯赛的上海新新体育发展有限公司获得"2004年度中国网球促进奖"。同时,最受欢迎球拍、网球服、网球鞋、网球弦和网球等奖项也分别揭晓,其中不乏国内网球品牌,但令人意外的是,各奖项中未见到大众熟悉的知名品牌维尔胜。  相似文献   

5.
刘彤 《网球》2014,(4):58-59
2013年9月底,星河湾网球俱乐部在北京成立,这是中国国内第一家职业网球俱乐部。"俱乐部的运行模式是这样的,由星河湾集团董事长黄文仔和马伟开教练一起合作创办。马教练担任俱乐部总教练。他在职业网坛打拼了很多年,本身手上就有一些高水平的球员和教练资源,而黄董事长则负责提供场地和住宿和一定资金来培养选手。我们的定位是职业方向,高水平的球员都可以来这里训练,当然随着俱乐部的发展,如果要发现好苗子,也会努力去培养。"星  相似文献   

6.
《网球天地》2013,(6):106-106
位于上海的“CETA中国精英网球训练营”,以澳大利亚教练辛康瑞领衔的一支国际认证的高水平国际教练团队,旨在帮助职业球员在技战术、心理、体能等方面取得进步。这里是职业球员训练基地的理想之选。拥有齐全的训练设施,室外硬地、室内硬地、红土场地可以保证球员体验不同的击球模式,学习全面的技战术打法并正确地运用在不同场地,帮助球员更好地走向职业网坛。先进的教学理念让球员真正理解网球运动,  相似文献   

7.
当地球的另一边通过紧张的积分计算陆续公布入选2006上海大师杯赛球员名单时,上海本地也火热地开展起球童选拔大赛,从海选到100强再到60强,这些热爱网球、热爱大师杯的孩子们经历了并不亚于球员比赛时的惊心动魄。为了共庆网坛年终盛宴,无数人的努力加速了这一网球风潮,从上海开始,风靡中国,带动世界的网球热。  相似文献   

8.
《网球》2006,(7)
近些年,西班牙网球在世界网坛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特别是男子球员,在整体实力已经超过美国,成为男子网球的第一大国。就像任何一个体育项目一样,顶尖选手的大批涌现一定是依赖雄厚的人才梯队,当然也依赖卓有成效的青少年培养体制和观念。桑切斯-卡塞尔网球学院是西班牙众多网球学校中的一个,但却是目前西班牙最大,也是最知名的网球学校之一,库兹涅佐娃和穆雷的成功就是诠释这个学校的最好例子。  相似文献   

9.
1995年的法国网球公开赛终于曲终人散,也许你还在为罗兰·加洛斯红土赛场上的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比赛所陶醉。虽然,法国网球公开赛已不再是法国球员的天下,而且近年来法国球员在世界网坛的成绩平平,但提起法国网球和法国网球公开赛,人们总要想起一个伟大的名字——Lacoste。追求时髦的青年也许只知道这是法国名牌鳄鱼T恤的  相似文献   

10.
网球运动作为一项隔网对抗的世界第二大运动,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世界网球运动竞技水平不断提高,中国网球运动员在世界网坛中也取得骄人战绩。中国运动员传统的举国体制下的培养模式与世界职业化体制之间存在诸多不同,不同的培养模式下为了培养出更多的优秀网球运动员,从现有的我国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培养模式入手,从博弈论角度分析网球运动员的培养模式探讨出更加科学的改革方式。  相似文献   

11.
随着奥运会冠军李婷/孙甜甜和大满贯冠军郑洁/晏紫的出现,中国网球为整个亚洲网坛的兴盛,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中国网球公开赛、上海大师杯赛等一系列赛事的成功举办,更是东亚这块"网球新大陆"迅速崛起的标志。比之中国,日本、印度、韩国、泰国等亚洲网球大国,也积极普及推广网球文化,认真培养青少年后备力量,使亚洲网坛的地理版图不断扩张,由东亚至东南亚再到南亚,连成一片广大繁荣的网球国度,构成了世界网坛上一道独特的地理风景。与此相呼应,ITF(国际网球联合会)也对亚洲市场青睐有加,对亚洲网球运动的开展,给予积极的扶植和推动。ATP 更是将2005~2008年大师杯赛的承办权交给了中国上海。有费德勒、莎拉波娃等众多明星助阵的日本公开赛和韩国公开赛,更是举办得有声有色、日趋繁盛。日本公开赛的上座率甚至已经接近6万,这样的声势与任何大赛相比,都不逊色。并且,在这些亚洲赛事中,亚洲本土球员常有出色表现,文化认同的力量必然也对网球文化的迅速普及,起到不可低估的推动作用。当然,作为世界网坛的新兴力量,亚洲网球的整体实力还无法同底蕴深厚的欧洲和北美相提并论。与北美的硬地、欧洲大陆和南美的红土、英国和澳大利亚的草地相比,亚洲缺少传统的标志性场地类型和统一的典型风格,各国家和地区间的网球竞技水平和普及状况也参差不齐,甚至有天壤之别,但地域性和多样性正是这个世界第一大洲网坛的最大特点。  相似文献   

12.
明月 《网球天地》2021,(3):72-75
在多个职业化程度较高的体育项目中,高水平运动员都拥有自己的协会组织,网球也不例外。去年由乔科维奇牵头成立的PTPA(职业网球运动员协会),与ATP旗下的球员协会共存,似乎让职业网坛陷入了“权力之争”,但从根本上来说,球员协会存在的意义,更多只是为球员们提供服务,同时也推动网球运动的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网球》2012,(9):104-105
2005年,鸿星尔克赞助WTA广州国际女子网球赛.从此开始大举进军网坛,见证中国网球的发展。至今,鸿星尔克助力多项国际网球赛事。赞助职业球员数百名,通过赛事推广网球文化,成为中国网球文化的引领者,而网球元素也渗入鸿星尔克的品牌文化和产品设计中。  相似文献   

14.
左撇子球员     
《网球》2013,(3):16
公开赛时代以来,左撇子球员一直是网坛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罗德·拉沃被誉为是史上最伟大的左撇子选手,两次完成年度全满贯伟业(1962年和1969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左撇子球员完成对世界网坛的统治,康纳斯、麦肯罗、维拉斯、纳芙拉蒂诺娃,这些网球巨星无一例外都是左手持拍。到了90年代,左撇子风暴有所减弱,但柯达、穆斯特、伊万尼塞维奇,仍旧为左撇子阵容赢得了荣誉。进入21世纪,随着纳达尔、科维托娃的崛起,左撇子选  相似文献   

15.
《网球》2013,(11):71-71
十月网球很忙,中国网球公开赛、上海大师赛两项国际级赛事先后上演,从观众的热情就可以看出,中国网球运动发展已渐入佳境。从十年前第一届中网赛事成功举办以来,中国网球赛事吸引了越来越多世界顶尖高手来华参赛,涌现出一批在世界网坛大放异彩的中国球员,同时也孕育了更多热爱网球运动的忠实粉丝。  相似文献   

16.
天涯 《网球天地》2020,(3):62-65
从足球和篮球这样在职业网坛最流行的副项,到乒乓球、羽毛球和壁球这些和网球最早系出同门的球拍类项目,再到拳击这样对改善步法移动和增强体力很有帮助,在女球员中非常流行的训练科目,与网球运动都颇有渊源。  相似文献   

17.
深泽 《网球天地》2011,(1):106-106
通过预防损伤来提高竞技水平,已成为国际网坛公认的科学训练理念。随着中国网球的国际化进程,越来越多的中国球员开始重视体能与康复训练,并从中尝到了甜头。  相似文献   

18.
面包蟹  深泽 《网球天地》2009,(10):50-50,52
经过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发展,中国网球公开赛已经成为世界网坛的一个品牌,得到越来越多球员和球迷的认可。伴随着赛事级别升级和移师奥运场馆,中网在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开篇之年进行了种种变化和创新之举。  相似文献   

19.
中国网球,确切地说是中国女子网球去年给我们带来了太多的惊喜,于是,在新一年里,我们的期望值也上扬了许多。但激动之余,我们不得不认真思考中国军团整体实力的问题了,尤其是在澳网结束后,这一问题就愈加凸显了出来。此次中国有5名球员参加澳网单打正选赛,这一数字排在了澳网各参赛国球员数量的第8位,与近邻日本相同。但要想在短期内成为世界女子网坛的下一个"俄罗斯",中国军团仍需时日的历练。  相似文献   

20.
名校纵览     
从新秀成长的摇篮到名将的训练基地,形形色色的网球学校在当今职业网坛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有条件的中国家庭来说,将子女送进网球学校同样是培养“家庭版”球星的不错选择。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些世界知名网球学校,以及比较适合国人的学校概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