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反讽:现代小说一种特殊的叙事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现代小说区别于古代小说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叙事方式的改变。其中,反讽叙事,就是一个特殊的例子。在反讽叙事文本中,作者运用设置超叙述层、启用不可信叙述者、以及隐含作者与叙述者演双簧等表现手法,使故事表层叙述与深层内涵构成强烈的反讽,有效地扩张了文本的意蕴,增强了作品的艺术张力。这是一般叙事方式所无法达到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2.
在后现代语境下,作家越来越多的使用第一人称叙述,文本的意义也越来越依靠文本与读者动态交流过程来呈现.论文以卡尔维诺叙事作品为例,主要通过聚焦于卡尔维诺小说叙事人称,分析第一人称"我"视角越界,作为超越体验的创造者等等身份,进而揭开叙事作品中第一人称"我"的身份迷团;展示后现代语境下文本的虚幻本质与表达欲望;并从叙述个性化、强化艺术感染力,叙述功能的自我完善等方面来探索第一人称的叙事效果.  相似文献   

3.
"叙述视角"是理解小说的关键因素之一,其选择不仅直接影响作品的结构与内容的表达,也关系到读者对作品的接受情况。运用叙事理论与具体文本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国现代市镇小说的全知叙事、限制叙事、纯客观叙事视角进行深入的探讨,叙述视角不仅具有结构功能,更具有意义内涵;不仅是形式的表达,更是内容的呈现。中国现代市镇小说作家对叙事视角的探索与运用,呈现了文本形式和故事内容相互依存的意义与价值,体现了作家独特的艺术眼光与审美敏感。  相似文献   

4.
“弱智化叙事”是新时期小说的一个典型特征.所谓“弱智化叙事”,是指叙述者身份的异常,他们往往是智力低下、思维混乱、理性缺失、行为疯癫的痴傻或精神病患者.此种叙述类型不仅拉开了读者与文本的审美距离,造成了“陌生化”的艺术效果,也使作者意图与读者接受之间形成了张力结构,由此容纳了更为丰富和复杂的叙事技巧.文章以阿来的《尘埃落定》为例,集中从不可靠叙述、反讽艺术、视角越限等方面,对“弱智化叙事”进行具体阐释.  相似文献   

5.
所有的叙事作品都有一个叙述者,他是一个叙述行为的直接进行者。小说作为文学的一种艺术样式,这种叙述行为体现于小说中便成为通过对一定叙述话语的操作与铺展.最终创造了一个叙事文本。我们便是依赖于这位叙述者的叙述而接触到这个故事。“叙述者是我们在同叙事作品的文本相照面时所最先接触到的”。由此可见在叙事文本中叙述者所处地位的非一般性。本文正是抓往小说叙述者这一西方叙述学意义上的叙述关键点之一来对鲁迅小说《狂人日记》进行某种形式分析,试图发现其中独特的叙述艺术。这也可看成是全新解读《狂人日记》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6.
叙述者和叙述接受者,是小说的重要因素,但以往的小说家和读者并没能正确认识文本中的叙述者和叙述接受者,当读者阅读小说时,往往认为自己就是文本唯一的叙述接受者。随着叙事学的发展,当代维吾尔小说家已深刻地认识到叙述接受者与读者的区别,他们在作品中想方设法制造各种叙述接受者,使文本具有更高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7.
《小小陌生人》是英国当代著名女作家莎拉·沃特斯的第五部小说,小说从乡村医生法拉第的视角,用第一人称讲述了百厦庄园古宅中发生的故事。文章采用苏珊·弗里德曼(Susan S.Friedman)的空间化叙事的文本解读策略,从水平叙事轴和垂直叙述轴两个层面剖析小说是如何建构一个关照作者、读者、文本、其他文本及社会历史语境的多维的小说世界。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鲁迅的第一人称小说和第三人称小说的距离控制模式进行分析,发现鲁迅小说显示出一种卓越的阅读品质,作者通过叙事引导读者,最后由作者和读者共同创造小说文本的意蕴内涵。读者被小说的叙述技巧赋予读解的多种可能和自由,拥有充分让主体思考的余地,这也是鲁迅小说的内涵随着历史的进程而不断地丰富和被开掘的根本原因所在。鲁迅小说的叙述技巧是一种创造多元价值判断的叙事技巧。  相似文献   

9.
论1930年代小说乡村女性生存状态的叙事缘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0年代小说乡村女性生存状态的叙事缘由,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文化心理缘由——精神家园的寻觅;二是个性心理缘由——创作主体的童年记忆.此二者共同推进并促成了文本的生活层面和艺术层面的双重叙事真实.因此,读者在感受1930年代小说乡村女性悲剧命运的同时,也在被作家的叙事美学品格所感染和打动.  相似文献   

10.
18世纪末,欧洲小说家开始了小说技巧方面的种种实验,19世纪小说艺术达到高峰.出版在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安妮·勃朗特的小说《女房客》在叙事技巧上也进行了革新.小说通过第一人称回顾性叙述,采用内聚焦视角模式,巧妙地设置读者期盼真相的悬念,并像剥葱式地一层一层地使读者感知与获取信息直至真相大白.文章论述《女房客》的叙事技巧和独特的叙事艺术魅力,同时揭示安妮·勃朗特思想的超越及对父权制社会的有力抨击.  相似文献   

11.
李洱的小说《花腔》融合了多种叙事策略,其艺术魅力的产生主要源于作者对二度叙事策略和不可靠叙述策略的运用。小说文本的意义之一,是通过“花腔”一词的表层形象,即通过不可靠叙述揭示历史的花腔特性。  相似文献   

12.
毛姆的小说在我国拥有大批读者,其作品有着独特的叙事方式和技巧。毛姆本人对小说叙事理论也多有认识。本文从文本出发,结合小说叙事学理论,对作家作品中的第一人称叙述、逆转与呼应等手法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3.
文章探讨了新时期先锋小说创作中的一种新的表现手法,即故意暴露叙事行为的虚构性,以解构文本的真实性的"元叙事"策略.挖掘了它的根源博尔赫斯的创作叙事手法与海登·怀特的"元历史"理论;对马原、格非等作品中"元叙事"的表现进行了剖析,并指出了它的意义拓宽创作主体的艺术视野,丰富小说文本的内容,同时,激发读者的参与意识,诱使读者投身作品之中,共同走向创造.  相似文献   

14.
段继芳 《黑河学院学报》2023,(8):116-118+129
非线性叙事方法解构了传统小说的线性叙事模式,是后现代主义小说的主要叙事方法。冯内古特在小说《时震》中通过非线性叙事,将一段段碎片化的虚构与现实用交错式的共时与历时向读者展示了一个时空逆转的小说世界。同时,作者通过侵入式的非线性叙事方式,在颠覆文本的同时,映射出了现实世界的混乱、无序、荒诞与虚无,重建了作者、读者与文本之间的关系,让读者成为文本重要的创造者与阐释者,从而实现了小说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双重重建,提升了文本的艺术价值与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15.
许地山的处女作《命命鸟》从小说创作来看,颇具小说艺术的实验性。小说本文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存在着小说本文之外的潜在文本,以独特的角度将佛教与文学在一个叙事文本中加以融合,并在小说叙事行进中,呈现出两种独立存在而又相互对话的不同声音在叙述。这是作者最具有小说叙述探索性的作品,在当时作家群中别具一格。  相似文献   

16.
以詹姆斯·费伦的叙事伦理理论为视角,探讨霍桑《小伙子古德蒙·布朗》的故事伦理建构及其重构的效果:实际的读者跟随叙述者和布朗,进入森林的午夜约会,也逐渐进入“作者的读者”角色.一开始,“作者的读者”处于限知的程度,随着叙事进程推进,全知的隐合作者提醒“作者的读者”对不可靠的叙述作出正确判断.故事终了,“作者的读者”明白了布朗夫妻相互欺瞒的秘密,看到了伪善、罪恶对人精神信仰的摧毁,品味隐合作者的讽刺之音.在《小伙子古德蒙·布朗》中,叙述者与受述者、隐合作者与“作者的读者”、作者与读者这3组关系对应着小说故事中特殊的“伦理位置”,它们既内部交流,又或平行或交叉地互动,使小说形成了极有复合性的叙事伦理.读者对小说故事进行伦理取位,回应作者的“文本设计”,小说的叙事生命因此彰显.  相似文献   

17.
对同一素材的小说文本和电影剧本进行叙事学分析,说明由于小说和电影这两种艺术形式自身的性质差异,使得同一素材作品的叙事结构各具特点。探讨了在小说文本改编为电影剧本的过程中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即创作者和读者的相对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8.
华盛顿·欧文小说的艺术价值是通过它的叙事艺术来实现的.欧文在叙述中采用了独特而灵活的叙事视角来观察事物,使用讽刺幽默的叙事手法来揭示事物,并且通过悬念情节的叙事设计来塑造人物和吸引读者;同时还结合作者自身的经历和艺术修养,把普通平常的事物写得精彩纷呈,让人耳目一新,使小说更具有深厚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19.
周小飞 《文教资料》2005,(25):188-191
本文通过对威廉·福克纳小说<喧哗与骚动>中的叙事形式与所揭示的人物意识的分析,指出<喧哗与骚动>中作者从四个叙事角度成功通过不同侧重点的叙述形式向读者展示四个不同的意识世界.这样小说中的叙事形式与意识的重合使读者获得一种立体的视角,从而积极的参与到文本意义的阐释中去.  相似文献   

20.
尚简用晦的“春秋笔法”是古代小说家叙事写人的重要手法之一,它是一种蕴涵着丰富阐释能量的叙述手法,这直接导致了文本巨大的审美张力,从而赋予读者以自由的审美创造空间。不同读者具有不同的审美趣味、鉴赏水准和接受心境等,而“春秋笔法”又赋予小说文本以很大的开放性,这势必造成小说主题阐释的多元性和人物性格解读的争议性,这也正是某些小说能焕发出持久艺术魅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