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气旋和反气旋都是大型的水平空气涡旋,它们既是大气中最常见的运动形式,也是影响天气的重要天气系统,二者外形看起来相似,一些特点容易混淆,怎样正确区分气旋和反气旋呢?应从气压分布、气流状况、天气特点和风向几个方面理解掌握。  相似文献   

2.
褚军 《地理教育》2003,(3):18-19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锋面的概念、分类;高低气压的概念、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及其气流特点;锋面气旋的形成。 2.能力目标:据锋面图能判断锋面的类型、分析其移动中的天气特点;据气压图能判断其气流状况及天气特点;读懂简易天气图。 3.思想目标:正确认识天气的形成和变化,树立辩证唯物的观点。●重点、难点 1.冷、暖锋的形成及其移动中的天  相似文献   

3.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思维的工具。娴熟的语言技巧,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至关重要。地理教学的目的在于通过教师的语言叙述,帮助学生建立地理表象和地理概念,进而形成规律性的认识。教师的课堂语言是否得体、生动,直接影响教学效果。那么,地理教学语言有何特色?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已的看法。科学性。语言的科学性是教学内容正确的重要保证。它主要表现在词语准确、语句合乎逻辑。例如,同样是描述天气系统,讲“气压”用“高压”和“低压”,而谈及“气流”则用“气旋”和“反气旋”,两者不能混淆。又如讲锋面系统,暖…  相似文献   

4.
一、教学内容 :气旋与反气旋二、教学目的 :1 知识性目的 :使学生掌握气旋与反气旋的形成 ,气流的运动及天气特征 ;2 能力性目的 :使学生能根据所学知识解释一些自然现象 (如台风、伏旱等天气现象 ) ,并能判读气压分布图 ;3 思想性目的 :能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 ,服务于社会。三、教学重点 :1 气旋与反气旋的成因及特点 ;2 气旋与反气旋控制下的天气特征。四、教学难点 :气旋与反气旋的运动特点。五、教具准备 :自制CAI教学课件 (光盘 )六、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七、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前面我们学习了大气的运动 ,我们知道 ,大气的…  相似文献   

5.
在气旋、反气旋中突破“风向”教学□青海油田一中裴世威在“风向”判断中,地理知识的困果连贯关系较大,既有初中地理的方向,有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地转偏向力,更有新知识“水平气压梯度力”“气旋”“反气旋”。解决“风向”问题的实质,是对气旋、反气旋形成...  相似文献   

6.
1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原理1·1效率原理效率原理即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教学效率”高低与教师和学生教、学能力的高低有关。该原理可表述为: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善教师(学生)工作(学习)条件———提高教师(学生)教学(学习)能力———提高教学(学习  相似文献   

7.
在高中地理新教材(必修)上册P39图2.16“7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2.17“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上我们可以发现,无论冬季还是夏季,南极地区均表现为低气压,这于我们所学的“两极地区由于气温低而形成冷性高压”这一结论不符,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气压系统的形成不仅与地面的冷热状况有关,而且还与地形(海拔高度)、大气运动等因素有关,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南极地区气温低而气压也“低”,首先是因为南极地区海拔高度大。一般来说在垂直方向上气压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南极大陆平均高度约2350米,其中超过3000米的,约占南极大陆面积的25…  相似文献   

8.
一、规范是语言的本质 1.语言的准确性 例如在描述天气系统,讲“气压”用“高压”和“低压”,而谈及“气流”则用“气旋”和“反气旋”,两者不能混淆。又如讲锋面系统,暖锋是“暖气团沿冷气团徐徐爬升”,冷锋则用“暖气团被迫抬升到冷气团之上”表述,一个是主动的“爬”,一个是被动的“抬”,教师应予以强调。  相似文献   

9.
赵立贵 《地理教育》2013,(Z1):116-116
<正>在高一地理教学中,气压带与风带──三圈环流的相关知识对于学生来说空间思维能力要求非常高,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有立体图形在大脑中不断呈现,同时要理解地球自转如何引起水平运动物体发生偏转。笔者主要通过以下步骤带领学生学习。首先,给出一组水平运动示意图,根据地转偏向力,让学生画出水平运动气流的偏转方向(图1)。再让学生在立体图上画水平运动气流的偏转方向(图2)。图形均以北半球为例,图中长箭头是水平运动气  相似文献   

10.
正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三节的《洋流及其地理意义》一目中,教材配备了"气压带、风带(左)与大洋表层洋流模式(右)"和"世界洋流分布(北半球冬季)"两幅插图。在利用这两幅插图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图中部分内容与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地理意义不相符。首先,我们来看大洋表层洋流模式图。图1是教材插图2-3-6"气压带、风带(左)与大洋表层洋流模式图(右)"。  相似文献   

11.
本教学设计主要是运用案例教学的方式贯穿全文,创设情境,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使学生容易理解。首先,用"炸弹气旋"和"西伯利亚反气旋"作为案例情境导入;其次,运用图示法讲解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的相关概念;最后,学以致用,进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1 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原理 1.1 效率原理 效率原理即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教学效率"高低与教师和学生教、学能力的高低有关.该原理可表述为: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善教师(学生)工作(学习)条件--提高教师(学生)教学(学习)能力--提高教学(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3.
南左北右 巧妙运用──突破高中地理上册教学难点四例吴锡镇在高中地理上册教学中,有关地球自转、地表水平运动物体偏向、风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关系、气旋与反气旋等重难点知识,采用前左北右法进行突破,效果颇好.所谓南左北右,就是将某地理现象以手形手势(南半球...  相似文献   

1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冷锋、暖锋的特点以及受其影响下的天气特征;掌握气旋和反气旋的气流运动特征及其对天气状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地面气旋一般和锋面联系在一起 ,我们称之为锋面气旋。它是我国北方中高纬度地区常见的天气系统。我们先从锋面和气旋的知识点来看锋面气旋的形成。锋面是冷暖性质不同的气流相遇而形成的交界面 ,它是一个狭窄而又倾斜的过渡地带。气旋就是低气压 ,在北半球 ,它是气流从四周向中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的天气系统。如图所示 ,这是一个低气压区域 ,根据北半球风向的画法可确定它的东部吹偏南风 ,西部吹偏北风。低气压向外延伸的狭长区域称为低压槽 ,如同地形上的山谷 ,图中AB、CD为两条槽线。锋面一般形成于地面气旋的低压槽中。图中气旋东部…  相似文献   

16.
1.气旋为什么一般与锋面联系在一起? 锋面一般可分为冷锋和暖锋,不管是冷锋还是暖锋,都有暖气团的上升运动。而气旋是低压系统,内部有空气的上升运动,有助于锋面的产生。而反气旋是高压系统,内部盛行下沉气流,这种下沉气流会抑制锋面的产生。  相似文献   

17.
<正>普通高中地理教材必修1第35页"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及季节移动图"上关于副极地低气压带(后面简称"副低")的分布,在2011年及以后的教材(后面称新教材)上与2011年前各种版本的教材(后面称旧教材)相比有较大的出入。具体表现为:春分日和秋分日在旧教材上,极圈从"副低"中间穿过;在新教材上,北半球"副低"位于极圈以南且以极圈为北界,南半球"副低"位于极圈以北且以极圈为南界。在此基础上,随着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变化,气压带和风  相似文献   

18.
通过观察课件、尝试运用空间模式和对比分析法,分析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原理教学重点。  相似文献   

19.
地理课堂教学是向学生传授地理知识、进行地理基本技能培养的主渠道。不断提高地理课堂教学质量是地理教师永恒的追求。广大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努力探索 ,从教学方法、手段乃至整个教学模式都不断进行着有益探索和大胆创新 ,呈现一派可喜局面。但在地理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也存在各种错误 ,令人感到遗憾和担忧。错误主要表现在 :1、专业术语运用不当或语言表达不正确如 :“气旋的气压是大还是小” ,“气温是多是少”。气压和气温都只能说是高或低 ,而不能说大小或多少 ;讲地转偏向力时 ,不用地理方位词东、西、南、北 ,也不说高纬、低纬 ,…  相似文献   

20.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指导学生读(识、用、记)图是地理教学的特色和地理常规训练的重要任务之一.让学生"观其'图'而知其'地',知其'地'而求其'理'".学生读图能力的提高就需要我们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和训练.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读图法"进行教学,是现代地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读图法"在实施中,可分成思考、交流、巩固和信息反馈四个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