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诵读教学,古已有之。诵读,可以把诗歌中无声的语言变成有声的语言,把诗人的思想感情准确地表现出来,是学生与诗人心灵碰撞、与诗歌情境相互交融的最重要的手段,是我们诗歌教学中最主要的教学方法。但是,长期以来,高中诗歌教学中普遍存在忽视诵读的现象,语文课堂教学重视诗歌内容与手法的分析而轻视诵读,语文教师对诵读的认识不充分,在诗歌教学过程中不重视指导学生诵读,甚至自身缺乏诵读的知识与指导诵读的方法、技巧,诵读指导不到位,目的  相似文献   

2.
课程标准指出:"初中语文教学应该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基于这样的思考和多年的教学实践,专家学者提出诵读教学模式。而为了进一步探讨诵读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诗歌中的有效运用,本文将从对诗歌的诵读模式的基本含义的阐述、诵读教学模式对语文诗歌教学的意义、诵读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有效运用的具体策略这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分析。  相似文献   

3.
古人云,"三分文章七分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诗歌不仅内涵丰富,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和较强的艺术感染力,且因其句精词粹、音韵和谐、节奏感强、意境优美、易读易记等特点而被大家所喜爱与诵读,尤其特别适合学生来诵读.教学实践表明,诵读是诗歌课堂中一个关键性的教学环节,是一种贯穿始终的教学方法.本文围绕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强化诗歌诵读"的话题,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论述:①读出诗歌的音韵节奏;②读出诗歌的内容大意;③读出诗歌的审美意境.  相似文献   

4.
诵读在古代诗歌的阅读鉴赏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诵读的过程中,教师要能够从节奏、音韵等方面给学生以有效的指导。诵读的过程,就是从"最粗处"入手,通过对"稍粗处"的品味,进而把握"最精处"的过程。把握"最精处",是诵读的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其切入点在"最粗处",联系二者之间的桥梁,就是诵读。这种做法可以让学生得到一把打开古典诗歌之门的钥匙,真正培养学生阅读古典诗歌的能力,使他们终身受益。  相似文献   

5.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生应具备一定的诵读诗歌和鉴赏诗歌的能力,并在诵读诗歌的过程中能够抓住诗歌中的妙词佳句,在脑海中再现诗歌画面,有效的把握诗歌中情感的表达,明确诗歌大意。文章从盯"景",浮现画面;品"情",陶冶情操;挖"眼",提纲挈领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帮助学生巧抓妙词佳句,品味诗歌意境。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小学经典诗歌诵读水平逐年下降,究其原因是经典诗歌诵读的方法存在一定的问题。为有效的提升小学高年级经典诗歌的诵读水平,教师要及时地制定出一系列的诗歌诵读教学方案,而后根据班级学生的学习水平及状况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案。经典诗歌诵读方法较多,需要教师能够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方法,继而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诗歌诵读环境。因此本文就小学中高年级经典诗歌诵读的方法展开探究,并总结出小学中高年级经典诗歌诵读的目的及其价值与主要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诵读是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当前,高中语文诗歌教学存在诵读方法传统、内容单一等问题,很难激发学生的诵读热情和提升学生的诵读能力。为了解决诵读教学难题,教师应创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应用专题形式和引导学生用心品味诗歌。  相似文献   

8.
在感受赏析诗歌时,应辩证看待诵读与赏析在教学中的相互作用关系,教给学生科学的诵读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诵读习惯。通过诵读完成对诗歌的赏析,感受诗歌的音韵美、语言美、情感美。  相似文献   

9.
<正>有人说,诗歌是不用教的,也是教不了的。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诗歌教学是有方法的。下面结合教学中的一些实例,谈谈教师引领学生诗歌学习的四个抓手。一、指导诵读陈钟梁先生说:"诵读,是语文课堂最真的一件事。"诵读在诗词教学中的作用举足轻重,怎样使诵读起到应有的效果是值得我们深思的。有时候,我们只是  相似文献   

10.
中学诗歌教学应该在学生读懂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体会和感悟能力,诵读和涵泳是诗歌有效教学的重要方法。诵读和涵泳是确保诗歌教学有效性的基石,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是提高诗歌教学有效性的妙方。  相似文献   

11.
正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一大特色板块就是"诵读欣赏",该板块多选取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加深对单元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感悟。本文将针对"诵读欣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教学策略等展开分析与讨论。一、"诵读欣赏"教学的作用"诵读欣赏"选用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通过内容丰富,风格多样的文章,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了相应的提升。"诵读欣赏"包括古诗文阅读与理解、中外诗歌阅读与理解、中华传统  相似文献   

12.
在诗歌教学中,教师要精心优化"美读诗歌"的环节,使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感受诗歌的音乐美、情感美;精心优化"悟"的环节,鼓励学生有独特的感悟。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品析诗歌的语言,从写作技巧、修辞方法、重点字词方面品析其中的精妙之处。  相似文献   

13.
洪静 《教师》2010,(25)
诵读是一门用声音进行再创造的艺术,它融入了诵读者的思想、情感和想象.加强诵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和理解力.新课标指出:诗歌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在诵读中感受和体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得到精神陶冶和审美愉悦".可以说,诵读在诗歌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贯穿诗歌教学的全过程.以往,对诗歌教学总是以条分缕析的解读,分割式的探究来破坏诗歌的美感,这是不可取的.朱自清说:"新诗不要唱,不要吟,它的生命在诵读,它得生活在诵读里."朱光潜先生曾说:"写在纸上的诗只是一种符号,要懂得这种符号,只是识字还不够,要在字里,见出意象来,听出音乐来,领略出情味来.诵诗时就要把这种意象、音乐和情趣在声调中传出.这种功夫实在是创造的."  相似文献   

14.
诵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学生通过反复诵读不仅能感受诗歌语言的精髓和体会诗歌的韵律美,还能陶冶学生情操.文章主要以闻一多的“三美论”理论来探讨小学生在诗歌诵读教学的一些规律,也充分强调了诗歌诵读在小学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洪静 《教师》2010,(28):87-88
诵读是一门用声音进行再创造的艺术,它融人了诵读者的思想、情感和想象。加强诵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和理解力。新课标指出:诗歌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在诵读中感受和体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得到精神陶冶和审美愉悦”。可以说,诵读在诗歌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贯穿诗歌教学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6.
要培养学生写出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必须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高度上去重视诗歌教学。结合诗歌易读易诵、琅琅上口的特点,最好的方法莫过于"诵读法"。以诵读促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提高诵读。  相似文献   

17.
浅议创造性诵读在诗歌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歌诵读是中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传统的听名家诵读或者教师诵读、学生自由读等诵读形式,往往只是使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流于肤浅。无法深入地去咀嚼诗歌的音乐美和情感美。本文就如何提高学生诵读诗歌的兴趣进行了一些尝试和创新。  相似文献   

18.
【教学目标】1、深入了解李白其人,把握诗歌的主旨及其艺术特点。2、掌握吟诵这首诗歌的基本方法;在揣摩诗歌语言、理解主旨的过程中,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3、体会、学习李白傲岸不屈、追求自由的文化人格。【教法设计】了解李白,解读"梦境"。教师的着力点在于创设情境,点拨引导。教学中,以诵读为突破口,引导学生在诵读中不  相似文献   

19.
诗歌要重视诵读,以"读"为核心,进行鉴赏教学;学生要会自主鉴赏,小组合作探究,教师要给予必要的指导。  相似文献   

20.
诗歌,语言高度凝练,简洁的语言蕴涵了丰富的内容和情感,诗歌的特点决定了诵读是引导学生感受和领悟诗歌韵律美和意境美的重要方法,让"诵读"贯穿教学的始终,就抓住了诗歌教学的关键。初中学生的理解鉴赏能力有限,所以我们采用了形式多样的朗读赏析方法,以求激发学生的诗歌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诵读赏析诗歌的能力。诗人王维在《山居秋暝》中,淡淡几笔勾画出一幅雨后山村的晚景图,清新宁静而又洋溢着和平安乐的气氛,犹如世外桃源一般,这种写景抒情诗,我们常采用"唐诗素描"法去引导学生赏读。所谓"唐诗素描"就是加以想象,把诗改写成散文的形式,融进改写者自己的感情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