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乞力马扎罗山上的雪》中的人物形象着手,着重分析了作者所使用的一些艺术手法(如:意识流、象征等)对人物形象塑造的意义。阐明了哈里这个人物形象所具有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湖心亭看雪》堪称是一篇运用白描手法的典范之作。本文对《湖心亭看雪》的白描手法进行了简要赏析。  相似文献   

3.
记得上大学时,曾读过美国作家海明威的小说《乞力马扎罗山的雪》。故事内容已经模糊不清了,但乞力马扎罗的名字却深深地印在脑海里,我知道那是非洲最高峰。两年前在飞机上偶尔浏览的一篇关于乞力马扎罗国家公园的文章,唤起了我攀登它的强烈愿望,而这一梦想终于在今年春节期间实现。乞力马扎罗山位于坦桑尼亚东北部,邻近肯尼亚,坐落于赤道与南纬3度之间,面积约750平方公里,主峰Uhuru海拔5895米。攀登乞力马扎罗山有大约7条路线,大多数人常走且容易攀登的是:经马瑞谷大门(MARANGU GATE)入山的马瑞谷路径。标准的登山安排是四天上山,一天…  相似文献   

4.
林楚茵 《成长》2020,(4):195-195
“乞力马扎罗山,白雪皑皑,海拔一万九千七百一十英尺,据称是非洲最高的山。西高峰在马赛语中被称作‘恩加奇—恩加伊’,即上帝之殿。接近西高峰处有一具风干冻僵了的猎豹尸骸。猎豹到这样的高度到底要寻求什么,尚无人做出过解释。”《乞力马扎罗山的雪》是海明威的一篇意识流小说,讲述了名大于实的作家哈里在非洲度过生命中最后半天的情形。  相似文献   

5.
《在柏林》是美国作家奥莱尔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背景创作的一篇微型小说,入选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小说单元。这篇小说没有直面战争,而是选取了生活中的一个横截面,描写了车厢中发生的一幕,诠释了对战争的思考,对人性的感悟。我们都知道,微型小说创作最突出的艺术手法就是对结尾的处理。  相似文献   

6.
在前景化理论的观照下对语言材料的客观分析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作品的精神实质。《乞力马扎罗山的雪》中海明威运用各种前景化手法在叙事技巧和语言选择等诸多方面偏离常规,从语言形式前景化、叙事视角前景化、象征手法前景化和对话前景化四个方面展示哈利纷乱复杂的心理结构并深刻反映了"迷惘的一代"的精神危机。  相似文献   

7.
《红字》中运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丰富了小说的内涵。这篇小说以语言的力量组织了一个非常普遍的情节。大量的心理描写与所指不是很明确的象征手法的运用,经由作者对语言的精确把握而得到了出神入化般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多次教鲁迅先生的《祝福》这篇小说,总觉得比照手法的巧妙运用是小说中一个不可忽视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9.
一篇小说刻画好人物的性格特征对揭示小说的主题起着重要的作用,赏析一篇小说或引导学生理解一篇小说的主题就必须从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入手。我在教学《故乡》和《我的叔叔于勒》这两篇小说时,就如何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中的人物性格进行了探索,总结出这两篇小说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多处采用对比的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从而生动准确地表现了小说的主题思想。下面我就以《故乡》和《我的叔叔于勒》为例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一管之见。  相似文献   

10.
海明威的小说常常透露出一些与存在主义类似的认识。《乞力马扎罗山上的雪》表现了哈里生存的困境及在荒谬世界中的追求,通过顿悟理解了存在的意义,最终平静地死去。首先,哈里由于战后创伤处于生存困境,破碎的价值观与信仰使他陷入道德危机,亲手毁了自己的真爱。对这个荒谬世界的回忆使他顿悟:人活着只是为自己,与他人无关,明白了生存的本质——存在与追寻。乞力马扎罗山的幻象是他顿悟后对自己一生总结。他清晰地看清了自己的一生:不停地追寻——真爱、作品以及真实。  相似文献   

11.
鲁迅创作的小说,最早的一篇不是《狂人日记》,而是一九一一年冬天写的文言小说《怀旧》,发表在一九一三年四月《小说月报》第四卷第一号,署名周逴,后来收在鲁迅的《集外集拾遗》中.这篇文言小说比《狂人日记》早写了七年.《怀旧》是用第一人称写的.表面来看,是对于儿童生活的一段回忆,但它却并不是《朝花夕拾小引》中所说的“回忆文”,尽管其中的个别细节,鲁迅还写在他后来的回忆文章中,如《阿长与山海经》中所说的阿长对他讲“长毛”的事情.可是这篇《怀旧》却有着许多虚构的人和事,应该说是一篇创作小说.  相似文献   

12.
沈起凤的文言小说《谐铎》是清代中叶优秀的短篇小说集,它通过夸张、对比、不协调、故意出错、轻重倒置、谐音等俳谐手法写出了一篇篇以谐入铎、寓庄于谐的作品,这与沈起凤的幽默天性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3.
法国作家莫泊桑的《项链》是一篇意蕴深远的短篇小说。在这篇小说中,作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展示出人物的心理及其生命变奏历程。因此,阅读这篇小说,我们可以学习运用对比手法来刻画人物心理、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技巧。在阅读方法上,首先要进行宏观观照,从整体上把握故事情节的发展脉络;其次是从细微处着眼,深人品悟分析课是从哪几个角度进行对比,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的。  相似文献   

14.
吴仙仙 《文教资料》2009,(32):19-21
威廉·福克纳是美国南方文学的代表作家.他注重探索小说创作形式和艺术手法,在创作的叙事手法上有独到之处。本文以其短篇小说《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为范本,从叙事学的角度,着重分析这篇小说在叙事时间上的特征,以及这一特征对于表现小说主题的特殊意义,并由此来探讨该小说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5.
郭雪莲 《文教资料》2009,(12):12-13
《华威先生》用纯熟幽默的笔法塑造了一个以抗战领导者自居,实质上包办抗日、消极抗日的国民党官僚、党棍的典型。本文试从文化角度和这篇小说的叙述手法这两方面对《华威先生》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6.
《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课)是鲁迅先生写的一篇散文诗,作者利用对比手法描写了南方雪的滋润美艳和北方雪的孤独奋飞。在《雪》的教学中,我通过与同学们共同学习,在欣赏的同时,层层推进,力图了解作者的思维过程,从而把握其构思和选材的精妙,  相似文献   

17.
《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课)是鲁迅先生写的一篇散文诗,作者利用对比手法描写了南方雪的滋润美艳和北方雪的孤独奋飞。在《雪》的教学中,我通过与同学们共同学习,在欣赏的同时,层层推进,力图了解作者的思维过程,从而把握其构思和选材的精妙,引导学生提高写作  相似文献   

18.
《哈利·波特》系列小说是近年来风靡全球的一部神魔幻想小说。作者以为《哈利·波特》这部作品的成功得力于哥特式手法的成功运用。虽然这不是一部哥特式小说,罗琳却巧妙地借助哥特手法来服务于她的创作。从《哈利·波特》的哥特式场景、哥特式情节和主题出发,透析哥特手法在《哈利·波特》中展现出的无穷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9.
胡安·鲁尔福是拉美地区的重要作家之一,其《佩德罗·巴拉莫》作为一部拉美魔幻现实主义作品,具有许多后现代小说的众多特点。通过阅读《佩德罗·巴拉莫》,从内容选材、叙事结构、写作手法及人物形象等方面,分析其大量运用的意识流、梦幻、独白等非传统手法,深刻解读这部小说在写作上的与众不同。  相似文献   

20.
鲁迅的散文诗《雪》是一篇托物言志,意旨隐幽的名作,作者用象征的手法借外界事物的描写含蓄地表现对理想的追求,热情地歌颂与黑暗社会作顽强斗争的战斗精神,这种战斗精神是与孤军作战的寂寞、孤独始终相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