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从程少堂老师(语文味教学流派创立者和核心人物,改革开放后我国语文教学界“新生代”名师代表)在2001年上半年正式提出了“语文味儿”这一理念后,语文味就受到我国语文教学学术界和实践界的广泛关注,并成为一个热议的话题。“语文味”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味道?程少堂先生认为,所谓语文味,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  相似文献   

2.
《语文世界(高中版)》2009,(9):F0002-F0002
程少堂 湖北武汉市人,华南师大硕士生导师,语文味嫩学流派创立者和核心人物,我国语文教学界“新生代”名师代表,粤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教材分册主编。由于在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方面“做出重大贡献和取得突出业绩”,  相似文献   

3.
徐茹 《文教资料》2011,(30):63-64
语文教学必须充满情感才是有生命力的。但语文教学仅做到“情浓”还不够,还要有浓浓的“语文味”。“语文味”是指由“语文”和“人文”共同调制出来的、语文课堂教学应有的“味”。语文教学应重视语文和人文的内涵,让语文教学情浓“味”更浓。  相似文献   

4.
让语文课堂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课程的实践过程中,“语文味”这三个朴实而厚重的字眼,作为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逐步得到了人们的认同。“语文味”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灵魂。“语文味儿”是语文教学应该具有的一种特色、一种整体美,也是语文教学应该追求的一种境界。然而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促进语文味的生成,确实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下面就语文课堂如何生成“语文味”,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师应该警惕时下语文界的“伪教学”现象,让语文回归本色,让语文课堂充满“语文味”.叶老的“教是为了不教”这一理念,应是语文教学走出困境的当务之举,教师应发挥自己的潜能,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调动和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帮助学生完成“愿学—会学—善学”这样一个巨大的转变,从而培养一个终身的学习者、自主的学习者、创新的学习者.  相似文献   

6.
唐惠忠 《中国教师》2013,(23):69-71
“语文味”究竟是什么“味”?“语文味”教学流派创立者程少堂先生给出的解释是,“所谓语文味,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在主张语文教学要返朴归真、以臻美境的思想指导下,主要通过情感激发、语言品味、  相似文献   

7.
张晓东 《考试》2009,(6):27-28
有效的语文教学应当让课堂更有“语文味”,“语文味”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感的过程,是充满情感的教学,也是审美的教育。语感、情感、美感是实现语文教学更具“语文味”的三个重要方面。语文课要有“语文味”,就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教师必须要有渊博的知识、良好的文学素养、较高的情感张力和审美能力、丰富的教学机智以及个性化的教学。  相似文献   

8.
现代语文教学中有个比较流行的字眼“语文味”。王崧舟老师在《好课三味》中关于“语文味”是这样阐述的:“语文味”表现存“动情诵读、静心默读”。可见,朗读是语文细酌人“味”之佳法。由此,也自然引起了语文教师对朗读教学的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9.
“语文味”是深圳市中语界提出的概念,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立足职校语文教学,从学校、教师、教材三方面指出“语文味”缺乏的构成因素,提出职校语文教学建设“语文味”的构想:与专业结合起来,关注学生长远发展;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立足语文学科特点。  相似文献   

10.
胡修喜 《江西教育》2010,(10):32-33
现今,许多人倡导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在评课时我们也常听到诸如“这节课‘语文味’很浓”,“那节课‘语文味’淡了些”的评价。“语文味”已然成为当今语文教学的热点话题。那何谓“语文味”?怎样的课堂才算具有浓浓的“语文味”?笔者试图透过几位名师的精彩课堂,明晰“语文味”的概念,探寻“语文味”在课堂中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1.
“语文味”理念是由广东深圳市教学研究室教研员程少堂副教授在我国学术界首先正式提出的。语文味课题——《中国语文教学美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于2003年底被教育部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批准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这也是深圳市中语界有史以来第一个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立项的国家级课题。  相似文献   

12.
马峰 《宁夏教育》2007,(4):35-36
“语文味”一词曾出现在2001年第17期《语文教学通讯》上,即程少堂先生的文章《语文课要教出“语文味”》。那么究竟什么是“语文味”呢?程少堂先生认为:所谓语文味,从内涵上说,是指在语文教学中,在一种共生互学(互享)的师生关系中,主要通过情感激发和语言品味等手段,让人体验到的一种令人陶醉的审美快感。从外延上说,语文味是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特点的和谐统一,是文本(教材)的语文味、教学过程的语文味  相似文献   

13.
“语文味”教学法最核心、最本质、最具价值影响力的思想是倡导表现性教学,主张打造教学主题,是一种强调教学主体灵魂在场的教学法.“语文味”教学法之所谓教学主题,是指在课文主题和教学主体(师生)的生命体验相结合相熔铸的基础上,打造形成的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新中心或核心内容.打造教学主题,是语文教学真正进入艺术创造状态或进入审美状态的关键,是“语文味”教学法的核心思想与灵魂所在.“语文味”教学理论强调语文教师要像艺术家创作作品一样,将语文教学过程当成教学艺术作品来打造.抒情言志、价值推送、语文讲我是程少堂“语文味”课堂渗透教学主体的生命体验并打造教学主题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4.
讲课如同作文、讲话,也需酿“味”,更需调“味”。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调动各种表现手段,酿造一种浓郁热烈的艺术之“味”,引动学生的情感“嗅觉”,使学生从中学到知识,得到享受,最终实现语文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朗读既是语文教学的有效方法,也是阅读教学的必要途径,更是发展语言的重要手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学习语文,朗读是出发点,亦是归宿地。无数教学实践表明,成功的语文教学应该读出“语文味”,读出“生活味”,读出“人文味”。  相似文献   

16.
王慧华 《课外阅读》2011,(9):281-281
让“语文味”回归课堂,让语文教育回归本色.理想的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是散发着浓郁的语文味的,语文教学应当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回归本色,莫让语文教学课变了味。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是对语文教学的正本清源,也是语文教学的必然归途。那么,什么是“语文味”?这很难一言以蔽之,  相似文献   

18.
卢飞 《成才之路》2009,(19):28-29
“大道至简”,语文教学亦是如此,走过了太多的风风雨雨的语文教学,终于期盼到“雨后见晴”的美好景象,但谁知蜂拥而至的却是对课程理念的曲解与泛化及学习方式与教学行为的烦琐和无度.针对这些给语文创味、变味,泛泛而谈的语文课,我们有必要给其搭脉、会诊,运用语文头脑去思考问题,用语文手段解决语文问题,用语文标准评价教学效果,用语文味评价语文素养,使语文课堂真正还原其精彩的、本质的有效课堂。那就是守住“语文味”,让语文教学散发本香,逐渐返璞归真回归语文的特点与功用的圆心上来!如果用具体手段表现的话.可以归纳为:浓浓的语文味意识、简约的教风、聚焦文本重点、外显成效增量。  相似文献   

19.
在多次参加的语文课堂教学研讨中,我们常听到一些小语界专家说:"阅读教学它姓‘语’,因此,阅读教学就要充分体现‘语文味’。"那么,何为"语文味"?语文味就是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以共生互学的  相似文献   

20.
“语文”、“味”的含义为何呢?“语文”包含“语言文字”、“语言文学”、“语言文化”,其核心是“语言”。“味”有滋味、意味、趣味、情味、韵味等义。“语文味”不是纯粹的味道,不是单一的语言文字训练,也不只是一种文学鉴赏,而是一种具有语文学科个性色彩的、富有文化特色的整体审美感受。“语文味”这一概念,是针对当前语文教学的“非语文”、“泛语文”、“串味”、“变味”提出的,体现的是语文教学的本色、本性和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