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康巴人民能歌善舞,歌舞伴随着康巴藏民族历史的发展。在康巴这块美丽的土地上,流布着种类繁多的歌舞音乐。川西康区藏族民间世俗性歌舞主要有“卓”、“谐”、“夏卓”、“热巴”四大类。本文就这些歌舞的缘源、流布区域及风格特点进行了研究,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康巴藏族民间世俗性歌舞所积淀的厚重的民族文化,以及折射出的浓郁的民族风情。  相似文献   

2.
青海玉树地区属于康巴藏区,独特的地理环境与宗教信仰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歌舞艺术。玉树歌舞内容丰富,流传广泛,主要有:"卓"、"伊"、"热巴"、"锅哇"、"拉仓"等种类。本文以"卓"、"伊"两种歌舞为例从内容、类别、舞蹈、音乐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对歌舞的特点作一总结。  相似文献   

3.
康巴藏区藏族民间歌舞艺术是康巴文化重要组成部分。这种传统的歌舞艺术来源于藏族的生产生活,最能反映藏族的内心情感和精神世界。然而通过对丹巴乡村风情节的考察,原生态锅庄和山歌正面临着现代歌舞艺术的冲击,如不加以保护和传承,这种世世相传的民族民间歌舞艺术将会出现断代,甚至消失。  相似文献   

4.
康巴藏族歌舞“谐”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巴藏族歌舞“谐”历史悠久,是康巴藏族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文从“谐”的表演形式及演出时间;“谐”的表演内容、歌词及舞蹈特点;“谐”的曲调特点、伴奏乐器等几个方面对“谐”进行了初步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康巴地区的经济取得了快速的发展,这与康巴地区底蕴丰富的体育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文章主要采用了将康巴传统文化与体育相结合进行对比的研究方法,对现代康巴地域体育文化传播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研究,得出了促进康巴地区体育文化传播与创新的发展策略,以带动康巴地区体育文化以及社会经济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6.
新生代康巴作家群是康巴作家群的一部分,也是当代文坛冉冉升起的一颗明星。新生代康巴作家主要聚集在康定、巴塘地区潜心创作,致力于基层少数民族文化的创作与研究,其群体性研究对于康藏少数民族和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新生代康巴作家群”作为康藏文学的重要代表——康巴作家群在新时期发展的充分体现,它既承载着中华文明的共性,又体现出独特的文化个性。因此,分析研究新生代康巴作家群的群体性创作对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了增强全校师生对康巴地区和康巴文化的认识与理解,树立起“热爱祖国、热爱康巴、建设康巴”的理想;为了唤起社会各界对康巴地区和康巴文化的广泛重视;为了促进对康巴巴文献的收集、整理、利用和康巴文化的传承,推动康巴学研究向纵深发展。2004年4月,康定师专决定从2006-2010  相似文献   

8.
甘孜藏区是我国第二大藏区康巴藏区的主体和腹心地带,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民族文化,素有"歌舞海洋"的美誉。由于受历史、地域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多种因素的制约,甘孜藏区中小学校的基础音乐教育现状与非民族地区尚有明显差距。文章从现状调查及分析提出了基础音乐教育教学改革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卓,俗称"锅庄",是藏族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一种自娱性歌舞。在甘孜州流布地域广泛。本文从"卓"的起源及在甘孜州的流布情况;"卓"的演出时间及表演形式;"卓"的舞蹈特点等几个方面对甘孜州"卓"的情况进行了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10.
藏式民居建筑广泛分布在我国西藏、青海、云南、四川等地。康定地区位于四川西南部,是康巴藏族主要聚集地,康定地区的藏式民居建筑有着独特的内涵和特点,是康巴藏族文化的重要形式,在中国建筑史上也占据着重要地位,它丰富了我国传统建筑文化,对现代城市景观规划设计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一、康巴地区民族群众文化的形成 甘孜藏族自治州在藏区属古卫藏、康、安多三部之一的康部,在康部中是主要地区。民国时期以来以康定为中心建立了西康省,甘孜州地带属于西康省的康属地区。从古至今,藏区的人们都称这里的人叫康巴(康区人之意)。 在这种高山峡谷,雪山草地错落期间的自然地理环境下,康巴地区的文化自然会受到影响。任何地区,人和自然互相起作用,就使这地方的文化产生和发展了,康区的大自然致使这里的人从事农耕和畜牧业生产活动,种植青稞、小麦、玉米,放牧牛羊,住寨楼、帐房,是这里的土地、山川、气侯、水源情况决定了这里人必须适应的生存方式。从精神文化方面来看,无论是艺术、宗教、民俗,无不打上这特定环境的印记。由于气候、山水风物的影响,康区藏族心理状态、语言、风习、自有其不同的特点。 根据考古发掘到的昌都卡若文化与甘青地区马家窑文化及近年州内在丹巴、炉霍等县石官葬的发现和考证,再从藏汉史籍所载,康巴地区,长江黄河源在其间,江河文化早融于此,而且是民族频繁活动的走廊,占氐羌人活动场所。远在十七世纪藏文化流布前,氐羌人已在康地创造了古老的文化。七世纪时,吐蕃兴起,逐步形成较高文化实体,甘孜州境内氐羌和其他部族,陆续融入藏族之中,原族名和部落已不复存在  相似文献   

12.
锅庄是康巴藏族的一种民间歌舞艺术。具有综合性、多样性、自娱性、群众性等特点。由于社会经济和历史文化传统的不完全相同,各地锅庄舞的表演风格也不完全相同。锅庄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近年来,内容与形式、传承方式和传播渠道不断创新,并逐步向舞台表演、商业表演和广场歌舞发展。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资料、调查法、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康巴地区民族传统体育开展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康巴地区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市场开发的现状,提出了开发康巴藏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市场的措施,为有关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论康巴文化中生态伦理的现代化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构成康巴文化的藏民族传统文化、宗教文化、格萨尔文化和民间禁忌中蕴含着丰富的、深刻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伦理思想和行为规范。在面对康巴地区生态环境渐趋恶化的今天,正确地认识民族传统的生态伦理,并通过文化建设和制度建设对其进行现代化转换,是康巴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5.
张央是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的少数民族作家、诗人。他的诗文有着康巴藏区的鲜明的地方色彩,他从汉族古典诗词和康藏民歌及西方的现代文学中广为吸收营养。其作品融汇着对藏汉人民和康巴山水的热爱之情,表现出了独特康巴风情。  相似文献   

16.
两宋时《文选》的流布区域呈现南方盛于北方的局面。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南北文化的差异,南北士子学习趋向的不同造成了《文选》在南北方流行程度的差异。而从其流布的区域来看,文化越发达的地区,科举教育越发达的地区,《文选》流布的密度越大。  相似文献   

17.
康巴学简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康”是一个历史地理概念,其地域包括今四川省的甘孜州以及阿坝州、凉山州的一部分,西藏的昌都地区,青海省的玉树州和云南省的迪庆州。康巴学是藏学的一个分支,是一个以康巴藏族和康区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综合性学科。建立康巴学是康巴文化的特殊性及其康巴研究的独特价值所决定的。国内外关于康巴的研究成果,为康巴学的建立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通过以康巴藏区特色村寨旅游与民间体育产业的融合发展为例,采用文献法和调查法分析康巴藏区特色村寨旅游与民间体育产业的融合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康巴藏区特色村寨旅游与民间体育产业的融合发展的科学路径,从而促进地区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9.
田华  向志虹 《职业技术》2006,(24):44-45
“大香格里拉旅游圈”包括四川的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西藏的昌都和林芝、云南迪庆等地,其中的核心区域被称为"康巴"地区,道孚县即位于康巴地区的中央东部地带,拥有道孚藏族民居、扎坝走婚大峡谷、玉科草原等独特的景观。但同康巴其他地区一样,道孚旅游发展时间短、基础设施落后、旅游人才匮乏。本文在大量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道孚旅游的品牌策略、文化旅游产品策略、自然旅游产品策略等,对廓清道孚旅游发展思路、开发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试论康巴文化与建立康巴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康巴,客观真实的反映这一地区的历史,展示和正确解释其社会和文化现象的特殊性,从而使该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进步等一系列现实问题得到进一步指导。康巴学学科体系的建立将促进藏学研究得到完整和健康的发展。甘孜州是康巴地区的政治中心,在文化上是康巴文化的发祥地,理应担当起康巴学研究的历史重任。康巴学研究应从建立学科体系入手;应从文化根底资源调查入手;应从抓队伍建设入手;应加强区域间的合作与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