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A 那个时候,不懂《一件小事》的精妙我们小时候写作文,老师常常喜欢出一些这样的作文题目《记一件难忘的事》或者《记一件有意义的事》,这是很典型的记叙文的题目。我们多数同学都喜欢写好人好事,比如说捡到一个钱包啦,看到老大爷推着平车上坡我们上去帮一把  相似文献   

2.
文章不是无情物一次作文,题目是《记一件有意义的事》。翻开交上来的作文,事例大多是“捡钱包”之类。由于部分学生总在“捡钱包”上做文章,我宣布一条规定:“凡再写捡钱包的,请把作文本和钱包一齐交给我。以后命题《难忘的一件事》,写老师又成了“热门”。写老师“眼里布满了血丝”“带病坚持工作”,并且越写越玄:“晕倒在讲台上”“终于离开了讲台和他一生追求的事业”,似乎不把老师写死就体现不出“丝方尽”的精神。我问学生:“你们经历过这样的事吗?”学生答:“没有。”不让写捡钱包,也不让写老师?我开始考虑一个问题:看来不是钱包不能“捡”,也不是老师不能写,关键在于所写的内容是否真实、生动、富有感情。文章是真情实感的  相似文献   

3.
捡树叶     
周奎英 《山东教育》2002,(36):34-34
幼儿班门口有一排梧桐树。一阵秋风吹来,树叶簌簌落下。一连几日,我和孩子们来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捡树叶。于是有老师建议:能不能请人爬到树上去,把剩下的树叶一次全给摘下来。当然不能。古人云“清晨即起,洒扫庭除”。每天捡一捡树叶,可帮孩子们养成讲究卫生的好习惯,树立劳动光荣的意识,从这方面来说,这些树叶还是我们的“教育资源”呢。于是我们照捡不误。捡树叶时孩子们总喜欢边数边捡,于是一首儿歌诞生了:一片二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过后数十片,数完要用百千万。孩子们有无穷无尽的想像,有的孩子说梧桐的叶子很…  相似文献   

4.
一堂作文课     
<正>老奇喜欢上作文课。 刚开始写作文的时候,老奇也挺怵的。后来有一次,他跟妈妈去参观市博物馆,在公共汽车上,把座位让给了一位矮个子老婆婆。回家后,他把这件事记在了周记里。贾老师表扬说,老奇写的《让座》,既表现了他的敬老,文章又很有趣味,还说,我们  相似文献   

5.
许多小学生一提起笔写作文,往往觉得没啥好写,材料不鲜,更是许多小学生作文通病。例如,写“一件有意义的事”、“记一个值得学习的人”之类的作文,不是写“捡钱包”,就是写“帮老人挑东西”;或者翻作文选,改名换姓抄袭别人的作文材料:或是无中生有,胡编乱造。所以.不少学生的作文内容不是简单空洞,就是千篇一律。  相似文献   

6.
人生中有许多时候会觉得不知所措,所以心情才会七上八下,难以捉摸。在我们心情不好时,总会把自己关闭起来,如果有人在这时候及时把我们从“火海”里救出来,那么受的伤就不会那么重了。会那么重了。我有一位永远忘不了的人,她就是我幼儿园的老师——王老师。王老师的身材苗条,她有一张瓜子脸,脸上还有一对小酒窝,一双眼睛水汪汪的。她待人和蔼可亲,所以同学们都很喜欢接近她。王老师曾在我人生的旅程中帮助过我,其中一件事是这样的……我记得在我小的时候并不喜欢华文,总觉得华文课一点也不好玩,千篇一律。王老师总是不厌其烦地教导我,还读了…  相似文献   

7.
小时候,我并不喜欢写作,更别说擅长写作了。和大多数同学一样,每当上作文课或者老师布置作文的时候,我都是既烦恼又头痛。说起写作,想必每个人都逃不过写日记这件事。记得上小学时,特别是寒暑假,老师总会让我们写日记。此时,名义上的“每天一记”就被我们这群“淘气鬼”自以为是地变成了“一天几十记”——贪玩的我们总是在寒暑假快结束的几天里把几十篇日记“一气呵成”。  相似文献   

8.
如果让你画一双眼睛,你会怎样去画呢?如果让你选择,你喜欢一双怎样的眼睛呢?那是一双大大的眼睛,忽闪忽闪的眼睛,炯炯有神的眼睛,会说话的眼睛,明亮的眼睛。我们喜欢的动画片和动、漫画册里的明星们,是不是都有一双这样的眼睛呢?其实,我们的作文也有一双眼睛,对了,作文的眼睛就是题目。不少同学常常为自己的作文找不到一个好的题目而苦恼不已。在同学们的作文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一些的题目:《记一件难忘的事情》《记一次有意义的活动》《我的妈妈》《助人为乐》《一件令我难过的事》《这件事教育了我》《我的兴趣爱好》《…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中,不少师生大伤脑筋的一个问题,是命题作文。一到要上作文课了,教师挖空心思地想题目,学生抓耳挠腮地诌内容。等到收齐本子,教师伏案评阅这一大堆作文时,更是叫苦不迭。学生被迫诌出来的文章,语句不通还在其次,内容空洞、雷同,令人哭笑不得。譬如,教师还以为颇动了脑筋,给学生出一题曰:《记一个雷锋式的少年》,那么,全班就会有二三十人同写一件事。时兴的,是写“捡钱包”呀,“让座儿”呀。再仔细看下去,怪了,连捡到钱包的时间、地点,让座的车次号码都能一模一样。  相似文献   

10.
我后悔极了     
今天,我经历了一件使我非常后悔的事,想起来就不舒服,心里难受极了。我和班上几个同学一起去离家很远的老师家学数学,由于很晚才能回家,老师让我们放学后先去随便吃点东西再去上课。于是,我们几个一起去了步行街“利康”米粉店吃米粉。我们几个人拿出平时父母给的零花钱,每人要了一份汤米粉。可是有一位同学说不吃,他不饿,他在旁边看着我们吃。当时,我们有说有笑地吃着,他却帮我们端茶、倒水。我们也没有在意他,谁也没想什么。回家后,我把这件事告诉了妈妈,妈妈问我:“没吃米粉的那位同学是不是你常说的那个家里很穷的同学?”我说:“是他。…  相似文献   

11.
举手之劳     
"举手之劳"出自韩愈的《应科目时与人书》:"庸讵知有力者不哀其穷,而忘一举手一投足之劳而转之清波乎?"其义是哪里知道有能力的人不可怜它的窘境,而忘记了举手之劳,把它转移到水里?学生喜欢做的"举手之劳"的事很多,如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乱画墙壁等。学生不喜欢做的举手之劳的事也很多,如随手关灯、关水龙头、关门、捡垃圾、擦黑板,帮妈妈倒洗脸水、做家务,帮老师倒杯热水、问候老师等。这些举手之劳的小事,你说过  相似文献   

12.
要写好命题作文,首先要认真审好题目。否则,写出来的文章就可能“离题”或“偏题”。怎样才能审好题呢?下述几点值得参考: 第一,要明确题目中的中心词,看它是记人、记事,还是状物的。《一件小事》、《—件有意义的事》等应以记事为主;《新来的老师》、《我最好的朋友》等则应以记人为主。当然,人和事是紧密联系着不可能绝对地分割开来的。事情必须由人来做;人的思想感情必须通过写事情来表现。应该强调的是明确以什么(指写人,还是记事)“为主”。 第二,要分析题目中对中心词有些什么限制。如《一件有意义的事》,这个题目的中心词是“事”,对“事”加了“一件”并且“有意义”,的限制,在下笔之前就应该十分明确:凡是“有意义”的事都可以写;没有意义的事就不能写。不要多写,只能写“一件”。《新来的老师》在“老师”的前面加上了“新来的”限制,要求所写的老师只能是“新来的”。  相似文献   

13.
闲聊时谈起小朋友的稚语拙行,同事告诉我一件趣事:她早晨去教室时,手上捧的一大叠书全掉到地上,有个小朋友见了忙跑过来帮着把书一本一本拣起、叠好。她转身想走时,那个小朋友突然叫起来:“老师,你还没有谢谢我呢!”听了同事的讲述,我不由得笑起来,心想那一定是个调皮机灵的小家伙,哪有向老师要“谢谢”的。然而,从这个小朋友的话里,教师是否该想到点什么呢?倘若是老师帮小朋友做了一件事,如帮小朋友系鞋带,他若不声不响就走,老师定会把他喊回来:老师为你系鞋带,你该怎样?末了还不忘提醒一句:要做有礼貌的好孩子。可小朋友为老师做了一件事,却得不到一声“谢谢”,这公平吗?  相似文献   

14.
这天课间休息,教语文的柳老师忽然叫我和孟壮壮、米拉拉,一块儿到她办公室去。“你们看看,上次的作文,你们是怎么审题的?你们写的是有意义的事吗?主题是什么?”柳老师把三本作文本递到我们面前。上周的作文题目叫《记一件有意义的事》,我写的是观察黑天鹅的事情。我们不敢抬头看柳老师。“审题”呀,“主题”呀,都是柳老师上作文时最喜欢强调的。我在写作文时,尽写那些观察过程中有趣的事情,把题目中的“有意义”三个字忘到九霄云外去了。大概孟壮壮和米拉拉写的作文也差不多吧,真是难兄难弟。“这篇作文,你们都要重写!”柳老师说,“别玩疯了…  相似文献   

15.
儿子从幼儿园跨入小学,我最注重的是孩子的情感体验,经常问他:“老师喜欢谁?”他会扬起小脑袋不假思索地说:“我!”但时间长了,情况就有了一些变化。有一次,我从学校接出儿子,一路上我们边走边谈。我问:“今天班里发生了有趣的事吗?”儿子嘟囔着:“没什么有趣的事,今天老师批评我们了!”“为什么呀?”“忘了。老师叽里呱啦说了那么长时间,我一句也没记住,真烦人!”“你喜欢老师吗?”“不喜欢!”儿子和老师闹别扭了!我没有急着和孩子争辩,我说:“小杰,你记不记得你上幼儿园时,不小心尿湿裤子,是老师找来干净的裤子帮你换上,并把尿湿的裤子洗…  相似文献   

16.
有些事情就是在特定的环境和时间下发生了,没有早一步,没有晚一步,偏偏就遇上了,不管是人还是事。我们常常会回忆当初,假如那个时候没有遇见,或者那个时候那件事情没有发生,那么如今的生活会变得怎样?可惜,时光无法倒流,有些事永远无法重来,但在电影里就可以……  相似文献   

17.
从上学开始,老师就不止一次地在黑板上写下“最有意义的事”这样的作文题目。什么是最有意义的事呢?现在想来,那时写的几乎都是一些好人好事:捡钱包、让坐位、扶老人过马路……这当然是有意义的。然而,如果要把它们说成是我们生命中最有意义的事,似乎并不准确。因为,人生最有意  相似文献   

18.
快放学的时候,老师对大家说“:我给你们一个特殊的任务,明天早晨,每个人都从家里带来一个生鸡蛋,这一天里你要保护好它,放学以后再把它带回家去。”我们听了觉得很纳闷,都用疑惑的眼神看着老师说“:这还不容易吗,不就是一个鸡蛋吗?”老师听了,微笑着对大家说“:这确实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希望你们都做得很好。”第二天一大早,就有人在教室里显摆自己的那个鸡蛋,大家正说着自己的鸡蛋如何如何,吴宁提拉着一个塑料袋进了教室,塑料袋里的那个鸡蛋成了蛋汤,他懊恼地叫着“:都快下车了,让一个叔叔的屁股给挤碎了。”听到的人看着自己那个完好无损的…  相似文献   

19.
提到写作文,我忘不了上初一时的第一次作文,更忘不了老师教给我们的写好作文的“秘诀”。 开学第一周,语文老师布置了作文题《记一件有意义的事》。我回到家后,左思右想,还是想不出一件值得一记的事,脑子里空空的,提笔无言。不管怎样,老师布置的作业,还得要完成。既然想不出一件有意义的事来写,干脆就写开学初参加学校的一次大扫除吧。  相似文献   

20.
为什么学生都比较畏惧作文呢?我认为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学生从接触作文的那天起,老师常出“《记一个助人为乐的人》、《一个关心集体的人》、《记一件好事》、《有意义的一件事》”等要求高、难度大的题目,学生选不好材、组织不好材料,更不要说突出中心,久而久之,失去信心,就害怕作文了。为了激发小学生作文的兴趣,应把写什么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尽量放手让学生自选材,自命题,写他们生活中最喜爱、最熟悉、印象最深,有真情实感的事。每次作文只指导写作重点、范围、要求和注意的问题,至于学生选什么材料,用什么题目,都让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