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鲁迅认为俄国近代文学是中国作家的“导师和朋友”。考察中国现代作家,常常可以发现他们与某个俄国作家的某种联系。有的表现为对某个俄国作家的偏爱,并自觉或不自觉地在艺术上接近之。如巴金选择了屠格涅夫,而茅盾则接受了托尔斯泰的影响。茅盾说:“我爱左拉,我亦爱托尔斯泰。……可是到我自己来试作小说时,我却更近于托尔斯泰”。直到晚年他还明确地说:“我更喜欢托尔斯泰。”在他的创作生涯中,提到托尔斯泰的名字、作品、艺术经验等次数之多,也是罕见的。 本文所要研究的是,茅盾创作和托尔斯泰创作的联系:茅盾与托尔斯泰的创作的共同点表现在什么地方?茅盾在艺术上是如何自觉或不自觉地吸取托尔斯泰的经验的?茅盾在接受托尔斯泰的巨大影响时表现出一些什么特色?在这里有没有表现出茅盾的个性?  相似文献   

2.
在苏联三十周年纪念版(1928-1958)90卷托尔斯泰的著作中,有32卷是他的信件,13卷是他的日记和笔记。在他众多著作中占一半份量的这部份作品,对于大多数作家来说,只能是背景材料,然而,在托尔斯泰的作品中,没有个人与大众的界线,没有文学与生活的界线。文学对于托尔斯泰来说,或许是生活的手段而不是艺术消遣。在开始成名之际,托尔斯泰在圣彼得堡遇到的一个文学家安年科夫(Annenkov),曾写信给屠格涅夫(Turgenev),说他惊奇地发现这个傲慢而固执的人具有“高尚的品德”。安年科夫加着重号的几个字用于托尔斯泰,在俄国作家中是最恰如其分的了。1853年托尔斯泰在  相似文献   

3.
开心果姐姐:我有一个问题想不通,我前面的一个男同学特别坏,经常不明不白来欺负我,还欺负其他女生,我有几次真的是忍无可忍,想跟他拼跟他斗。只要我态度稍微强一点,他就  相似文献   

4.
“文本无语笑东风,细读有情长思量。”怎样才能觅得解读文本的“金钥匙”,是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托尔斯泰说:“优秀的艺术构思,应该有这样一个点,所有光会集中到这一点上,或从这一点放射出去。”的确,优秀的文本在艺术构思、情感抒发、思想表达、语言运用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这一点”,“这一点”可以是文本构思的“原点”,可以是文本情感的“交点”,也可以是文本思想的“节点”,还可以是文本语言的“亮点”。  相似文献   

5.
十九世纪七十至八十年代,列夫·托尔斯泰的世界观发生了“激变”,他从原来的贵族的“托尔斯泰主义”转变到农民的“托尔斯泰主义”立场上来了。在“新”的世界观指导下,作者进行了更加辉煌、更加艰巨的思想探索和总结,《复活》这部作品既体现着作者的“托尔斯泰主义”的主观说教,也反映着他的“清醒的现实主义”的艺术光辉。《复活》是“托尔斯泰主义”在思想艺术领域里处于复杂矛盾中的忠实记录,是托尔斯泰的世界观在俄国动荡不安的特殊历史条件下一种积极性和弱点的真实反映。  相似文献   

6.
托尔斯泰的艺术观包括1、艺术的实质是感染力,社会交际手段和社会性;2、全民文艺解体:否定资产阶级文艺,重视人民创作;3、人类未来艺术预测:重新出现“全人类性文艺”;4、创作经验和艺术技巧。本文还揭示了托尔斯泰在俄国社会动荡时期世界观的矛盾性、复杂性,宗法制农民观点的进步性、局限性,并指出其在文艺观上的反映。  相似文献   

7.
托尔斯泰对小说艺术发展的最大贡献在他的现实主义心理描写方面 ,杰出的心理描写是他征服欧洲 ,震惊世界的法宝。本文试从《安娜·卡列尼娜》一书来领略托尔斯泰心理描写艺术的精华——“心灵的辩证法”。笔者认为 ,托尔斯泰这位心理描写大师用他那支魔笔直达人物意识的底层。大处 ,人物心理发展的全过程 ;小处 ,在特定场合心曲稳秘、微小的波动 ,都被托尔斯泰一一描绘得清晰可辨 ,读来令人有洞若观火之感。托尔斯泰用“心灵的辩证法”环环相扣 ,步步推进 ,层层深入 ,合情合理地展现了安娜彷徨迟疑 ,在矛盾中追求 ,继而在绝望中死亡的完整的心理历程 ,这是安娜形象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一) “度”,是宇宙间普遍存在的规律。文艺创作作为一种高级的精神劳动,同样要遵循适度原则。托尔斯泰认为:“艺术中间主要的东西便是分寸感”。他把失去分寸与艺术的虚伪联系在一起。托尔斯泰所讲的分寸感,也就是我们这里所讲的适度原则,即对艺术反映的主观与客观对象的精确把握,并表现得恰如其分。  相似文献   

9.
列夫·托尔斯泰在《艺术论》中指出:“艺术活动建立在人们能够受别人感情的感染这一基础上。”托尔斯泰在这里强调的是:艺术活动的特点在于传达感情,以情感人。罗丹则更直截了当地说:“艺术就是感情。”由此看来,艺术生命的价值取决于感情。既然如此,那么写作这一文艺创造活动当然也不例外,可以肯定地说:感情—写作之本。  相似文献   

10.
最美的心灵     
五岁时 ,托尔斯泰从大哥尼古拉那里听来一个故事 :在森林里 ,在大树之间埋着一个“绿杖” ,“绿杖”上写着一个秘密 :“怎样才能使所有的人不遭受任何灾难……永远幸福……使所有的人都和睦 ,不会有任何困难。”于是他们兄弟就多了一个游戏项目 ,到森林里寻找“绿杖”。托尔斯泰在成名后曾经说这是他“记忆中最早、最亲切和最重要”的童年经验 ,他那时真相信只要找到那么一根绿杖 ,就可以给所有的人带来幸福。其实 ,托尔斯泰的一生 ,都在寻找“绿杖” ,即可以造福人类的真理。他曾经在《小绿杖》这篇文章中写到 :“构成我的生命之本质的”是…  相似文献   

11.
lift a finger“lift”是动词,意为“抬、举”。“抬一个手指头”,其实际意思是“稍微尽一点力,尽举手之劳;帮一点忙”或“稍微触犯”。例如:I know theywouldn’t lift a finger to help us.我知道他们决不会出一点力来帮助我们。If you dare to lift a finger against Peter,you’ll get into trouble.如果你敢触犯彼得,你就要遇到麻烦了.  相似文献   

12.
每个同学都有自己心中美丽的方便的教室,我心中的教室是……只要站在教室门口,在门旁一个很小的屏幕上,把自己大拇指按在上面,门就开了。别小看这个小屏幕哦!里面可都输有学生和老师的指纹哩!走进教室后,舒服多了,既不冷也不热。抬头看,美丽的天花板上有几大块稍微凸出来的灯,那是亮度感应灯,它随着同学们所需的亮度而亮,如果天色稍微暗一点,它就稍微亮一点,对眼睛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托尔斯泰的美学观如其世界观一样,是极其复杂的。19世纪80年代他站在俄国宗法制农民的立场上,以道德作为衡量和评价文艺作品的标准,审视了欧洲文学艺术领域及其历来被推崇的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也包括他本人的创作,进行大量的否定。托尔斯泰认为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必要条件,告诫艺术家要“深入到一般人的生活中去”。托尔斯泰认为真正的艺术必须创新,创新主要是用新的艺术技巧表现生活中的新东西,和颓废派艺术家只是在形式上的标新立异有本质区别。托尔斯泰强调艺术必然具有感染力,并把感染力的大小归结为艺术家的真诚程度。作家强调“以情动人”是正确的,但这里过分强调感情有损于作品的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14.
现在最有人气的就是公主饰品了。平常的服饰上只要稍微点缀一点公主风格的饰品,感觉就大大不同了!拥有这样奢侈的东西,可是女孩子的特权哦。  相似文献   

15.
卖老鼠药     
某人拳攥(zuan)一小纸包,对围着他的人起劲地喊:“这是祖传的老鼠药,再厉害、再猖狂的老鼠,只要沾上一点我的老鼠药,立刻就会死去。”众人问:“这药怎么用呢?”这人回答:“简单得很,只要把药抹一点在老鼠的嘴上就行了!”  相似文献   

16.
托尔斯泰的《复活》是批判现实主义的优秀之作。他在无情批判资本主义的剥削和人民大众的痛苦等等不合理社会现实的同时,大声疾呼,唤起人们的震惊和愤慨,以达到精神上和道德上的“复活”。时下,托尔斯泰的批判和呼唤对我们仍有着现实作用。因为,眼下在一些社会的角落里正生着种种不该“复活”的东西:前两年,在西安,人们只要花上8888元公款  相似文献   

17.
从“复活”实质看托尔斯泰的乌托邦幻想及其文化思维模式杨荣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的艺术创造,在俄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据着显赫的地位。“在世界文学中占了一个第一流的位子”的托尔斯泰。一生都在不倦地探求改良社会的方案。托尔斯秦的方案,...  相似文献   

18.
托尔斯泰是一位戏剧大师 ,他的戏剧创作与其小说创作一样是在他自成一家的艺术理论指导下完成的 ,从这些戏剧作品中可以清晰地体会到托尔斯泰艺术理论的精髓。西方某些文艺理论批评家对托尔斯泰的指责带有很大的偏激性。正确地理解托尔斯泰的戏剧创作 ,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他的整个创作的艺术价值 ,对于我们树立正确的艺术观是有一定的帮助的。  相似文献   

19.
<正>一我执教小学数学近二十年,发现在日常教学中或考试作业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怪现象。现象一:教师以为学生不该错的内容,学生却要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而只要经老师轻轻一点拨,学生立即恍然大悟,随即意识到自己错在哪里,这些错误往往是能够避免的。现象二:对于一些常见错误,经过多次讲评订正后学生仍然会"旧病复发"。现象三:学生拿到批改的作业后,稍微看一看就将它放入  相似文献   

20.
在我们的生活中,只要你稍微留心一下,时常可以听到一种指责声:“哼,狗咬耗子!”而且在说这句话的时候,还带着一副恶狠狠的样子。我很是不解:狗咬耗子有什么罪?人们为什么对那些咬耗子的狗这么痛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