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瑛 《小学生》2013,(10):47-47
"任务型"教学法从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出发,是一种以人为本,以应用为目的,以应用为核心的教学途径,着眼于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变知识性的课程教学为发展性的课堂教学。而小学英语"任务型"教学则是以话题为核心,以任务为主线,任务以活动为载体,活动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有效的教学形式。一、"任务"须贴近生活"任务型"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要尽量真实。生活中他们所熟悉,所亲临的场景对他们是驾轻就熟的,而相反,对于那些他们所陌生的情境,所不感兴趣的话题,儿  相似文献   

2.
"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一日生活皆教育,生活无时无刻不含教育.  相似文献   

3.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核心.语言是基础性工具,而目的是服务于学生今天和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以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的理念,确立"围绕学生的生活需要进行习作教学"的指导思想,以学生生活为切入口,畅通作文的"源头活水",让习作教学走向生活,让学生"作文过程生活化".通过对统编教材中高段习作教学课堂的实践,探究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的基本策略,优化习作教学,以提高小学生语言建构、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4.
幼儿音乐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一个领域,是以音乐艺术的形式进行的人的基本素质的教育.幼儿音乐教育应以什么为核心?什么样的音乐教育才能真正激发幼儿的兴趣,使他们的生活更加多彩?"审美与快乐"式的音乐教育或许能回答我们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5.
幼儿音乐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一个领域,是以音乐艺术的形式进行的人的基本素质的教育.幼儿音乐教育应以什么为核心?什么样的音乐教育才能真正激发幼儿的兴趣,使他们的生活更加多彩?"审美与快乐"式的音乐教育或许能回答我们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6.
一个人只有具备"家国情怀",才能在内心深处产生强大的思想动力,才能在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有远大目标和不懈追求,才能永不停息、行之高远.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学校教育应当而且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培养学生以"家国情怀"为核心的思想道德,把他们逐步引向德才兼备的良好发展道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爱国情怀不仅...  相似文献   

7.
"功"蕴含着典型的物理思想和方法,通过合理的设计让学生经历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建构过程,将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物理核心素养。文章通过分析教材、学情,结合核心素养和新课程标准理念设计"功"的教学方案,并在文中相应部分注明"设计意图"。该教学方案以生活实例为基础,以思维为中心,注意引导学生参与各类活动。  相似文献   

8.
"道德与法治"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门主观性较强的学科。以"生活离不开他们"一课为例,展现在课前拓展、课中渗透、课后落实中,以学习活动让学生切身体验真实生活,产生真实情感,从而构建真实的道法课堂,促进行为转变,达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9.
高校离退休老年人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他们认识水平的高低、物质生活的丰歉、精神风貌的好坏和环境氛围的优劣不仅关系到校园和社会的稳定,而且是从一个侧面检验高校弘扬核心价值观良莠的客观标准。本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尺度,以研讨高校发展的长效机制为着力点,以关注高校老年群体为宗旨,以提升老年幸福指数为目标,力求探寻出高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坚持对老同志实施"四有"之间的对应关系:正确领会"特色理论",做到认识有疏导;科学诠释"共同理想",做到生活有关注;准确把握"两种精神",做到精神有慰藉;全力弘扬"八荣八耻",做到环境有优化。  相似文献   

10.
一、背景 综观本校开展"生存教育"研究的轨迹,其目标是"培养中度弱智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最大限度补偿其缺陷,发展其潜能,使其掌握生活中实用的知识,形成基本的实用技能和必要的良好习惯,为他们将来融入社会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成为社会平等的公民打下基础.使弱智学生具备自立社会和半自立于社会的生存意识和生存能力."学校依据国家教育部中度弱智学生教学大纲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教学改革.并开展"以生活为核心课程"的单元主题教学.  相似文献   

11.
<正>部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以"社会生活"为主题,由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和第二课"网络生活新空间"两课组成,揭示了社会生活和网络生活两个核心问题。一、立足社会生活主题,培育核心素养本单元教学所要培育的核心素养,主要是道德品质和健康生活。1.促使学生亲近社会本单元所要培育的道德品质素养主要是:遵守公共秩序,有公共精神,有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能力;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立足  相似文献   

12.
《考试周刊》2016,(94):164-165
中学阶段是一个人心理和生理发育的关键时期,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具有的特殊性及外部环境的多变性,使得他们存在不少心理困惑和心理问题,如何对他们进行有效教育和引导尤为重要。"以学生为中心"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教育理念,本文试图阐述如何以人本主义教育观引导中职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让中职学生更好地成长。  相似文献   

13.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要注意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现象入手,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展开探究以获得有关的知识和经验.要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使他们感受身边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变化,增强学习的兴趣,加深他们对化学知识在生活实际中应用的认识.在实施<初中化学课程标准>时,应遵循"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进社会"的思路来组织教学,这样可以使学生的化学学习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生活化教学"就是以生活为中心,将抽象的教学建立在学生生动丰富的生活背景上,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学习化学,从而有效促进三维目标的达成.  相似文献   

14.
以<品德与生活>教材为载体,以儿童的实际生活为出发点,尊重儿童思想品德发展规律,从"爱父母"、"爱集体"、"爱同学""爱环境"、"守诚信"等各方面,唤醒初入学儿童的道德意识,引导他们过有道德的生活.  相似文献   

15.
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学龄前儿童具有"以我为中心"的特点,即对任何事情都"以我为中心",什么都离不开"我".这一阶段的儿童不会从第三者的角度看问题,缺乏客观性.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进入小学,从以游戏为主的幼儿园式或家庭式生活转为以学习为主的学校生活.从入学开始,学校生活便成为他们整个生活中最有意义最重要的内容,这时摆在小学生面前的首要任务是适应学校各种规章制度和学习规则.比如,要遵守上、下课纪律、按时完成作业、不能随便在课堂上讲话、下课后方可去厕所等等,这时他们才逐渐认识到自己是一名小学生了,做事、说话已不能像过去那样随意、任性,对自己的行为要有约束.虽然他们对于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生有强烈的愿望和动机,但要很快适应并顺利过渡却存在不少困难.  相似文献   

16.
现代初中生思想活跃,兴趣广泛,追求独立,自尊心强,喜好表现,现代生活节奏快,价值观念多元化环境催生因素多.在他们的头脑中充满了新奇的思想.其语言的表达,关注的焦点、行为方式,都有很强的时代感.他们心中有许多"情绪"需要向社会、向他人渲泄和表达.作为教师就要因势利导,给他们以发挥、创造、发泄、表达的机会..如将自己的"情绪"以写作形式表达出来,不但对"情绪"起到舒缓调节的作用,而且有利于创造学生学语文、爱生活、爱作文的文学氛围.引导学生自觉地将视野投向生活,主动观察生活并进行思考,从而形成一种能力和习惯.  相似文献   

17.
<正>教育部组织编写的《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青春时光",以"青春"为主题,由第一、第二、第三课组成,说明了机遇、把握、行动三个核心问题。下面就怎样教好本单元发表一些个人见解。一、立足"青春"主题,培育核心素养本单元教学培育的核心素养主要是健康生活。立足"青春"主题,培育健康生活核心素养,要做到以下两点——1.促进学生异性关系和谐健康生活核心素养的基本点之一是人际关系和谐,它包括积  相似文献   

18.
转型时期,城市社会中原有的单位制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单位的改革迫使国有企业职工背井离乡,开始了打工的生活,而他们的子女被迫留守家中,成为了城市里的"留守儿童"。转型社会对这些孩子以及他们现任监护人的思想、生活方式等都有着强烈地冲击,这使他们之间的"代际冲突"发生了加剧.本文以转型社会为背景,从社会学的角度探讨了转型社会对城市"留守儿童"代际冲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正>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可归纳为"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四个要素。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是每位思想政治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的核心教育思想是,学生应该从生活中学习,在做事中学习,而不是在书本里学习。我赞同杜威先生的观点,让学生拥有学科核心素养不是简单地告诉他们核心素养是什么,有哪些内容要学习,而是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在做事中去感悟、体会、践行。以公民教育实践活动为平台,我们把政  相似文献   

20.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的理论的核心。为将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落在实处,结合学校所在的通州湾地区自身丰厚的历史文化特色、地区文化特色、学生基本情况,有机地将本地的特色资源渗透在校本的课程中,带领学生走进生活,让校本课程富有生命的气息,积淀历史的厚重,紧跟时代的节奏,为学生搭建具有地域特色的成长平台,拓展他们在学校生活中的成长空间,为学生主动探究实践创造机会,传承垦牧文化,以实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目标。结合实例,对基于"垦牧文化"开发校本课程的实践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