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我国刑法理论误将大陆法系犯罪成立体系中的"构成要件"与我国刑法语境中的"犯罪构成"等同起来,同时又不加区分地照搬了大陆法系刑法理论中有关违法阻却事由的论述,从而认为排除犯罪性的行为虽符合犯罪构成但因不具有社会危害性而不构成犯罪。其实,此类行为本身就不符合客体要件或主观方面要件,应直接承认此类行为是因不符合犯罪构成而不成立犯罪。  相似文献   

2.
把大陆法系犯罪构成理论引入民事侵权责任构成理论,采用“构成要件符合性——违法性——有责性”的递进式侵权责任成立要件,使违法阻却事由纳入“违法性”和“有责性”中进行讨论,不再游离于侵权责任成立要件之外。  相似文献   

3.
犯罪构成理论是犯罪论的中心课题,是认定某行为是否成立犯罪的核心环节。但是我国的犯罪构成相较于德日三阶层的犯罪论存在与犯罪概念界定不清,正当化事由在体系中的地位不明,缺乏阶层性,易导致主观归罪,期待可能性地位缺失等诸多不合理之处。有必要对我国的传统犯罪构成理论的缺陷进行深入剖析,以有助于我国犯罪构成体系的完善。  相似文献   

4.
实质违法性判断是大陆法系犯罪构成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然而,我国刑法理论认为违法性不是犯罪构成要件,使得我国定罪过程缺乏实质违法性判断。实质违法性要件的缺失不仅导致犯罪构成定罪功能不足,而且缺乏对诉讼实践的指导功能,并与实质的罪刑法定原则相悖。为此,需要将违法性作为要件纳入到犯罪构成体系当中,具体来说就是纳入到犯罪客体要件之中。  相似文献   

5.
近来主张重构我国传统犯罪构成理论转而全面移植德日刑法学犯罪论体系的"移植论"者认为,我国犯罪构成存在逻辑问题及缺乏出罪机制。我国耦合的犯罪构成理论,四个要件之间逻辑关系紧密,符合人们认识犯罪的一般规律;四要件既是积极的入罪要件,也是消极的出罪要件,具有出罪机制。"移植论"者对该问题的批判缺乏务实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6.
我国官本位思想仍然十分严重,导致刑事辩护的空间比较狭小。无罪辩护是刑事辩护的最高层次,拥有的空间更加狭小,但是不可否认仍存在成功无罪辩护的案例。本文主要从犯罪构成、正当化事由以及证据不足的角度论述无罪辩护的可能空间,以期对我国刑事辩护制度的完善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犯罪构成是刑法学的重要论题,刑事证明标准是刑事诉讼法学的热点问题,但两者并不是分立而没有关系的.犯罪构成要件是刑事证明标准确定的基础,犯罪构成要件体系的科学与否决定着刑事证明标准是否科学和明确,英美法系国家和大陆法系国家的理论和实践充分展现了这一点.我国平面犯罪构成要件体系无法为证明标准的明确化提供实体法基础,应当采纳具有层次性的犯罪构成要件体系.  相似文献   

8.
犯罪成立体系的层次性和顺序性只是人的认识角度问题,我国的犯罪构成体系同样具有层次性和顺序性。在刑法客观主义视野下,犯罪构成要件排序必须坚持客观判断优于主观判断,因此在我国,犯罪构成要件的排列顺序应当为“犯罪客观要件——犯罪主体要件——犯罪主观要件——犯罪客体要件”。  相似文献   

9.
侵权法上的免责事由必须具有不同于侵权责任构成要件的涵摄事实,才能具有独立于构成要件的规范价值,因此,免责事由不是对构成要件事实"否认"的事实。构成要件和免责事由是"原则"和"例外"的关系,免责事由是对构成要件过宽的适用范围的否定和限制,但这种否定不是通过矛盾律上的"是"与"非"的逻辑推理来否定,因此不同于诉讼反驳中的构成要件事实"否认"。免责事由对构成要件的否定,是通过政策考量对构成要件事实的法律效果予以否定,即虽然仍认可该构成要件所涵摄的事实为真,但该构成要件涵摄的案件事实并不发生"原则"上应当发生的法律效果,因此与逻辑无关,是一种价值层面的考量。我国《侵权责任法》第三章包含了否认事实、抗辩事由、责因相当或责过相当等情形,不能等同于免责事由。  相似文献   

10.
蒲曦 《华章》2013,(17)
警察在执行公务过程中发生交通事故致人死亡不能单纯着眼于犯罪构成要件,还应从犯罪的责任阻却事由及行为有责性等方面进行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11.
违法性意识是刑法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犯罪论体系中是否需要违法性意识一直是有争议的问题。而违法性意识在犯罪论体系中的地位,也与一国刑法的犯罪构成要件体系和刑事政策息息相关,它反映了一国刑事立法的价值取向、谦抑性和人道主义的程度。文章通过分析违法性意识的相关理论,得出适合于我国犯罪论体系的违法性意识理论。  相似文献   

12.
单位是我国新型法典明确规范的一类犯罪主体,相对自然人犯罪而言,其在犯罪构成、诉讼程序方面有许多特殊性,本依据刑法的规定结合有关部门对单位犯罪的司法解释和相关的司法实践,对单位犯罪的构成及其诉讼程序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以期能作用于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13.
婚生子女推定 ,即推定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受胎或出生的子女与生母之夫有血缘关系 ,是生母与其夫的婚生子女。这一制度在国外立法中已有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 ,具有较强的生命力。我国司法实践中有婚生子女推定的作法 ,却没有明文立法 ,不久前颁布的《婚姻法修正案》也未采纳设立婚生推定制度的立法建议。我们认为 ,在我国建立婚生女子推定制度是社会生活和司法实践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4.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是一部包含刑法规范在内的兼具国际法特征的国际刑法规范,是国际刑法渊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奠定了反腐败国际合作的法律基础。这部公约在职务犯罪惩治的立法上,体现了犯罪构成要件设计严密、完整、科学、合理的特点。中国在职务犯罪惩治的国际化方面尚存在种种现实问题,尤其是在职务犯罪惩治的刑法立法方面,需要明确"严而不厉"的立法指导思想。《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在我国生效后,全国人大常委会相继通过了三个《刑法修正案》,在相关职务犯罪的规定上根据《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作出相应的修改和完善,适应了职务犯罪惩治国际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环境与资源保护是科学发展观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环境和资源的保护我国曾采取了政策、行政、法律、法规等各种形式加以控制,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现实情况仍不容乐观。本文指出了我国前期颁布的法律法规的缺陷,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全方位地关注环境立法,包括市场机制的作用、政策法规的协调、环境立法的刑事化、环境立法的国际化等,旨在建构一个科学的、可长久实施的环境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6.
我国目前尚无非婚生子女认领制度,这显然不利于日渐增多的非婚生子女合法权益的保护。文章立足于我国实际,对大陆法系经典的非婚生子女认领制度逐项进行剖析和比较,并指出我国非婚生子女认领制度立法应注意的方面。  相似文献   

17.
受贿罪严重侵犯了国家公务活动的廉洁性。坚决彻底地打击受贿犯罪,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和维护社会稳定,是国家一贯坚持的刑事政策和治国方略。当前,法学理论界和实务界对受贿罪的“直接故意”、“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以及受贿与接受正当馈赠的法律界限等构成要件产生了一些分歧。鉴于受贿罪具有重大的理论、实践和政治意义,有必要对受贿罪构成要件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刑事辩护制度是我国刑事诉讼法中的一项很重要的制度,是实现人人在法律面前平等原则、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辩护权以及辩护权得以实现的重要方式。我国的刑事指定辩护制度的产生是适应世界潮流。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在司法实践中这一制度的贯彻执行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犯罪构成理论和犯罪构成体系是近年来刑法学犯罪论部分研究的基准与核心 ,被视为罪刑法定主义客观、具体的再现。本文从犯罪构成理论出发 ,从构成要件和要素 ,对刑罚权的制约等方面对犯罪构成体系学说和犯罪构成理论作了一些比较和考察 ,反思了我国犯罪构成理论存在的一些问题。借鉴大陆法系犯罪体系学说的合理精神 ,探讨了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的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