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在的人类已经不像过去那么自大了,在为自己的智商自豪的同时,也承认动物们也有一定的智商。不过在许多人心目中,动物那点智商显然远远比不上人类,它们在学习、思考、创造等方面还不如人类的小孩子。许多科学家还通过实验证明动物的智商的确有限。  相似文献   

2.
正人类到底是变聪明了还是变笨了?科学家们争论不已。一些科学家认为,现今社会及科学技术越来越发达,但人类智商却在逐年下降。人类的智商在下降据测算,20世纪30年代至80年代期间,美国人平均智商得分上升了3%。在战后的日本和丹麦,测试得分显著增高,这一趋势被称为"弗林效应"。科学家相信,这主要是由于营养、居住条件和教育的改善。但是一些专家认为,在发达国家,"弗林效应"已到终点,人们的智商指数不但不再增高,甚至还呈下降趋  相似文献   

3.
正灰尘太多,不仅会让人打喷嚏,还会让人变胖。之前就有研究表明,室内的灰尘混合了皮屑、花粉和小颗粒等,还有些化学物质会影响体内激素变化。不久前,科学家试图观测这些化学物质是否会诱发脂肪前体细胞转化为成熟的脂肪细胞。换句话说,是不是会让人变胖。科学家测验了这些化学物质样品的  相似文献   

4.
正它们是巨大的鸟类,在自己的生活区域内曾是位于食物链顶端的强者。可是,为什么世界不能再继续"容下"它们?曾经在地球上生活的许多动物,今天都已经被列在"可能灭绝"的名单中。为什么说可能灭绝,而不是已灭绝呢?因为那些幸存下来的动物数量极少,它们可能隐藏在一些隐秘角落,所以很容易被人们忽视掉。例如澳大利亚有一种生活在海里的名叫"豪勋爵岛竹节虫"的树龙虾,人们曾经以为它们已经绝种了,但后来却在悬崖峭壁上发现一个仅存的小群体。因此,很多动物只能暂时被冠上"可能灭绝"的称号。然而,象鸟  相似文献   

5.
正我们知道,肥胖影响人体健康,尤以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与肥胖关系最为密切。猪长得那么胖,却不易得代谢性疾病,对饮食诱导的糖尿病有极强的抵抗力。这是为什么呢?《本草纲目》中有记载:猪胆主治消渴症(糖尿病症状)。那么,猪胆真能帮助猪抵抗糖尿病吗?中国研究人员最近发表的一项研究揭示了其中的机理。研究发现,猪体内含量最高的一类胆汁酸—猪胆酸(HCAs)能够高效调控血糖平衡,  相似文献   

6.
曾几何时,糖还是稀罕之物,只有贵族可以享受。但现在,糖却已经把我们给淹没了,在食品界它无处不在。虽然糖让我们有了更好的味觉享受,但与此同时,它也带来了一些坏处,像蛀牙、营养不良都是糖导致的健康问题。现在,我们把肥胖也归罪于糖了。为了不变得越来越胖,很多人开始抵制吃糖。事实上,抵制摄入的糖量没错,但如果要想靠此减肥,可能不太靠谱,因为糖并不是人变胖的根本原因。变胖的原因是大脑"看不到"身体在变胖,因为直接负责这项工作的不是大脑而是瘦素。瘦素是白色脂肪组织分泌的蛋白质类激素,它的水平决定了一个人是否想要吃东西,是人体控制食欲的主要"开  相似文献   

7.
原牛再生     
很久以前,在欧洲的密茂森林中曾经生存着一种雄壮美丽的动物,它混身复盖着浓密的暗褐色长毛,还长有一对向前弯曲的长尖角。这种动物叫原牛(或者叫作野牛)。在数万年前,整个东半球(不包括澳大利亚)都有它们的分在。早在上新石器时代,这种原牛已经被人类驯化,并从它培育出了各种牛的品种。但在最近—千年来,原牛却日趋减少,最近已完全灭绝。但是今天却有个科学家能使原牛再生。那就是慕尼黑动物园的海克博士。他曾经用人  相似文献   

8.
范志红 《百科知识》2014,(17):18-19
正最近,有个"长期吃肉降低智商"的说法在网上流传。该传言称,英国科学家在8170名实验对象身上发现了一个现象:常吃肉会导致智商下降。这个说法让很多朋友感觉惊奇,一些人提出了疑问:"自己不够聪明是因为爱吃肉的缘故吗?"其实,这一观点并不是最近的研究结果,相关新闻在2008年就已经在网上发布。该报道称,英国南安普顿大学的科学家对30岁以上的成年人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在10岁时(人类智商基本成熟时)的智商和饮食情况。其中有  相似文献   

9.
如果让你用某个字眼来描述植物,你肯定不会用“聪明”来形容它们。如果有人说你像植物一样有远见,你肯定认为是在讽刺你。 但是,有些科学家却认为,植物的“智商”可能被过于低估了,它们不仅能够计算、有远见,而且记得曾经历的事情。  相似文献   

10.
资讯     
正蝙蝠为何携带病毒却不生病蝙蝠可以携带埃博拉病毒和SARS冠状病毒等多种病毒,但它们却不会因此而染病。中国科学家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了其中的秘密。原来,蝙蝠体内一个被称为"干扰素基因刺激蛋白-干扰素"的抗病毒免疫通道受到抑制,使蝙蝠刚好能够抵御疾病,却不引发强烈的免疫反应。虽  相似文献   

11.
<正>海蟾蜍,是世界上最大的蟾蜍,最大的海蟾蜍长达40厘米,重达3千克,所以它也被动物学家称为"蟾中之王"。这种世界上最大的蟾蜍几乎不怕任何食肉动物,因为它们皮肤里的液腺能产生剧毒。在澳大利亚,超过10亿只海蟾蜍荼害了成千上万的野生动物。为了消灭这一物种,科学家学试了各种办法却都无济于事。于是他们决定训练本土动物,使其对海蟾蜍有所防备。  相似文献   

12.
前面文章刚刚提到勤劳的蜜蜂,这里却开始列举出种种例子,来证明动物都是"懒惰"的,甚至连蜜蜂、蚂蚁也不例外,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读过伊索寓言的人都相信,蚂蚁、蜜蜂是勤劳的代表,它们不知疲倦辛勤劳作。但是科学家通过对各种动物的研究,揭穿了蚂蚁、蜜蜂等动物勤奋的谎言。研究显示,大部分动物在大部分时间内什么也不干。如果你去野外长时间仔细观察一些动物,把它一天每一时刻的全部活动都记录下来,你可能会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我的天,这东西可是什么都没干啊!不过,科学家发现,这种一动不动的行为从来就不是毫无目的的懒惰,而是起多种作…  相似文献   

13.
<正>我们早已知道,动物们具有五花八门的智商,它们的聪明劲常常让我们目瞪口呆,但科学家们坚信,人类特有的抽象思维能力,动物们是不具备的。比如,人们能够借助概括、描述等手段为客观事物归类,通过抽象思维提炼,从而分析事物最本质的特性——比如,面对五颜六色的苹果、柑橘、香蕉、  相似文献   

14.
每个人睡眠的时间都有所不同,有的人甚至声称自己几乎不睡觉。那么,人类能否不睡觉也能活着呢?科学家们对此进行了一项剥夺睡眠的实验。在第一个不眠之夜,几乎没有引起任何问题。到了第二个晚上,嗜唾现象就变得极其厉害,大脑的功能下降,无法从事脑力劳动。这表明,大脑比身体更需要通过睡眠来休息,失眠时几乎看不到躯体有任何不适,但大脑却感觉到了。第三个晚上,实验者靠自己的力量保持清醒已经不可能,如果要继续保持清醒的话,则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几秒钟的短暂睡眠。由于心理疲劳的加重,人开始变得容易冲动,出现神经官能症的症状,比如狂躁和幻觉,实验者已不再能进行自我的心理调控。此外,动物实验表明,当动物被连续几个星期剥夺睡眠后,它们的体温会迅速下降,最后导致死亡。  相似文献   

15.
正Karen Osborn是一位在美国史密森研究所工作的海洋动物学家,她在墨西哥和加利福尼亚海岸潜水的时候拍摄到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迷人生物照片,这种生物就是海蝴蝶。有足不走路海蝴蝶是一种软体海生动物,中文学名叫"蟠虎螺",也被称为翼足类,与蜗牛一样。但它们是用强健的"翅膀"游过海洋,而不是在地上爬行。实际上,海蝴蝶是适应了两极附近环境的海洋蜗牛,它们的正式名字叫翼足螺。虽然叫螺,但有些海蝴蝶已经没有壳了,有些虽然有壳却  相似文献   

16.
正2019年12月27日8点45分,"胖五"成功上天了。时隔两年,从失利到成功,"胖五"带着压力、曲折、质疑又重新夺回了属于自己的荣耀,为中国航天事业再添浓墨重彩的一笔。"胖五"是我国迄今为止技术跨度最大、运载能力最强的一型大型运载火箭。2006年10月,我国正式启动了"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的工程研制。同年11月3日,"长征五号"首飞成功,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实现全新跨越,运载能力跻身世界前列。因为"长征五号"身高57米、腰围15.7米以上(直径5米),相比其他腰  相似文献   

17.
怪兽出世     
地球上的物种真是千姿百态、丰富多彩,不仅时常有新的物种被科学家们发现,就在目前已知的动物当中,也因杂交技术的革新,不断有新的品种出现。千奇百怪"杂交兽"狮虎兽它们是老虎妈妈的孩子,额头上却少个"王"字,它们的爸爸是非洲公狮,它们有狮鼻、虎尾、格外修长的四肢,它们的凶猛习性似乎来自父母的集合。雄狮和母虎交配后生出的后代叫狮虎兽,  相似文献   

18.
蚂蚁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动物,但它们在自己的领地上却从来不会发生"交通堵塞".德国科学家研究发现,蚂蚁处理交通问题的能力要远超人类,这一新发现将有助于人们未来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相似文献   

19.
<正>"我想这是不可能的。"当被问到猪体内能否长出人类大脑、变成聪明的"二师兄"时,人猪嵌合体胚胎研究第一作者、美国索尔克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吴军斩钉截铁地说。在这之前,有科学家在美国《细胞》杂志上宣布,他们把人类干细胞注入猪的胚胎,首次成功培育出人猪嵌合体胚胎,并让其在猪体内发育了3周到4周的时间。  相似文献   

20.
侏儒眼镜猴     
毕役 《百科知识》2009,(19):45-45
1921年,当最后一只侏儒眼镜猴被制成标本收藏在博物馆,人们就再也没有看到过这种动物。因此,科学家认为侏儒眼镜猴可能已经灭绝了。2008年,这种像老鼠一样大小的灵长类动物被科学家意外地发现,原来它们一直隐藏在印度尼西亚茂密山林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