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四只眼的鱼     
这条长着4只眼睛的深海鱼叫“褐嘴幽灵鱼(brownsnout spookfish)”,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惟一一种使用镜面成像的脊椎动物。它的两只向上的眼睛(橙色)带有普通透镜晶体,而在这两只眼睛旁边又长着带有微小镜片、向下看的两只眼睛(黑色)。研究人员认为,这种微小镜片结构由鸟嘌呤水晶体构成,可使光线进入眼睛后被反射,将图像聚焦在视网膜上,让它看到潜伏在下面的捕食者。  相似文献   

2.
正假如给你安上一对其他物种的眼睛,准保让你"大开眼界"。因为动物看到的世界和我们看到的并不一样!我们要明白,物体本身并没有自带特定的颜色,物体的色彩取决于它释放或反射、再被布满视网膜的视锥细胞捕捉到的光线。黑白还是彩色?假如你拥有一双狗的眼睛,那你的世界从此将变得暗淡无光。因为大多数哺乳动物的视网膜只有两种视锥细胞,分别捕捉蓝光和绿光。所以狗的大脑只能混合蓝  相似文献   

3.
眼神也泄密     
人的眼球就像一面小小的球面镜,能够把照在眼睛里的光线反射回去。当我们近距离地凝视一个人的眼睛时,不仅能从里面看到你自己的图像,还  相似文献   

4.
人为什么要长两只眼睛?人和动物都长着两只眼睛,这是因为用两只眼睛观察到的世界是立体的,比用一只眼睛看得准确和精细。成年人的双眼大约相隔6.5厘米,观察物体(如一本竖立着的书)时,两只眼睛从不同的位置和角度注视着物体,左眼看到书的封底,右眼看到封面。这本书的封面和封底同时在视网膜上成像,左右两面的印象合起来人就得到对这本书的立体感觉了。引起这种立体感觉的效应叫做“视觉位移”。用两只眼睛同时观察一个物体时物体上每一点对两只眼睛都有一个张角。物体离双眼越近,其上每一点对双眼的张角越大,视差位移也越大。正是这种视差位…  相似文献   

5.
清风 《科学生活》2014,(10):18-21
《科学生活》:白内障被称为是首位致盲性眼病,那么,白内障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是眼睛的什么部位发生的病变?白内障患者的眼中看到的景象是什么样的? 陈医生:白内障患者的视觉是模糊,眼中所看到的景象是灰暗的。白内障的发病机理要从眼睛的生理结构说起。我们来看眼球的剖面图,眼球分为前端、后端、眼球表面,光线是从眼球的前端,经过角膜、前房、晶状体、玻璃体,最后到达视网膜,之后由视网膜的神经细胞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递到大脑,到了大脑以后,我们就可以看到图像。如果晶状体发生混浊,就称之为白内障。在这条通路上,任何一个环节发生问题,都会影响视力,所以说,白内障是影响视力的一个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色盲的优势     
红绿色盲是色盲中最普遍的一种。这种色盲的人很难分辨红色和绿色,所以最好不要开车,因为他们很可能在红绿灯面前不知所措,搞不清楚该走还是该停。人的视网膜负责对不同颜色光线做出反应,红绿色盲之所以无法识别红绿色,是因为视网膜中的锥形细胞里的三种色素中的一种出了问题,这是由于基因突变造成的。对于绿色盲的人来说,基因突变改变了视网膜中对绿色光做出反应的色素,使视网膜难以感受到绿色光,而更易感受红色光;而红色盲的人则反之。色盲的人常常感到非常沮丧,有的科学家却劝他们不必如此,因为他们的眼睛跟别人不一样,他们看到的是另外…  相似文献   

7.
视觉是人们感觉中最发达的感觉。在人们所得到的各种信息中,大约有80%的信息是由视觉得来的。产生视觉的器官是眼睛。眼睛的视觉原理是:从光源发生的光或者由物体反射的光,从眼睛的角膜、瞳孔进入眼球,穿过如放大镜的水晶体,使光线聚集在眼底的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图像。图像刺激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中的视觉中枢,并在视觉中枢中进行分析和整理,继而产生具有形状、大小、明暗、色彩和运动的感觉。本文所介绍的建筑装饰装修视觉原理,主要是关于物体的"形"的视知觉和视错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长久以来,因视网膜损坏而失明,就意味着患者将一直挣扎在黑暗中。然而,上海交大2006年1月11日公布的一项国家973项目阶段性成果,可能使这部分患者重见天日——“973”首席科学家、上海交大教授任秋实昨向记者透露,他们正努力研制一种可取代视网膜功能的“视觉假体”。目前,相关样品已进入测试阶段,不久将开始模式动物试验。视网膜好比一位出色的“翻译官”:它把射入眼睛的“光语言”译成大脑能理解的“电语言”,再由视神经传达到大脑皮层,就形成了我们看到的图像。万一这位“翻译官”“失语”,大脑就无所适从了。任教授告诉记者,他们要做的,…  相似文献   

9.
正在浅海区,时常能看到一群群"挨挨挤挤"的鱼游来游去,它们会不会不慎相撞呢?不必担心,这些小家伙自有解决的办法。当鱼群在浅海遨游时,通常只需利用眼睛和侧线就能很好地控制方向。相比深海鱼,浅海鱼的视网膜中含有更多视锥细胞,能敏锐地觉察到射入水中的可见光。  相似文献   

10.
彭鑫 《今日科苑》2011,(18):49-50
家中的防盗门上都会装猫眼,这样房主可以从门内看到屋外来宾的情况,但最近网上开始疯狂售卖一种"反猫眼",声称可以从屋外看到室内的情况。请关注——近日,家住南京的徐女士反映在其居住的小区内抓到了一形迹可疑之人,此人通过一个"小东西",  相似文献   

11.
张宁静 《百科知识》2004,(12):34-35
人之所以能看到外界影像,全依赖于一双明亮的眼睛。人的眼睛是怎样看到东西的呢?很多人,包括孩子,总是提出这样的发问。为了探索眼睛的奥秘,无数科学家通过大量实验已经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12.
沈羡云 《百科知识》2007,(4X):13-13
每个健康人眼睛的视网膜中部有数以百万计的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它们是视网膜内将光线转化成电脉冲的生物太阳能电池,这些电脉冲可以沿着神经元到脑,形成图像。如果没有它们,我们就会失明。  相似文献   

13.
举物问吧     
答:长期处在一种特定光亮环境下,人眼就会适应这种特定的光亮环境,突然的黑暗或者强光的照射都会影响到人的视力,人的眼睛需要时间去重新适应。而强光突然照射到眼睛,眼睛在接受强光照射后,眼球视网膜中的感光色素迅速被分解,并且强光对人眼的角膜和虹膜造成了伤害,从而使视网膜对暗光的敏感性迅速下降,在短时间内出现视觉障碍,严重的还有可能会造成短暂的失明,因此,被强光照射时人眼会有疼痛感,要过一段时间才能恢复正常的视力。比如雪盲症,就是由于视网膜受到强光刺激引起暂时性失明的症状。  相似文献   

14.
<正>不知道好奇的你有没有尝试过扒开一个熟睡的人的眼睛,比如正在打呼噜的老爸的眼睛,或许你会发现他的眼睛还在快速地转动。有时候,处于睡眠状态中的我们还会做各种梦,甚至会说梦话、梦游……其实,睡觉并不是我们表面看到的"不动了"而已!  相似文献   

15.
<正>我们的眼睛看物体时就像一台照相机:底片就是视网膜,而良好的视力就意味着无论是看近处还是远处的景物,都能够在视网膜上投出清晰的图像;而角膜和晶状体充当了变焦镜头的角色。晶状体是一块柔软的透明不规则凸透镜,可以借由周围的睫状肌肉拉紧或者放松。当人们到老年时,晶状体将会慢慢变硬,睫状肌将不再能够充分调整晶状体的结构,从而让我们的眼睛逐渐丧失改变焦距的功能,最终从变焦镜头变成定焦镜头——老花眼。随着科  相似文献   

16.
如果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窗户便是房屋的眼睛了.一双漂亮有神的眼睛,能给人增色许多;几扇美观耐用的门窗,也可以使房屋显得富丽气派. 不久前,在北京举行的应用技术展览会上,出现了一种被称之为"塑钢门窗"的新产品.  相似文献   

17.
正近视是指眼睛在不用调节的情况下,较远的光线经眼睛内的屈光系统屈折后,聚集在视网膜前,在视网膜上不能形成清晰的物像,导致远方物体看不清楚。近视主要的形成原因是晶状体屈光度降低或眼球前后径变长。患上近视的人喜欢眯眼看事物,以减少视网膜上物像的模糊程度,这是为什么?资料显示,眯眼能减少物像模糊程  相似文献   

18.
正扇贝可以用来做各种美食,但你知道它有200多只眼睛吗?这么多只眼睛长在哪里呢?眼底有"小镜子"扇贝的贝壳边缘肌肉上整齐码着的小圆点就是它们直勾勾看着你的眼睛,数量达200多只。扇贝的眼睛不仅数量多,其结构还相当复杂。和人眼不同的是,扇贝每只眼睛的眼底都有一面"小镜子"——反射膜,可以将照进眼睛的光线反射,并在视网膜上聚焦。  相似文献   

19.
试验     
<正>我们看到那个玻璃罩中,一个细胞正在慢慢长大,当然我们是通过设备看到的,我们的眼睛还分辨不了那么精细。可是接下来我们通过肉眼也可以看清了,它开始慢慢长出了毛发、眼睛,甚至是尾巴。"它好可爱。"小雪尖叫着。"是啊,这太神奇了。"我走到了小雪身后,目不转睛  相似文献   

20.
正3D成像是靠人两眼的视觉差产生的。3D显示技术就是让人的左眼和右眼同时看到不同的影像,使两副画面产生一定的视觉差距,即模拟人眼实际观看时的情况,然后由人脑通过混合双眼图像从中提取深度信息和感知立体视觉,从而形成3D立体效果。在中国科技馆的一层"华夏之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