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当商帮马蹄在光滑的青石板上归于沉寂,百年繁花落尽、寒来暑往,一壶漂泊的香茗在岁月的沉淀下沁人心脾。一片茶叶,无论以何种形式被贮藏和消耗,既是自然馈赠的圆满,也是岁月静好、气候稳定的象征。下关沱茶,承载着始于1902年的厚重历史,从茶马古道的远方走到今天,走到这里。这里,即心里。尽管茶叶从茶树上被采摘,并走到今天,茶叶们汇聚在一起后,它  相似文献   

2.
饮茶是一种文化,我国各族人民都喜欢饮茶,在悠久的饮茶历史中也渐渐形成了一种茶文化以及形形色色的饮茶风俗。茶与婚俗也有不解之缘,古时男女订婚男方大多要向女方馈赠茶叶及其他礼品,至今我国许多地方仍保持类似的礼仪。1.送茶长江三峡之东的鄂西土家族、苗族,按照古朴风习,男家向女家订亲求婚,即“求喜”行聘,要用猪肉、羊肉、牛肉、茶叶等贵重礼物。求婚要选定良辰吉日,到了日子,男方家要将聘礼准备齐全,亲朋好友则前呼后拥,跟随准新郎一起赶往女家。因一路山道崎岖,准新郎身背盛满“茶礼”的大背笼走在最前面,身后的贺喜“送茶”的人则…  相似文献   

3.
茶疗拾零     
茶疗拾零任彩元我国产茶历史悠久,茶作为一种饮料,在我国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了。对于茶叶的发现与药用价值,历代学者都推神农。《神农本草》是我国有关茶叶记载的最早书籍,书中说:"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茶的药用经神农发现解毒作用后,历代医家...  相似文献   

4.
平凡 《华夏文化》2005,(4):43-44
中国的茶及茶文化,从一产生就浸淫着道教思想,与“道”结下不解之缘。“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道教敬奉的三皇之一,农业之神)”。“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以解之”。神农为帮人民治病去痛,亲尝草木而多次中毒,终于寻茶得以解毒,并取名为“荼”,即今之茶。之后,人们又发现茶的其他药效,“茶叶苦,饮之使人益思,少卧,轻身,明目”,被誉为“草木之仙骨”,为希仙成道者所追求。明朝隐士罗廪《茶解》云:“茶通仙灵,久服能令升举。”被称为“神仙道教”的信奉者们,或认为饮露能身轻腾飞,或认为服食草木能飞身轻举,或食元气,或茹芝草。于是,寻…  相似文献   

5.
回族的茶谚与茶俗(回族)丁一波茶叶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咖啡、可可、茶叶)。我国是茶叶的故乡,日本人称茶叶为"仙草灵丹",英国人称"康乐饮料之王",阿拉伯人称"群芳之最"。自古"茶药不分家",饮茶不仅可以解渴,而且还可以明日益思,消除疲劳,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对茶有突出的描写。作者将茶的知识、茶的功用、茶的情趣,全部熔铸于《红楼梦》中,其描写茶文化篇幅广博,细节精微,作用巨大,蕴意深远,文采斑斓,远远超乎中国所有古典小说之上,为中国小说史上所罕见,以致有人说:“一部《红楼梦》,满纸茶叶香”。  相似文献   

7.
雷响茶     
"雷响茶"是一种烤茶.白族老人每天早上、中午、下午三次都习惯在火塘边饮用"雷响茶".烤茶所用的砂陶罐,黄皮梨般大小,有把,有嘴,放几片茶叶进去,慢悠悠地反复在炭火上转来转去烤,翻来复去地抖动,所以又叫"百抖茶".待茶罐中的茶叶香气扑鼻,才把滚烫的开水冲进去.这时,小茶罐里就"咕碌碌"地响起来,其声颇似远处隐隐作响的春雷,故名"雷响茶".  相似文献   

8.
邹全荣 《寻根》2007,(5):128-131
不久前,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在央视热播,剧中多次提到晋商乔致庸等冒着危险亲临江南和武夷山贩茶的经过,再现了重新疏通茶路后,江南各省的茶叶纷纷通过水路、陆路被运往晋中、蒙古、恰克图等各处的历史。这部电视剧的热播,使武夷山下的一个古村落走入了人们的视线,它就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当年与晋商结为茶贸易伙伴的下梅村。  相似文献   

9.
品香茗,赏好字,从容面对生活,心境自然舒展。为迎接兔年新春,北京书法家协会秘书长田伯平《写茶书法展》在北京王府井吴裕泰茶庄举办,为浓浓的春意更添一缕清新茶香。走进王府井吴裕泰茶庄,一席茶墨俱香的文化盛宴展现人们眼前。田伯平先生素有"嗜墨才子"和"中国写茶第一人"美誉,其书法字势  相似文献   

10.
韩其楼 《寻根》2003,(4):65-71
唐朝人陆羽写了一部《茶经》,对茶叶的品种、烹茶的用水和方法以至各种茶具都作了出色的总结。  相似文献   

11.
俄罗斯目前不但是世界第六产茶国,而且也是一个茶叶消费大国。该国人均年饮用茶叶达1公斤左右,每年需从中国、印度、斯里兰卡、肯尼亚等国进口各类茶叶10万吨。然而,该国的饮茶、种茶历史只有300多年,其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是在问世纪初由中国传播去的。从而使中俄茶文化结下了丰硕的成果。中国家文化是通样传入俄国的?中国茶叶于公元1612年传到欧洲。最初是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船只将中国的茶叶带入荷兰,荷兰的上流社会逐渐流行饮茶。然而,最早向欧洲传播中国茶文化的入是威尼斯著名作家拉摩晓,他在1559年间所著的《茶之摘记》、《国…  相似文献   

12.
茶圣陆羽与信阳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中夷 《寻根》2009,(3):132-136
陆羽(733~804年),字鸿渐,是我国古代杰出的茶文化奠基人,因其著有世界第一部茶学专著——(《茶经》,被尊称为“茶圣”。据民间传说,陆羽在写《茶经》前,曾对申州义阳郡钟山县(今信阳市平桥区、泖河区一带)、光外黄头港(今光山县杏山、独山一带)、固始祁门山(今固始县段集乡齐山一带)等地的茶叶茶事做过考察。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树起源于四川。早在西周以前,巴蜀地区居民就已开始饮茶了。周武王灭殷纣后,巴蜀等国曾以茶叶作为珍贵贡品献给西周王室。汉魏六朝以来,饮茶之风逐渐传遍长江中下游地区,茶叶在南方也由过去作为土族大家的炫耀品,渐渐成为一种普通的饮料。东晋以后,茶叶反而成为皇亲国戚用以标榜自己检朴之物。东晋权贵桓温生性俭约,每次宴请宾客,都只用茶果而已。  相似文献   

14.
百年沱茶     
赵泽  涂序波  彭琼瑶 《大理文化》2011,(11):76-96,119,126
这座山,那座山,三座茶山;这边树,那边树,六棵茶树;这边叶,那边叶,九片茶叶。三个小伙子来栽它,三个姑娘来采它。加察热!加霞热!加梭热!——藏族民歌《夸赞调》五千年神州文化缺茶不可,百余载普沱精魂当数下关。——著名书法家都本基又是一年石榴花红。2011年的红5月,下关沱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双喜临门:下关沱茶荣获"中华老字号"  相似文献   

15.
闲话中国茶俗文化吴尚平茶俗是中国风俗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我国饮茶习俗多达数百种,下面仅就其中几个方面略作叙述。(一)婚姻茶俗婚姻茶俗在我国已有数千年历史。千百年来,我国人民在恋爱、订亲、嫁娶诸方面,始终把茶叶当作媒介物和吉祥如意之灵物,不少茶俗代代相传...  相似文献   

16.
泰山女儿茶     
自古名山产名茶,泰山自然在 其中。喜人的是,伟丈夫形象的泰 山出产的名茶,偏偏是纤纤细细、 娇娇嫩撤的女儿茶。可谓天作之 合,刚柔相济,未品其茶先获得了一种和谐的情致。 泰山女儿茶,最早记载见于明代李日华《紫桃轩杂缀》:“泰山中人摘青桐芽点饮,号女儿茶。”据史籍中说,泰山扇子崖阴谷,“多青桐、曰青桐涧”,每逢初春,青桐吐绿,山民采摘青桐嫩芽精心泡制成茶,大约因其外形纤巧,味道鲜嫩清香而谓之女儿茶。又一传说:乾隆登封泰山,途中问茶,一位美丽的少女献上女儿茶,乾隆饮之,清香爽口,龙颜大悦,钦点泰山女儿茶…  相似文献   

17.
<正>北宋时期是中国茶文化走向成熟的重要阶段。蔡绦《铁围山丛谈》云:“茶之尚,盖自唐人始,至本朝为盛;而本朝又至祐陵时益穷极新出,而无以加矣。”(蔡绦:《铁围山丛谈》,中华书局1983年,第106页)明人王象晋亦评价:“茶……兴于唐,盛于宋,始为世重矣。”(王象晋:《二如亭群芳谱》第2册,海南出版社2001年,第1页)北宋时期贡茶兴盛,贡茶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中国茶文化的成熟,这一时期茶叶发展逐渐呈现出与政治紧密联系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周健 《华夏文化》2001,(4):51-52
《红楼梦》这部古典小说包含着丰富深厚传统文化之内涵 ,对茶和茶文化也同样有着精彩的描写。中国人开门七件事 :“柴米油盐酱醋茶” ,茶作为传统饮料必不可少 ,我国的茶文化更是历史悠久 ,影响深远。《红楼梦》描写了封建贵族的家庭生活 ,篇中人物喝茶品茶覆盖全篇 ,其深得中华茶文化精妙之所在。就其侧重点不同 ,略而言之 ,可分三种 :(一 )品用之茶。此茶用以品 ,当属珍品极品。此种茶的描写主要集中在著名的“栊翠庵茶品梅花雪”这一回 ,妙玉奉茶贾母 ,贾母误以所奉的“老君眉”为“六安茶” ,通过此回描写 ,烘托出贾府有着许多“茶道高…  相似文献   

19.
《中外文化交流》2007,(2):88-89
“我们把茶叶质量控制贯穿于每道工序、每个环节,企业检测标准高于国家标准。”在去年底的“绿色100行动”启动仪式上,吴裕泰总经理孙丹威的一句话引来一片赞叹,在王府井大街吴裕泰旗舰店举办的这个活动上,吴裕泰140家连锁店的代表联合签署“绿色盟约”,向所有消费都郑重承诺:吴裕泰保证所有茶叶产品质量100%符合国家标准。吴裕泰的茶,请你放心喝,在食品安全事件接连爆发的今天,吴裕泰让人们看到一个百年老字号企业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堪称典范。  相似文献   

20.
佛教促进了茶文化的发展 ,茶文化的发展推动着佛教的传播 ,茶叶是僧人坐禅修行必不可少的饮料 ,两者密切相关。佛教僧徒谓“茶禅一味”、“茶禅一体” ,又说茶有三德 :坐禅时 ,通夜不眠 ;满腹时 ,帮助消化 ;茶为不发 (抑制性欲 )之药。它有利于丛林修持 ,由“茶之德”生发出禅宗茶道。僧人种茶、制茶、饮茶、传播茶文化 ,为中国茶叶生产和茶文化的发展及传播立下了不世之功。1.佛教的兴盛与饮茶的传播中国茶文化总的思想趋向是热爱人生和乐感的 ,而佛教精神强调的是苦寂。佛教作为外来文化 ,自汉代传入中国 ,当时被宫廷、贵族用来祈福、祈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