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一幅漫画,画面上一个人双手叉腰,正襟危坐在靠背椅上,椅子后侧下方,画着一双紧握锯子的手,正在用力地锯着椅子的一条腿。漫画的下面.作者注脚了一段话:一个人如果只约束自己不做坏事,而不顾别人做不做坏事,这个人迟早会吃亏的。有一本书上有这样一段话:如果一个人要树立自己的敌人.  相似文献   

2.
《金秋科苑》2010,(23):76-78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有家创业网做过这样一个调查:90%的人曾经做过创业的梦,但只有60%的人真正付诸行动,而在这些行动的人当中,仅有10%的人成功。很多人看到这几个数字要咋舌了,为什么想要创业只需要一念之间,而实施创业却如此之难呢?对于绝大多数初创业者来说,没有创业经验是最大的缺憾。于是他们会焦躁会盲动,会急功近利与目光短视,盲目和无条理几乎成了他们每天的工作状态,最终导致他们惨败在创业路上。本章所讲的"创业五步走"就是想让创业者有条理地做创业这件事,对自己的创业路途心里有个数,当你逐渐把这五步走完,反视自身,你会惊喜地发现你已是一名商场成功者了。  相似文献   

3.
散文两篇     
程传水 《科教文汇》2009,(12):F0003-F0003
〈一〉椅子及其它(外一题) 有一幅漫画,画面上一个人双手叉腰,正襟危坐在靠背椅上,椅子后侧下方,画着一双紧握锯子的手,正在用力地锯着椅子的一条腿。漫画的下面,作者注脚了一段话:一个人如果只约束自己不做坏事,而不顾别人做不做坏事,这个人迟早会吃亏的。  相似文献   

4.
《今日科苑》2011,(3):123-126
<正>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有家创业网做过这样一个调查:90%的人曾经做过创业的梦,但只有60%的人真正付诸行动,而在这些行动的人当中,仅有10%的人成功。很多人看到这几个数字要咋舌了,为什么想要创业只需要一念之间,而实施创业却如此之难呢?对于绝大多数初创业者来说,没有创业经验是最大的缺憾。于是他们会焦躁会盲动,会急功近利与目光短视,盲目和无条理几乎成了他们每天的工作状态,最终导致他们惨败在创业路上。本章所讲的"创业五步走"就是想让创业者有条理地做创业这件事,对自己的创业路途心里有个数,当你逐渐把这五步走完,反视自身,你会惊喜地发现你已是一名商场成功者了。  相似文献   

5.
正台湾著名剧作家、导演李国修在年少时,曾对自己的父亲——台湾唯一会做京剧戏靴的人抱怨过这样一句:做鞋做了一辈子,也没见你发财。没想到,李国修话音刚落就遭父亲痛骂:"你爸爸我从16岁开始做学徒,就靠着这一双手,你们五个小孩长到今天,哪一个少吃一顿饭,少穿一件衣裳?人一辈子做好一件事,就算功德圆满。"没想到,"一辈子做好一件事,就算功德圆满"这句话,成了  相似文献   

6.
选择创造法     
二、需要实用性的判断创造首先要判断的就是创造的需要实用性 ,判断有无创造的需要 ,可否做出实用的创造。创造的行为和创造的产物的需要实用性 ,可从下列 8点判断。1、是否已有更科学的事物当你决定做一件事的时候 ,最好先去了解这件事别人是否做过 ?怎么做的 ?结果如何 ?如果别人已经做过此类创造 ,而且比你将要进行的创造更为科学 ,你又没有能力、没有条件超过大家 ,那就不必进行这一创造。从同一个起点做出的创造多种多样 ,当你再从这个起点创造时 ,一定要清楚人们从这一点曾经做出了哪些创造 ,采用的是哪种类型的创造路线 ,自己能创造…  相似文献   

7.
科苑 《今日科苑》2007,(19):87-87
这是一种怪异的感觉,每个人都不止一次地经历过:你走进一间屋子或是和别人交谈,突然间一种奇怪的感觉油然而生,你觉得自己曾经来过这里,或是有过这样的谈话,即使你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事。心理学家把这叫做"似曾相识",尽管人们普遍都有这种经历,但一直没有人能够解释其中缘由。  相似文献   

8.
鲁北 《知识窗》2008,(7):40-41
每个人的一生中恐怕都会萌生过这样一种奇怪的感觉——在看什么东西的时候,会突然意识到:这事有一次曾经发生过,我曾经到过那里,做过这件事,听过这样的话,当时也是这样的灯光……在那一瞬间,大脑给我们发出一个信号,说是它认出了发生的事。1900年法国医生弗朗伦斯·阿尔诺为这种现象取名为“记忆错觉”,也称“回忆幻想”。  相似文献   

9.
你有没有碰到过突然萌生的奇怪感觉,在某个场景中,会突然意识到:这事曾经发生过,我曾经到过这里,做过这件事,听过这样的话,当时也是这样的环境……记忆好像在不经意间穿越了时空,超越光速去未来转了一圈,但是,我们怎么会对未经历的未来产生回忆呢?  相似文献   

10.
阿西莫夫是美籍俄罗斯人,世界著名的科普作家。他曾经讲过这样一个关于自己的故事:阿西莫夫从小就很聪明,在年轻时多次参加“智商测试”,得分总在160左右。属于“天赋极高”之列。有一次,他遇到一位汽车修理工,是他的老熟人。修理工对阿西莫夫说:“喂,博士!我来考考你的智力,出  相似文献   

11.
正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老师交给你一项任务,让你组织一次活动。你很重视这次活动,也很清楚这是一个展示自己能力的大好机会。但越重视越担心"如果没做好怎么办",这种对失败的恐慌逐渐累积,最终形成你对即将要做的事的恐惧。该如何做才能对在意的事物保持最佳的应对心理?  相似文献   

12.
总会觉得一些事根本没必要做,可为什么总是不自觉地做了呢? 也许你会觉得这个问题很无聊,但是,在回忆时,你自己也应该问过自己这样的问题吧?或许只是在你不经意的时候,在脑海里突然闪过。  相似文献   

13.
科技快递     
为何我的眼里只有你?沉浸在爱河中的恋人们常说我的眼里只有你,美国研究人员则找到了其中的科学依据。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一项测试中让120名恋爱中的志愿者观看一些吸引人的异性图片,然后要求他们随意选题写一篇文章,但在写作过程中,志愿者被要求忘掉刚才看的异性图片,如果想到一次的话则做一个记号。结果发现,在文章中描写自己恋人的志愿者想到异性图片的次数,只是选择其他主题的志愿者的约  相似文献   

14.
大脑常常会帮助我们过滤一些没有变化的事物信息,以便我们能把主要的精力集中在更重要的事情上。末日让生命变得不同国外曾发生过这样一个故事:两个人坐在医院走廊的长椅上等待自己复查的化验结果。此前两人的检查结果都是绝症,最多只能活3年。在等待结果的这段时间中两人随便聊了起来,他们都表示要让自己的生命以最有意义的方式度过这最后3年。他们分别写下了自己最渴望做的10件事,例如去一次西藏、出一本书、和自己的亲人  相似文献   

15.
每个人都十分坚信:我就是我,我用自己的大脑思考,指挥自己的身体,说想说的话,做想做的事.也许,你从来没想过,你的大脑总有一天会被别人“劫持”……人与人之间存在一种“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要控制别人,最重要的是要控制别人的大脑.“洗脑”便是-种成功的大脑控制术,别看它的名声不好,但背后也有科学道理支撑.  相似文献   

16.
一、经常把自己想得很了不起。成功源于自信。只有你自己认为自己已很了不起,你才能做成功很了不起的事,成为别人眼中很了不起的人。  相似文献   

17.
<正>深入思考有时会帮助我们把问题处理得更圆满,那么我们在做事情之前,"无思无虑"一段时间又会怎样呢?人们通常以为,多动脑筋,深入思考才能提高智力水平,如果不动脑筋,不思考,会怎样呢?入静赋予你高功夫美国一个研究小组曾经花费3个月的时间,对一批志愿者进行了"无思入静"培训,他们要求志愿者每天  相似文献   

18.
正1、美国西北大学的心理学家发现,每当人们回忆一件事时,大脑都会通过整合多种信息对记忆重新进行加工——有可能是你当下的情绪、活动、身处的环境、吃的食物等等。2、爱荷华州立大学的学者发现,当人们试图回想一件事时,也会对记忆造成伤害。在一项实验中,研究者为志愿者提供了一集电视连续剧,剧中有一段描述犯罪分子用针做武器实施恐怖袭击的剧情。而后,一部分志愿者被要求在心中回忆恐怖袭击的武器,另一部分志愿者则什么都不需要做。  相似文献   

19.
分身     
在这个世界上,你有没有看到过另一个自己?你有没有看到过一个人在你面前出现,同时又在另一个地方出现?被分身烦扰的历史名人历史上有许多有趣的记载描述某些人,许多是很有名的人看到了另一个自己,或者看到一个人同时在两个地方出现。  相似文献   

20.
华人首富李嘉诚先生曾说过:“一个生意,当5%的人知道的时候,就要赶紧加入,当30%的知道的时候,你做消费者就好了,当50%的人知道的时候,你应该就要退出了。”这个世界缺少的不是机会、机遇,而是缺少具有专注力的眼睛和一个有专注精神的心灵!今天我们故事的主人公就是一位独具慧眼的企业家!他每做一件事件都具有敏锐的超前意识,能抢占到市场的先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