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则库县西南73公里处的“和日石经墙”,它是目前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大的石经群。“和日石经墙”所刻佛经主要内容为大藏经,共分为《甘珠尔》、《丹珠尔》、《当增经》、《葛藏经》、《普化经》5部,总字数约2亿个,用石料多达3万多个。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对外宣传政策一贯要求多方位、多角度、多种形式地向世界介绍中国。其中,活跃在外宣战线上的画册类出版物作为一种形象媒介,在塑造文化淳厚、健康向上的“中国形象”方面一直担当着不小的重任。与文字书刊相比,外宣画册是用图片和绘画的形式再现中国悠久的历史、精深的文化、醉人的风光。它以直观的、感性的信息去征服读者,有时这种“软性宣传”甚至能超越了文字的力量,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正因为如此,专门从事对外出版工作的外文出版社在建社之初就创办了画册编辑室。  相似文献   

3.
魔幻现实主义鬼文化及其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魔幻现实主义鬼文化及其他刘蓓蓓在中外文化交汇过程中,拉丁美洲对我国新时期文学的影响是不可小觑的:一些“先锋派”作家学习阿根廷的博尔赫斯,用文字玩起了比“儿童们”玩得“精明”的“游戏”,字里行间也不乏生死莫辨、真假难分的玄虚。“文化寻根派”们则推崇哥伦...  相似文献   

4.
多边外交有许多可以玩耍的平 台,其中玩“文字游戏”是最逗人的, 但也最烦人。 我在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工作期 间,几乎天天都需要参加磋商安理会 的各类决议草案、主席声明稿和其他 文件。外交无小事。每次,我都是“奉 命”与其他国家的同行玩几把“文字 游戏”,乐此不疲,并在这个过程中体 验到了酸甜苦辣。  相似文献   

5.
司冬雨 《职业圈》2013,(31):74-75
一张慑人心魄的照片能够有多大的力量?佳能“影像公益”项目相信:它具有改变世界的力量。我国的少数民族大多数没有自己的文字,那些具有感染力的少数民族文化如何向世人展现,得到重视并传承下来?佳能认为,影像是最好的解决方式。  相似文献   

6.
早在五千年前,中华民族就产生了表情达意的文字。特别是近二千多年来,随着中华民族文化的产生、发展,我们勤劳智慧的祖先创造了绚烂多彩的文化典籍。其中具有中国独特的文化特色的典籍——地方志产生、形成尤早,自周秦传承以来从未中断过。其历史之悠久、涵盖之广阔、晶类之繁多、卷帙之浩瀚、内容之精深,在世界文化史上,堪称汗牛充栋,浩如烟海,首屈一指了。它既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历史见证,又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被历史学家、方志家誉为“博物之书”“一方之全史”。为此,本文试图就中国方志文化的特点谈几点浅见,以求救于各位方家。  相似文献   

7.
祖中华 《职业圈》2014,(10):94-95
中滦公司党委在学习型党组织创建中,与承钢企业文化兼容并蓄,结合合资公司实际,按照“培育精神文化、规范制度文化、推进行为文化、建设物质文化”的总体思路,从服务承钢的实际需要出发,认真推行“五精”(“五精”即精细、精准、精确、精益、精美)文化管理,塑造企业“灵魂”,用先进的企业文化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为中滦公司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文化支撑。  相似文献   

8.
母性崇拜与审美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母性崇拜与审美文化——中国美学溯源研究述略仪平策当代人类学研究认为,文化具有某种人格气质。它往往选择一种气质或融合几种相关的气质,并把这种选择“专断”地揉进社会生活的每一个方面,而在学术和艺术领域表现尤为突出。①这种文化气质论给我们的中国美学研究提供...  相似文献   

9.
赵守忠 《职业圈》2014,(2):19-19
企业文化是指一个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把企业内部全体员工结合在一起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管理制度、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它以全体员工为对象,通过宣传、教育、培训等方式,以最大限度地统一员工意志,规范员工行为,凝聚员工力量,为企业总目标服务。企业文化通过“文化优势”形成一种无形的压力和推动力,它反映和代表了企业员工的整体精神,凝心聚力。先进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改革发展中沉淀、提炼形成的,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内在动力,是规范企业和员工行为的软约束,是提升企业形象、增加企业价值的无形资产,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要素和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王长太 《职业圈》2013,(30):126-127
企业廉洁文化建设,是企业在反腐倡廉工作面临新的形势和要求,在廉政建设工作中提出的一个新课题。山东能源淄矿集团岱庄煤矿纪委以“岗位”为廉洁文化建设的落脚点,从“导入理念、规范行为、创新载体”三个方面。求真务实、因地制宜地开展了一系列“廉洁文化”创建活动。  相似文献   

11.
12.
本文通过对宋朝出海商人和高丽日本两国入宋求法僧侣在宋版图书外流过程中所起作用的考察 ,意在揭示高丽和日本两国接受宋朝文化的民族性差异。本文认为 ,宋学传播到日本却未播及于高丽 ,是与两国入宋求法僧侣的书籍选择倾向相关的。而两国社会在接受汉文化方面也存在着不小差异 :高丽追求对中国古典文化的全面吸收和模仿 ,而日本却有鲜明的“筛选”意识和现实意识  相似文献   

13.
王姝 《文化交流》2017,(6):48-49
正近年来,美国迪士尼出现了一批用真人电影翻拍原来的动画经典电影的趋势,借助高超精湛的CG技术,让以往只能在动画中呈现的神奇魔幻想像,在真人世界中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真实与虚幻的界限几被模糊。《奇幻森林》票房大卖,《美女与野兽》正在热映。自杭州动漫节连续举办形成相当影响力以来,走在中国动画前列的浙江动画是否可以从以上现象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Journal of Cultural Economics -  相似文献   

15.
名词句是完全由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组合而成的,体现汉语自身特色的特殊句型.在对名词句的讨论中,名词句成因是关注最多,分歧最大的问题.本文通过名词句大量出现的时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语言及文化因素综合探讨名词句的产生发展原因.  相似文献   

16.
17.
The major distinctive feature of cultural goods is that consumers must learn how to consume them, implying that preferences should be modelled as intertemporally dependent. The canonical model in the literature uses a habit formation analogy. In this paper, we discuss in detail, though in the simplest setup, a consistent preference structure for that model. Then, we derive the implications for the dynamics of two aggregate equilibrium models, a fixed price model and a flexible price model. The learning-by-consuming behaviour is characterised by a preference structure displaying bounded adjacent complementarity in the demand for the cultural good. This implies that there will be short run complementarity between the stocks of culture and financial wealth and that the adjustment of the demand for cultural goods, or of their relative price, will have some inertia. In the exogenous price model, we find that increases in income will raise the long run demand for cultural goods while increases in the relative price will decrease it. In the endogenous price model, an increase in the supply of cultural goods will imply an initial undershooting of the price of cultural goods followed by an upward transition process. Our results seem to be consistent with the empirical results on the demand for cultural goods and seem to offer an explanation for the Baumol and Bowen paradox.JEL Classification: Z1, E21Earlier versions of this paper have been presented at the 1st Conference of the Sociedade Portuguesa de Investigação em Economia (SPiE, 1997) and at the Xth Conference of the Association for Cultural Economics International, 1998, Barcelona.  相似文献   

18.
19.
Gissing  Philip 《Minerva》2004,42(3):315-319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