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傅若金是元代著名诗人,在诗歌理论上也有所建树,他受传统的"性情说"影响而提出"诗本性情",注重诗歌的抒情特质;受当时诗坛复古风气的影响也提倡诗歌复古,但是又具有一定的通达性;继承传统的诗教观,注重诗歌的社会作用,带有儒家的功利色彩.此外,他还从地域的差异来认识诗歌风格的不同.  相似文献   

2.
戈涢是清嘉、道间直隶献县诗人,其《追逋集诗钞》的题材内容较为广泛,其中述怀、咏物和纪行诗较有特色,这些诗歌记录了诗人辗转漂泊的经历,也反映出戈涢豁达幽默的性格。从艺术宗尚来看,戈涢之诗有明显学习杜甫和苏轼的倾向,这与其兄戈涛“氾滥于李杜韩苏之间”的诗学路径较为相似,体现出戈氏诗人群体的诗学趣向。戈涢的诗名虽比不上戈涛,不过其诗为陶樑《国朝畿辅诗传》及徐世昌《晚晴簃诗汇》选录,还曾屡次被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提及,说明其在清代燕赵诗坛上能够占据一席之地。尤其是在献县戈氏家族之中,戈涢更是代表诗人之一,其创作特色和成绩都值得引起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3.
赵慈是“国朝六大家”赵执信的季女。赵慈亲承赵执信指受,著有《诗学源流考》一卷。赵慈善于吟咏,有《灰心断肠诗词集》,诗中多悲忧饱傺之音,字句间别饶秀艳。清代诗人范坰曾选刻赵慈遗稿中的40多首诗,认为诗作中“往往有名句似青莲”,对赵慈评价甚高。研究赵慈的家世及诗歌创作,对研究博山赵氏家族及历城朱氏家族具有一定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4.
明前期100余年间,以温婉平和著称的宋之问诗受到各选家重视,重要选本录宋之问诗数量多居初唐诗人前列,远超陈子昂、王勃等大家.明中期,前后七子主张"诗必盛唐""高古"等,宋之问诗因不合文坛主流选诗标准接受度降低,但仍高于杨炯等初唐大家.明后期社会审美渐趋多元,《唐诗归》《石仓唐诗选》等录宋之问诗远超明前、中期.宋之问诗在...  相似文献   

5.
清代汀州客家诗歌与客家方言的联系是客家诗歌最突出的特点。清代的汀州地区出现了纯客家方言诗歌,本文以林宝树的《年初一》为代表,探索分析客家方言诗特有的语音、语义特色。  相似文献   

6.
唐诗与唐人小说的发展并不同步,但唐人小说中拥有大量的诗歌.随着时间的推移,诗歌进入小说的机率越来越高,小说中诗歌与唐诗发展的风貌愈益相合.唐代诗歌与小说用诗的流程嬗变有着明显的可比性.从"四期说"的角度比对唐诗与小说的用诗,初唐诗坛因中有革,小说用诗低迷.盛唐诗坛呈现鼎盛之态,小说用诗出现俗诗短章.中唐诗人探索求新,小说用诗与唐诗和谐融通;晚唐诗坛出现衰退之象,小说用诗逐渐繁富.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作品的负面评价,可以明确地捕捉到一个文学批评家的审美趣味。《唐诗选》是王闿运毕生研究、选编、批点唐诗的成果结晶。从《唐诗选》里的评语可以看出王闿运在诗歌韵味、文体、伦理等方面的审美情趣,如追求真情景而反对空言、追求真诚而反对虚伪的诗韵追求,讲求文体新创和章句安排的文体追求,对儒家温柔敦厚的传统诗教观的坚持等。  相似文献   

8.
《宋诗选注》与《钱锺书选唐诗》是钱锺书于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编选的两部诗歌选本.受当时学术风气的影响,两部诗歌选本在选目理路、选本特色以及选诗标准等方面表现出互异性与一致性.在选目理路上,两者都有意勾勒断代诗歌史的演进脉络;在选本特色上,两者旗鼓相当、各有千秋;在选诗标准上,两者都以艺术标准为先.在钱锺书诗学观念...  相似文献   

9.
由蒙古族诗人勒·敖德斯尔编选的蒙文诗集《蒙古族当代爱情诗选》(1992年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汇集了蒙古族当代76位诗人127篇蒙文爱情诗作。其中不乏五十年代的诗坛名宿,也有初露头角的新秀,更有颇具才华的中年诗人。可以说这是一次蒙古族蒙文爱情诗的巡礼。是蒙古族当代诗歌的丰硕成果,也是中国少数民族爱情诗歌的巨大收获。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是一个诗歌大国,从《诗经》开始,可考的诗歌历史,已经有三千多年。就诗歌研究和诗歌理论来说,如果从孔子算起,也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有关诗歌的著名论著主要有汉代的《诗大序》,六朝的《文心雕龙》、《诗品》,唐代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宋代的《六一诗话》、《岁寒堂诗话》、《沧浪诗话》,金代的《滹南诗话》,明代的《四溟诗话》,清代的《姜斋诗话》、《原诗》、《随园诗话》、《艺概》等等。古人留下了如此众多的诗歌作品和理论著作,确实为我们今天学习研究诗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1.
诗识与妙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妙悟与诗识相辅相成。对于诗坛后学来说,诗识决定对前代典范的选择,对诗歌方向和旨趣的认同;妙悟决定时人对生活感受的敏锐程度,进入艺术想象的快捷和深度。  相似文献   

12.
王士祯作为清代诗坛领袖,诗论广传于世,感染中国数代文人墨客,并远播朝鲜给申纬以巨大影响。本文将《东人论诗绝句》与《戏仿元遗山论诗绝句》《后秋柳诗》与《秋柳诗》相对比,深入研究申纬模仿王士祯的诗,揭示朝鲜文人申纬受王士祯文学思想及诗论的影响之深,并证实申纬不只停留在浅层模仿阶段,而是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文化特征,创出一条自己的文学之路,形成朝鲜文人独具特色的文学思想。  相似文献   

13.
甘肃作为诗歌大省,其“西部诗歌”的理论和实践在中国诗坛影响甚大,在“西部诗人”群中,何来先生以其独特的诗美追求,确立了自己的诗歌风貌。其初期诗作表现出对于大题材的敏感,较多激越充沛情感的抒发,诗歌体式也表现为长篇大章。20世纪80年代之后,其诗于抒情的底质上,更多显现出思辨的意味。  相似文献   

14.
在苏轼诗的各种当代选注本中,陈迩冬先生选注的《苏轼诗选》,是出版较早、质量较高、影响较大的一种,但其中也有一些误读。对其加以辨正,有助于学人。  相似文献   

15.
朱明明 《江汉学术》2021,40(3):85-94
自新文学革命至1923年前后,翻译和介绍外国诗歌、输入西方诗学原理的著作如井喷般不断涌现,中国诗坛显现出拥抱世界的气象.这些早期译介活动的意义和贡献主要是"放大了诗的眼光",而诗学原理与研究方法的引进,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和训练了新诗人与读者们对待诗歌的眼光.从诗学层面看,依仗了世界风潮,或者说"西洋血脉与精神",中国诗...  相似文献   

16.
唐代诗人后先继起,有如群星闪耀,呈现出品莹璀灿的景象,为中国文学史增添了光彩。在这些诗人中,有不少是京兆人,如王昌龄、杜牧、韦应物、韦庄、韩偓等硖频恼抛魏颓罔河?也都是京兆人。《全唐诗》中有张孜《雪诗》一首,秦韬玉诗三十六首。清沈德潜的《唐诗别裁》无张孜诗,秦韬玉只选《贫女》、《春雪》二首。清蘅塘退士的《唐诗三百首》,也只选秦韬玉《贫女》一首。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选的《唐诗选》,则张孜、秦韬玉各选一首,即《雪诗》和《贫女》。晚唐时期,藩镇之祸,愈演愈烈。各节度使之间互相攻伐,战争连年,民不聊生。  相似文献   

17.
《中州集》是金代著名文学家元好问编纂的金代诗词集,其体例是选诗和作家小传相结合。在作家小传中,除了作家的生平事迹等基本内容外,还记载了丰富的金代文学史料,诸如国朝文派、吴蔡体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学史意义,是研究金代文学不可或缺的珍贵史料。  相似文献   

18.
沈德潜三十二岁时写作的《抄唐宋人诗稿数种,偶题绝句》是一组论诗绝句,共有十二首,主要评论了唐宋两代的诗人,如陈子昂、李白、杜甫、韩愈、王维、孟浩然、刘长卿、柳宗元、韦应物、白居易、李贺、李商隐、苏轼、欧阳修、梅尧臣、永嘉四灵、陆游等。这组论诗绝句是沈德潜早年诗学见解的反映,其中涉及到了明清诗坛上唐代五言古诗的定位、李杜与王孟的定位、唐诗和宋诗的定位等重大诗学问题,不仅对于我们认识沈德潜早年的诗学见解,而且对于我们研究清代诗学的发展,特别是认识从王士禛到沈德潜的诗坛趋势的转变,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赵元祚创作的诗歌记载了其为人、仕宦、交友、思想情感等内容,是今日研究赵元祚的重要史料之一。本研究综合运用目录、版本、校勘、辑佚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方法,从《滇南诗略》等文献中辑录近20首赵元祚创作的诗歌,并对部分内容略加校勘。研究认为,这些连同诗歌在内的作品大多难以确知其具体的创作时间,未能一一进行编年,但能极大地丰富今人对赵元祚及其作品的认识,推进赵元祚研究的进展,部分作品还能与《明史》《清史稿》等史籍互证互补,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20.
施闰章以气格清峻、韵味悠长的风格在清初诗坛独占风骚,他的诗歌成就与诗史地位被诸多论家所确认,王士祯认为"康熙已来诗人,无出南施北宋之右"者,陈文述等人则认为国朝诗人,施闰章堪为第一。施闰章的山水诗体制庞大,内涵丰富,平和冲澹、幽深绵远、形神兼备、韵味如丝、绵绵不绝。如果单以山水诗意境营造而论,即使力倡神韵的王士祯未必是施闰章的敌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