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郭象与庄子的关系,大多数学者的意见都认为郭象是借《庄子》发挥自己的思想,与庄子本意相去甚远,是对庄子思想的背逆。认为郭象与庄子的思想不符合是有道理的,但止于此是不够的。郭象的思想并不是凭空产生的,我们不能否认他的思想是通过注庄的形式而加以表达以及其与庄子思想渊源很深的事实。郭象与庄子的区别乃是建立在郭象与庄子思想的联系的基础上的,二者有着逻辑统一性。  相似文献   

2.
百余年来,作为全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的《庄子》在英语世界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本文追寻《庄子》在英语世界传播的历史轨迹和方式,将《庄子》在英语世界的传播大致分为:翻译与介绍、比较与融合和研究与发展三个阶段,并对三个阶段的传播特点进行了分析,感受跨语言文化传播的互识及互补性。  相似文献   

3.
庄子是先秦时期的唯心主义大家,学界对他的哲学思想研究较多,但很少注意他的政治思想。事实上,在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形成、发展过程中,庄子同样是不可忽视的。从《庄子》等典籍的研读来看,庄子主张统治者治世要使人恢复人之常性,实行无而治,使社会回到至善至美的自然中,恢复正常状态。虽然其治世方案是消极的甚而有些颓废,但从中也包含着一些独特的见解。  相似文献   

4.
《翻译之道:理论与实践》选取有别于传统翻译史的角度,对翻译史进行追溯并印证了翻译实践与理论间与生俱来的良性互动关系;以今为鉴,对现阶段翻译理论与实践间的脱节问题进行反思;厘定概念,对翻译理论研究中一系列有争议的问题进行剖析和厘定并尝试性对翻译学学科疆界进行划定,以明确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各自地位以及与翻译学间的关系;从个案入手,对当今中国之翻译理论与实践进行反思,指出求真务实的治学态度方为翻译学者的治学之道;指出翻译研究始终是一个"学"、"术"共生共显的过程;为翻译学者指出了一条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间互构、互补、互彰之路。  相似文献   

5.
浅析庄子与卢梭自然教育思想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子和卢梭作为教育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分别代表着中西方在一定时期的教育思想,他们的自然教育思想也一直为后人所研究。尽管他们有着完全不同的历史环境,但跨越2000多年的时空,仍然具有极为丰富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将通过对比庄子与卢梭在自然教育哲学基础、教育理想、内容、方法等方面的异同,对我们当代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庄子》以"道"为本,继承发展了《老子》的音乐美学思想。在美乐标准上,《庄子》把《老子》的"音声相和"发展为"与道相和";在音乐批判上,《庄子》把《老子》批判"五音"发展为批判"违道"之乐;在音乐美学境界上,《庄子》把《老子》的"大音希声"的"悟道"境界发展为"载道"境界;在音乐审美上,《庄子》把《老子》的"过客止"的外在审美发展为"所乐"的内在审美。《庄子》在《老子》音乐美学思想的基础上,有令人瞩目的开拓创新,揭示了"道家"音乐的本源:生于心,源于物,随于道;揭示了"道家"音乐的基本功能是"和";揭示了"载道"之乐的"人为"、"有声"特点;揭示了"道家"音乐审美的心理历程。  相似文献   

7.
苏轼是我国宋代的著名文人,他融会贯通儒道佛三家思想,文化性格丰富多样,并形成一套独立的人生处世哲学。他的性格魅力倾倒过中国无数文人,并在思想、文学、政治多方面有着重大深远的影响。本文试以苏轼黄州时期著名散文篇目《前赤壁赋》为核心,结合其政治生活经历及相关作品,从庄子论辩艺术与佛教思想影响,浅析苏轼超越人生痛苦之道。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经济与文化地位的崛起,越来越多的美国年轻一代开始迫切地想要了解中国,中国文学的教学也越来越被重视起来。作为中国最伟大的爱国主义"代表诗人"的一部力作,《离骚》自然应被纳入教材之列,尤其是作为非华裔人士的翻译教材。本文以德国哲学家瓦尔特.本雅明(Walter Benjamin)的文学及历史理论作为方法论,侧重研究本雅明文本"重生"理论对《离骚》翻译的适用。朱熹版《离骚》注本充分结合了译者的历史语境,是该诗"来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对当代《离骚》注释有着不可小觑的启示作用,更自成一家,成为《离骚》来世的典范之一。  相似文献   

9.
《古史辨》是以疑古思想为核心而编著的考辨我国古代史料真伪的论文总集。《古史辨》出版发行的十五年,正是中国近代史学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它不仅是一部优秀的"古史材料集",而且对中国史学近代化也有着重要影响。《古史辨》的疑古辨伪精神与新文化运动相契合,它对跨学科方法和历史演进法的运用是近代史学理论的创新,自由的学术讨论与理性的学术批评为推动近代史学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  相似文献   

10.
言意的问题,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项重要论题。《周易·系辞》提出“言不尽意”的问题,庄子继而提出“得意忘言”的命题,他又进一步认为,只有达到“无言无意”才是最高的境界。庄子的理论思想,通过陆机和刘勰结合艺术实践和文学批评所进行的具体形象的论述,极大地影响了中国美学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1.
体育理论思想的形成与当时社会经济、环境、现状有着紧密的联系.着重从孔子的"六艺教育"、庄子的养生思想、和传统健康观等几个方面阐述我国传统体育理论的构建.  相似文献   

12.
贺拉斯,古罗马文艺黄金时期文艺批评家和诗人,文艺理论专著《诗艺》不仅对西方文艺和美学思想影响深远,其中的一些分论点对翻译理论以及教育实践也有启示作用。本文客观分析了贺拉斯的文艺思想、教育思想以及翻译思想并展开理论综述,并对其中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以期对贺拉斯的思想文献研究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3.
旷文楠老师在我院学报1982年2期上发表了《庄子养生思想辨》一文(下简称《辨》文),认为庄子否定形体,歌颂死亡,追求精神永存,“庄子养生思想是清静无为的人生哲学”,从根本上否定了庄子养生思想。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几个问题与旷老师商榷。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所著的《体育之研究》系统全面地阐述了毛泽东体育思想,并且详细的论述了体育的真义、体育的功能、体育的地位以及体育的方法等相关理论.毛泽东关于体育思想的著作《体育之研究》主要是以当时的中国体育问题和时代精神作为研究对象的,这在体育以国民主义思想向自然主义思想的转变的关键历史时刻显得尤为重要,从而对我国的体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启蒙作用,所以,研究毛泽东的体育思想不仅对可以了解当时历史背景下的体育事业发展状况,更对我国学校的体育的发展和走向有着不可估量的借鉴和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5.
《庄子》一书是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作.庄书问世两千多年来,对我国思想文化的发展有过巨大的不可磨灭的影响.候外庐说:“庄子思想从其影响于中国士大夫的历史来看,实在不是‘异端’,而是‘正统’.上自秦、汉、魏、晋的黄老与玄学,中至宋、元、明的理学,下至现代的唯心主义都有其血液贯注着.……这个战国时代的一家之言,……降服了不少学者,……‘饰人之心,易人之意’,更以‘胜人之口’,服人之心.”(《中国思想通  相似文献   

16.
儿童时期对于人的一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儿童文学恰恰是满足儿童求知欲的精神食粮,是儿童成长的关键。国外存在着大量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亟待呈现在中国儿童的视野范围内,儿童文学翻译因此引起了大量的关注。接受美学理论这一文学理论的出现,为儿童文学翻译理论发展注入了新鲜力量,对儿童文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和促进作用。本文以张白桦的《格林童话》译本为例,首先对接受美学理论进行介绍,再试图探寻该理论指导下儿童文学翻译所需遵循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7.
徐复观在《中国艺术精神》一书中以"艺术精神"诠释庄子,发前人所未发,也引起激烈的争论。其实,只有了解了徐复观对中国文化做"现代的疏释"的整体理路,才可能进入徐复观的语境和思想世界。徐复观所谓对庄子的"再发现"的实质是将庄子所成就的"虚静的人生"推进到"艺术的人生"。徐复观准确把握了庄子追求精神的自由解放这一实质,通过会...  相似文献   

18.
翻译是有目的的活动,译者作为这一活动的执行者,其主体性在翻译的整个过程都留下了烙印。对《红楼梦》翻译特别是对由杨宪益夫妇和霍克斯等人完成的两个英语全译本的研究对推动翻译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中国哲学史上一个杰出的天才,庄子不仅创造了很多迷离惝恍的寓言形象,也创造了很多不合于世俗审美标准的畸人形象,仅《德充符》篇就有六位之多。通过对《德充符》篇这些畸人形象之考释,可以更深入解读庄子的思想及心灵世界。庄子笔下的畸人形象乃是战国之世社会的真实写照,隐含着庄子对于时代无奈的不满和控诉;另一方面,庄子通过有意挑战以儒家为代表的世俗观念,开创了一种不同于世俗甚或超越世俗的审美眼光。  相似文献   

20.
庄子的人生哲学因其成就、作用与特色,已然具有现代意义与世界影响。梭罗以代表作《瓦尔登湖》在"人的自然化"、"反抗异化"、"开放心灵"诸多方面展示自己的自然观、人生观,全方位体现了与庄子人生哲学的对话、交流与交融。其间,梭罗对庄子哲学思想的认同、体悟和接力,也同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