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理语言学的研究成果表明,说话人言语行为的生成发端于说话人的说话动机。本文以汉语中的间接言语行为为研究对象,从存在心理学的视角去观察间接言语行为现象,重在从动机的角度去揭示间接言语行为形成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5,(71):92-93
间接言语行为指通过一种言语行为间接地实施另外一种言语行为,即说话人出于某种原因不直接实施某一言语行为来表明交际意图,而是通过另一种言语行为间接、委婉地表达其用意。在韩语的否定陈述句中,就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很多时候说话人通过否定陈述句并不是为"陈述某一事实",而是间接表达许多"言外之意"。  相似文献   

3.
抱怨言语行为是日常生活中一个常见的语用现象。根据说话人使用的字面意义与说话人意图是否一致的标准,抱怨言语行为可分为直接抱怨言语行为和间接抱怨言语行为。依据"言语行为转喻"理论,从认知修辞的角度看,言语行为的发生,可以看作一个行为脚本,包括三个阶段:前段、核心段和结尾段、后段。抱怨言语行为可以分别由前段、核心段和结尾段激活,从而完成整个抱怨言语行为的建构。  相似文献   

4.
单红见 《文教资料》2008,(22):46-48
间接言语行为在日常会话中是一种很普遍的语言现象,能否正确理解说话人的间接言语行为直接影响到交际的成败.本文利用语用学中的重要理论对这一特殊言语行为进行了尝试性的诠释.  相似文献   

5.
间接言语行为是说话者没有按照字面意思,而是通过间接表达其真实意图来进行言语交流的一种行为。间接言语行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是很广泛的,该文分析了间接言语行为的重要作用,阐述了间接言语行为理论的含义,并针对间接言语行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提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影响选择直接与间接言语行为的因素基本上可以总结为5种包括礼貌、社会距离、说话人对听话人的强加程度、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以及交际的目的是否达到。本文通过对电影《神偷奶爸2》中英语语料的分析,进一步阐释影响直接与间接言语行为选择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叶晓敏 《文教资料》2008,(20):37-39
本文以言语行为转喻理论为基础对曹禺的戏剧<日出>中人物之问的间接言语行为进行分析,以期对戏剧中人物关系有更深一层的理解.传统来看,转喻是一种普遍的修辞手法,而随着认知科学的发展,人们重新认识了转喻.如今转喻已不仅仅是一种文字游戏,而被视为一种思维方式.言语行为理论从转喻的角度很好地解释了在生活中人们使用和理解间接言语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Searle的言语行为理论为言语行为提供了语言哲学基础,阐明了言语行为分类的原则和标准,提出了间接言语理论。Searle的言语行为理论,对具体言语分析以及跨文化语言交流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石荣 《快乐阅读》2011,(21):178-179
20世纪初,西方出现了研究语言学的热潮,英国哲学家奥斯汀提出的言语行为理论是其中一项重大的突破。他认为说话本身就是一种行为,语言学研究的对象不应是词和句子,而应是通过词和句子所完成的行为。美国语言学家塞尔系统地修改了言语行为理论,除了认同言语行为是语言的最小单位,还发展了奥斯汀的观点,并提出了"间接言语行为理论"。  相似文献   

10.
通过选取中美两国领导人的演讲语料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用言语行为理论采分析语篇是可行的。每一篇中关两国领导人的演讲都有四种“以言行事”,分别是:“指令行为”、“表态行为”、“表情行为”和“判断行为”。说话人在施行“以言行事”时,都采取了直接与间接两种方式;任何一篇领导人演讲都有一个宏观的言语行为——“指示行为”,说话人为了使指示成功,会先实施一些辅助的言语行为来创造条件,构筑情景,表达暗示等;通过比较,发现中英两国领导人演讲的宏观结构模式十分相似,从而证实了人类虽然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不同,但具有由客观事实决定的普遍的认知规律和普遍的逻辑推理方式,这为理解世界上不同的语言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