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赵友元 《中国教师》2013,(12):65-66,80
<正>"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在长期的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品质的总和,是一定社会对教师职业行为提出的基本道德要求,是教师思想觉悟、道德品质和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1]。因此,教师首先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才能名副其实地担负起教书育人的重任。2011年印发的《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已纳入高等学校  相似文献   

2.
国内     
《教育与职业》2012,(4):16+18+20+22
宏观《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首次制定印发为大力推进高校师德建设,全面提高高校师德水平,引导广大教师肩负起"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近期制定印发了《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这是继2008年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重新修订和印发《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之后,首次制定印发《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3.
2011年12月23日,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颁布了《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并就贯彻落实《规范》有关工作发出通知.据介绍,这是继2008年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重新修订和印发《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之后,首次制定印发《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012年1月9日,教育部召开新闻通气会,介绍《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下简称《规范》的有关情况,教育部人事司副司长廖舒力现场就记者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解答.  相似文献   

4.
《中国教工》2011,(11):19-19
近日,教育部会同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研究制定了《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征求意见稿),在全国范围内公开征求意见。  相似文献   

5.
按语:一九九八年一月十九日,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省委高校工委、省教委、省教育工会联合印发了《云南省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试行)》,要求各校结合自己的实际,研究认真贯彻执行。它必将对提高我省高等学校教师队伍思想政治水平、职业道德水平和教学业务水平起到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教育文汇》2012,(5):64-64
为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内容的教师价值观教育,大力弘扬师德,广泛树立师表,充分展示人民教师的良好形象,迎接第二十八个教师节的到来和党的十八大的召开,省教育厅日前发出《关于举办"我身边的好老师"主题征文活动的通知》。"我身边的好老师"主题征文活动具体工作由省教育厅思政处、师资处和省教育宣传中心主办,《教育文汇》编辑部承办。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深入解读《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基础上,遵照其层次性要求,结合高校师德建设的关键内容,浅析了新时期高校师德建设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中国《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美国《教育专业伦理规范》两个建设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的指导性文件的文本分析出发,探寻两者的不同之处,结果显示中美两国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在性质、价值标准、基本要求方面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2011年10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联合发布《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征求意见稿)并在全国范围内公开征求意见。作为我国关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一部官方性法律文件,它的制定与公布对于规范高等教育、加强师德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本文讨论了征求意见稿的有关内容,并提出了修改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使高等学校教书育人工作逐步正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教书育人是人民教师的崇高职责实现社会主义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造就德才兼备的学生,教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不仅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学生思想道德的培育者。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关系到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积极做好教书育人工作是每位教师必须有的职业道德和应尽的崇高职责。  相似文献   

11.
1997年底,广东省召开高等学校师德建设研讨会。现将研讨情况综述如下:一、新时期高校师德建设的做法和经验自召开高校师德建设动员大会,及发出《关于加强广东省高等学校师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试行)》后,全省各高校从实际出发,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师德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积累了成功经验。在研讨中,部分代表谈了本校师德建设的基本做法和经验。暨南大学梁世红认为,师德建设是个系统工程,是培育一流教师、创建一流大学的奠基工程。她说,近年来暨大深入扎实开展“讲师德、练师…  相似文献   

12.
田东良 《山东教育》2012,(17):14-15
2008年,教育部颁发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下简称《师德规范》),旨在规范中小学教师的行为习惯。它是衡量教师是否称职的一把标尺,同时也是中小学教师应该恪守的职业道德底线。《师德规范》虽然不具有法律的强制性,但对于教育工作者能起到实实在在的内在约束力。教育工作者只要逾越这部《师德规范》,便是对教师职业的背叛,也是对教师人格的亵渎。换句话说,如果一个教师违反了《师德规范》,就是一个"师德"不合格的教师。那么,这个教师也就是不  相似文献   

13.
一、总则(一)为规范高等学校(以下简称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加强学风建设和职业道德修养,保障学术自由,促进学术交流、学术积累与学术创新,进一步发展和繁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事业,特制订《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以下简称本规范)。  相似文献   

14.
人民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的知识素养、行为示范不仅影响受业学生的学业成就,而且关乎学生一生的成长。“5.12”四川汶川大地震之后,灾区许多教师的英雄壮举再次成为热议教师职业道德的话题。在这个时候,教育部将拟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范》)向全社会公布出来,广泛征求意见,不仅具有现实针对性,也会让我们有一个长远的思考:作为一个人民教师,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  相似文献   

15.
高校青年教师在国家、学校及个人因素的影响下,其职业道德机制失范现象严重,表现为功利心较重、学术道德缺失、无团队合作精神、政治觉悟低和法律意识淡薄等。对此,提出从国家方面,完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法律法规以增强青年教师法制观念、树立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模范;从学校方面,加强青年教师的政治教育和法律知识、提高教师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完善教师聘用体系;从青年教师自身,研究好《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并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向优秀同行教师学习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一、总则 (一)为规范高等学校(以下简称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加强学风建设和职业道德修养,保障学术自由,促进学术交流、学术积累与学术创新,进一步发展和繁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事业,特制订《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以下简称本规范).  相似文献   

17.
一、总则 (一)为规范高等学校(以下简称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加强学风建设和职业道德修养,保障学术自由,促进学术交流、学术积累与学术创新,进一步发展和繁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事业,特制订《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以下简称本规范)。  相似文献   

18.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2005,(6):F0002-F0002
一、总则 (一) 为规范高等学校(以下简称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加强学风建设和职业道德修养,保障学术自由,促进学术交流、学术积累与学术创新,进一步发展和繁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事业,特制订《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以下简称本规范)。  相似文献   

19.
《教育文汇》2012,(10):64-64
为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内容的教师价值观教育,大力弘扬师德,广泛树立师表,充分展示人民教师的良好形象,迎接第二十八个教师节的到来和党的十八大的召开,  相似文献   

20.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2006,(2):F0002-F0002
一、总则(一)为规范高等学校(以下简称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加强学风建设和职业道德修养,保障学术自由,促进学术交流、学术积累与学术创新,进一步发展和繁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事业,特制订《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以下简称本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