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人余光中以一首《乡愁》登陆,蜚声华夏,“乡愁诗人”不胫而走。纵观他的全部诗作,可发现一个始终贯穿于他不同时期诗作的情结——“乡愁”。剖开此情结,我们就会看到如诗人所说的情结内涵:“我慢慢意识到,我的乡愁应该是对包括地理、历史、化在内的整个中国的眷恋。”具体地说.余诗“乡愁情结”的内涵.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标 体会作品中诗意的漫想、诗性的意境、诗化的语言和诗人的气质。 教学过程 一、初识诗人,感受雨意1.读人:余光中——“乡愁”——乡愁诗人2.读题:  相似文献   

3.
独特的生活环境酿成独特的文学风尚。自从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在台湾与祖国大陆隔离的独特生活环境中,在台湾形成了一种“乡愁文学”。由于对家乡和往事固执的怀念,各种流派各个诗社的诗人抒写思乡怀国的乡愁诗,俯拾即是。试读台湾“蓝星”诗社诗人蓉子的《晚秋的乡愁》,以窥一  相似文献   

4.
余光中因其《乡愁》一诗而有“乡愁诗人”之称。乡愁,指对大陆乡土文化的怀念。余光中在台湾生活40年。最近20年居住在南台湾的高雄,临山近海.周遭的风景,常在他的诗文中出现。南台湾盛产各种水果,诗人饕餮之余,常有吟咏,写水果的甘美,颂乡土之可爱。最近台湾的果仙果后如莲雾、芒果,飞越《乡愁》所说的“一湾浅浅的海峡”,登陆神州。大陆乡亲在品尝佳果的时候,不妨一读“乡愁诗人”的水果诗,感受一下他对乡土的恋慕赞美。  相似文献   

5.
“诗人的天职就是还乡”.历代词人和诗人在写中秋词或怀乡诗时都无不是怀着浓浓的乡愁.苏轼这里的几首中秋词写作背景不尽相同,但,都无不是怀着乡愁在寻找他的精神家园和栖居之所.  相似文献   

6.
诗人余光中以一首《乡愁》登陆,蜚声华夏“,乡愁诗人”不胫而走。纵观他的全部诗作,可发现一个始终贯穿于他不同时期诗作的情结——“乡愁”。剖开此情结,我们就会看到如诗人所说的情结内涵“:我慢慢意识到,我的乡愁应该是对包括地理、历史、文化在内的整个中国的眷恋。”具体地说,余诗“乡愁情结”的内涵,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一、对故土亲人往事的回忆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童年、少年时代是在动荡岁月中度过的,抗战时随母亲颠沛流离寄寓四川重庆,1949年随父母到香港,1950年去台湾。在频繁的奔波和迁徙之中,与亲人的聚散离合…  相似文献   

7.
唐代诗人往往用新奇的“意象”来抒发自己的情感。悠悠唐诗中,浓浓乡情经常被诗人通过“秋“”月“”笛“”雁”等意象来表达,为此,整理了部分借用这些意象抒发乡愁的唐诗并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8.
“乡愁”是中国诗苑园中一个历久常新的主题。台湾诗人余光中、席慕容旅居海外,乡思日深。他们继承传统文化中“乡愁”这一永恒的主题,又新意叠出。现将品读他们的《乡愁》诗两首之偶得,不避卑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余光中是台湾著名的乡愁诗人,他的乡愁诗有着丰富的情感内涵,饱含着对乡土中国的怀念、对文化中国的依恋以及对祖国统一的渴盼.余光中乡愁诗“中西融合”的诗风在台湾现代诗坛独具特色,扩大了乡愁诗在中国诗坛的影响,在台湾乃至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乡愁,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为之赋诗作词,泪透纸背。又有多少游子离人羁旅他乡,梦归故里。那份深沉浓郁,刻骨铭心的思乡之情,“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滔滔不绝。且不说早在二千多年前就已显雏形的《诗经》中的乡愁诗,也不说汉代得到长足发展、唐宋时更加成熟更加完善的乡愁诗,单说今天台湾诗人笔下的乡愁诗。由于历史的原因,台湾和祖国大陆分离已半个多世纪,两岸同胞至今仍只能隔海相望,咫尺天涯,两地相思,“怎一个愁字了得”,所以,乡愁也就成了台湾诗人情有独钟的创作主题。余光中的《乡愁》《当我死时》《舟子的悲歌…  相似文献   

11.
18世纪德国浪漫主义诗人偌瓦利斯说:“哲学原本就是怀着一种乡愁的冲动到处去寻求家园。”那么有着相似经历的两位诗人,是不是用诗歌阐述了一种叫做“爱国”的哲学?  相似文献   

12.
乡愁是人类共有的文化心理特征,是人类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雨巷诗人”戴望舒在他的《游子谣》里,用他那一贯敏感又细腻的情感触角,捕捉到了游子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挥之不去的乡愁情怀。  相似文献   

13.
“乡愁”是中国诗苑园中一个历久常新的主题。台湾诗人余光中、席慕容旅居海外 ,乡思日深。他们继承传统文化中“乡愁”这一永恒的主题 ,又新意叠出。现将品读他们的《乡愁》诗两首之偶得 ,不避卑陋 ,以飨读者。一、意境美余光中的《乡愁》和席慕容的《乡愁》都在深刻感受生活的基础上 ,选取了借以寄托情怀的意象 ,表达游子思念故园的殷殷情怀。余诗选择了四个典型的意象来载情———“邮票”“船票”“坟墓”“海峡”。不同的意象与关情对象一一对应 ,把母子之思、夫妻之爱、失去亲人的痛苦与思乡之情巧妙地串连起来 ,一层深似一层地抒发浓…  相似文献   

14.
2003年12月10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访问美国期间,在纽约会见华人华侨时说:“浅浅的海峡,国之大殇,乡之深愁!”这几句被外界称之为“温氏柔情”的话语,引自台湾诗人余光中的诗《乡愁》和国民党元老派于右任的《思乡曲》。这些诗在台湾颇为流行,被称为“乡愁诗”。本刊特约请世界华文作家协会理事、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作家丘峰为大家谈谈台湾的乡愁诗。  相似文献   

15.
乡愁是中国诗歌一个历久弥新的主题。围绕这个主题,历代都产生了许多佳作,千古传唱。在当代,台湾与大陆骨肉分离,隔海相望,令人肝肠寸断。“悲愤出诗人”,很多台湾诗人遥望祖国,思念亲友,写出了许多感人肺腑、脍炙人口的诗篇。下面,我们来欣赏其中短小精悍又新颖别致的三首乡愁小诗。  相似文献   

16.
《乡愁》一诗在延续“返乡”这一不朽的文学主题的同时,细腻地刻画了诗人与祖国大陆难舍难分、家国一体的血肉深情,体现了“隔”与“不隔”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7.
乡愁是雷平阳诗歌的一个重要主张,诗人的乡愁既饱含着对云南、对家乡的热爱和眷恋,又有着城市化进程带给诗人的乡愁。带有功利色彩的乡愁主张成为雷平阳诗歌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8.
余光中先生是中国当代著名的诗人、学者。其《乡愁》一诗有着孙犁先生所言的“驼走大漠、雁排长空”般的美学意味,真正反映出了他的文学功力颇深。现从以下三点《乡愁》一诗的美。  相似文献   

19.
乡愁永远是一种距离,距离越远乡愁越浓。“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读着古人的诗句,我们被古人那种浓浓的乡愁沉醉,沉醉于他们对故乡的一种深深的眷恋,沉醉于他们跨越时空距离而坚守原汁原味的乡音的执着。因为有了时空的距离,诗人的乡愁更加动人心魄。时间的距离把乡愁酿造成一坛陈年老酒,空间的距离把乡愁牵扯成一根绵绵情丝。“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在余光中眼里,乡愁是阻断同胞团聚的海峡,这条浅浅的海峡竟成了中华民族深深的伤痛,成了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的伤痛。可望不可及的生离死别,隔海相望…  相似文献   

20.
“绝响”诗人蔡大鼎的《闽山游草》是琉球汉诗中一部重要诗集 ,写乡愁是其主要内容。其乡愁诗与中国古代文人同主题诗歌创作有同有异 ,而蔡诗中对福建地方景观的生动描写 ,对福建的人文风俗的颇多记述 ,较有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