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论,钟嵘<诗品>诗评历来存在的疑难问题不少.<诗品>豫籍诗人诗评系列辨释,辨说<诗品>疑难问题,有助于钟嵘诗论的考察探索与<诗品>研究的深入展开.  相似文献   

2.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论,钟嵘<诗品>诗评历来存在的疑难问题不少.<诗品>豫籍诗人诗评系列辨释,辨说<诗品>疑难问题,有助于钟嵘诗论的考察探索与<诗品>研究的.深入展开.  相似文献   

3.
钟嵘<诗品>序文集中表述其诗歌理论,是钟嵘诗论精华之所在,历来存在的疑难问题不少.本文就<诗品中·序>的疑难问题试加辨说,当有助于<诗品>研究与钟嵘诗论的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4.
钟嵘<诗品>序文集中表述其诗歌理论,是钟嵘诗论精华所在.<诗品>序文和诗评,历来存在的疑难问题不少,乃钟嵘<诗品>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序文形式与内容两方面试加辨说,有助于钟嵘诗论的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序文形式与内容两方面,辨说《诗品下·序》疑难问题。其中,专节辨明有关诗歌创作的自然声律理论,贯通古今作出综合考察与探索,有助于古文论的现代“转化”与钟嵘诗论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从序文形式与内容两方面 ,辨说《诗品下·序》疑难问题。其中 ,专节辨明有关诗歌创作的自然声律理论 ,贯通古今作出综合考察与探索 ,有助于古文论的现代“转化”与钟嵘诗论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钟嵘诗歌理论在中国古代诗论的发展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诗品序》是钟嵘《诗品》中的一篇重要诗论。以《诗品序》为中心剖析钟嵘的诗学观,即:追求自然美的"自然英旨说";情与物之"滋味说";定品第显优劣及诗者发泄哀怨凄苍的"风力说"。  相似文献   

8.
本文由钟嵘《诗品》诗人籍贯正误之辨 ,寻找出辨明中国文学史上众多诗人、作家籍贯古今地名的规律 ,有助于古典文学研究中的“贵在知人论世”。  相似文献   

9.
南朝梁钟嵘的《诗品》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论专著,专就五言诗立论。《诗品序》是一篇重要的诗论,包含“吟咏性情”说、物感说、“即目直寻”与“自然英旨”说、“诗有三义”说、“滋味”说等诗学观点。  相似文献   

10.
《诗品》中“吟咏情性”的诗歌本质论是钟嵘批驳当时不良文风的出发点,是他的诗论思想中最具统摄性的命题。在文学思想多元发展的情况下,钟嵘以“情性”为基点的诗论思想启发了历代诗论家,成为后世论诗的圭阜。  相似文献   

11.
南朝文学批评家钟嵘所著的《诗品》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论专著,其中宋征士陶潜被列入中品诗人之列。本文将就《诗品》中"宋征士陶潜"进行详尽的解析,以揭示陶潜在诗坛的功绩地位以及诗歌的艺术成就,并结合陶潜的诗歌创作、南朝时期的诗坛文风以及各家对陶潜的评论,对钟嵘在《诗品》中对陶潜的定位是否有失偏颇的问题略抒管见,以祈就教于大方。  相似文献   

12.
《诗品》作为中国百代诗话之祖,其诗学思想为后人所继承。清初诗人王士禛的在诗歌创作和诗歌理论的观点、体例、方法上都不同程度的受到他的启发和影响。本文由《诗品》的具体诗句入手,通过对钟嵘和王士禛诗论的内容、形式、言语、意境等几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探讨钟嵘《诗品》是如何影响王士禛的诗歌创作和评论的。  相似文献   

13.
《诗品》中“吟咏情性”的诗歌本质论是钟嵘批驳当时不良文风的出发点,是他的诗论思想中最具统摄性的命题。本文试图论说这一本质论在其诗论思想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4.
前人少有从结构层次的角度解读钟嵘《诗品》品文者,今试从内容和品评方式两方面所显现的结构层次特点入手,对《诗品》品文的有关条目进行文本的校注释译,并在此基础上稍作理论发掘,从而为《诗品》品文中的某些疑难问题的解决,提供新的思路、证据和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5.
前人少有从结构层次的角度解读钟嵘《诗品》品文者,今试从内容和品评方式两方面所显现的结构层次特点入手,对《诗品》品文的有关条目进行文本的校注释译,并在此基础上稍作理论发掘,从而为《诗品》品文中的某些疑难问题的解决,提供新的思路、证据和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6.
南朝时期先后出现两部文学理论著作:钟嵘《诗品》及刘勰《文心雕龙》。虽然这时儒家思想相对来说有些薄弱,但这两部名著还是很明显受到经学的影响。故就钟嵘及《诗品》内容研究来分析钟嵘的宗经观。重点在于研究《周易》对钟嵘及《诗品》的影响和其他儒家经典的观点在《诗品》中的体现,钟嵘对儒家思想的继承及发展。  相似文献   

17.
司空图“辨味”说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末司空图的诗论,包括《与李生论诗书》等几篇杂著和一部《二十四诗品》(以下简称《诗品》)。篇幅不多,看似散漫,但却自成体系,纲目昭然。依我个人的愚见,这个论诗的体系,一言以蔽之,可称之曰“辨味”说。而所谓“辨味”,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辨味之有无,划清诗与非诗的界线;二是辨味之浅深,即分别“咸酸之味”与“咸酸之外”的“醇美”、“全美”之味——味外味,把好诗与一般的诗区别开来;三是辨味外味之形形色色,表达了好诗“不拘于一概”的思想。这三层意思,《与李生论诗书》都或详或  相似文献   

18.
钟嵘《诗品》作为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论专著,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它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所选取的对象是五言诗,从纯文学的角度去探求诗歌的艺术规律。试从感物怨情、"滋味"说和"直寻"说这三个角度出发,旨在分析钟嵘《诗品序》中诗学思想,进而深层次地理解当文学进入自觉时代后,文学评论家是如何从诗歌内部因素出发探求艺术规律的。  相似文献   

19.
《诗品》平议 石遗《北平晨报·芝园》1920年至1931年钟嵘《诗品》平评 陈衍《国学专刊》第1期第4期1926年12月《<诗品>平议》后语 许文雨《钟嵘<诗品>》讲疏》附录读《诗品》陈延述《东方杂志》第23卷23期1926年12月评右直《钟记室<诗品>笺》许文雨《钟嵘<诗品>讲疏》附录评陈延杰《诗品注》录舟(许文雨)《大公报·文学副刊》1928年7月9日《诗品》补 陈延杰《中央大学半月刊》第9期1930年3月《诗品》释齐(许文雨)《大公报·文学副刊》第134期1930年8月4日钟嵘《诗品》校读记 钱基傅《小雅》第4期1931年《诗话丛语·钟嵘〈诗品〉》郭绍虞《文学》第1卷第2号1933年9月读钟嵘《诗品》札记 王叔岷《国文月刊》第5卷第1、2期1934年11月钟嵘之汉魏以来之诗派 沙少海《珞珈》第1卷 第4期 1934年4月钟嵘生年考 路百占《河南大学校刊》第168期1936年  相似文献   

20.
体是《诗品》中的一个核心范畴,以体论诗是钟嵘诗歌批评的重要特点。它集中反映了文体论是六朝文学理论与批评的一个热点。但同时应该看到,与前人的谈论相比,钟嵘的体论表现出鲜明的独特性:就对象言,他只论诗体且是五言诗体;从内容上看,他主要从明确体制规范和辨析体貌特点两个方面展开论述;从行文逻辑说,《诗品》序文重在明体制,正文重在辨体貌。剖析钟嵘的体论,既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诗品》一书的理论体系,又能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六朝文体论的实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