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互联网环境中的电子文件作为公众在网络空间中行为的原始记录,可以成为公众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重要凭证,但其证据资格与证明力的保障需要依托有效的电子证据保全.论文立足电子文件管理视角,对互联网电子证据保全开展跨学科研究,辨析从电子文件到电子证据的概念变化,指出在互联网环境中应该借鉴电子文件管理的前端控制与全程管理理念,突破现有电子证据单一要素保全的局限,开展对互联网环境中电子证据的预先保全与实时保全.  相似文献   

2.
电子文件及其对档案管理的冲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电子文件是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日渐成熟和被广泛应用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文件形式, 论文将主要从电子文件的概念、特点以及档案管理中遇到的难点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3.
随着办公自动化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电子文件及电子档案走入我们的工作实践。在两个概念之间存在着的一些模糊和混淆的认识,由此引发了档案界关于电子档案概念适用性的争鸣。电子文件时代,电子档案概念是否有其存在的必要呢?本文拟从文化角度就电子档案概念是否依然具有存在的价值进行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丁梅 《兰台内外》2008,(2):21-22
一、电子文件及其特征1、对电子文件概念的认识电子文件是以数码形式记录于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以计算机系统阅读、处理并可在通信网络上传输的文件。电子文件是电子化的政务信息,按其产生的工作领域,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纪录人们在办理公务,处理一般事物或交流信息工作中产生的电子文件,E-mail(电子信箱)电子文件  相似文献   

5.
计算机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使档案界出现了很多新事物、新名词,从文件的产生到归档,以至于利用这一整个过程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电子文件或数字文件的叫法就是在这样一个环境下产生的,我们可以在近些年来档案界的不少著作或文章上可以频繁地看到这两种提法,但是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问题:很多人会把电子文件和数字文件一并而论,认为电子文件和数字文件是两个相同的概念,在提法上就交叉混用,使人们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混乱不堪.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电子文件和数字文件这两个概念进行分析,搞清楚电子文件与数字文件是不是同一事物,毕竟明确规范的概念是学科建设和发展的基石.  相似文献   

6.
观点集锦     
电子文件管理与数字取证电子文件管理和数字取证是信息技术应用到组织业务管理和个人事务处理以后产生的两个相关学科。二者都与数字证据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7.
电子文件的法律证据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健 《山西档案》2007,(3):38-39
当今社会,电子文件应用于生活的各个领域,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困惑:一方面它使用方便快捷,实现信息共享;另一方面不够稳定(不稳定性主要来自信息内容、技术和保存利用环境三方面),凭证价值受到人们质疑,进而人们对其在法律方面的证据价值也产生怀疑。因此,电子文件的法律证据价值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电子文件[1]electronic records指在数字设备及环境中生成,以数码形式存储于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依赖计算机等数字设备阅读、处理,并可在通信网络上传送的文件。电子文件的法律证据价值主要是指电子文件在法律关系中的凭证作用…  相似文献   

8.
论文论述了电子文件概念的科学定义模式,探讨了国际档案理事会对电子文件概念的定义,对比分析了我国国家标准及国家行业标准对电子文件概念的定义,指出我国国家标准及国家行业标准在电子文件定义的"邻近属概念"和"种差"上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在我国实际的电子文件管理中其所收集、保存与维护的电子文件其构成是否足以支持电子文件的凭证价值,这是我国在电子文件管理方面所面临的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浅析电子文件的原始性与真实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电子文件的本质属性问题是进行电子文件研究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 ,也是指导具体实践工作有效开展的关键。从纸质文件的原始性到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可靠性 ,这种变化的产生 ,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文字上的替换 ,而应通过现象看到其背后所隐藏的观念和认识上的转变。本文从分析术语的使用变化入手 ,深刻揭示了电子文件真实性的涵义 ,并与相关术语 ,如可靠性、完整性进行了区分 ,澄清了一些概念认识上的误区。在此基础上 ,作者提出了保障电子文件真实性和可靠性的三条具体途径 :立法、技术和管理。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电子文件“四性”与电子证据“三性”进行系统分析与映射,深入探讨上述概念在文件管理语境和证据法学语境中的内涵与外延、差异与关联,在对概念进行拆解与重塑的基础上构建了电子文件证据性概念模型。该模型包含对应电子证据“三性”的三个圈层,以及真实性、可靠性、完好性、齐全性、可用性、安全性、保密性、合法合规性八项属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